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学前教育论文

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方法和技巧分析

2015-11-05 09:4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体育活动明确的目标是:“增强幼儿体质,培养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对幼儿体育活动的要求是:“体育活动要尊重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年龄特征,不进行不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项目训练”。所以,幼儿体育活动是幼儿健康领域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科学的安排适合于幼儿的身心特点的体育活动是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身体发育的最积极最有效的因素,也是增进幼儿健康成长的积极的手段。
  但是如何科学合理的组织开展幼儿体育活动,防止体育伤害,真正达到锻炼要求,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在开展体育活动的教学时,应该注意下面几方面的问题。
  1.要选择适的体育运动类型必须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或生理特点
  2.认真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
  心理上的动员主要是指,通过语言或者游戏,告诉幼儿体育活动的目的、内容和要求,提高幼儿对于本次活动的兴趣,使幼儿振奋精神、情绪饱满的投入到运动中来,以使机体最大限度的发挥机体的运动机能,达到最好的运动效果。如:大班我们可以采取竞赛的方式;中班我们可以用一些集体喊口令的方法;小班我们可以采取角色扮演(如:扮演动物、人物等)的方式;调动孩子们的情绪。
  准备活动的活动量是为即将开始的体育活动做好热身的准备,不宜过大,否则会影响到体育活动的开展,完成不教学任务,或者给幼儿机体造成压力,甚至会给心肺系统造成损伤,(如:晕厥等)。若过小,达不到肌肉、骨骼承受力的最低限度,即,通过运动机体并没有承担什么负荷,没有对机体造成刺激。则起不到锻炼的目的。所以教师在活动前对于负荷要有所了解,以达到锻炼的目的。应该强调的是在体育运动中心理负荷不应过大,刚好符合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即能自己克服恐惧、害怕等心理。以便幼儿能够愉快的主动的参与活动。
  活动开展前要做好完备的安全防护措施。首先规划好活动场地,做好防护措施和安排好防护人员,活动的每个细节均要将安全因素考虑其中,即有利于活动的顺利进行,又能确保幼儿活动中的安全。第二,要利用准备活动的时间,告诉幼儿活动的方法、路线和内容,指定活动范围、活动路线和秩序,提出明确的纪律要求。第三,教师要亲自指导示范,纠正动作,维持秩序。即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置。
  1.教师活动组织科学合理,符合幼儿特点。
  2.选择和利用合适的教育教学方法
  3.根据本课的活动内容强调自我保护的方法和要领,避免活动中的意外伤害。
  4.教师还要及时观察幼儿的面色,在活动中及时控制活动量。
  运动中,教师要密切注意观察幼儿的身理现象,如在运动过程中,幼儿出现面色发红、大汗淋漓、呼吸急促等身理现象,就要停下来,这些都是活动过量的表现,教师要及时发现和控制,请个别孩子休息。体育运动要科学的符合客观规 律的,每个孩子的体质不同,个体差异有出入,身体的承受能力不同,运动的效果也不尽相同。我们有必要根据每一个孩子的不同表现来选择休息时机,以免损害幼儿的健康。特别有身体不适症的幼儿,我们要避免幼儿从事这样内容的运动。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做一些简单的舒展运动,缓解心脏和身体运动后的疲惫,使身体渐渐的恢复到平静的状态,为下一个活动作准备。这一环节中教师如忽略容易对幼儿的身体造成伤害,而且还不利于下次活动的开展。我们可以运用游戏的形式来使机体放松或结束活动。
  总之幼儿园的体育活动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幼儿体育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即是游戏性。一种:是由教师精心设计的以游戏的形式开展的各种动作练习;一种:是直接开展的游戏活动。在幼儿体育教学中,我们应尊重和利用幼儿学习的特点,采用多种幼儿喜爱的游戏活动,通过游戏使幼儿学会运动的技能,达到锻炼身体促进发育的目的。教师要多创造更加适合他们发展的环境,使幼儿在欢乐轻松愉快的世界里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