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采用《师生关系问卷》和《学习动机问卷》,对合肥市的288名初中学生的师生关系和学习动机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经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后,结果表明:初一与初三年级、初二与初三年级之间在学习动机和师生关系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并随着年级的增高而递减;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学习动机上没有差异,但在师生关系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且女生的得分高于男生;初中生的师生关系与学习动机之间存在正相关。
〔关键词〕初中生;学习动机;师生关系
一、问题阐述
学习动机是指学生个体内部促使其从事学习活动的内驱力,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原因。由于形成学习动机是整个学习过程的首要阶段或预备阶段,学习没有动力或动力不足,再聪明的学生也难以取得优异的学业成绩。学习活动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展开离不开学习动机这一学习的心理基础。教育实践和研究证明,学习动机对学生付出怎样的努力以追求自身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习、决定学习的方向、努力程度和学业成就。
部分调查发现,许多中小学生认为学习对他们而言,更多的不是对成功的渴望而是来自失败的威胁,对他们来说学习活动是一种高风险的活动。作为学习主体的中小学生在目前的学习活动中处于消极被动状态,他们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对学习没有足够的兴趣,甚至把学习当成一种痛苦的体验,目前在学校中出现的学生厌学和辍学等现象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问题。师生关系是影响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因素,鲍聪在师生关系研究述评中指出:师生关系的性质和模式影响着教育活动的一切环节,对教育活动及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深刻的影响。WwW.133229.COm宋凤宁、苏良亿等通过对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师生关系的研究,发现中学师生关系与中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有显著相关。师生关系越好,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越好,学习能力越强。李彩娜、邹泓等研究发现,师生关系的质量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刘万伦、沃建中研究发现,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学校适应的重要因素。此外,还有一些研究发现,师生关系影响学生的自我概念、自尊以及学业成就。
在目前的研究中,关于师生关系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对师生关系与学习动机、学业成就之间关系进行描述性解释阶段,真正进行实质性分析的研究甚少,尤其是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师生关系的深层次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研究、发现师生关系与学生学习动机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以合肥市某中学初中生作为被试,并进一步从学校分别抽取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各两个班,共计被试292名,回收有效问卷288份。其中初一年级95人,初二年级82人,初三年级111人。
2.测量工具
《学习动机问卷》:《学习动机问卷》是由台湾学者余安邦编制的《个人取向成就动机量表》(内部动机)和《社会取向成就动机量表》(外部动机)混合而成,共13个条目,该量表采用5点计分(1——完全不符合,5——完全符合)。其中条目2、13为反向计分,得分越高表明学习动机越强。两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7134和0.7618 。
《师生关系量表》:《师生关系量表》共18道题,分为三个维度,即师生间学习关系、师生间情感关系、师生间地位关系。该量表采用五点计分,得分越高,表明师生关系越好。该量表各维度的a系数分别为0.766、0.881、0.882,说明该量表的信效度较好,可以用来测试师生关系。
3. 数据处理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相应的统计处理。
三、研究结果
1.初中生学习动机的年级差异比较
我们首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了差异比较,结果表明:
不同年级的学生在社会取向成就动机上没有差异,而在个人取向成就动机和学习动机总分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1)。初一年级的学生个人取向成就动机和学习动机总分上的得分最高,并随着年级的增高而递减。
经过lsd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初二与初三年级之间、初一与初三年级之间在个人取向成就动机和学习动机总分上存在差异。
2. 初中生师生关系的年级差异比较
我们对不同年级的初中生的师生关系进行了差异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年级学生的师生关系是不同的。不同年级的师生关系在师生间的地位关系上没有差异,在学习关系、情感关系和师生关系总分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
经过lsd进一步分析,初二与初三年级、初三与初一年级在师生间的学习关系上存在差异,初三与初一年级在师生间的情感关系、地位关系及总分上存在差异。
3.初中生学习动机的性别差异比较
对不同性别的初中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了差异比较,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男生和女生无论是在社会取向成就动机、个人取向成就动机,还是在学习动机总分上都没有差异。
4.初中生师生关系的性别差异比较
对不同性别的初中学生的师生关系进行了差异比较,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男生和女生在师生间的地位关系和师生关系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且男生的得分低于女生。在学习关系和情感关系上没有差异。
5. 学习动机与师生关系的相关分析
对学习动机与师生关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师生关系和学习动机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但是社会取向成就动机与师生关系之间没有相关关系。
四、分析与讨论
1.学习动机的年级差异
不同年级的学生在社会取向成就动机上没有差异,而在个人取向成就动机和学习动机总分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1)。个人取向成就动机和学习动机总分上的得分都是初一年级的学生得分最高,并随着年级的增高而递减。并且这种差异分别产生于初二与初三年级、初一与初三年级之间,这与前人的研究是比较符合的。大陆学者发现,中国人12岁以下倾向于社会取向成就动机,13岁以上倾向于自我取向成就动机。我国初中生的年龄大致在11~15岁之间,如果13岁以上倾向于自我取向成就动机,那么刚好是初中阶段。初中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增长的阶段,叛逆、追求独立的年龄特点导致他们更易感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因此他们的自我取向成就动机逐渐占主导地位,社会取向成就动机相应地下降,而由于个体差异,每个人的自我取向成就动机的发展状况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在社会取向成就动机上没有差异,而在个人取向成就动机上存在差异就不稀奇了。而为什么年级越高学习动机的得分越低,这与中国人的成就动机的总趋势有关。除此之外,与学校办学思想、教学方法也密切相关,现行教育体系中以升学为惟一目标的应试教育还根深蒂固,追求高升学率仍然是许多学校的主要目标,因而教学内容注重知识性、高难度,教学方法以题海战术为主,会淹没学生的学习兴趣,抑制学生的创新性。厌学情绪随年级上升而剧增,这是中小学生当前最为突出的问题,位于其十大心理问题之首。
2.师生关系的年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