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心理学教育论文

教师职业效能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的探讨

2015-07-24 09:0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引言
  (一)教师职业效能感的概念及其作用
  近年来,教师职业效能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所谓职业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在职业领域的具体体现,即个体对自己能否胜任和职业有关的任务或活动所持有的信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是与职业内容有关的自我效能感,即个体对自身完成某一职业所规定的有关内容(如从事该职业所需的教育、某种具体职业任务等)的能力信念;另一方面是有关职业行为过程的自我效能感,即个体对自身完成有关职业行为过程(如职业决策、职业找寻等),实现行为目标能力的信念[1]。
  研究表明,教师职业效能感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存在着重要影响。教师的效能感会影响到其在教学方面的努力程度和坚持性,影响到教师的教学策略及其在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当然,也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
  态度[2]。
  (二)教师职业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有研究表明,中学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教师的心理健康(心理调节能力)有极显著的正相关,与心理状态的相关不显著[3]。而黄喜珊、王才康的研究则表明:个人教学效能感与“积极应对”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一般教学效能感与“消极应对”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
  一个人在沉重的心理压力和失调的情绪状态下往往会发生认知偏差和态度偏差,这时个体倾向于对他人的意图作出消极的判断和反应,易导致不良人际关系的产生。Chwalisz等一些教育心理学家证实,教育工作无效能感与教师精神衰竭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如此一来,就容易产生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但是,我们却没有发现教师职业效能感与其心理健康水平的进一步研究。我们认为有必要研究教师的职业效能感与教师的身心健康的关系,同时利用研究成果来指导教师的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所以,本研究拟通过心理测量的方式,进一步揭示教师职业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找到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并对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热情,保证教师心理健康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对中山市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252份,回收2243份,有效问卷1892份,问卷有效率为84.4%。其中男教师819人,女教师1073人。
  (二)工具
  本次研究采用了两份问卷进行调查,分别是《中山市中小学教师职业效能感问卷》与《SCL-90心理健康自评量表》。1.《SCL-90心理健康自评量表》,由Derogatis编制,王征宇修订[4]。该量表内容涉及感觉、情绪、思维、意识、行为、生活习惯、睡眠等,被公认为具有容量大、反映症状丰富、能准确刻画自觉症状等优点。量表采用等级计分制,无症状计0分,轻度症状计1分,中度症状计2分,偏重症状计3分,严重症状计4分。2.《中山市中小学教师职业效能感问卷》为自编问卷,总共41道题目。测试教师按照问题与自己的符合程度进行评分,评分采用4点量表。对《中山市中小学教师职业效能感问卷》进行信效度分析,结果表明,该问卷的信效度良好。
  (三)统计方法
  用SPSS11.5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中山市中小学教师职业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
  采用逐步回归法,以职业效能感各因子为因变量,SCL-90总分及各因子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由表1可知,职业状况、社会支持、人际交往、生活满意度、过往经验是影响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五个因素,对SCL-90总分可以解释的变异为30.2%(R2=0.302),能够很好地预测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二)中山市中小学不同年龄段教师的职业效能感与心理健康情况分析
  图1 不同年龄段教师的职业效能感与心理健康情况分析图
  由图1可知,被试的职业效能感分数越高,SCL-90的得分就越低,也就是说职业效能感高的人,心理健康状况就越好;反之,职业效能感低的人,心理健康状况就越差。随着年龄的增长,职业效能感总分呈近似平缓的“V”型发展趋势,最低谷出现在40~45岁的教师群体,最高分是50岁以上的教师。而SCL-90得分则呈近似平缓的倒“V”型发展趋势,最高分出现在40~45岁的教师群体。
  (三)中山市中小学不同职业前景判断条件下教师的职业效能感与心理健康情况分析
  图2 不同职业前景判断条件下教师的职业效能感与心理健康情况分析图
  从图2可知,中山市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效能感随着教师对职业前景判断的信心的提高而不断提高,而SCL-90得分随着对职业前景信心的提高而减少,也就是说对职业前景越有信心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四)中山市中小学不同类型学校教师的职业效能感与心理健康情况分析
  由图3(见下页)可知,小学教师的职业效能感显著高于职高、初中与高中教师的职业效能感;而心理健康状况方面,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最高,初中教师、高中教师、职高教师则无显著差异。
  图3 不同类型学校教师的职业效能感与心理健康情况分析图
  (五)中山市中小学不同收入水平教师的职业效能感与心理健康情况分析
  图4 不同收入水平教师的职业效能感与心理健康情况分析图
  由图4可知,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效能感呈现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的趋势,而心理健康水平也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四、讨论
  (一)中山市中小学教师职业效能感能够很好地预测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本研究发现,职业状况、社会支持、人际交往、生活满意度、过往经验能够很好地预测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职业状况效能感高的人对自己的工作报酬、工作前景、工作职责等方面比较满意,这会使他们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投入教学,获得较多的机会和较高的成绩,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社会支持效能感高的人,在平时工作中能够对遇到的困难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和积极的应对行为,从而更加从容地面对困难与挑战,降低焦虑与抑郁。
  3.良好的人际关系状况是个体心理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主要条件之一,因此人际交往效能感高的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妥善处理好与领导、同事、家长、学生之间的关系,从而避免因为交往障碍而引 起的封闭、自卑、自傲、嫉妒、孤僻、猜忌的不良行为,从而减少不安、激动、烦恼与痛苦的心理体验,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4.生活满意度高的教师,对自己当前的生活状态比较满足。有研究表明,心理健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的心态,当一个人感觉需求得到满足时,生活态度就会趋向于积极、乐观、平和,从而减少身心问题带来的困扰。
  5.过往经验效能感是指过去的成败经验对自己的情绪、工作期望、工作效能的影响。过往经验效能感高的教师,有比较多的成功体验,从而提高自己的工作自信心,减少失败体验、悲观心态和自我怀疑。
  当然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也会反过来影响教师的职业效能感,二者关系非常密切。心理健康水平比较高、具有健康人格特质的教师,更容易创造和维持一种富有动力的学习气氛,形成与学生的良好互动关系,从而影响教师对教育情景的看法和判断。从这一角度讲,健康人格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能感[4]。因此提高教师的职业效能感可以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而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是提高教师职业效能感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教学效能感与教师心理健康之间是互相影响,相互促进的。
  (二)中山市中小学教师职业效能感和心理健康状况在不同年龄段上的差异
  研究中发现,教师的职业效能感呈现出中间低,两边高的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长,职业效能感近似“V”型的发展趋势,40~45岁的职业效能感是最低的,这与赵福菓和黄希庭(2002)的研究是相一致的。他们的研究表明,一般教学效能感的高峰教龄在6~10年,个人教学效能感的高峰教龄在10~15年,总体教学效能感的高峰年龄在6~10年[5]。教师本科毕业从事教师行业的年龄一般是22岁,教龄8~15年的教师的年龄在30~37岁左右,35岁左右的教师处在一般教学效能感与个人教学效感的双峰期,职业效能感水平自然是比较高的;40~45岁的教师正处于职业的中期,家庭的压力、社会的责任相对较大,因而对自己的前途命运特别关注,对职业的期望和自我发展的需求也较高,高期望和低现实之间的差距常常会导致他们产生付出得不到回报的感觉,工作满意度低,进而对工作的热情逐渐丧失,逐渐减少对工作的投入,进入所谓的“职业挫折阶段”,职业效能感自然偏低,心理健康水平也偏低。
  一般说来,教师的年龄越大,教龄也越长,教师的职业效能感随着年龄或教龄的增长一开始是呈上升的趋势,这是教师教学经验积累的结果,随着教学年限的增长,教师的教学经验逐步丰富起来,他们的个体文化概念也进一步得到发展,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趋向、审美意识和社会行为逐步稳定,角色特征、人格特征、形象特征和教学风格日益完善。于是,他们慢慢学会恰当地处理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学的自信心不断地增强,其个人教学效能感也就表现出上升的趋势[6]。
  (三)中山市中小学教师职业效能感和心理健康状况在不同类型学校上的差异
  对不同类型学校教师的效能感和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方差分析,小学教师在效能感总分、职业能力、职业状况、社会支持、人际交往、生活满意度、过往经验、同事认可方面得分显著高于初中、高中、职高的教师,小学教师的SCL-90总分得分显著低于初中、高中、职高教师,这说明小学教师的职业效能感较高,心理健康状况最好。
  小学教师的职业效能感最高、心理健康状况最好。主要是因为小学教师工作中要求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没有中学教师高,小学生对教师又比较信赖,小学教师的职业需要能得到较充分的满足。教师的职业需要包括:育人的需要、与青少年接触的需要、休息日多的需要、付出与报酬平衡的需要。教师的职业需要是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内在源泉,不同教师的职业行为及取得的教学成效的差异很可能是由于教师的职业需要存在差异造成的[7]。因此,作为领导者的校长,要为教师指明实现工作目标的途径,并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扫除这一过程中的各种障碍,使他们更容易完成教学任务,这对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很有必要[8]。
  (四)中山市中小学教师职业效能感和心理健康状况在不同职业前景判断上的差异
  研究表明,不同职业前景判断的教师在效能感总分及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中山市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效能感总分及各个因子的得分随着教师对职业前景判断的信心而不断提高;SCL总分及各因子的得分随着对职业前景信心的提高而减少,也就是说对职业前景越有信心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教师职业效能感既是一种能力,又是一种信念。外部因素影响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通过教师主观因素起作用的。与外部因素相比较,教师的主观因素是影响职业效能感的关键。对教育事业的前景评价既是认知评价,同时又涉及情感和意志;在主观上,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前景信心越强,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就越高,投入程度就越大,且自我满足感也将越高。可以说,教师对教育前景的自信程度本身就是其职业效能感的一个反映。
  五、结论
  1.职业效能感的各维度对心理健康状况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表明职业效能感高的人,心理健康状况就越好,反之,职业效能感低的人,心理健康状况就越差。
  2.随着年龄的增长,职业效能感总分呈近似平缓的“V”型发展趋势,最低谷出现在40~45岁的教师群体,最高分是50岁以上的教师。而SCL-90得分则近似呈平缓的倒“V”型发展趋势,最高分出现在40~45岁的教师群体。
  3.小学教师的职业效能感较高,心理健康状况
  最好。
  4.对职业前景越有信心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主要参考文献:
  [1]王金良,吴雪梅.职业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及提高策略[J].职业教育研究,2006,2.
  [2]杨敏生,教师效能感影响因素研究评述[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报,2007,9.
  [3]赵福菓 李媛.中学教师教学效能感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2(25).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8.
  [5]马雪玉.高校教师心理健康与职业效能感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8,1.
  [6]文正东.我国中小学教 师心理健康与教学效能感关系探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6).
  [7]俞国良,辛涛,申继亮.教师教学效能感:结构与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学报,1995(2).
  [8]赵福菓,黄希庭.中学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特点及其与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2,4.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中山,52840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