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心理学教育论文

啰嗦 爱的心结

2015-07-08 08:4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关键词〕亲子沟通;心理健康活动课;教学设计
  
  【本课意图】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独立意识、自主意识越来越强。而大部分家长的教育方式却没有跟上孩子的发展,当强烈的独立意识与父母充满关爱却喋喋不休的教育方式——啰嗦相撞时,亲子之间就会产生矛盾、形成心结。此时,家长往往不知所措,会用更加唠叨的言语或更为严格的手段来教育孩子。而孩子往往以言词争辩、不服管教甚至强烈的对抗行为来挣脱父母爱的束缚,这就导致亲子之间的心结越来越多,越结越紧。本次辅导活动旨在促进亲子之间的理解和沟通,希望学生能感受到“啰嗦”是父母爱的表达,正确看待父母的教育方式;而父母也能从活动中体验孩子们的感受和想法,调控情绪,改变教育方式,从而解开亲子之间因“啰嗦”的爱而产生的心结。
  【教学重点】
  1.在互动活动和沟通交流中,让亲子充分感受和体验,认识到自己在观念、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
  2.通过亲子参与活动的行为和体验,引领双方找到有效的沟通方法。
  【活动准备】
  1.为每个家庭准备一张a4白纸、两张心形卡片、一条红丝带,上面带有几个结。
  2.ppt呈现相关视频、录音和调查数据。
  3.两块黑板:板书主题和现场生成的一些要素。
  4.情景剧(道具:一套课桌、书本、围裙、红领巾)
  【活动对象】成华实验小学四年级四班的学生和家长
  【教学过程】
  一、暖身游戏,引出课题
  1.谈话,融洽气氛(教学意图:调动学生和家长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舒缓紧张情绪,创设一种开放、安全、温暖的课堂心理氛围)
  师:各位同学,各位家长,欢迎你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wWW.133229.Com(面对家长)今天和孩子们一起来上心理课还是第一次吧……请问您现在的心情如何?(面对学生)爸爸妈妈们来到这里还不太适应,有点紧张。孩子们,走到爸爸妈妈的身边,用你们最喜欢的、最习惯的方式给他们一点支持和鼓励吧。
  2. 游戏“千千结”,引出课题(教学意图:让学生和家长都能从红丝带解结的过程中获得启示:心结的解开需要亲子双方共同合作才能有效完成)
  游戏规则:分别请家长和孩子伸出一只手,分两次各自去解丝带上的结;发现一个人很难解开,于是两个人各出一只手,配合着解开。
  学生、家长进行游戏。
  师:(逐桌巡视,并采访家长和孩子)请问你解开了几个结?一个人要把结解开容易吗?你觉得怎样做才能更快地解开结?跟妈妈共同配合,情况有没有改观?这个游戏给你们带来何种感受?
  师:在刚才的游戏中,孩子和爸爸妈妈共同努力,把单靠一人之力解不开的结解开了。像这样的结,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也很常见。如孩子们常常会因为不理解父母的苦心而埋怨他们啰嗦,甚至恶言顶撞;而爸爸妈妈们也苦于不知道孩子们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而采取了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这样一来,在彼此的心里就产生了心结。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啰嗦——爱的心结。
  二、揭示现状,倾听理解
  1.情景再现《啰嗦的爱》(教学意图:通过视频再现生活中真实的场景和事件,唤起回忆,引起共鸣,为后面的交流作好情感铺垫)
  vcr1:(视频概述)家中,孩子做作业,家长不停地提醒“把字写好,注意写字姿势,要想清楚了再下笔,……”孩子显得无所适从,写作业速度慢、质量也不高,最后家长发火拍桌子离开。
  vcr2:(视频概述)周末孩子和伙伴正玩得起劲,家长却时不时打岔,质问“作业是不是真的做完了?复习好没有?英语读通顺没有?明天上课的学具准备好没有……”孩子从开始的敷衍,到最后生气地抱怨:“你能不能别说了,我好不容易有个周末,你就让我玩一会儿吧!”
  vcr3:(视频概述)上学的路上,家长不断提醒孩子要认真听课,要积极举手……路遇一个同班同学,就拿自己孩子跟同学比,说成绩没有对方好,字没有对方写得工整,人家学习很自觉……孩子从开始的厌烦,到最后顶撞:“那你去找她当女儿嘛!”并气冲冲地跑开。
  2.倾听彼此的心声(教学意图:学生和家长分别倾吐心里话,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时也宣泄了自己积压的情绪)
  vcr播放画面:老师课前采访一些学生面对父母的啰嗦的真实感受和想法的片段。
  师(面对学生):同学们,我想此刻你们的爸爸妈妈一定特别想知道你们是怎么看待他们的“啰嗦”的。你们愿意把藏在心底的话说出来吗?(请现场学生谈)
  师(在孩子发言时可作引导式提问):父母一般在哪些事情上会啰嗦?一般你怎么做会引来他们的啰嗦?那个时候你都想些什么?心情如何?
  学生发言。
  教师表示理解、感同身受……予以充分的共情;在学生倾诉的同时捕捉一些关键的带有情感色彩的词写在黑板上,如难受、烦恼、委屈。
  师:孩子们,你们在讲述的时侯,我看到爸爸妈妈皱起的眉头、思索的眼神。其实他们也有一肚子的苦水呢,你们想听听他们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吗?
  请现场家长就孩子刚刚讲的事情谈谈自己的“苦衷”。
  师:(在家长讲话时可作引导式提问)你一般在哪些事情上、在什么情况下最容易对孩子啰嗦?那个时候你都想些什么?当时的心情怎样?
  家长发言。
  教师表示理解家长的苦心……予以充分的共情,在家长倾诉的同时捕捉一些关键的带有情感色彩的词板书在黑板上,如不高兴、生气、着急。
  师:是的,就像刚才的家长们所说,你们的确是出于对孩子的不放心,对孩子寄予了很高的希望才会这样千叮咛、万嘱咐的。
  3.我的信代表我的心(教学意图:让学生体会父母啰嗦背后藏着的爱,渗透一种亲子沟通的方法:写信)
  师:班上有一位家长由于工作很忙,很少和孩子交流,因此亲子之间有了一些小小的心结。当她得知我们要开展这样的活动后,特别想借今天的机会和孩子说说心里话。
  家长给孩子写了一封信,当场念给孩子听。
  师:孩子,你听懂妈妈的话了吗?能理解她的苦心吗?此刻最想对妈妈说什么?(鼓励孩子去给妈妈一个拥抱)就让这一个拥抱化解母子间的心结,让她们的心贴得更近。也感谢这位家长带给大家一种亲子交流的方法,当我们不知该怎样和孩子沟通时,写信是一种不错的方式。(板书:写信沟通)
  三、换位共情,有效沟通
  1.数据激起改变的愿望(教学意图:分别用学生和家长的两组数据引起双方的思考,激发改变现状的愿望)
  师:这种啰嗦的爱不是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其实我们的爸爸妈妈也意识到了,让我们看看调查数据吧。
  ppt出示调查结果:11%的家长心里明白自己太啰嗦,但嘴上不愿承认;50%的家长认识到啰嗦的教育效果不一定好,但是总忍不住要多说几句;39%的家长自己也觉得心烦,不知采用何种教育方式。
  师:其实,我们的爸爸妈妈也不喜欢自己的啰嗦,他们也在思考该用怎样的方式对待成长中的我们。而孩子们是不是也该反思一下自己对待家长的态度和言行呢?
  ppt出示调查结果:8%的孩子承认错误并保证改好;16%的孩子后悔自己做错了,但嘴上不愿承认;76%的孩子认为家长很烦,甚至会顶撞几句。
  2.角色扮演,换位体验
  师:平日里,我们的知心小屋收到许多同学的来信,好多同学讲到和家长的矛盾时,总会说“如果我会魔法,我来当家长,也让我的爸爸妈妈尝尝被管教的滋味。”今天,还真有一次这样的机会,我们掌声有请××同学和她的妈妈。今天××同学就来扮演语重心长的家长,而妈妈就当一回10岁的小学生,把家里的情景再现给我们吧。  情景再现:家中做作业时,孩子心不在焉,总是玩文具,家长从开始耐心地反复提醒,到最后发火,而孩子敷衍地改正错误,甚至跟家长顶嘴。

  师(问剧中妈妈):管人的感觉如何?你不断提醒她,可她还是不改正,你心里怎么想?
  剧中妈妈:是的,当家长不容易啊,一片苦心总是被误会,也很委屈啊!
  师(问剧中女儿):今天被这位负责的家长啰嗦了一回,有什么想法?
  剧中女儿:是的,有时候反复的啰嗦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感,教育效果还不太好。
  教师小结:如果我们能做得好一点,自觉一点,也许家长的啰嗦就会少一些。如果家长在提醒孩子的时候批评指责少一些,鼓励多一些,也许孩子们的厌烦、顶撞也会少一些。
  3.共同思考沟通的办法,作美好约定
  师:接下来的5分钟里,希望孩子们认真地想想,我尽量做好哪些方面,可以减少爸爸妈妈对我的啰嗦呢?请家长们也静静地想想,我的孩子究竟适合怎样的教育方式,怎样的爱对他而言不是负担?
  家长、学生分别把自己的想法写在心形纸片上。教师请几对当场交流。
  师:看到这一张张充满着爱和希望的卡片,我也有许多的感触。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为什么对我们爱的人要求却又如此完美呢?生活本来就有苦也有甜,有笑也有泪,那样才更精彩!
  四、解开心结,领悟反思
  师(面向学生):孩子们,就像刚才你们跟爸爸妈妈约定好的那样,当自己犯了错误时主动、及时改正,面对他们的关心、帮助,多一点理解,少一点埋怨。多站在爸爸妈妈的角度想想是不是我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
   (面向家长)各位亲爱的爸爸妈妈,在今天的课上,你们所表现出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和对孩子浓浓的爱让我们每一个人感动。可是孩子最需要的是支持,最喜欢的是鼓励。换一种方式来沟通,换一种形式来关爱,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出示开课时系的丝带结)“解结还须系结人”,相信用充满关爱的大手和学会理解的小手,一定能够解开我们的心结。
  家长和学生解开绳结。
  师:我看到孩子们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那是解开心结的笑容;我看到爸爸妈妈的脸上也洋溢着轻松,那是得到孩子理解后的幸福。让我们把这两张象征着爱与理解的卡片贴在一起,再用这条红红的丝带去点缀,构成一幅美好的图画。
  家长和学生用心形卡片和解开了结的丝带在白纸上构筑一幅爱的图画。
  师:同学们,家长们,我们今天的活动结束了,我们共同解开了心结,让彼此的心更近,让彼此的爱更浓。在这最后的一分钟里,请孩子们和家长肩并着肩,手拉着手,轻轻地闭上眼睛,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回忆我们家庭生活中最幸福的时光吧:孩子们想起了自己学走路的时候,爸爸宽大的手总是给予我们力量;下雨天,妈妈的伞总是遮在我们头上,自己却被淋湿了……爸爸妈妈们也回忆起孩子第一次学会说话,叫了自己“妈妈、爸爸”时那种幸福的感觉;回忆起一年级开学第一天,在校门口不舍得放手的感觉。孩子们,家长们,让我们记住这些美好的画面,快乐、幸福地生活吧!
  【点评】
  本课选取了亲子沟通中啰嗦这个问题来解决青春期亲子矛盾。选题小而具普遍性,设计巧妙,用心良苦,小题大做。本课在现场教学的时候教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能够充分表达,教师也能在课堂中表现出足够的共情、积极关注等心理辅导技术。本课设计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环节清晰,目标明确。第一个环节创设氛围、引出主题;第二个环节结合现实、呈现问题;第三个环节启发思考、解决问题;第四个环节反思体验、领悟内化。每个环节都有清晰的目标,环环相扣,把亲子冲突的问题充分暴露、充分解决。
  二是构思巧妙,活动连续。如本课的暖身活动和主题紧密联系,通过游戏“千千结”引出课题。同时,在课程结束的时候再次使用绳结丝带让亲子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问题。这个游戏首尾呼应,不仅活跃了气氛,而且暗含了要靠亲子间的共同努力才能打开心结这个道理。
  三是情感宣泄,表达充分。开头vcr中的短片再现了日常生活中“啰嗦”的场景,激起家长和孩子的回忆和情感。这为后面的活动开了一个好头,亲子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情感实现了充分的表达和宣泄。
  四是活动丰富,方式多样。本课设计了大量的活动,如“请你听我说”、交流心形卡片、美好家庭画的制作等活动使参与者既有语言上的交流,又有肢体上的接触。
  不足:一是设计者对环境的考虑不够充分,比如在游戏环节,为了让孩子和家长一起互动,座位的安排不是很好,走动时有点乱。二是对家长发言的时间没有限定,所以个别家长说得太久,其他想说的家长也就没有机会表达了。三是设计的内容略嫌多,在一堂课的时间内很难完成,可以考虑设计成系列活动。四是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内容表达和情感表达过多。
  点评人:刘衍玲,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