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学生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伴随的高速的社会发展,学生家长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活压力,在日常生活中无形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很多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人格不健全,学生面对心理问题时,无法排解疏通,从而出现心理偏激。本文从心理学的观点出发,以心理学为重点,研究学生健全人格养成的决定因素,希望为健全人格教学增添新的思路。
关键词:教育;健全人格;心理健康
一、健全人格在学生成长中的必要作用
教育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即学生人格的养成,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人际交往离不开健全的人格,学生在生活中处理挫折困难、学习与生活的关系及人际问题,都需要学生有健全的人格意识,时刻保持积极的人生观,用正面的观点看待世界。道德素养以人格的养成为基础,是人立身处世的本领之一。人格的健全程度影响着一个人能否在这个世界顺利的成长,只有健全的人格才能避免偏激观点和想法的产生,当代学生应该养成积极地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承担自己的责任,为社会、国家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中学时期是学生人格的重要养成时期,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应成为这个时期最基本的教育问题,中学时期学生原本的生活和观念受到新接触的人和事的冲击。同时,中学时期是青少年青春叛逆期,学生开始第一次面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问题,个人独立的人格和道德观念开始形成,对这个世界开始萌发新的看法和意识。人格养成教育在这个时期显得尤为重要,应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学生的品德养成主要取决于人格素养,学生的品德最终决定了其成就事业的高度。
二、健全人格影响学生心理健康
学生健全人格与心理健康有着紧密的联系。如今学生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伴随的高速的社会发展,学生家长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活压力,在日常生活中无形的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很多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人格不健全,学生面对心理问题时无法排解疏通,从而出现心理偏激。不健全的人格是很多心理疾病患者诱发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患者轻则无法正常学习生活,重则危及生命安全,心理健康问题是当今社会的重要焦点问题。心理健康问题从层次上分为心理疾病、心理机能正常、人格健全。人格不健全属于心理问题,是判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志,很多心理健康问题由人格不健全诱发,出现偏激的行为往往由于扭曲的心理。
三、健全人格的决定因素
健全人格既受先天因素的影响,也离不开后天因素的影响。健全人格的学生能积极应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时刻能乐观积极的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及人际关系,在团队中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团队协作精神,能正确的定位自己,能用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情绪稳定且可调节。应养成坚定的爱国精神,积极的创新精神。
1.遗传因素
生物遗传因素是学生健全人格养成的基础,目前遗传对人格养成因素的影响还处于初级阶段,涉及遗传对人格养成的影响,没有显著的成果,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人格障碍等心理疾病的生理机制,其研究成果有利于人们更加深刻的理解健全人格的影响。
2.人格因素
正确的人格基础和价值观念是健全人格培养的基础,人格素养的养成取决于正确的基础。只有乐观积极的精神才能把握正确的人格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才能正确的排解,从而坚持正确的人生方向。人格本身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涉及人们意识中的精神文化和道德品质,他约束着人们的行为,督促人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3.文化基础
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这关系着中国人整体的人格养成,文化决定了价值观念,个体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生活,人格养成的方向必然不同。人格养成与文化基础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人格的健全不仅要注重文化的引导和熏陶,同样要站在文化的高度要求人们不断的学习及进步。积极的接触不同的文化,学习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协调自己看世界的维度和角度,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蕴含着很多为人处世的哲学和道理,对当代青年的心理和个人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教育过程中语文和品德课程教学中一直贯穿着各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典故、名言。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始终熏陶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成长,教导我们尊老爱幼、尊师重道、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同时也是当代中国的整体价值取向。
4.环境影响
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格的发展,成长环境是人格养成最為重要的因素之一。生活环境的不健康造就了很多人格不健全的人。健康的家庭环境必然造就积极乐观,有责任心、上进心的人。生活在健康环境中的人,接收新知识的能力更强,自主学习能力更强,要正确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养成好的习惯。家长、教师的言传身教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人的人格的养成是成长过程中身边的人综合影响的结果,青春期是一个尤为重要的阶段,中学生最容易受到身边人的影响,易误入歧途,形成不健全人格。
5.心理学方向研究人格养成
人格养成教育,即是针对学生的身心特征,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根据适应环境的需要所实施的指导和教育。这种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从思想和行为.上把学生培养成为有坚定的人生信仰,有正确的价值观念、良好的自我意识,独立自主,富于责任和热情,真正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密切结合在一起,并且置社会利益于个人利益之上,从而实现自我的人。
全民素质的提高依赖于青少年的素质提高,人格健全教育研究的目标是怎样将新一代青少年培养成高素质建设者,这也是近年中国教育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德育在当代教育改革中应被放在重要的位置,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锻炼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提升学生的总体道德水平,将学生培养成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