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心理学教育论文

对心理成长小组的几点认识

2015-07-24 09:0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心理成长小组的成长方式是我三年前就开始关注,也是我投注精力最多、感觉收获最大的成长方式。下面我将结合自己三年多来参加和带领成长小组的实践,阐述我对心理成长小组的认识。其中有些观点参考了欧文·亚龙《团体心理治疗》(第五版)的内容。
  认识1:心理成长小组的意义和价值。心理成长小组是一个团体,具有团体对一个人心理成长的各种意义。在《团体心理治疗》的第一章,作者提出了团体治疗的11个疗效因子:希望重塑、普通性、传递信息、利他主义、原先家庭的矫正性重现、提高社交技巧、行为模仿、人际学习、团体凝聚力、宣泄、存在意识。心理成长小组团体与治疗性团体有所不同,但在实践中我发现,基本上也是这11个方面的因子在起作用。
  认识2:心理成长小组组成人员的需求对小组发展方向的影响。这一点认识源于我最初带领的那个心理成长小组。小组开始招募人员时说明了成员要求是:关注自身心理成长的咨询师。在活动半年后加入了几个新成员,新成员加入之后的几次小组活动中我感觉与自我成长的主题有些偏离,于是我们就偏离的问题在小组里交流讨论,之后发现:几个新成员是带着寻求案例督导的想法加入到小组中来的,所以对小组的动力方向发生了影响,小组活动不自觉地偏离到案例讨论和咨询技术层面上去了。这个事件让我意识到小组成员的需求对小组发展方向的影响。
  认识3:心理成长小组活动的频次对小组发展的影响。这一点认识源于我一直同时参加着两个心理成长小组的经验。我参加的咨询师心理成长小组是每月活动一次,另一个意象对话成长小组是每周活动一次。我感觉活动频次高对成员间熟悉感和小组安全感的建立都有促进作用,当然对参加成员的成长动力要求也更高。对于地面活动频次低的心理成长小组,利用网络,组织网上的活动作为地面活动的补充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我在组建第二个咨询师心理成长小组的时候曾经加进了书写反思和网上交流的活动,安排在两次活动中间,对小组凝聚力和小组成员间的互动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认识4:心理成长小组组建的必要条件是:人员、时间、场地。其中人员居于首位,没有愿意探索自我、进行心理成长的人就无法组建小组。居于第二位的是时间,有些人也愿意成长,但因为工作性质或者是家庭原因匀不出时间。一个小组的组成人员中如果多数是这样的成员,那么小组的活动就难以持续进行,所以组建小组的时候必须考虑到成员的时间安排。居第三位的是场地,我的经验是有了人员和时间,场所是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解决的。2010年我在华夏心理滨州辅导站的支持下组建的首个成长小组是由这个辅导站提供的免费场地。而我参加的另一个意象对话成长小组没有固定场地,我们开始时选择在一家有熟人的酒店组织活动,之后在一家小饭店活动过几次,也在一个成员工作场所的会议室活动过。随着人员的增多,大家一起凑钱合租了一个房间,活动地点才相对固定下来。这个过程中没有成员因为场地不固定而退出小组,这让我深深地感觉到:具有高成长动机的人是心理成长小组能够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认识5:心理成长小组的相关设置。成长小组需要有相关的设置,这是招募人员和小组活动的依据。下面这两个材料里包含了我2010年和2012年带领的两个咨询师心理成长小组的相关设置,分享出来以供
  交流。
  咨询师个人成长小组规则协议
  一、已经取得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并具有一定的咨询经验者自愿报名参加。招募范围原则上以本市心理咨询师为主,特殊情况也可吸纳少量外市成员。
  二、保证每月按时到心理工作室参加一次活动。
  三、遵守个人成长小组的相关规则。规则如下:
  1.保密原则。不把小组内的事情向小组外人员传播。
  2.互相保护。小组活动时坦诚地互相开放,不互相攻击,不在小组外讨论小组成员的隐私等。
  3.只讨论个人问题,不讨论技术问题。
  4.人员规定。现招募15人。小组成立后原则上不再中途添加新成员,如遇特殊情况需要加入新成员则必须通过小组全体人员的同意(有一人不同意也不可),最多增加1~2人。
  5.请假制度。小组成员要按时参加活动,如遇特殊情况要提前请假。
  6.退出原则。小组成员因特殊原因(如出国、调离本地等)退出时要与小组成员告别。
  7.原则上小组成员要轮流做组长。开始也可以先通过自评,由那些觉得可以胜任的成员轮流做组长,一段时间后,那些开始感到不能胜任的成员感到自己可以胜任后再做组长。
  “看清自我”咨询师个人成长
  小组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标
  帮助咨询师看清楚自己的基本信念,与人互动的基本模式,比较常用的防御机制,理清自己的个人成长史,找到那些对现在依然有影响的情结并做适当的处理。
  二、成员要求
  1.已取得三级或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
  2.关注自我,愿意花时间做自我成长。
  3.喜欢心理动力学派,相信潜意识对人造成了影响。
  4.愿意开放自我.有反思能力。
  5.报满10人后开始活动,中间不接收新成员加入。
  三、活动形式:小组互动,在团体互动中看清问题。
  四、活动时间
  2012年7月~2013年6月,每月一次,共12次。
  五、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分三个单元
  1.个人基本信念。
  2.我在人际互动中的角色和模式。
  3.我的成长史与防御机制。
  每个单元活动4次。除集中活动外还会布置一定的个人分析作业。
  认识6:参加心理成长小组活动要从关注自己的情绪感受开始。这一点认识是基于我自己的亲身感受。我在参加心理成长小组活动之前的学习更关注理论和技术,主要解决懂不懂、会不会的问题。刚开始参加心理成长小组活动时,我不太会关注自己身体的感受和内心的情绪,而这些是心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情绪,是我们很多时候行动的动力源泉。在心理成长小组活动中,尤其是意象对话心理成长小组活动中,我逐渐学会关注自己的感受和情绪,这让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学习的大门,我逐渐可以更敏感地觉察到自己身体的感觉和情绪的变化。这对于我理清自己的情结和认识自我都起到了推动作用,对于我更好地理解来访者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认识7:心理成长小组的活动时间、次数 和人员数量。在《团体心理治疗》第十章介绍了一些相关的内容,作者认为每次80~90分钟的时间可以保证治疗师以最高的效率工作。之后也介绍了马拉松式的长时团体。对于短程小组的次数说法很多,比如16~20次的为短程等。结合我自己的经验和感受,我认为每次活动时间在3~5个小时,每周活动一次或者每两周活动一次的小组效果比较好;每个月活动一次的小组可以选择网络交流形式作为辅助。关于小组成员人数,《团体心理治疗》中作者认为7~8人最理想。我自己的感受是:参加活动的成员太少对于发挥团体的动力作用会有影响,人员太多而每次活动时间较短的情况下,会有成员感觉被忽视或者收获少。开始组建成长小组的时候可以多收一些成员,因为不能确定可以持续参加的人数,多招收几个成员可以保证每次活动的人数不会太少。可以在预想的人数之外多招收2~3人。
  认识8:无限期小组与有限期小组。首先,它们的心理暗示意义不同。我个人的感受是:无限期的小组能给我一种持续的心理支持感,有限期的小组能让我更有现实感。其次,无限期小组的成员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变化,如果有4~6人的骨干成员是一直在小组里的,就表明这个小组是稳固的。有限期的小组人员变化不会很大,尤其是封闭的小组,在一个活动周期里人员是固定的。再次,无限期小组的活动形式会有很多变化,可能一段时间侧重一种形式。有限期小组的活动更加结构化,可能从招募成员开始就设定了活动内容,比如我分享的第二个成长小组活动方案中就明确写明了小组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从现实生活的节奏来看,有限期的心理成长小组将是发展的趋势。
  总之,心理成长小组作为很多人喜欢的一种心理成长方式,会发展出越来越多的形式以适应不同人群的不同需要。通过本文分享我基于实践的几点认识,希望能起到促进心理成长小组活动更好发展的
  作用。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北城中学,滨州,25665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