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心理学教育论文

医科大学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2015-07-08 08:4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大学生是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又表现出一定的特
殊性。一方面,由于医学专业学制长,课程多,医学生要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另一方面,
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之医学生本身惯有疑病倾向[17],使得医学生与一般高等
院校的学生相比,精神病的发病率更高。国外有关资料显示:医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
约为9%~29%。国内有关资料则报道,医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人际关
系障碍、抑郁和偏执[18]。
朱心怡等连续13年对医学新生进行人格测试和趋势分析,得出医学新生人格特征的
年代变化特征显著,研究报告显示医学生的神经或精神患病率达20%,同时个体神经质倾
向也呈逐年上升趋势[19]。
医学生作为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群体,面临着与其他大中专学生同样的社会认同危机。
诸如环境的适应、经济负担的加重、就业的竞争、能力的挑战等全方位的问题。因此,心
理健康问题也是医学生成长及将来在工作中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医学生是一个承载社会、家庭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自我定位高,成才的欲望非常强
烈,但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稳定,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涉及医学生切身
利益的各项改革,使医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愈加复杂、多
样和具体,医学生的发展压力特别是竞争压力、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压
力等普遍加大,由此引发心理卫生问题增多,对医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www.133229.coM
价值取向的偏离,加剧了心理冲突。医学生中独生子女数的增加,把独生子女家庭教
育中的突出问题带进了大学。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本位主义,导致了价值取向的偏离,表
现在求学动机上,多考虑个人前途,少有社会责任感;表现在人际交往中,考虑自己多,
顾及他人少;表现在行动上,于己有利的事多干,于己无益的事少做甚至不做等等。个人
主义倾向严重,集体观念淡漠,一旦个人奋斗达不到预期结果,极易产生心理失衡,导致
较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眼高手低”是相当一部分当代医学生的普通情况。就业形势把
医学生推向市场,许多医学生缺乏心理上的准备和必要的应变能力,便深感前途莫测,或
一味责怪社会环境不利而不能自拔,等等。这些都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强化了业已存
在的心理问题,甚至有的学生出现了较明显的心理疾病。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经历一般较为
顺利,缺乏对失败和挫折的心理体验。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极易产生受挫心
理,造成情绪波动。又由于缺乏必要的心理卫生知识,心理自我调适能力较差,不能及时
消除情绪上的不安定因素,经过长期积累,心理问题也就日益严重。

我国的传统医学教育过分注重医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人文素质和心理素质教
育,课程设置比例不合理,突出医学专业知识学习,轻视人文和心理素质的培养;突出知
识的积累,轻视心灵的熏陶。许多医学院校开设的与人文社会学科等相关的选修课程比较
少,课程设置比较单调,远不能满足学生各方面的需求。加上单科医学院校办学重专业轻
人文,造成学生人文知识甚少。由于人文知识的缺乏,使部分医学生受实用主义、利己主
义的影响,片面追求物质享受,只讲实惠,不讲精神;埋头于医学知识的学习,不注意伦
理道德修养,在诚实、守信、勤奋、谦虚等基础文明方面表现欠佳;缺乏对社会历史、现
实人生和人际关系方面的了解和认识,导致部分医学生性格孤僻、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控能
力差,遇事容易走极端;不少学生只注重专业学习,文化修养较差,导致自身的工具化;
更有甚者,没有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原本具备很高科学文化水平的人,反而走
上了反科学、反人类的道路。上述种种医学院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加强对医学
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
[1]戴梅竞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追踪观察。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3)3
吴广清等。大学生心理特点发展研究及其对策。心理科学,1997,13(4)
[2]张克让等。大学新生自杀观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3)
[3]赵富才等。532名高校新生生活和人际关系调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3)
[4]刘迎春。大学新生scl-90测试结果分析。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