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学前教育论文

父亲缺位与儿童早期内隐问题行为的相关分析

2015-09-29 08:4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已有研究表明,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儿童早期是其身心发展最快的时期。父亲在早期教养中为儿童提供的资源、情感投入等,都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关。〔1〕近年来,我国离婚率持续上升导致单亲家庭逐渐增多,农民进城打工潮导致大量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出现,随之而来的是父亲在儿童早期教养中的缺位,对子女的身心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父亲缺位是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很少甚至没有得到父爱,或父亲在子女教育中参与很少甚至没有参与的情况。〔2〕在儿童早期教养过程中,父亲的作用已得到广泛的承认。〔3〕已有研究表明,早期教养中的父亲缺位易导致儿童出现焦虑、退缩、缺乏自信等内隐问题行为。〔4,5〕内隐问题行为主要指儿童表现出焦虑抑郁、孤僻退缩以及各种身体不适等,它会对儿童发展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例如,焦虑的儿童会显得更为害羞、退缩或注意力不集中,因而也更容易出现学业问题或社会交往困难问题。
  一、研究设计与实施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从深圳市福田、罗湖、南山、盐田、龙岗、宝安及光明新区22家幼托机构中随机抽取1216名30~36月龄儿童及其主要照顾人为调查对象。1216名儿童中,男童653名,占总数的53.7%,女童563名,占总数的46.3%。
  研究者根据相关文献自编《儿童早期主要抚养人情况问卷》,调查儿童早期主要抚养人的基本情况,问卷内容包括儿童年龄、性别、父亲年龄、受教育程度及亲子活动时间、儿童0~3岁不同年龄段的主要抚养人等。研究者同时采用从耶鲁大学引进、由我国专家作标准化修订的《中国婴幼儿社会性和情绪发展量表》,对儿童早期内隐行为进行筛查,筛查出的内隐问题行为包括忧郁/退缩、广泛性焦虑、分离性焦虑、恐惧、强迫及面对新鲜事物(场所)时的退缩行为。本量表具有较好的测量学特性,Cronbach’s α系数为0.79~0.88。〔6〕
  研究者将两份问卷同时发放给1300名被试家长,剔除84份无效问卷后,得到1216份有效问卷,问卷有效率为93.54%。
  采用Epiinfo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1.父亲缺位及其受教育程度情况
  由表1可知,早期教养中,父亲缺位情况与其受教育程度有关。总体上看,随父亲受教育程度的上升(从小学及以下至本科),父亲缺位的现象逐渐增多。硕士及以上学历父亲缺位现象较少,为11.8%。经χ2检验,父亲教养缺位与其受教育程度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χ2=11.512,p<0.05)。
  早期教养中父亲缺位的482名儿童中,98人存在内隐问题行为,占总数的8.06%。由表2可知,面对新鲜事物(场所)时产生退缩行为的儿童性别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女童较男童更易出现退缩行为(t=-2.305,p<0.05)。
  以内隐行为域中的各维度为反应变量(0=否,1=是),父亲缺位儿童早期各年龄段的不同主要抚养人为自变量(0=否,1=是),进行不同主要照顾人对儿童早期各年龄段内隐问题行为的两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由表3可知,在儿童0~3岁期间,父亲缺位对儿童的恐惧情绪、面对新鲜事物(场所)时的退缩行为及强迫行为的产生有显著影响。其中,当母亲是主要抚养人时,儿童0~1岁期间,父亲缺位是导致其产生恐惧情绪的可能因素,儿童1~2岁期间,父亲缺位是导致其面对新鲜事物(场所)时产生退缩行为的可能因素。当(外)祖父母为主要抚养人时,儿童2~3岁期间,父亲缺位是其产生强迫行为的可能因素。另外,在儿童0~3岁期间,父亲缺位是影响儿童产生多种其他内隐问题行为的因素。
  亲子关系是儿童早期生活中的主要社会关系和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以家庭环境,特别是父亲对其角色的胜任为基础的。〔7〕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观念使很多家庭忽视了父亲对儿童的教养作用。基于这种背景,研究者提出如下建议。
  本研究结果表明,父亲缺位的儿童更容易出现早期内隐问题行为。可以说,儿童所处的家庭环境是其产生情绪与行为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8〕父亲参与家庭教养,不仅是指对家庭提供经济支持,还包括对子女的学业、情感、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关注。父亲应与母亲一起参与对儿童的教养。〔9,10〕已有研究表明,父亲参与早期教养的时间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有重要影响。〔11〕社会和幼儿园要为家长提供更多获取育儿知识的渠道,建立家园联系,帮助父亲形成对儿童进行家庭教育的正确认知和态度。父亲要提高认识,提高对儿童早期教养的参与程度。
  在儿童早期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父亲与儿童交往的内容和方式对儿童具有独特的作用。〔12〕在儿童早期性别角色形成过程中,父母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角色任务,父亲所具备的勇敢、坚强、宽厚、独立等性别特征,会对男女儿童产生积极的影响。父亲缺位发生在儿童4岁以前,对儿童性别角色意识的形成产生的消极影响要小于发生在儿童4岁以后的影响,儿童的性别角色偏爱和性别角色采择则取决于父亲缺位的时间长度。〔13〕总之,父亲在参与儿童早期教养过程中应注重对儿童的性别教育,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性别角色榜样。
  〔1〕AMATO P R,RIVERA F.Paternal involvement and children’s behavior problems 〔J〕.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1999, 61(2):375-384.
  〔3〕〔7〕DOLORES J APPL ,SHANNON BROWN, MICHAEL STONE.A father’s interactions with his toddler: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lessons for early childhood educators〔J〕.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2008,(36):127-134.
  〔5〕李燕,黄舒华,张筱叶,等.父亲参与及其对儿童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5):18-23.
  〔8〕DAVID M,THEODORA CONSOLACION.American-Japanese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judgments of emotional expressions of different intensities〔J〕.Cognition and Emotion,2002,16(6):721-747.
  〔10〕FITZGERALD H E,MONTANEZ M.Fathers as facilitators of infant mental health:Implications for Early Head Start 〔J〕.Zero To Three,2001,(21):25-28.
  〔12〕LAMB M E.How do fathers influence children’s development:Let me count the ways〔M〕//M E LAMB.(eds.)The role of the father in child development.NJ:Wiley,2010:1-26.

;教育科学版》2014年第3期,版权归原作者和期刊所有,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站将及时处理。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