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学前教育论文

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2015-08-15 10:5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幼儿的思维能力处于刚刚起步的发展状态,接受外界的信息显得稍慢,或者说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这就要求教师在幼儿们体育游戏之前将一些具体的规则仔细告诉幼儿,在游戏中遇到怎样的情况应该怎样做。例如,老鹰抓小鸡一直是孩子们喜爱的游戏,但不能让孩子们没有规则地乱玩。教师应该在游戏开始前对孩子们讲述清楚老鹰要尽力抓住小鸡等等。这样体育游戏才能正常开展,让幼儿明白规则下的游戏才是更加有趣的。
  一、合理划分场地,明晰规则界限
  为幼儿创造尽可能广阔的体育游戏空间,但这并不意味着幼儿可以在游戏过程中无限制地疯跑,一旦游戏时幼儿超出了一定的场地界限,教师就可能失去对于孩子的监管,从而出现一定的危险。因此,教师要让幼儿明确场地和界限意识,在一定的场地内合理游戏。例如,在进行捉迷藏游戏时,我们一定要将场地规则向幼儿们说明,不能放任幼儿跑出教师的监管范围。教师可以将不能进游戏的房间的房门关闭,并贴上明显的禁止图画供幼儿们知晓。这样一来,体育游戏能够在合理的场地范围内进行,幼儿们既能尽兴,也大大降低了因为脱离教师监管而出现危险的可能。
  二、积极教学调控,引导幼儿规范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而且幼儿们的自控力较差,所以一旦幼儿在体育游戏中进入到十分兴奋的状态时,往往会将游戏规则抛诸脑后,体育游戏也会陷入到无序化状态。为了避免这种幼儿体育游戏过激情况的发生,教师应该在幼儿游戏时进行积极的游戏监管和引导,一旦发现幼儿脱离了正常的游戏状态就要进行合理引导,保证幼儿在正常的游戏状态下活动。例如,在进行滑滑梯游戏的时候,很多精力充沛的男幼儿从滑梯滑下后不愿意重新走向楼梯来再次滑滑梯,而是想从滑梯处直接上去,这样一来很可能被后面滑下来的幼儿撞伤,也很可能从滑梯上摔落。教师此时要立马阻止幼儿这种过激行为,向幼儿讲明受伤的危险性,让幼儿重回正常的游戏队伍。幼儿体育游戏教学中非常需要教师这样规则性的引导,让幼儿明白团队游戏规则,而不是一味地以自我为中心。
  三、强调多种记忆,培养幼儿习惯
  很多幼儿能够积极接受教师所教导的体育游戏规则,但是很多孩子在体育游戏中还是很容易触犯到规则禁忌。这样的情况并不代表孩子们不听话,而是他们对于游戏规则没有牢记。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需要想法设法让孩子们清晰牢固地记忆各种体育游戏的规则,让孩子们积极养成自我遵守规则的习惯。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将游戏规则编成儿歌或者顺口溜的形式,在每次游戏开始之前带领幼儿一起背诵这些儿歌规则,教师还可以辅以适当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来着重引起幼儿们的注意。这样的记忆方法能够让孩子们充分并且牢固地记忆体育游戏规则。例如在进行“小青蛙跳荷叶”的游戏时,有的幼儿比较心急,很多跳跃都没有按照规则跳在荷叶范围内,致使该项体育游戏不能达到应有教学效果。此时,教师就应该利用规则儿歌的形式来引导幼儿:“小青蛙,真听话,一片荷叶一步跳,两片荷叶一步跳,三片荷叶一步跳……”这种儿歌形式的规则对于幼儿来说并不是强迫性质的,受到广大幼儿的喜爱,幼儿们很乐意跟随这样的儿歌来完成游戏,既锻炼了幼儿们的听说能力,又引导幼儿遵守体育游戏规则的习惯,可谓一举两得。
  四、贯彻因材施教,灵活调整规则
  每个幼儿的运动能力不同,教师要在长期的体育游戏教学中掌握好每个幼儿的实际运动能力,将幼儿们划分在不同的体育游戏运动范围中,充分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方针,根据每组幼儿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游戏规则。让每组幼儿熟悉掌握自己所在组的游戏规则即可。例如,在进行丢手绢游戏的时候,如果让跑得慢的女孩子追跑得快的男孩子就十分不合理。教师应该将跑得较快的幼儿分在一组,跑得较慢的幼儿分在一组。教师要叮嘱较快组的幼儿游戏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因为跑得太快而摔跤,对于较慢组的幼儿教师则要鼓励他们向较快组的幼儿学习,加快游戏节奏。这样因材施教的方式让每个幼儿都能在自身能力范围内游戏,并且掌握适合自己游戏的规则,保证幼儿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