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心理学教育论文

孕妇心理状态评估及心理护理

2015-07-08 08:4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目的 对孕妇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对不同类型的孕妇所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及体会进行总结。方法 随机抽取94例近三年在我所就诊的孕妇病例资料,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孕妇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将孕妇的心理状态分为几个类型,并根据各类型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结果 分析结果表明,孕妇的心理类型主要可以分为焦虑型、抑郁型、疑心重型。经过我们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所有孕妇的不良心理状况均得到显著缓解,并顺利分娩。结论 对孕妇的心理状态特点给予充分的重视,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对于孕妇克服不良心理,顺利生产,从而保证母婴平安,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今后的孕妇保健工作中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
【关键词】孕妇心理状态护理评估
对于怀孕期妇女来说,长期保持平稳乐观健康的心理,对胎儿的发育和孕妇自身的健康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并可以保证胎儿顺利分娩,对于优生优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对孕妇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对不同类型的孕妇所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及体会进行总结,为今后可以对孕妇进行效果更加理想的保健服务,使孕妇的心理在孕期内能够保证平稳健康发展,保证胎儿顺利分娩,提供一些比较有参考价值的资料,我们进行了本次研究。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抽取94例在我所就诊的孕妇病例资料,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孕妇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将孕妇的心理状态分为几个类型,并根据各类型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www.lw881.com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2008年5月至2011年4月这三年时间里,抽取94例在我所就诊的孕妇病例资料,孕妇年龄在19至44岁之间,平均年龄27.6岁;孕周在24至37周之间,平均孕周31.2周;其中包括初产妇62例,经产妇32例;患者的所有自然资料,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
对抽样中的94例在我所就诊的孕妇,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孕妇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将孕妇的心理状态分为几个类型,并根据各类型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2 结果
分析结果表明,孕妇的心理类型主要可以分为焦虑型、抑郁型、疑心重型。经过我们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所有孕妇的不良心理状况均得到显著缓解,并顺利分娩。
表1不同类型患者比例

3 心理特征
3.1抑郁
孕妇家庭不和,经济条件差,病情几度反复,容易出现该症状。常表现为情绪低落,缺乏兴趣,极度自我克制,对自己的心理状态不愿意表达。
3.2焦虑
孕妇由于对生产的方法和过程不是十分了解,对预后十分担心,因而产生焦虑和恐惧的心理,表现为紧张、焦虑、害怕等,常伴有头晕、心悸、出汗、呼吸困难等症状。该症状在年轻初产妇中比较常见。

3.3疑心重
孕妇对身体状况的诊断和相关检查结果产生怀疑,对顺利分娩的信心不足,多以文化层次较高的孕妇居多,该类孕妇通常比较敏感,甚至会出现神经质的症状,担心自己不能够顺利分娩,该类孕妇以高龄产妇居多[1]。
4 护理
4.1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应尽可能多的对孕妇进行巡查,与孕妇主动热情地谈心,对她们的心理状态与思想负担进行充分的了解,对其心理调查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尽快取得孕妇信任,这样能够获得一些孕妇过去从未透露过的心理资料信息[2]。
4.2保持患者情绪良好
以诚恳和关切的态度与孕妇进行接触,对精神因素在成产过程中的重要性向其讲解,说明情绪对生产的影响,情绪不好会导致在生产过程中出现障碍,从而影响胎儿和孕妇自身健康,鼓励孕妇自主调整情绪,以便顺利生产。
4.3给予必要心理支持
应使孕妇知道,无论怀孕期间的一些不良症状是如何产生的,心理和生理因素对目前该症状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进行多方面的评估与综合治疗是十分必要的,并举症状相同或相似的孕妇治愈康复的案例,使有不良症状的患者顺利生产的信心得到增强。
4.4营造良好的康复环境
保持病房及周围环境的整洁、安静、舒适,如为孕妇开放专门的娱乐室,准备多种娱乐报刊供患者阅读,并有专人负责更换。鼓励孕妇尽可能多的进行听音乐、聊天、练气功等娱乐活动,使孕妇的注意力转移,以达到最终的调节心理的目的[3]。
5 体会
对孕妇的心理状态特点给予充分的重视,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对于孕妇克服不良心理,顺利生产,从而保证母婴平安,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今后的孕妇保健工作中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
参考文献
[1]石智勇.心理健康教育对孕妇生活质量的影响[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7(3):1.
[2]刘晓俐.患有合并症孕妇的护理要点[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7,11(6):264-265.
[3]郭丽芬.孕妇心理状态的评估[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7,20(3):13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