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心理学教育论文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自我调节

2015-07-08 08:4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作者:陈利民,刘秀丽,王怀忠,江陆平

摘 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其社会化密切相关,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研究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并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节,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调节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年龄一般在16~28岁之间,是个体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由于思想丰富、思维活跃、情感波动、反应强烈、体验深刻,加之由于生理和性发育已经基本完成,性冲动增强、学习生活适应不良及经济就业等压力增大,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这对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极为不利。据全国心理卫生协会统计1〕,有心理失衡或障碍的大学生占全国大学生总人数的25 %以上,最高时期竟达34 %。特别是近几年来,因为心理健康问题造成大学生发生暴力犯罪、自杀事件或出现休学、退学的现象屡见不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当前,强化大学生的自我调节、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有以下四个方面〔2〕:①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wWW.lw881.com②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谦让。③有幸福感。④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从这个标准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态度、情绪、环境适应能力以及人际关系等,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心理因素

  人的心理是复杂的,因此每一个大学生存在的具体心理问题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生理因素:性冲动是影响大学生心理问题最主要的生理因素之一。有些大学生常常出现性幻象、性梦、手淫等自慰现象,并伴随自责和自卑感,造成精神紧张和痛苦;另外,身材矮小、相貌丑陋等自身生理缺陷,也会引起大学生自卑、沮丧、不满等心理问题。②认知:心理学家贝克认为,不良认知和认知歪曲是产生愤怒、焦虑、抑郁、自责、沮丧等不良情绪的原因,他将常见的认知歪曲归纳为任意的推断、选择性概括、过度引申、夸大或缩小、“全和无”的思维五种形式。③情绪:不良情绪很多,主要有大喜大悲、紧张焦虑、寂寞烦躁、自卑自责、抑郁沮丧、自私霸道等,它们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内容。④挫折:失败和挫折会打击青年人的信心,使他们遭受悲哀、沮丧、烦恼、厌倦、抑郁、痛苦、灰心等不良情绪体验。⑤习惯和不良行为:有很多大学生存在不良习惯,比如抽烟、喝酒、睡懒觉、不吃早餐、挑食、贪食、懒惰等,这些不良习惯必然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不良行为。⑥人格障碍:人格障碍者内心体验与正常人生活情感相背离,其外在行为明显违反社会准则,常给别人造成损失和伤害,并给自己带来痛苦。⑦经济和社会环境:随着高校的扩招,越来越多的贫困学生进入了高等学府,同时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增加,就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影响了大学生的安心学习。⑧能力和社会适应:独生子女的问题和大学生自理能力差的问题,已经使大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日益严重,造成许多大学生甚至研究生在校期间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毕业后又不能适应社会和环境的需求,出现很多社会和心理问题。

  3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与自我调节

  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高等院校必须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以适应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和高科技的要求。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它对预防大学生心理问题和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

  3.1 提高认识水平,重建认知结构

  大学生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而且也要掌握必要的哲学、逻辑学、社会学、心理学、医学等方面的知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和先进的思维方式建造自己的认知结构,提高自己认识水平,从而克服错误的认知和盲目的行为。

  3.2 树立科学的目标,制定合理的计划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照发展顺序及高低分为五大类: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根据这种划分,大学生正处在对爱和家庭的需要最为强烈的时期。这个时期青年人渴望亲密的友伴,不甘孤独或被人疏离,容易沉溺于形影不离的两人世界。大学生应当自信、自强,不要被一时的情感和生理需要所左右,而应树立远大的志向;同时大学生的理想和目标还应当实际可行,具有价值的吸引力,否则定得过高或过低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有了科学的目标,再制定出合理可行的计划,大学生就可以按照正确的方向坚定不移地努力,奋斗的喜悦会促使他们走向人生的成功之路。

  3.3 丰富业余生活,注重人际交往

  单调而枯燥的学习,会导致大学生出现厌倦、烦躁、抑郁及痛苦的学习情绪,长期孤独、封闭式的学习,还可以导致大学生出现自闭的性格和人际交往障碍,对他们的人格发展极为不利。丰富业余生活,不仅可以改善大学生的不良情绪,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可以增进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校园环境,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3.4 保持乐观情绪,积极自我调节

  青年人应当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在求学期间甘于清贫和寂寞,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自身的学习和发展上。大学生可以学习一些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积极开展自我调节,克服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各种不良情绪和行为。常见的自我心理调节方法主要有:①自我激励法。②自我暗示、催眠法。③自我宣泄法:宣泄时应当注意以不伤害他人及侵犯社会公共利益为前题,主要有体育运动、找人倾诉、大声喊叫、写作或写信、向替代物发泄等。④自我训练法:通过严格的定时训练,建立神经系统的条件反射,以戒除不良情绪和习惯。⑤自我放松法。⑥想象厌恶法。⑦移情转移法:通过移情或转移注意力以减轻痛苦。⑧顺其自然法:不要过分关注自己。⑨生物反馈法等。

  3.5 强化个人能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能力是保证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它与知识、技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虽然一个人掌握的知识越多,他的能力发展的潜力就越大。但是,一个人头脑中储存的知识并不能必然地转化为能力,能力的转化还有待于社会实践活动的磨炼。所以,大学生不但要认真地学习书本知识,还应当积极地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操作能力,特别是创新和科研能力,对大学生适应未来的社会工作和环境、形成健康的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利民,李丹琳,陈林庆.医学心理学[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38.

 〔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169.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