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珍惜所有的感动,每一份希望在你手中。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在这优美的旋律中,让我联想起在幼儿中开展挫折教育带来的美好前景,进而坚定挫折教育的信心和决心。请先看三个不同国度的幼儿摔倒之后——
心理学认为,挫折是当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障碍或干扰时所表现的情绪状态,即所谓的“碰钉子”。所谓挫折教育,就幼儿而言,是指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创设或利用某种情景,提出某种难题,让幼儿通过动脑、动手来解决矛盾,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出一种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挫折教育不仅包括吃苦教育、生存教育、社会教育、心理教育,也包括独立、勇气、意志及心理承受力等方面的培养。那么,如何在幼儿中有机的开展挫折教育呢?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不要担心孩子的失败,应该担心的是,孩子为了怕失败而不敢做任何事。”对幼儿来说,同样的挫折可以使他们产生消极的情绪,甚至心理障碍,也可以磨练他的意志使其奋发向上。
作为家长应高度认识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重要性,不仅要积极配合幼儿教师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而且还要在家里创造和利用一切有利时机来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同时家长要抓住日常生活的契机随时对幼儿进行教育,增强孩子抵御挫折的能力。要经常对孩子说:“妈妈(爸爸)相信你能够处理好。”“妈妈(爸爸)相信你能够做得非常好。”“记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果当幼儿面对难题或遭遇失败时,家长大多是急急忙忙地包办代替,久而久之,幼儿就会缺乏克服困难的心理体验,形成学习上的依赖性。
挫折教育的过程是循环反复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刻意行为,而是要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实践来进行。探索挫折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
在幼儿园,我们建立了教育活动系列,从小班开始,使幼儿逐步学会刷牙、洗脸等生活自理能力;在中大班,则培养幼儿爱劳动的习惯,训练幼儿自己穿衣、系鞋带、整理床铺、做值日生等自我服务能力和为集体服务的能力。在这些活动中他们常常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在排除这些自然挫折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幼儿的耐挫能力,又增加了幼儿的自信心。
三、依据各自不同特点,善于把握挫折的适度
因此,我们应根据不同幼儿的不同水平和特点设置不同难度的挫折项目,使之既有利于提高不同幼儿积极的心理耐受力,又不超过每个幼儿心理的承受度。同时,挫折教育的实施还应有一个内在程序: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在确保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前提下,设置挫折的程度和频率,一次面临的难题不能太多。在幼儿遇到困难而退缩时要加以鼓励,让他认识到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挫折,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它,只有鼓起勇气努力向前,才能最终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另外,在幼儿做出很大努力取得一定成绩时,要及时肯定,让幼儿看到自己的能力,从而更有信心地去面对新的困难。
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讲述一些名人在挫折中成长并获得成功的事例,让孩子以这些名人做榜样,不畏挫折;要注意父母和教师的榜样作用,在幼儿眼中,父母和教师非常高大,无
所不能,他们对待挫折的态度和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态度和行为;同伴也是孩子的“老师”,教师要抓住同伴的良好行为树立榜样,增强幼儿抗挫折能力。例如:有些幼儿不敢走平衡木,教师在旁边鼓励说:“别怕,你能行!”或者说:“你像某某小朋友一样勇敢,教师相信你!” 在榜样的影响下,幼儿会树立信心,努力去克服困难。当战胜困难后,教师的“你真行”就会变成幼儿心理上的“我真行”。
21世纪是复杂多变、充满竞争和挑战的世纪,它需要具有坚强的体魄、健康的心理、优秀的品德、丰富的技能等各方面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该促使幼儿养成坚强的性格、勇于克服困难、敢于经受挫折的习惯和培养幼儿积极的心理耐受力,从而为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中求生存,发展中求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