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培训活动中,授课专家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我国的一些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爱护公物”“请勿随地吐痰”等司空见惯的提示牌,作为国人并未感觉到有什么不妥,而某一天某一外国代表团参观某大学时,对这些提示牌大惑不解:“大学生还要进行这些幼儿园小朋友都懂的品德教育吗?”这一问题的提出猛然惊醒了很多的教育学者。同样也令我这样一位普通的幼教工作者陷入沉思:在大学里张贴这种标语是出于文化氛围建设的需要还是为了维持大学生良好品行的长期性和有效性?如果选择了后者,那么为什么咱们的品德教育在学段的内容安排上会出现如此错位?幼儿期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的关键期,我们幼教工作者该做些什么才能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一种前所未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一、创设适宜的成长环境,以美育德
环境是培养幼儿良好品德的强劲载体。我园提出了“以爱育教、以美育人”的办园理念,为使环境充分发挥“以美育德”的功能,我园努力营造校园建筑的整体美、绿色植物的自然美、主题墙面的特色美、人际和谐的文明美,让幼儿在绿意盎然的景致中练就宽广的情怀;在轮流照顾动植物的过程中体验劳动的艰辛,培养做事持之以恒的品质;在学会“请、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用语后,树立讲文明懂礼貌的意识;在理解“爱护花草”“鸟儿是我们的朋友”等标语牌后,培养孩子保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把“老师让我这样做”内化成“我想这样做”;在争做“环保小卫士”的活动中,感受整洁舒适、美丽清新的环境带来的愉悦。从美的事物到美的行为,美德便似春雨一样一点一滴注入孩子的心田。
现在很多孩子都以自我为中心,长期处于被过分呵护的状态中: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被爱,不知责任。我们要创设良好、和谐的精神氛围,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使孩子学会分享、乐于奉献。我们以“传递爱心·幸福同行”为主题,开展了“爱心小天使”“情暖敬老院”“感恩母亲节”“爱心手拉手”等系列活动,让他们在爱的氛围中学会了互助,学会了感恩;有的孩子胆怯、娇气,我们就在日常活动中创设游戏情境,让孩子学会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形成勇敢自信的品质;有的孩子浪费粮食,不懂得节约用水,我们组织幼儿参观水厂、走进田间地头体验感悟,帮助孩子将节约成为一种习惯;有的孩子不懂得遵守常规,我们开展了“班级常规评比”“文明小榜样”“规则大家谈”等活动,使孩子学会了走路轻声慢步、物品轻拿轻放、排队秩序井然等良好行为。当孩子们融入健康向上的美好氛围中时,就会潜移默化地接受到影响和熏陶。
1.真情互动,习得品质
2.以爱育教,放飞希望
三、打造高效的共育平台,以情育德
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对于幼儿的品德养成,不能忽视家庭的作用。但在当下以80后为主流的家长群体影响下,他们的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的家长认为“树大自然直”,不需要对孩子过早地进行品德教育;有的家长则重“智”轻“德”,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可以了;有的家长一味只求培养孩子的“个性”,造就了孩子的“任性”;有的家长自己就存在着拜金主义、悠闲散漫、傲慢无礼等品德问题,更别提为幼儿做好榜样。对于这些家长,我们不能坐视不理,本着对每一个孩子终身负责的思想,我们有责任带领他们走出孩子品德教育的盲区。因此,我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根据不同家长制定不同的策略,对积极参与家园品德共育的家长我们握握手;对被动参与的家长我们喊“加油”;对忽视品德教育的家长我们拉一把。只有统一思想家园共育,才能发挥1+1>2的合
力。
家庭是塑造人才的圣地,在这块圣地上,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品德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家园统一战线后,就应将教育理念落实到实践行动中,美好的愿景才会实现。我园启动了家园一体化的德育工程,举办“妈妈教室活动”,由教师示范科学的养成教育方法;帮助家长成立友好小组,鼓励家长相互帮助、相互学习;设置“幼儿心理热线”专栏,让家长们学习借鉴。在家中,家长可以通过亲子阅读、亲子远足、成长日记、角色互换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掌握相应的道德标准和要求。家长还需要特别关注生活中的偶发事件,对孩子进行随机教育:孩子撒谎时,引导幼儿要诚实、正直;来了客人要礼貌招待;别人需要帮助时,要伸出热情之手。家长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品德养成教育,言传身教、以身示范,才能孕育出孩子良好的道德情感,收获迷人的景致。
(张敏,扬中市长旺中心幼儿园,21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