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是幼儿较喜欢的一种活动,它与孩子的发展密切相关。有关专家研究证明,手部活动的训练会对大脑细胞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有利于大脑智力的开发。而泥工活动正给幼儿提供了这个机会,它通过手指、手腕和手掌的不同部位加强手部活动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其目的正是为了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发展智力,让幼儿的小肌肉动作得到充分的锻炼。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在泥塑活动中,通过不断动手操作发挥幼儿的想象能力,可以充分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
一、感知彩泥,产生创作欲望
首先由色彩入手。教师可有意识地选择些色彩艳丽的橡皮泥给幼儿观察,直观上给幼儿一个彩泥好美的感知。然后让幼儿自由选择喜爱的彩泥去玩一玩。幼儿刚接触这些彩泥时,几乎都是无目的地抓、拍或是把泥揪成一小块一小块洒满桌子,进入自我陶醉之中,此时,教师不能着急,而是要耐心地重复几次活动。经过几天对彩泥的揪、拍、搓、捏,他们感知了彩泥的可塑性:“原来彩泥这么好玩呀!它们与别的玩具不一样,它们粘粘的、软软的,也可以缩短。”正是彩泥的可塑性,让幼儿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有了创新的欲望,这种欲望可以激励幼儿在泥工活动中异想天开,发挥再造想象,不断创新。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二、培养幼儿细致、敏锐的观察能力
泥塑不同于其他一般说理性的科目,它要靠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激励来唤起幼儿敞开心灵的大门,不能有任何强制性。首先,要让幼儿对所捏的物体有强烈的兴趣,先娱目动情,才能激思励志,让他们头脑中有鲜明清晰、呼之欲出的形象,使他们内心产生创作的冲动。这就必须让幼儿学习不但能捕捉物体瞬间的变化,而且还要让幼儿做长期的观察。例如,我让幼儿塑造一只小鸡的形象。开始,没作任何观察,结果大部分幼儿由于缺乏感性经验,捏出来的小鸡有的只长了一只眼睛,有的长着扁扁的嘴巴,有的长了4条长腿。后来在班级动物角内我们喂养了几只小鸡,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自由地去观察它们的动态变化、身体特征,孩子们特别感兴趣。
两个星期后,再让孩子们来塑造小鸡,结果全班90%的幼儿不仅用泥准确地表现出了小鸡的外形特征,而且还惟妙惟肖地塑造出了小鸡的各种动态:有的在低头捉虫,有的在仰天唱歌,还有的两只靠在一起讲悄悄话,更有趣的是,还有一个幼儿捏出了小鸡在啄理绒毛的细节特征。
三、制作泥塑作品,展开想象
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想象是最好的老师。”儿童在对某种事物感兴趣的同时,也发展了自己的想象力,并产生了一定的学习欲望和动力。一般来说,幼儿在创作的过程中,随意性很大,很少出现胸有成竹的情况,他们往往是随着手中的泥的变化改变自己的创作意图。彩泥变长了,他们就说自己捏的是小棍、小蛇;彩泥变圆了,它们就说自己捏的是苹果、是汤圆。
遇到这些情况时,老师首先应肯定幼儿的创作,然后帮助幼儿积累各种表象,让他们基本了解表象形体的基本点以后,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想象去制作泥塑。例如,在塑造龟兔赛跑时,首先对两个动物进行形象分析,让幼儿对龟兔的外形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知道龟兔都有四条腿,而不同的是,兔子是前腿短、后腿长,乌龟是四条腿一样长。接着老师讲了龟兔赛跑的故事,然后幼儿集体表演,最后,才让幼儿用已掌握的泥塑基本技能进行彩泥制作。这个时候,幼儿制作出来的龟兔虽形态各异,不是很像,但很有人情味。他们有的说自己做的小兔变好了,再也不骄傲了,还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呢;有的说乌龟不怕苦、不怕累,还特别勇敢。这种把想象、表演与制作相结合的方法,正是教师潜移默化让幼儿获得的。
但是,由于幼儿手部肌肉发育不成熟、动作不灵活、手脚不协调等原因,造成意图不能完全实现,从而使幼儿失去了信心。因此,我们开始由浅入深地教给幼儿一些泥工技能,如团泥、搓泥、粘泥、混泥乃至固定支撑法、着色法等,在创作技法上给予幼儿一定的帮助,同时,给他们提供大量的辅助材料,如羽毛、火柴棒、绿豆、花生等,使幼儿能够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创作意图,得到一种成功的经验。
四、创编故事,发展幼儿语言
泥工活动,不仅能让幼儿进行手脑并用的协调训练,还可利用泥塑的可爱形象进行创编故事的活动,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效果很好。在一次《动物运动会》的主题泥塑活动中,小朋友的作品很有创意,故事也编得很有趣。“老师,这是熊猫双胞胎,准备参加双人举重比赛!”“这是小猴,这是训练基地,它正在进行强化训练,因为它是体操队中的主力,准备拿冠军。”幼儿有的讲一句,有的讲一段话,有的讲一个很长的故事,还有的不仅可以把自己的泥塑作品编成故事来讲,还可以把其他小朋友的作品和自己的故事融合。看着小朋友争先恐后的发言,听着一个个充满童趣的故事,我也仿佛自己也是儿童中的一员。
新的形势、新的设想不会凭空而来,而是由已有的表象选择、加工和改组构成的。因而教师可通过各种形式的泥工活动去鼓励幼儿多看、多动、多尝试,达到激发幼儿感官、丰富幼儿生活、培养幼儿各种能力的目的。事实证明,泥工活动为幼儿大胆想象、尽情体验开辟了一个自由的天地,充分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它是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一个良好途径,并为幼儿插上了理想的翅膀,让他们从一个成功飞向另一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