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心理学教育论文

初中信息技术课学生特点及差异教学的方法创新

2015-07-28 18:1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新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本”,要求教师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充分考虑初中学生起点水平及兴趣爱好等个性特点的基础上,采取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成长和发展需要的教学模式。基于此,本文在深刻分析初中信息技术课的学生特点之基础上,提出了“先学后教,当堂演练”的分层教学模式,以为广大教师提供经验借鉴。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学生的差异性特点
  (一)学习基础差异大
  初中生的生源普遍来自于特定学区内的各个小学,但是由于不同小学开展信息技术课的效果参差不齐,好一点的小学在低年级时就已经开设信息技术课,并且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逐渐由浅入深、由简入难地教会学生应用word、excel等软件,而有的小学不仅等到高年级才开设信息技术课,而且也没有完善的授课内容体系,信息技术课变为了学生上网、玩游戏的娱乐课,更有甚者小学并未开设信息技术课,从而导致初中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水平也良莠不齐,学生学习基础知识水平差异较大。
  (二)学习动机区别大
  学生的学习动机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决定了学生是否愿意并不断激励自己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思想意识和行动倾向。通常以“掌握更多技能,提升自身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水平,提高自身素质”作为学习信息技术课出发点的学生,往往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各种现代化软件和信息技术知识,而部分学生则是在教师被动的督促下才学习,要么认为“信息技术就是会上网,会用计算机”即可,要么认为“学习各类应用软件与自己现在学习无关,以后需要使用的时候再学也来得及”,更有甚者直接认为学习信息技术就是上网玩游戏。这种学习动机的不同必然会造成颇具差异初中生信息技术课学习效果。
  (三)学习方式有差异
  如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一样,初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具有自己的喜欢或习惯的学习方式,有的学生习惯独自一人在特定任务的驱动下学习不被打扰,有的学生喜欢和师生一起探究,有的学生喜欢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而是否在自己习惯的学习方式下学习则会使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产生事半功倍或事倍功半的差异。
  (四)学习兴趣高低不同
  从整体来看,无论是否出于正确的学习动机,初中生普遍都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比较有兴趣和热情,但是对于具体到某种信息技术知识或者某个应用软件的学习热情却有高有底,那些学习动机不正确的学生往往也仅是对上网和玩游戏热情高涨,而对于真正有用的信息技术技术知识却热情不高,因而无论是课堂练习还是课后作业都是被动消极地去完成甚至不愿完成作业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可见学习兴趣的差异也致使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呈现较大的差异性。
  二、“先学后教”差异教学模式的提出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得知,目前初中信息技术课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动机、学习方式和学习兴趣四方面均存在差异,如果采用传统的“一刀切”统一授课模式,势必不能使所有学生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而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必须在承认学生差异的基础上实施分层教学。根据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大纲要求,师生同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基本特征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课程倡导教师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为主的实践训练教学方法。因此,初中信息技术的分层教学应当从学生不同层次的基础水平出发,根据他们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习兴趣和习惯设计多层次的差异任务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利用丰富的多媒体和多样的教学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在同心协力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合作和探究地进行学习,以使不同学生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基于此,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针对具有不同差异学生的班级,可以采取“先学后教,指导演练”的差异教学模式,变教师统一讲授的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地学习模式。具体说来包括如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前测布置任务阶段,即教师通过前测任务来对学生学习基础、学习动机、学习方式及兴趣等方面的差异作出合理评测,据此设计分层次的教学目标,按照目标布置多层次的学习任务,并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分别提供不同层次的教学帮助;第二阶段为确定学习目标开展自主学习阶段,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第一阶段所布置的任务中选择一个或多个,展开积极的知识储备和自主学习来完成;第三阶段,教师要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对学生遇到的困难,不失时机地提供“滞后“指导,并对学生差异性学习结果做出差异性评价,给予每个层次学生富有激励性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我进步的能力。
  三、“先学后教”差异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一)前测的实施
  前测是初中信息技术课差异教学实施前对学生基础知识水平、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学习信息技术动机和兴趣等要素所作的差异分析。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对全班发放调查问卷和对学生进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进而根据调查结果来分层次布置教学任务并提供相应的学习帮助。
  (二)选择差异任务,自主学习
  通过前测将学生划分不同层次后,教师要按照“基本任务—拓展任务—提高任务—创新任务”四个维度为学成呈现差异性任务。例如上述Flash教学中,以“Flash遮罩效果”为例,对于“零起点”的学生布置“了解遮罩效果如何设置即可”的基础任务;对于“接触过但是没有制作经验”的学生布置拓展任务,要求他们在教师提供的半成品圆形探照灯的基础上,掌握旋转花轮的制作即可;对于“有制作经验但是未形成知识体系”的学生则布置制作一个逼真探照灯效果的提高任务,学生必须要认识到被遮罩层不止一层才能实现,帮助他们建立遮罩层和遮罩效果的制作体系;对于“能够熟练掌握遮罩效果制作小作品”的学生布置“实现放大镜效果”的创新任务,要求学生必须发挥创新精神,自己设计一个具体的任务,来实现一个放大镜的效果。
  分层次任务布置后,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建议下,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任务来完成,在完成过程 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要达到的目标和学习方式选择个人独立完成和弹性分组合作完成的途径和方法。自学探究能力强的学生可以不求助,直接思索过程,完成任务;而喜欢合作完成的学生,则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水平不一,风格各异的学生组成弹性小组,形成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自主学习氛围。
  (三)教师滞后指导,差异评价
  “滞后指导”是指教师指导的时机应该慢半拍,等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了问题之后才进行指导。因此,学生自主探究时,教师应积极巡视,在学生遇到困难时,针对不同层次和学习风格的学生,教师可以创建多元化的指导方法和手段来满足其不同的学习需求,例如提供相应的教学网站、录像帮助或是学案、学件,采取教师示范、个别辅导、小组讨论等等。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后,教师要本着“客观全面,激励为主”的原则对每个层次的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评价,为学生提供有益的反馈,帮助学生识别自己的智力强项和弱项,给予强项以充分发展的机会,并作为弱项的“突破口”,带动弱项协同发展。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