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学前教育论文

学前儿童家庭劳动教育的问题和策略

2015-09-14 09:4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 学前儿童家庭劳动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所谓学前儿童家庭劳动教育就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由家庭里的长者(其中主要是父母)为了使子女及其他年幼者能够自强自立,从而实施的一种劳动教育。”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儿童在社会上的作用及作为公民的价值,完全决定于儿童参加社会劳动的能力,决定于他对这种劳动所作的准备。同时,儿童的幸福、儿童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据此来决定。只有当劳动成为表现人格和才能的主要形式的时候,才可能有创造性的劳动。任何工作只要具有某种意义,就不会把它看作不愉快的工作。” 因此,马卡连柯指出,在教育儿童的工作中,父母应牢记以下几点,家庭的劳动锻炼对于儿童的未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家庭劳动教育可以增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培养儿童的意志力,有助于幼儿养成自尊、自立、自强的性格。第二,家庭劳动教育在人的品德形成、开发智力、增强体魄、促进审美能力发展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第三,享受创造劳动成果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有利于幼儿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为以后独立生活奠定良好基础并一生受用。 
  因此,劳动教育应该从小抓起,让幼儿学习初步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对幼儿进行劳动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 
  二、学前儿童家庭劳动的现状 
  (一)家长对幼儿参与家庭劳动的态度有偏颇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思想在中国百姓的家庭教育观念中根深蒂固,家庭劳动教育更是被许多家长所忽略,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在家务上总是亲自上阵。这样做,会养成孩子的依赖心理和好逸恶劳的习惯,也使孩子错过了培养生活能力和劳动习惯的最佳时期,严重制约孩子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二)教育方式不正确造成幼儿难掌握劳动技巧 
  部分家长虽有意识地安排孩子劳动,但因方法不当也收效不佳。有的家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隔三岔五安排孩子劳动,没有形成一定规律,不利于习惯的培养。还有的家长简单地把幼儿当劳动力使唤,或把劳动当作惩罚的手段,或以金钱和物质对幼儿的劳动进行奖惩,当孩子劳动中有失误便加以训斥和责备……这些错误的教育方式,都会使幼儿难以掌握正确的劳动技巧,也难以在劳动中获得愉快。 
  (三)幼儿对参加家庭劳动不重视 
  现实中我们常看到这样令人忧虑的现实, 那就是娇生惯养以及缺乏锻炼, 使许多孩子身体虚弱,四肢无力,缺少吃苦耐劳精神。孩子往往是在摸爬滚打中得以茁壮成长的,劳动是保持良好身体素质的重要因素。然而,现在的孩子却极少主动创造条件锻炼自己,偶尔参加一次轻微劳动就叫苦连天,许多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要父母代劳。 
  三、学前儿童家庭劳动的策略 
  参加家务劳动不仅是学前儿童为父母分忧的权宜之计,更重要的是它关系到幼儿今后的就业成才和生活幸福。做父母应须知:不是家务劳动需要幼儿,而是幼儿个性的发展需要家务劳动。因此,家长要创造良好的条件,让孩子从小就自然而然地参与并热爱劳动。下面就是学前儿童参加家庭劳动的具体策略。 
  (一)转变观念 
  告诉家长,家庭劳动教育的意义不在劳动的效益上,而在于劳动对儿童个性全面发展上。通过劳动,使儿童理解劳动的社会意义,初步掌握最简单的劳动技巧,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要让幼儿从小就明白:扫地、洗菜等家务劳动是自己应尽的一份责任和义务,而不是帮父母干活。这样学前儿童就会心甘情愿地去做家务,而不会讨价还价。 
  (二)榜样激励 
  幼儿具有模仿榜样的特点。在身边树立让幼儿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从内心敬佩的劳动榜样,从而学习榜样。教师与家长也要时刻以身作则,平时不要因为做家务而发牢骚,也应成为热爱劳动的榜样。并在劳动中采用循循善诱的方式让幼儿参与进来。可以吩咐孩子做一些十分简单的事情,如把报纸、拖鞋等拿给父母,培养其做家务活的良好习惯并体会到劳动的快乐。 
  (三)行为训练 
  家长们在安排一系列具体的劳动教育活动时,应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具体办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合理要求。如果幼儿知道他的付出对整个家庭有益,他会更看重自己和被分配到的任务。因此在分配工作时,记得向幼儿阐明这个道理。 
  2.适度赞美。当幼儿喝完水会将杯子洗干净放好称赞他:“你记得把杯子洗干净放回原位,真好,省了我不少事!”鼓励幼儿继续保持这个行为。适度赞美可以使幼儿在成就感的动力促使下,培养成劳动与整洁的习惯,一种负责感也就初步形成了。 
  3.善用记事本。可将家事按照时间先后列表,例如,上学前需完成的包括铺床、穿衣、吃早餐等等。这样的安排很合逻辑,孩子做起来也比较有效率。大家照章行事,只要等孩子做到的时候,站出来夸奖他就好了。 
  (四)情景体验 
  安排幼儿做的家务活要富有趣味性,使幼儿对家务活感兴趣而更乐意去做。一方面开设家庭劳动活动,允许幼儿参与大人的事,他们会很开心。劳动任务明确后,再进行劳动分工,如妈妈问:“爸爸打扫哪儿?有困难吗?宝宝准备打扫哪儿?有什么好办法?”讨论中尽量各抒己见和相互支持,并给幼儿留下选择的空间,给幼儿主动发展的可能。另一方面从游戏中开始劳动,家庭生活中的劳动可以在游戏中开始,如“小小能人” 、“小鬼当家”等活动,并加入竞赛性质,更激发幼儿的劳动兴趣。同时在游戏中向幼儿指出他的“责任区”,如他要对所有放玩具和他游戏的地方的清洁和秩序负责。 
  随着当前学前教育研究的发展,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从小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在幼儿成长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使孩子从小经受一定的劳动锻炼,培养其独立自主能力,为他们日后走向社会,顺利承担国家民族的历史重任做好准备,要做到这些还需幼儿园、家庭、社区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