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网络游戏成瘾症如同“电子海洛因”一般严重危害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对此应加强重视,给予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大学生以正确引导及情感关怀,帮助他们找回人生奋斗的方向。阐述了了网络游戏成瘾症的现状和危害,并提出了具体的预警标准和干预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症心理预警标准干预机制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革命和信息化时代,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越来越重要的交往手段和通信媒介。同时,随着我国科技信息和电信事业的飞跃发展,电脑越来越普及,电脑游戏、网络游戏也随之像雨后春笋般迅速占领整个游戏市场。网络游戏成瘾症是网络心理障碍的一种类型,是指经常玩网络游戏而形成游戏化思维方式和习惯性动作的现象;网络心理障碍的主要标志是“互联网成瘾综合症”,其英文简称iad(internetaddictiondisease),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过度依赖而导致的一种心理性异常症状[1]。网络游戏成瘾症如同“电子海洛因”,对大学生学习、生活、身心健康都会产生严重消极影响,使得沉迷于其中的大学生放弃学业,迷失方向。近年来,网络进入学生宿舍,并且网吧对学校成包围之势,大学生上网频繁,这种现象给学校管理和学生带来了诸多问题。
一、网络游戏成瘾症的危害
网络游戏成瘾症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物质成瘾,但同样是一种心理性异常症状。www.133229.CoM患网络游戏成瘾症的大学生对网络游戏有强烈的心理渴求,无法控制自己的上网行为,根本无法再正常投入大学学习和生活,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发展。具体危害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沉迷网络游戏而荒废学业。网络游戏开发商和网吧经营者为了吸引和留住顾客,在游戏中设置了很多多关口和陷阱,一旦大学生患上网络游戏成瘾症,他们往往是不分昼夜地沉迷于游戏之中,在网吧里吃饭,甚至于在网吧过夜,对网络游戏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借助于上网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烦恼和情绪问题。为了寻求从游戏中获得快感和满足,经常不到教室上课,整天泡在虚拟世界里;即使是去教室上课也是人在心不在,对游戏总是念念不忘,完全迷失了学习方向,荒废了学业。
(二)大多数网络游戏的内容不太健康,易诱发大学生犯罪。网络游戏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不太健康。例如美国的《反恐精英》,韩国的《帝国时代》、《传奇》,台湾的《大富翁》,日本的《生化危机》,中国的《仙剑奇侠传》等都是大学生群体比较热衷的网络游戏,这些网络游戏大多以“攻击、战斗、竞争”为主要成分,大学生长期玩飚车、砍杀、爆破、枪战等游戏,通过这种畸形的方式发泄潜在的攻击、愤恨或仇恨的能量。火爆刺激的内容容易使游戏者模糊道德认知,淡化游戏虚拟与现实生活的差异,本末倒置地在虚拟的网络游戏世界遨游,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越来越远,甚至分不清现实与虚拟世界的界限。一些大学生受游戏的影响,误认为这种通过伤害他人而达到自己目的的方式合情合理,一旦形成了这种错误观点,便会不择手段,欺诈、偷盗甚至对他人施暴。
(三)网络游戏成瘾症严重损害大学生身心健康。
1、严重损害大学生身体健康:据最新科学研究表明,长时间上网玩游戏会使大脑中的化学物多巴水平升高,这种化学物质令大学生呈现短时间的高度兴奋,在网上表现出兴奋、反应敏捷,沉溺于游戏中的虚拟世界不能自拔,下网后颓废感和沮丧感却较以前更为严重,魂不守舍,烦躁不安。长时间坐于电脑前,身体受到电脑辐射,导致大学生免疫功能降低,诱发各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症,紧张性头痛,焦虑,忧郁等[2]。
2、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长期迷上网络游戏的大学生在心理上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导致人格异化,其主要表现是:首先,在网吧玩游戏时间长了之后会产生幻觉、注意力下降、反应能力变差、影响智力发展、影响学习,长时间玩游戏,如果过不了某一关,在心理上还会产生焦虑情绪;其次,大学生对网络游戏成瘾后,一旦停止网络游戏活动,便难以从事其它有意义的事情,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记忆减退、食欲不振,形成精神依赖和相应的生理反应;第三,网络游戏成瘾还会使成瘾大学生的人格发生明显改变,变得自私、怯懦、自卑,失去朋友和家长的信任,继而旷课、逃学。
(四)影响人际关系。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本来就缺少与人沟通的能力,如果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就会更加缺乏人际交流的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顺利实现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如果迷上网络游戏,势必大量占用有效时间,而使学习兴趣下降,与老师、同学交流、沟通的时间减少,逐步出现人际关系障碍。患有网络游戏成瘾症的学生一般都会与老师、同学产生交往障碍,产生较深的“代沟”问题。另外,这部分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在人际互动中常表现为:不尊重他人,以自我为中心,过于功利、过于依赖、妒忌心强、自卑、敌意、偏激、退缩、内心不合群等等。如果沉迷于网络游戏,会更加缺乏人际交流,产生自闭倾向。
二、判断网络游戏成瘾症的预警标准
目前网络游戏成瘾症是新发生的现象,是一种新的心理疾病,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才叫网络游戏成瘾症,我们用什么样的预警标准来判断、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是非常重要的。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标准来判断网络游戏成瘾症,我认为可以通过参考网络成瘾症的标准来判断的预警标准为:
(一)网络成瘾症定性预警标准。第一、心理上有强烈的渴求,一不上网玩就急得不得了,一定要上网玩了才能得到心理平息;第二、难以控制上网的行为,这里表现在一上网以后难以离开网络;第三、由于这种失去控制的网上的行为导致影响到生活和学习。这种表现与毒品成瘾、酒精依赖很相似,但网络游戏成瘾症不一定像毒品成瘾,而是一种冲动控制。“网络成瘾症”最主要的表现是,对网络操作出现时间失控,而且随着乐趣的增强,欲罢不能,难以自拔。患者多沉湎于网上自由说谈或网上互动游戏,并由此而忽视了现实生活的存在,或对现实生活不再满足。初时只是精神上的依赖,渴望上网遨游冲浪,尔后可发展成为躯体的依赖,表现为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网络成瘾症”患者年龄介于15至45岁之间,未成年人患病比例远远高于成年人[1]。
(二)网络成瘾症定量预警标准。根据美国金伯利的调查测评方法,对网络成瘾症的测评由以下10个定量预警标准构成。答一个“是”、得1分,最后得分5分以上(包括5分)判断为网络成瘾症[3]。
1、你是否对网络过于关注(如:下网后还想着它)?
2、你是否感觉需要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感到满足?
3、你是否难以减少或控制自己对网络的使用?
4、当你准备下线或停止使用网络时,你是否感到烦躁不安、无所适从?
5、你是否将上网做为摆脱烦恼和缓解不良情绪(如:紧张、抑郁、无助)的方法?
6、你是否对佳人或朋友掩饰自己对网络的着迷程度?
7、你是否由于上网影响了自己的学业成绩或朋友关系?
8、你是否常常为上网花很多钱?
9、你是否下网时感到无所适从(如:烦闷、压抑),而一上网就来劲?
10、你上网的时间是否经常比预计的要长?
三、高校构建干预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症的五级工作机制
大学生长期迷恋网络游戏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已成为一种社会性公害。大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高校应探索出一套有效的干预机制。五级干预工作机制的构建由学校、学院、辅导员、班级、宿舍五个环节组成,形成由宿舍——班级——辅导员——学院——学校组成的信息反馈机制,形成由学校——学院——辅导员——班级——宿舍组成的工作体系。
(一)学校要加强教育与引导
1、开展各种形式的网络心理健康宣传和教育,开设网络心理课程:积极开展系统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和教育,开设有关心理学知识的选修课,特别是网络心理课程。促进大学生了解基本的网络心理知识,预防常见的网络心理问题,从而提高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卫生,促进学生的自我成熟,健全和完善人格,增进社会适应能力,以提高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素质、对上网的认识和心理控制能力。
2、成立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以“中心”为载体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校心理咨询中心要选择一套具有科学性的心理测试软件,在新生入学稳定后,最好在大学一年级下学期进行心理测试,因为这个时期大部分学生都已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情绪稳定;通过心理测试和辅导员平时观察,建立心理档案,筛选出有抑郁、网瘾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重点跟踪和疏导。建立网络心理咨询所,配备专门的心理咨询老师,设置网络留言信箱,对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并因人而异地进行心理治疗;同时,及时向专业治疗机构转介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同时,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要定期对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信息员进行有关心理学知识的培训,使他们掌握基本的心理学知识。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活动:学校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积极发挥党团组织作用,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如:经常性地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和智力游戏、讲座、竞赛,长期举办各种兴趣小组等等;在假期举办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组织各种能吸引大学生参加的健康、科学、积极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文化活动,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大学生玩网络游戏的兴趣爱好,从而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在活动中得到健康的发展。
4、创建大学生网站:加强校园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建立适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网站,要使网站成为大学生的网上之家,大学生可以在网上学习、就业、交友、寻找心理咨询与法律援助等。在网站上多安装一些最新的软件以供下载和学习,将学校的宣传版制成网页,定期向大学生推荐一批好的网址,指导学生正确上网;可在校园网中多设一些权威性的专业学术站点的镜像,设立一些有实在内容的专业学术主页。
(二)学院成立有关大学生心理方面的机构和组织。
1、成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小组。成立以院党总支副书记为组长,政工干部为成员的心理危机干预小组。心理危机干预小组要结合校心理咨询中心提供的心理测试结果,对有抑郁、网瘾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状态的监控,做到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及时疏导学生心理问题;同时、向校心理咨询中心推荐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
2、成立大学生心理协会。在院党总支的指导下,成立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完善为目的,由学生自愿组成,由学生自主管理的专业性、非营利性的大学生心理协会。会员由各班心理委员和本院自愿报名参加的同学组成。协会积极开展心理卫生宣传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心理保健意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组织心理研讨会、心理交流会、开展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加强会员间的联系和协作,提高会员的心理素质水平。
(三)辅导员职能多重化。2005年1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作为中央十六号文件的配套文件中的一个。文件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4]。”这种定位决定了辅导员职能多重化。
1、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辅导员要了解心理学知识,不能把大学生的心理问和思想品德问题等同,不能单纯用思想品德教育方法来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而是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思想品德育是指向学生传授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以形成他们的思想品德,发展其道德判断能力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活动,它既包括政治教育,也包括道德品质教育。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大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动机、道德意志、道德倾向性的培养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一些心理品质对于学生坚持道德规范要求、提高道德判断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思想品德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是不容置疑的。
2、要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认清网络游戏本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应引导大学生辨证看待上网问题,正确引导大学生认识网络游戏的本质,了解网络游戏的严重危害,使广大大学生真正能做到利用网络资源更好地为学习、生活提供帮助和便利。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把网络作为知识的来源和学习的手段,而不是作为猎取不良信息的途径。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教育者的权威和作用不再建立在学生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之上,而是要唤起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和热情,引导其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时,辅导员要经常深入学生,及时掌握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并向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汇报。
3、加强大学生人格和能力的培养。网络游戏成瘾的大学生最迫切需要培养的是自制力、思考力、辨别力、选择力,只有具备这些素质,大学生才能形成比较理智的思维判断能力,着力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针对网络文化的特点,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自学能力,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大学生的自护能力,教会学生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培养大学生的自辨能力,教会学生自己辨析网络信息的能力。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学会做人、学会思考,以健康人格抵御来自网络的不良影响,弃劣择优[5]。
4、参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辅导员要经常深入学生宿舍和教室,经常与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信息员座谈;在班级和宿舍建立学生异常情况报告制度,对学生的迟到、早退、旷课、请假、晚上未归等情况及缘由要及时分析;对心理行为反常的学生要及时关心和疏导,采取迅速有效的对策,使网络游戏成瘾症等心理心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对网络游戏成瘾等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要及时向校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推荐,或者转介到专业治疗机构进行治疗。
(四)班级设立心理委员。一方面,每个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心理委员要动态地收集信息,及时向辅导员汇报,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类群体学生:遭受挫折、学习压力过大、感情危机、性格内向、身体有严重疾病、有心里问题等方面的学生。另一方面,心理委员要及时与网络游戏成瘾的同学沟通交流,经常组织心理信息员交流信息和汇总信息。
(五)宿舍设立心理信息员。宿舍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大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宿舍度过,同学们之间相互了解;所以,在宿舍设立心理信息员更能迅速、准确地掌握信息。心理信息员要第一时间掌握同学们在宿舍和网吧打网洛游戏的情况,并及时纪录每次打网洛游戏的时间,及时把情况汇报给辅导员和班级心理委员;同时,宿舍心理信息员和班级心理委员要及时提醒和帮助网络游戏成瘾的同学。
总之,防治网络游戏成瘾症不单是学校的事情,而是大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互相连动的系统工程,需要组成立体交叉式的防护网络。所以家庭、学校、社会要形成一种合力,政府、社会以及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必须做好综合治理工作。第一,加强对社会环境尤其是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要规范网络经营活动,加大执法力度,使网吧规范化,彻底防止大学生在校外网吧无节制的上网。第二,政府应建立对进口游戏软件的审查制度和流入渠道的监督制度,制定游戏产品评审分级标准和分级管理制度,同时要组织开发具有我国文化特色,主题积极、内容健康而又情节生动的电子游戏产品[6]。
参考文献
1.李万县.大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2.李娟.大学生网络成瘾心理分析及引导对策[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8(4):37
3.金百利.网虫综合症——网瘾的症状与康复策略[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90~192
4.陈立民.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14
5.王志新.浅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与防治[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2):75
6.陈明龙,陈先建.青少年网络成瘾分析及对策浅论[j].兰州学刊,2003;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