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学前教育论文

浅谈幼儿园音乐活动的发展分析

2015-10-19 09:3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音乐欣赏活动是幼儿园实施音乐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提高幼儿艺术素养、审美认知和审美情感的重要途径。目前,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活动在内容选择、途径手段、组织形式等方面,表现出多元化、多通道化、多媒体化等特征。然而,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的参与中,也容易出现一些偏颇,本文就两个活动加以反思,以期更准确地认识和开展幼儿音乐欣赏活动。
  1、预设
  (1)创设情境,引出歌曲。本环节,我用游戏“小朋友散步”睡觉的音乐引出本次儿歌。我来当小猫“喵喵”叫。
  (3)理解歌曲,参与表演。这一环节,通过歌曲内容,分角色表演。教师进行指导,注重个别指导。
  本次音乐游戏的效果还可以,大部分幼儿投入在音乐的情境中。一些简单的动作也可以呈现在我们面前。个别幼儿动作表现的还比较的大胆。但是整个活动我还有一些困惑。第一,音乐游戏要先学歌曲还是先做游戏?我设计这个活动时,我以学习歌曲为主,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来完成游戏。但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幼儿在音乐情境中对做游戏更感兴趣。在活动中我做了调整,将原本分句学唱歌改为了请一个小朋友来当阿姨,小朋友当小猫我来当小朋友,根据音乐录音来做表演。反复分角色练习,动作由幼儿自行创作后,我再进行指导。效果还可以,遗憾的是:我没有熟读教材,在活动中才发现“玩中学”的重要性,更加可以激发幼学习兴趣。第二,如何把握没有上来表演的幼儿。本首儿歌有三个主要角色,在游戏我只请个别幼儿来表演。反复游戏,并在游戏中适当的增加人数,但是活动中总有一群幼儿在小椅子上。小班幼儿活泼好动,注意力比较差。我没有给他们分配一点工作。造成活动上的小混乱。我也没有提醒他们,我投入在和幼儿的表演上,间接的忽略了坐在椅子上的孩子们。导致台上的孩子很投入,台下的孩子无所谓的鲜明对比。
  (1)要严读教材,在整个活动中,我要事先理清思路,而不是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在进行改变调整。在调整过程中会出现思路不是很清晰的状况。音乐活动多采用游戏化的方法,把音乐同孩子们的生活相融合。在轻松欢乐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二、《大皮球》的反思
  1.结合经验,在做做、玩玩中理解熟悉歌词,初步演唱歌曲。
  在活动的开始,我先让幼儿结合经验熟悉理解歌词:教师出示大皮球,组织幼儿学习歌词“看小猫和小狗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呀?大皮球长得什么样呀?你玩过皮球吗?皮球可以怎么玩呢?拍的时候会怎么样的?”鼓励幼儿结合经验说说,拍皮球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什么秘密呀?教师可以边拍边问:为什么这个皮球一会跳的低一会跳的高呢?幼儿发现拍的轻球跳的低拍的重球跳的高。引导幼儿用做动作边用较轻和较响的声音念这几句歌词。幼儿园的歌唱活动应该是生活化、游戏化的歌唱活动,是集多种领域相互渗透式的歌唱活动。在了解幼儿年龄特点的基础上,使幼儿边玩边唱,轻松主动地学会了歌曲,使歌唱活动显得如此自然和顺理成章。
  在在户外拍球活动时,我常常带孩子们一边唱大皮球一边玩球,孩子们情绪高涨,兴致盎然。我认为尽可能地提供给幼儿合适的合理的操作机会,有了一定操作经验的孩子们,更能真正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人。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