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学前教育论文

生活中学习游戏中创造的本质分析

2015-08-26 13:3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教师在实施时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目前,幼儿园课程改革发展呈现多元、开放、自主化的特点,各地先后出现了“多元整合”、“综合主题”、“渗透式”、“建构式”、“生活化、游戏化”等多门类幼儿教育课程。但总的趋势是走生活化、经验化、综合化的道路,关注儿童的兴趣,注重儿童的活动,遵循儿童年龄特征、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促进儿童主动、和谐、全面发展。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我园随着“生活化、游戏化”课程的不断深入开展,对课程的理念,课程内容的设置,课程手段的实施,都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和认识。幼儿园课程事实上就是幼儿的生活世界,是幼儿发展的生活世界本身。因此,幼儿的生活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资源,是幼儿园课程取得成效的保证,更是幼儿园课程的立足点。课程旨在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感悟道理;在游戏中体验生活,在游戏中创造生活。
  一、生活中学习
  要树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念,使课程追随幼儿的生活和经验,充分合理地利用好各种教育资源,让幼儿在生活中积累经验,促进个体发展。
  1.关注幼儿生活,开发课程资源
  幼儿的生活充满了发展的契机,且是感性的、生动的,同时也是对幼儿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过程。只有从孩子的兴趣着手,才能让孩子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凡是幼儿需要的、感兴趣的,尤其是随时随地在其生活、学习过程中产生和发现的,又是他们急于想知道或解决的问题,应被及时地纳入到课程和活动中来。如主题《金色的画》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一个“小蚱蜢”的儿歌活动。在延伸活动中,我们和小朋友一起去幼儿园的草丛里捕捉蚱蜢,大家看到活蹦乱跳的蚱蜢后,便开始研究起它的身体特征以及“蚱蜢跳高”的原理。在老师的启发下,第二天有三位孩子带来了蚱蜢、螳螂、瓢虫和蟋蟀,大家观察着昆虫,谈论着昆虫,寻找着昆虫。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小朋友更加喜欢昆虫,乐意去探索、发现昆虫的奥秘。我们便籍此引导幼儿剪折瓢虫、绘画蝴蝶和瓢虫等装饰“秋天的草丛和树林”主题墙。
  2.发挥家长优势,争取家庭资源
  家长是幼儿园教育工作不可忽视的教育资源。我们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我们首先通过各种渠道让家长认识到,自己本身对幼儿来说就是一大教育资源。如引导家长创设温暖、宽松、愉快的家庭环境,激发家长共同创设良好的班级学园活动氛围,对幼儿都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引导家长多方支持幼儿的主题活动,并把活动的意义告诉每一位家长,让家长能奉献出自己及家庭中的各种资源。
  每个主题活动即将开展时,我们通过班级网站、家长园地及时向家长介绍主题活动的目标和一些主要的活动,使每位家长了解班级正在开展的活动。主题《我家和我住的地方》活动中,需要家长配合与孩子说说自己工作的地方的全称以及工作的特点。没想到,我刚把这个要求在班级论坛上发出不久,“爸爸妈妈工作的地方”主题帖新鲜“出炉”了,这可是家长们用相机自己拍摄的、最真实的教学资源,孩子们看到自己家人的工作地的照片,倍感亲切,交流更加积极,还不时流露出自豪。在主题活动《金色的画》的教学中,我们发放了“秋天的果实和农作物”亲子活动单,请家长配合为幼儿收集相关的图片和实物,并分类比较。有的家长利用下班时间,赶赴农村,在引导孩子实地观察各种秋天的农作物和果实时,还用相机拍下了精彩的照片,发送到班级论坛,使教育资源得以共享,也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图片资料,丰富了孩子们的阅历。不少家长还带来了秋天的菊花、棉花、高粱、山芋、南瓜等各种实物。
  家长的参与,给了课程血与肉,让我们的主题得以丰满和鲜活。这样的活动是生活化、游戏化课程所倡导的,这样的活动才是家园互动的,这样的活动才是促进幼儿发展和成长的,也是最能引起幼儿主动学习的。
  3.利用周围环境,拓展社区资源
  幼儿园课程是引导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课程,因此把视点仅仅停留在幼儿个人生活上是不够的,社区是幼儿园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社区生活通过幼儿园生活中得到现实的反映,在社区中学习、获得经验,也是幼儿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我家和我住的地方》主题活动中,我们带领幼儿去邮局参观、给家人寄信、去附近小区观察居民建筑,一路上还观光了马路边的理发店、药店、超市,幼儿对邮局各部门的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并知道了寄信的一般过程;了解了幼儿园周围住房的外形特征、结构、种类、辅助设施和周围环境等。在《金色的画》活动中,我们一起秋游,观察了秋天花草树木的变化,欣赏了秋天的自然美,并鼓励幼儿利用双休,在家人带领下去农田、山间寻找秋天的足迹;在《大马路》主题活动中,我们组织幼儿去马路上实地观察马路设施、感知马路上各种各样的线的作用,坐进老师的汽车实地演习汽车上各种各样的灯,介绍灯名和各种灯光的用处。
  如果活动没有走进幼儿生活的社区,只是凭着幼儿的经验、想象进行教学,那么,孩子们得到的知识一定是非常模糊和不确定的。幼儿通过实地观察,自己的亲身体验,获得的感性认识是孩子们新的经验的积累,在这种认知过程中不断地修正自己的不确定,肯定自己的想法和猜测,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过程都可能成为幼儿学习的对象,这就是所提倡的生活即课程的大教育观。
 二、游戏中创造:
  1.延伸课程目标,生发游戏主题
  游戏是孩子生活经验的反映,他们的学习是在游戏和生活中体现的。如主题《大马路》中,我们带领幼儿参观马路上的各种车道线和设施以及演示介绍汽车上的灯以后,多了“马路上的建筑工人”、“汽车制造厂”等游戏内容。“驾驶员”带着乘客坐进了车厢(大的硬板纸 盒挖出了车轮),手握方向盘逼真的表演着开车、看交警指挥正确行驶,还到定点地方加油、停靠。“建筑工人”用中型积木搭建的马路上,不仅用细细长长的积木分出了车道线,还搭建了路灯、停车场,在马路中央搭建了环形岛、红绿灯灯架,马路上还有高架桥,既符合生活实际,又富有创意。“造车”工人则制造了各种款式的车型,一起将汽车开到了马路上。最有创意的是加油站的工人,用一截绳子代替油管、挂起的牛奶箱代替油箱,充分体现了主题内容在游戏中的延伸和再创造,这样的游戏活动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更是他们愉悦情绪的体验。
  2.顺应课程要求,创新游戏内容
  幼儿由于年龄特点的限制,自己生成活动机会较少,主要还是要教师善于捕捉时机,在幼儿周围熟识的生活和环境中,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从他们尚未明确但有价值的内容中,有选择的直接提出主题,生成内容来推动幼儿学习。如在组织《金黄色的信》融知识、情感于一体的语言活动后,幼儿对故事情节很感兴趣,为顺应幼儿的需要,我围绕课题生成了半日活动。故事欣赏后的分组区域活动中,将幼儿分成三组:语言区继续开展故事阅读;绘画区再次欣赏Flash动画,观察冬天的梧桐树、松树的不同特征,了解松鼠洞、蚂蚁洞、狗獾穴的不同居住地,并能用画笔描绘出来;建构区则用中型积木搭建动物的家,大家动手动脑,创建了弯弯曲曲的蚂蚁洞穴、形态别致的兔子窝、狗獾穴以及高高架起的松鼠洞。绘画区的孩子将绘制的动物洞穴和梧桐树、松树等送到“森林”,粘贴在圆柱体积木架起的树干上和各个洞穴边。孩子们看着自己亲手创设的森林场景,产生了表演的欲望。于是,语言区的孩子凭着对故事的理解,戴上自制的动物头饰,自编自演了梧桐树叶传递爱心的故事。从幼儿余兴未尽的半日活动中感悟出:不少有意义的活动,只要老师适时的启发和点拨 ,幼儿思维的火花便会迸发,创作、合作、表演的能力在自然而然中得到提高。又如在元旦主题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各种材料,运用台湾“彩虹屋”手法自制了形态各异、富有创意的面具,开展了劲爆的假面舞会。这一生成的、贴近幼儿生活的新年舞会,既丰富了主题活动,又使幼儿在游戏中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3.丰富课程内容,百变游戏材料
  在生活化游戏化课程实施中,教师是活动情况的观察者,应对活动的预计目标、实际玩法、材料的使用,存在不足,进行观察记录,从而了解材料适宜、适时度。在交流中了解幼儿的需求,教师能有的放矢地投放材料,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游戏材料的收集中还可以利用环境资源,如在主题活动《豆豆家族》中,幼儿在家长协助下,带来各种豆类和豆制品。豆类丰富的颜色、形状是一个很好的装饰素材,我们开展了《圆盘装饰》《豆豆小制作》《豆豆粘贴画》等艺术活动,利用豆进行装饰,大家乐此不疲,专心创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豆豆还是很好的游戏素材,我们开展了操作区的“夹豆”和“剥豆”、表演区的“豆瓶打击乐”、科学区的“模式排序(按大小形状颜色规律)”和“喂豆豆动物瓶”等游戏;生活区开展了自己磨制豆浆、种植豆等社会实践活动;还发动家长一起制作“豆袋”,为体育区角又增添了很好的体育玩具。让孩子在丰富的材料面前动手动脑愉快游戏,获得和谐发展。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又是一种实践、一种参与,更是一种体验。只有触手可得的真实生活,才能引起幼儿情感的共鸣,激发学习的欲望,体验成功的喜悦,对于幼儿来说生活和游戏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不能缺少的部分,作为教师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生活空间,创设更广的游戏天地,提供生活、游戏、学习为一体的课程,利用生活中的各种优势资源,与环境交互作用,引发幼儿主动学习,才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2012年9月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年9月试行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