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学前教育论文

促进学前儿童计数能力的几个方法

2015-12-13 11:2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对数概念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具有顺序性:口头计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从数序任何一数起计数——按数取物——按群计数。对于计数活动的教学,通过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形与数的结合,有层次、有目的地训练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概括性,从而提高幼儿的计数能力。幼儿计数活动就是利用自然数列的顺序,按顺序说出数词和客观事物的每一客体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从而使最后说出的数词起着一类等价集合的代表作用。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对数概念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是数概念形成的基础。由于计数活动其结果表示的数乃是一个集合类的标志,要求幼儿要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思维活动。为此,幼儿在计数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漏数、重数、乱数、顺口溜、手口不一致等思维不到位的现象。因此,计数能力的教学应该结合幼儿的思维特点和思维规律,突出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坚持教学的直观形象性、操作实践性和游戏兴趣性的原则。通过学具的操作,做到形与数的结合,使两种思维方式有机结合,促进幼儿左右脑协调发展。在教学中,抓住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幼儿尽快地提高手口一致的点数和准确说出总数的能力,训练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幼儿的思维真正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一、幼儿的计算教学的内容和要求要适应儿童的年龄特点
  二、计算教学的顺序要适合幼儿的心理发展顺序
  因此加、减计算的教学应基本符合这一发展顺序。也要像教幼儿认数那样,适当分散教学,循序前进,逐步扩展和提高。可以从四岁开始,先教幼儿进行实物操作,如把两堆物品合并起来(总数不超过5),数出物品的总数;或从一堆物品(总数不超过5)中拿走一部分,数一数还剩多少。通过操作给幼儿积累一些加减法的感性经验,初步体会“添上”“去掉”的含义就行了。对五岁的幼儿,可以先结合认数并通过实物操作教给一个数添上1个得到它后面的一个数,从一个数里去掉1个得到它前面的一个数。在此基础上出现“加”和“减”的含义以及加 1、减 1的计算。由于把最简单的加、减计算与数数密切结合起来,便于幼儿理解和掌握。以后进一步可以教加2、减2的计算方法,使幼儿学会在一个数后面接着数2个数(即逐次加1),或由这个数起往前倒数2个数(即逐次减1)。再往后可引导幼儿脱离实物操作来推想。这种方法虽然比较原始,但是在幼儿已有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概括提高,比利用数的组成容易掌握,也有助于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而且幼儿掌握了方法以后,即使没有学过的加、减法,也可以推想出来,从而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初步迁移能力。此外,还要重视口头解答应用题的教学。如果上述这些内容给幼儿打好基础,就可为小学进行较系统的学习做较好的准备。
  幼儿的计算教学是极初步的启蒙性质的数学教学,同时培养幼儿对数的计算的兴趣,为以后上小学做些初步的准备。要达到这一目的,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就非常重要。首先要注意通过各种游戏和有趣的活动来进行计算的教学,使幼儿在游戏、玩耍当中学到极初步的计算知识,并且自始至终注意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趣。其次教学时选用的方法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数学具有抽象性、概括性、逻辑性的特点,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幼儿园数学教育还应注重启蒙性、生活化,让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获得数概念的发展,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而为孩子顺利进入小学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