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心理学教育论文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2015-07-08 08:4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本文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大学生人格问卷对某高校新生进行心理普查,结果显示学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其中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多于男生。然后根据普查和访谈结果,提出进一步的教育建议。
  关键词: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对策

  大学新生进入大学后,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都有很大程度的改变,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现状,以便今后有针对性的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及时发现有问题的学生以便进行心理干预,我们对2010级新生进行了心理普查,并根据普查和访谈结果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本次参加普查的学生为2010级新生,共3042人,其中男生732人,女生2310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有效问卷2897份,有效回收率为95%。
  2.测量工具:
  (1)scl-90症状自评量表:scl-90共有90个项目,分为正常、一般、差、很差4个等级。包括9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此量表在国内外均已广泛应用,有较好的信、效度报告。
  (2)大学生人格问卷(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简称upi。upi是日本全国大学保健学会编制的,1991年引入我国。是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主要工具,它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将学生分为一、二、三类人群,并给予不同程度的关注。WWW.133229.cOm其中一类学生是重点关注对象,必须对其进行个别谈话和心理辅导,二类学生是次重点关注对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应对其进行心理帮助,三类学生是非重点关注对象,心理健康状况较为良好。在upi的筛选分类中,归为第一类的学生必须达到以下几个标准之一:总分大于等于25、第25题是否想轻生回答为肯定的辅助题中至少有两题作肯定回答的。归为第二类结果的标准是得分在20-25分之间或第8、16、28题中有一题作肯定回答者或者辅助题中有一道题作肯定选择者。第三类的标准是总分低于20分[1]。
  二、结果分析
  1.scl-90量表检测出心理状态差的学生有100人,占全校学生的3.4%;心理状态很差的学生有21人,占全校学生的0.7%。其中男生差的18人,占男生人数比例的2.5%,很差的2人,占男生人数比例的0.3%;女生差的82人,占女生人数比例的3.5%;很差19人,占女生人数比例的0.8%。
  2.大学生人格问卷显示,一类人格的学生有416人,占全校学生的13.7%。此类学生有各类神经症(恐怖症、强迫症、焦虑症、严重的神经衰弱等),有精神分裂症倾向、悲观厌世、心理矛盾冲突激烈,明显影响正常生活、学习;二类人格的学生有799人,占学校新生28%。此类学生存在一般心理问题,如人际关系不协调,新环境不适应等。这类学生有种种烦恼,但仍能够维持正常学习和生活。其中男生一类人格的学生有108,占男生人数比例的14.7%,二类人格180人,占男生人数比例的24.6%;女人一类人格的学生有308,占女生人数比例的14.8%,二类人格619人,占女生人数比例的28.7%。
  三、讨论
  1.在普查中我们发现,一类学生比例为13.6%是可接受的水平,国内高校的测量结果一般为10%-30%[2]。其中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比较明显。男女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和恐惧等因素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女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惧、精神病性等6项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3]。我们认为,女生天性比较敏感,体验到的心理冲突比男生多,同时考虑问题比较细腻,更在乎别人的评价,一些小的事情也容易引起消极的情绪反应,因此感受到的心理矛盾很多,表现出来的心理健康问题相对就多。
  2.在普查后的访谈中发现,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集中表现在新生适应、人际关系、自我意识模糊等3个主要方面。
   (1)新生适应问题。大学时期是大学生摆脱依赖,独立走向社会的转折期,在这个时期中,有些学生表现出适应不良,比如有的由于生活能力差,造成的生活适应困难;有的由于缺乏有效的自学方法和思维方法而对大学教学方式不适应;有的是挫折承受能力弱,缺乏相应的心理防卫机制。大部份学生由于环境的改变,出现了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由于中学时教师为了激励学生刻苦学习,考出好成绩,把大学描绘成一个“人间天堂”,学生也将考大学作为唯一的和最终的目标来激励自己在高中埋首苦读。但当跨入大学校园后,突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进而怀念起

过去的中学生活。而且一部分学生发觉在中学时站在山顶“风景这边独好”的感觉没有了,在高手如云的新的集体内,昔日那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荡然无存,无形中在心理产生一种失落感。另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专业学习的困惑心理。与中学相比,大学学习具有更多的自主性,灵活性和探索性,进大学后,他们一时无所适从。有些学生感觉一下子从中学的严格管教中“松了绑”,但又不知如何安排学习,如何进行目标定位,心中忧郁、焦虑。
  (2)人际交往问题。面谈中,一半以上的学生反映有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惑,这是大一学生最大的心理问题。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敏感。在大学,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汇集成一个社会的群体,由于他们原来各自的生活习惯、性格、兴趣等方面的不同,在这个大家庭的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摩擦、冲突和情感损伤,这一切难免引起一部分心胸狭窄的学生不快。有一部分大学生喜欢独来独往,不与他人接触,久而久之就产生一种受冷落或性格孤僻、粗暴等心理倾向[4]。另外,我们还发现,新生的人际交往的困惑主要体现为对交往技巧、交往原则、交往心理品质的迷惘与困惑。
  (3)自我意识模糊。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对如何发挥自己的优点和克服缺点感到迷茫。比如,有些同学对自己的要求不切实际,没有认清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看待自己和朋友的关系时,过高或过低。其表现有:自我评价过低,容易导致自卑,自弃,自杀等情况出现。如一些同学因自己缺乏某方面的特长所产生的自卑心理;还有因自己的身材长相不如人而苦恼,或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自弃心理。另一种情况是对自身评价过高,认识片面,只看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过高的评价自己,结果导致自负、自傲,甚至孤傲不群,从而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同时他们对于周围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哪怕一句随便的评价,都会引起内心很大的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以致对自我评价发生动摇。
  四、教育建议与对策
  培养一名大学生对社会、家庭及至本人来说都极为不易。因此,高校应重视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加大思想教育力度使“天子骄子”健康成才。
  首先,重视新生的学校适应教育。加强新生的入学教育,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让其正确的面对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其学校适应密不可分,大一新生刚到学校觉得一切都很新鲜,还没有对大学生活的紧张产生强烈体验,这时候给予及时的适应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防止因适应不良而造成的心理健康水平下降现象。如建立新生心理档案,开展心理健康讲座,让更广大的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技能、形成清晰的自我意识,学会在新的环境中平衡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建立自觉的学习习惯;加强班级管理工作,使新生能够迅速地融入一个集体中,获得归属感和安全需要的满足,增强学生责任意识和合作精神等。
  其次,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帮助大学生寻求社会支持。构建一套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形成社会支持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积极意义。社会支持是一种出现于个体活动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换过程,包括情感关怀、工具性支持、信息支持和赞扬等,社会支持网络包括家人、亲戚、朋友、邻居、同事、同学及专业机构提供的支持服务,但实际提供的社会支持与个体所感受的社会支持并不完全一致,如果个体不善于利用已有的支持源,即使社会支持存在,也不可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护航作用。要最终提升大学生主观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水平,必须让他们明确感受到社会支持体系的存在,如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建立互信互动机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宣传,让每个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相关信息。在学生寻求实际的社会支持时,能够通过有效的信息交流渠道,懂得在心理发展出现波动时寻求支持和帮助。
  最后,开设心理学相关必修或选修课程,让每个学生都了解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加强对班级心理委员的培训,定期举行班级心理委员座谈,了解学生的现状,对症下药;还可以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协会的支持力度,营造积极、健康、高雅的校园气氛,亦可借助“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宣传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关注自身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苏亚玲,谢晋晓.大学新生的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心理健康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0).
  [2]刘佰桥.2007级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0).
  [3]智银利.晋中学院2006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晋中学院学报,2007,(4).
  [4]杨芙莉.浅谈大学生心理问题[j].高教研究,2005,(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