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据当前普通高校写作论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状况,从校园文化建设、机构设置、师资队伍建设、课堂教学等方面构建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模式,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思考
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经引起了全国高校的广泛关注。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探讨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点,构建适应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模式已显得极为重要。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1.大学生心理问题广泛存在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表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心理上存在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心理问题发生率高达20%以上,并有日益严重的趋势。从在大学校园里出现的诸如刘海洋泼熊事件、马家爵杀人事件,以及不时出现的大学生自杀、自残、伤人、毁物等事件可以看出,心理问题已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犯罪和意外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据我院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笔者认为,当代大学生心理异常现象主要表现在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等方面。其中,心理冲突和心理障碍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如对生活环境不适应、人际关系不协调、职业选择、择偶问题以及经不住负面生活事件的冲击等。其症状比较多见的是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神经衰弱、疑病症等。
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滞后
(1)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尚未步入正规
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但还没有形成完善健康的人格。WwW.133229.Com高校学生人格的形成在学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普遍滞后是不争的事实。有的高校至今还没有建立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多数高校虽然设立了心理咨询机构,但没有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机构设置不合理,没有科学规范的心理咨询工作条例;没有专职工作人员,也没有把心理咨询工作所需的经费纳入预算。许多院校仅限于一块牌子、一张桌子、两把椅子的状态,数据收集和档案整理难以做到完整化、有序化和专业化。
(2)心理咨询人员严重不足,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目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院校,大都建立了以专职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但人员不足,且大多数教师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系统的心理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相当一部分教师对现代心理咨询技术懂的较少,在教育和咨询的实践中很难保证取得良好的效果,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
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不到位
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适方法,帮助学生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是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实际上很多高校没有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的学校只作为选修课开设,但都没有列入教学计划;有的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纳入思想品德课中,只作为其中的一个章节,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鉴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现状,2005,年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中指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不只是为了减少和避免心理障碍的发生,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调适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开发潜能,完善人格,促进全面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构建适应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模式就显得尤为必要。笔者认为,以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为平台、以健全的制度和经费为保证、以课堂普及教育为主导、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学生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为基础,是当前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主要内容。
1.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氛围
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外在条件。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要让人们逐步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过程的基础性工作,是培养学生成才的必要保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以及学报、校刊、网络等手段,营造积极、健康、高雅的氛围,形成良好的校风,加强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和凝聚作用,提倡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人间真情,形成健康向上、宽松和谐的环境,使大学生从中得到熏陶和感染,进而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同时,大力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去发现自己多方面的价值,改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充分发展个性。通过“心理健康宣传周活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解除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误解,愿意去咨询,自觉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健全组织机构与经费管理制度,保证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