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心理学教育论文

英语教育心理学论文范文精选(共8篇)

2023-12-07 11:1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1篇:试论英语教学中教育心理学的应用


  1《新课标》要求下的英语教学


  《英语课程标准》中将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确定为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整合发展基础上,形成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倡导通过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所以,与传统的英语教学不同,《新课标》要求下的英语课堂把学生看成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角,是不断发展中的人。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进行塑造。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输出知识,还要关注教学对象的心理发展过程,才能实现《新课标》要求下的教学目标。


  2英语学习障碍


  英语是一门集听说读写于一体的工具性和技巧性课程。学生不仅要学习英文单词、语音、语法,还要了解英语文化背景,才能理解不同语境下的所表达的英文意思。这对从小对中国文化耳濡目染,习惯汉语表达方式的学生而言,存在着文化上、思维上及心理上的障碍。


  2.1文化障碍


  历史文化是由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和社会遗产沉淀所形成的文化。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自成一体,如愚公移山、叶公好龙、夸父追日这些充分体现汉民族的独特性的古代文化很难再英语中找到对等的习语。


  2.2思维障碍


  中国学生从小在汉语言的文化环境下成长,惯用中国思维,听说读写流露的皆是汉语的语法规则。所以,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便用中文发英记忆英文单词,中文语法表达英文句子,对英语学习形成了负迁移的作用。


  2.3心理障碍


  受到母语的影响,在学英语之初,有些学生发音不准,考试失利,被同学嘲笑,便慢慢自我放弃,潜意识里告诉自己学不好英语,逐渐变得内向,孤僻、胆怯、自卑,之后便形成了心理障碍,屏蔽掉了一切和英语有关的学习内容。


  3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优化英语教学


  语言教学离不开心理学的指导,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是各理论的基础之一。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其基本规律对英语教学有直接关系。通过探讨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期对教学有所启发,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3.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排除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


  北大英语博导胡壮麟教授曾为英语学习描述规则,认为“动机+兴趣”→决心→持之以恒→见效。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兴趣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和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发展智力潜能的契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学习动机和兴趣对英语学习所起的重要促进作用。可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首先,应当加强英语学习的目的性教育,把英语学习的目的与现实生活的教育结合起来;其次,创设问题情境,布置学习任务,实行启发式教学;再次,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创造性的编排教学内容,使枯燥的课程变得生动,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最后,及时反馈学习结果,鞭策学生发奋努力。在教学过程中,介绍英语国家文化,讲解英汉语言异同,逐渐排除英语学习障碍,增强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强,一方面能激发人的动机性思维,另一方面也会影响意志行动的坚持性和对压力的耐受性。


  3.2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扬长避短,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文化背景、志向水平的差异,认知方式与认知能力也存在差异。认知方式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信息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如场独立型的学生在认知信息的加工中倾向于依据个人的内部参照,自我与非我的分化程度高,偏爱自然科学;而场依存型的学生在认知信息加工中倾向于依据外部参照,自我与非我分化程度低,对人文社科有较大兴趣,社科成绩好。认知能力的差异一方面指人的实际能力,另一方面指潜力即智力。个体的智力差异主要表现为智力水平和智力结构的差异。根据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要求老师认识到每个学生都具有八种基本智力,应当了解学生智力的优势和弱点。扬长避短,发挥每位学生个体的优势,使学生从自身获得积极成功的体验而增强自信心,让学生们能够更加客观全面的评价自己,不再因为偶尔或者是某一方面的失败而否定全部的自己,停滞不前。


  3.3注意营造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场”,优化教学效果


  随着现代教育学理论的发展,传统的教师主导课堂进行填鸭式教学的教育模式已经逐渐让位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民主开放的课堂模式。学生与老师在教育内容上是授受关系,人格上是平等关系,道德上是相互促进关系。所以,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卡尔·罗杰斯说“课堂氛围主要是教师行为的产物”,并把教学活动看成是真实、接受、理解的心理氛围。教师满腔热忱的启发学生,正确的回答给予表扬,不全面的回答给予补充,错误的回答给予鼓励,让学生体验正确回答问题的成就感以及老师对自己的殷殷期望,增加自身的学习兴趣以及克服困难的决心。通过这样良好的,情感的双向交流与反馈,师生之间感情融洽,配合默契,形成了一种有利于信息交流的最佳“心理场”,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4总结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因此每个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情况不同,学生个体之间的心理状况也各异。这就要求我们英语老师要学习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并用其规律来指导我们的英语教学课堂实践。通过对学生个体心理状况的了解,形成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的心理氛围,既尊重个体差异,又要求共同进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作者:苏艳华

  第2篇:浅谈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影响与应用


  现代科学发展的特点之一是学科交叉影响,互相渗透。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本文拟探讨教育心理学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和作用。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教育学意义上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心理学意义上的过程。因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效果,一定要做一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并能够结合自己的教学进行恰当地运用,这样的话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学水平也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短短30年间,该理论对我国教育心理学界和学校教育实践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就学习理论而言,教育心理学可概括为行为主义、认知论和人本主义三大学派。


  (一)行为主义学派(behaviorism)


  1.行为主义学派的基本理论


  行为主义学派的基本理论是学习是刺激与反映的联结形成或行为习惯的加强和改变。教学是对行为制约的过程,教师通过控制奖惩和刺激,使学生沿着预期的方向发生行为变化,他们主张程序化教学,强调实验,反对内省。他们认为学习语言要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强调语言的机械训练,认为一种语言习惯的形成必须通过反复不断的练习,最终达到脱口而出,形成自动化的习惯,从而学会语言。


  2.行为主义学派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我们知道,在现阶段的英语教学改革中,不只加重了视听课的课时,连传统上只注重教师讲授的精读课也加入了大量的视听内容,充分体现了行为主义心理学对英语教学的影响,并且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学的英语教材也加大了听说和阅读量,语法不再作为重中之重,它的学习是在句型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归纳,词汇的学习也是通过句型话语去学。因此在教材的编写和实际的教学中均突出了句型训练和话语练习,提高了中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一方面要运用视听说等手段去刺激学生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反应进行及时强化,让学生知道学习的结果。学生在取得成绩时得到鼓励,出现错误时得到反馈,有利于他们随时调整和改正自己的行为。听说教学法以行为主义理论作为其理论依据,对英语教学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也有其不足之处。就是把英语教学局限于某种行为模式中,忽视了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创造性,削弱了教师在语言学习中的指导地位。为了弥补其不足,认知心理学开始在教学中得到应用和发展。


  (二)认知心理学派(cognitivepsychology)


  1.认知心理学派的基本理论


  认知学派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是寻求知识和信息加工的过程,知识来源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引导学生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主来建构知识所以认知学派关注和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2.认知学派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由于认知心理学派关注和强调学生的主动性,认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的驱动力,学生没有学习动机,就像机车没有发动机。学生有了学习动机,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能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因此教学的目的不能局限于使学生单纯地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智能。发展智能是教育的首要任务,英语教学也是如此。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培养智能的活动必须在情绪高涨的气氛中进行。也就是要在英语情景中用启发式进行教学,注意精讲多练,通过提问对话进行交际。此外,现代认知学派认为人类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其图式理论被广泛应用于英语阅读,认为文章的主题句、文章体裁的特点和结构规则是影响阅读理解的重要外部条件,阅读者原有知识和认知结构则是影响阅读理解和分析技能实现的内部条件。现代认知论的建构主义强调以“学”为中心,认为英语学习不仅是获得语言习惯,更是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结构。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学习,不仅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培养运用英语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因此主张教师一学生、学生一学生之间进行丰富的多向交流,讨论或合作性地解决问题,提倡合作学习和交互学习,教师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


  (三)人本主义学派(humanism)


  1.人本主义学派的基本理论


  人本主义学派亦称情感学派。该学派认为认识是主体内部预先形成的结构的展开。学习是个性、潜能和价值自我表现和实现的过程。教学是一个行为制约过程,其实质关键在于创设一个能产生预期结果的情境。这个情境对学生有“操作性制约”作用和控制引导作用,即教学就是为学生的自我实现创造一个安全的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教育过程。


  2.人本主义学派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人本主义学派肯定人的本性,重视人的内在需要,强调人的创造潜能的实现。这些是对传统教育的挑战,特别在重视发展学生个性,发挥学生潜能方面,对我国教育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基础英语教学中的“愉快教育”、“轻松学习”理念,以及近年来较为流行的“疯狂英语”、“沛沛英语”等都从情感教育人手,强调教师创设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参与教育过程,从而使英语教学的过程成为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地发掘潜能、发展个性和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人本主义学派”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提倡创造“真实”、易于“接受”和“理解”的人际关系,在亲密、融洽的师生人际关系中,使学生对英语学习有安全感,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是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环节,也是英语教学改革中人文精神和情感教育的要求,学生往往是出于对老师的感情而热爱他所教授的课程,学生是尊重老师的,喜欢热爱学生、博学多才的教师。作为教师,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师德修养;另一方面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去,平时以表扬为主,寻找后进学生的闪光点,只要有微小的进步,就要加以表扬,要以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要努力创造条件使具有不同才能的学生都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


  二、教育心理学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1.教育心理学知识有助于英语教师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


  教有法而无定法。英语教师应反复学习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理论,重新审视、研究自己在日常教学中的表现。用友爱、宽容、热忱的指导态度对待学生;对待教学要认真负责,条理清楚,加强对自身教学的反思。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情境是多变的,在课堂教学设计及运用策略中,英语教师根据课堂情境灵活地采用不同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从学生实际出发,突出重点、难点,理论联系实际,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应区别对待,对于知识的讲授有不同的层次,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既发挥我们英语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英语课文讲解过程中。英语教师可让学生找出知识点。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引领同学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再举例讲解知识点,同时拓展相关的知识,满足程度好的学生。平时训练学生运用图表、比较、提纲、概括、联想等不同记忆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眼、耳、口、手、心多种感官利用起来,英语学习的效果大大增加。根据遗忘规律,英语教师帮助学生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防止遗忘。如对于英语词汇的讲解,分析词意、构成、前缀、后缀,扩展同类词汇,引导学生运用词的联想与搭配扩大词汇量,丰富英语语言表现力;对于词汇的记忆。让学生根据读音记,或让学生理清词根、词缀意义及整个词的意义,举一反三,这种方法对于词汇量的扩展非常有帮助;对于词汇的运用,让学生在句子中、课文中学习。上课时,英语教师引导同学们回顾前面所学知识。联想以前所学过的类似知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总结概括英语知识中的一些规律,使其知识系统化、明朗化。让学生懂得英语学习是有章可循的。英语教师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身英语学习的有效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英语,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对于学生长远的英语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比如,《英语新理念综合教程》遇到半倒装语序的句子:OnlywhenyougetthatkickdoesthedesiretocompleteacomplicatedtrainofthoughtOccur,thenyouhavelearnedsomething,老师可引导同学们回想only位于句首。后面跟什么词、短语或什么句子的情况下,主句用到部分倒装语序,同时引导学生扩展回想在什么情况下需要用到部分倒装结构,请学生一一列举出来。又如遇到that引导指物的限定性定语从句时。老师可以询问学生还有哪些情况下只能用关系代词that而不用which来连接定语从句。学生英语基础好的话,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总结这些琐碎的英语知识;如果学生英语基础不太好,引导学生在课外时间讨论,查找资料,上课时把学生列举出来的情况总结,当然老师还需作必要补充,引导学生建立完善的英语知识体系。在教育心理学知识的指引下,英语教师经常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选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习英语,加强对所学英语知识的理解、巩固和应用,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2.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能帮助英语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英语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知识及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领会与掌握都要依靠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不能包办代替,英语教师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采用启发式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转变学生学习态度,把英语的学习看作是终生学习而不是阶段性的学习。同时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去主动领会和掌握英语知识。如学生用英语表达信息或想法时,是在对英语知识进行加工和建构;在对读到或听到的句子结构进行处理时,学生也是在建构一些能用于表达想法的句子结构。在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汉语和英语的相似结构,汉语的影响正迁移到英语的学习中,会对英语学习有促进作用;如果学生把汉语不同于英语的特征迁移到英语的学习中,就出现了负迁移,产生错误。如英语中的状语从句与汉语结构和用法相似。学生掌握起来很相对容易;但学生常在时态、人称与数的一致问题上犯错误,常在两个完整句子之间用逗号,这在汉语里是完全行得通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英语和汉语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母语和外语的相近结构和不同结构特征,利用心理学中学习的迁移理论来指导英语教学,防止或减少负迁移的出现。因此,英语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启发式教学,以教师的“教”为主导,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英语知识。


  结语


  教育心理学与英语教学紧密结合已成为一种趋势。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中灵活,适时,合理地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更多地让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探索,自我感悟,自我提升,必然会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激发他们的潜能,使学生学有所进,学有所好,学有所获,从而优化教学激发课堂活力,使英语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和艺术的魅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而,了解教育心理学,大力开展这方面的研究颇有必要,我们应批判地吸收各学派的合理内核,取长补短。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去,从而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王凯悦

  第3篇:论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人们对教育的不断重视,教育心理学逐渐引起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关注。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它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学科,顾名思义,就是研究教育过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具体说来包括教师的特征、学生的特点、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而对于英语的习得和教学,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听说技巧的教授和培养


  事实证明,要学好一门语言,学习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在英语教育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听说技巧的教授中,我们不能一味地进行灌输,而应该不断地创造出适合学习英语的环境并让学生在这样一个环境下进行听说技巧的培养。培养学生“听”的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让学生不断接受第二语言对其听觉器官的多次、重复的刺激,但是这种方法可能对一部分人在一定时间内有效,但是时间一长,学生不但不能有效地提高听力,反而会对听力学习产生厌倦,甚至恐惧。这种方法,无异于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听力教学中,可以通过其他不同的方式和途径来增加学生对听力学习的兴趣。很多中国学生的英语阅读,语法水平都很高,但是就是在与英语国家人士交谈的时候开不了口,说不出来。究其原因,还是练得太少。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在于平时老师对学生口语的培养过于忽视。


  二、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对于多数英语学习者来讲,词汇量不足成了他们阅读文章时的最大障碍。英语教育者很大程度上应该提醒学生,在遇到此类问题的时候应尽力通过上下文的关系猜测该词的意思,实在不懂时就查字典。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树立对英语阅读的自信心而且也养成了正确的和科学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古今中外,在对学习问题的研究中,由于心理学家的哲学基础不同,研究的角度和方法不同,因此形成了众多流派。但从总体上来说,可以分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派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不管是哪种学习理论,都强调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心理的掌控。为了提高外语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心理学原理,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规律,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外语教和学的实际效果。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应该注意到以下方面:


  1.对于不同年龄的人,了解其不同的学习兴趣和特点,扬长避短


  由于不同年龄有着不同的心理素质、情感态度,学生不同程度的对语言的感知力和理解能力不同。对不同年龄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如果采用一种方式,不仅达不到效果,还可能会使一部分人对外语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2.重视学生在学习中感情的变化,适时地对其进行激励,培养其对外语学习的热情


  学习中积极的心理状态还包括情感因素。外语教学中必须经常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使其产生学习外语的热情。显然,教师的任务就是创造一种气氛,避免学生产生单纯的情绪紧张。


  3.注意教学过程中各种情绪的调节


  学习中可能出现兴奋的情绪,也可能出现抑制的情绪。外语教学中不能容忍以抑制过程的消极性为基础的心理状态。在外语学习中突出表现为害怕情绪,怕讲错而不开口,教师应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让学生开口,增加其自信,使学习活动更有效。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非智力因素影响着英语的学习。英语教育工作者要对学生循循善诱,努力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尊重学生,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以兴趣为基点,战胜学英语时所遇到的一切困难。


  作者:张永慧

  第4篇:刍议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有学者认为,教育心理学就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就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互结合并逐渐形成独立的教育心理学分支的历史。它是研究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规律。笔者认为教育心理学,简单地说就是从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层面出发,研究怎样的教和学才是最有效的活动的一门科学。


  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国内学者有的从心理学主要派系出发将其分为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认知主义心理学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以及社会互动理论也有人将教和学单独分开来研究,即教师教学心理理论和学生学习理论。由于,分类较多,这里只选几个比较重要的理论加以介绍。


  行为主义学派的基本理论是学习是刺激与反映的联结形成或行为习惯的加强和改变。教学是对行为制约的过程,教师通过控制奖惩和刺激,使学生沿着预期的方向发生行为变化,他们主张程序化教学,听说教学法以行为主义理论作为其理论依据,对英语教学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也有其不足之处。仅仅把英语教学局限于某种行为模式中,不仅会忽视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创造性,而且也会削弱教师在语言学习中的指导地位。为了改变这些缺陷,认知心理学开始在教学中得到应用和发展。


  在认知学派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布鲁纳认为学习是通过认知获得意义和意向形成认知的过程,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过程,重视学习活动本身带来的内在强化作用,提倡发现学习法。发现学习法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活动发现规则、原理,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本主义学派亦称情感学派,该学派认为认识是主体内部预先形成的结构的展开,学习是个性、潜能和价值自我表现和实现的过程。教学是一个行为制约过程,其实质关键在于创设一个能产生预期结果的情境。人本主义学派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是情感教育法。基础英语教学中的“愉快教育”、“轻松学习”理念就是从情感教育入手,强调教师创设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参与教育过程,从而使英语教学的过程成为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地发掘潜能、发展个性和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与行为主义学派强调学习是由外到内的过程相比,人本主义学派则认为学习是由内部发起的,在内部发起的同时,外部要给予适当的环境以保证内部状态的平衡,在和谐宽松的环境里,才能保证学生最大潜力的挖掘。


  互动理论是在大量社会互动现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理论认为,通过社会互动的过程,可以理解人的内外活动,同样,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根据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程度来衡量教学质量的优劣。教师、学生、任务和环境是影响学习的四种关键因素,它们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处在中心位置的是知识构建的主体一学生。学生是互动的中心,教师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任务的布置要以学生能接受的范围为准则,而环境的创设也是为了保证学生更好的学习。所以,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学生意识,教师一切工作的中心,不是其他,只能是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促进学生的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始人是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根据他的发展中的多元智能理论,智能到目前为止可归纳为以下8种: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肢体动觉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多元智能理论的智能多元化和个性化教学理念突破了传统智力观念的束缚,给传统教育理念带来了巨大冲击。为了适应英语的课程要求,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个性,变传统的“求同”教育观为“求异”的思维模式。多元智能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因材施教,注重多元化与个别性,根据能力的不同,给出符合学生自身的学习任务,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优势来学习英语,而不是盲目地一刀切。


  学习动机是外语学习中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它是指对外语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动机有内在动机、外在动机之分,在英语教学中,既需要通过调动学生的内在动机,使其全身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来,又要通过给予学生适当的奖惩等手段以保证学生在没有足够内在动机下依然能投入到学习中去。


  “互教式”也可以说成是“教学相长”。在班级里形成“人人为老师,人人又为学生”氛围,学生不会再因怕出错而不去尝试,也不会因出错而感觉没面子,从而在毫无心理压力的状态下充分学习。采用这种方式的老师,应该有这样的理念:师生是平等的,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别人甚至老师也不具备的长处和优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具备一双“慧眼”,专门来发掘和欣赏学生们的优点,表扬并鼓励他们,然后请他们去教给别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克服消极的情感,从而使学生以积极的学习态度增进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关怀与帮助,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真正做到成为学生的知心大朋友,这样学生便会对教师充满情感,那么教学活动将不再单纯是一种授受关系,而升华为情感的共鸣与经验的共享,这时学生学习的热情势必会被带动起来,从而学好英语。


  由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可知,学好英语,学生的先天因素固然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对学生真正学好英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往往是学生的那些非智力因素,诸如学生个人的持续努力,学校为学生所提供的教育环境等。作为教师,应该深知,学生智力因素基本已经定型,而教师所能做的主要是充分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爱上英语,从而更好地去学习英语。


  新课程推行后英语教学方法也有了许多变革,有任务型教学法、五步教学法、五指教法、3P教学法、交际型教学法等。面对众多的教学方法,许多新教师甚至是一些老教师便无所适从,不知道用哪个好,结果是只用自己平时擅长的方法,而不去尝试其他方法。这种做法对老师来说是省事的,有时也是高效的,但对学生来说是不利的,因为学生存在着差异,单一的教学方法很难适应到每一个学生。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多花功夫了解每个学生的大致特点,从而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


  每个班级通常都会有部分学困生跟不上英语课堂教学,如何照顾、帮助每个学困生,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呢?可以说单靠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同学间的帮助。在英语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几十个学生,所以教师往往只能照顾大多数学生,能使他们掌握教学内容就算完成了任务。但,剩余的极个别的基础差者,就不能掌握了,教师课上几乎没有时间辅导他们,为了弥补学困生与其他同学的差距,教师不妨让成绩好的同学去带他们,一对一的帮扶既可以增进同学友谊,也可以提高学困生英语水平。


  综合学者们对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心理学的看法,不难看出,这些措施是丰富的,事实证明也是有效的,对于英语教学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与丰富的教育学心理理论资源相比,我们开发的还不够,今后要在理论的运用上多下工夫。


  作者:杜艳

  第5篇: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引言


  语言教学离不开心理学的指导。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是各教学法理论基础之一。另外,“(现代科学发展的特点之一)是学科交叉影响,互相渗透”(桂诗春,2000),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其基本观点和特征与教学有着直接联系。本文浅析教育心理学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问题,希望能够找到外语教学与教育心理学的有机结合点。


  二、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就学习理论而言,教育心理学可概括为行为主义、认知论和人本主义三大学派。概述如下:


  1.行为主义学派(behaviorism)


  行为主义学派的基本理论是学习是刺激与反映的联结形成或行为习惯的加强和改变。教学是对行为制约的过程,教师通过控制奖惩和刺激,使学生沿着预期的方向发生行为变化,他们主张程序化教学。


  1.1理论发展回顾


  行为主义学派起源于19与20世纪交替之际,美国心理学家Thomdike通过动物实验提出行为“刺激—反应”学说(stimulusandresponse)。他把动物“学”会某一动作视为刺激(S)与反应(R)的结果,即动物在重复“练习”和获得满意的“效果”行为中“学习”。1910年Thomdike将其总结为“练习率”(lawofpractice)和“效果率”(lawofeffect),并直接用来解释人类的学习行为。他认为重复练习和获得满意的效果会不断地刺激和强化行为,直至形成条件反射性行为。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Watson出版了《行为:比较心理学绪论》。他主张心理学家应以行为而不是意识作为研究对象,而有机体(包括动物和人类)行为的共同图式是刺激与反应,因而S-R公式是解释行为的基本原则,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查明S-R之间的规律性联系,从而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知刺激,以达到预测和控制行为的目标。因此,Watson通常被视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1.2启示与应用


  尽管行为主义学习论并不完善,但这一理论通过S-R模式,对教学理论与实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例如20世纪4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听说法(audio-lingualapproach)受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影响,强调语言的机械训练,认为一种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通过反复不断的练习。多年来,英语课堂教学强调精讲多练,也意在通过反复练习,巩固和提高学习效率。根据S-R学说,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形成有利于英语学习的强化物(reinforcer),对学生的反应进行及时强化,让学生知道学习的结果。学生学习成功得到鼓舞,出现的错误得到反馈,有利于他们随时自行调整与改正自己的行为。教师对于积极参加课堂学习讨论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坚持给学生的作业写评语;教材编写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便于学生按进度学习,并从中产生愉快和满足等,都有行为主义学派的思想影响。听说教学法的产生和发展也以行为主义学派为理论依据。以上种种方法无疑对英语教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行为主义学派程序教学的负面作用是把学习机械化,使学生的学习被限制在一定的行为程序和模式之内,学习的独立性和创造性难以得到发挥。同时,教师的主导性和创造性也被大大削弱。因此,取而代之,认知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得到了发展与应用。


  2.认知心理学派(cognitivepsychology)


  认知学派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是寻求知识和信息加工的过程(informationprocessing)。知识来源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引导学生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主来建构知识,所以认知学派关注和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2.2理论发展回顾


  20世纪50年代起,认知学派开始由对外部刺激与行为反应的研究转向对内部认知过程的研究,成为行为学派的对立派。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是,人是以思维重现周围世界的,人的思维是一种信息加工过程(informationprocessing)。换句话说,认知学派认为行为是以意识为中介、受意识支配的;学习在于依靠主观的组织构造作用,形成完形的“认知结构”,主体在学习中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盲目的。


  到上世纪70年代末奥苏贝尔、布鲁纳和内赛等人在皮亚杰的“建构论”基础上,形成现代认知心理学(contemporarycognitivepsychology),并进入急剧发展的现阶段。皮亚杰通过对儿童智力发展的长期研究,提出了著名的“建构论”(constructivism)和“认知图式理论”(schematheory)。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如“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commodation),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同化”指学习者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加工改变的过程。如学习者不能用原有图式来同化新的刺激时,便要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或重建,以适应环境。“顺应”是指学习者调节自己的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同化使认知结构在数量上得以扩充,而顺应则使认知结构在性质上得以改变。认知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equilibration)。


  布鲁纳认为学习是通过认知获得意义和意向形成认知的过程,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过程,重视学习活动本身带来的内在强化作用,提倡发现学习法(discoverylearning)。发现学习法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活动发现规则、原理,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奥苏贝尔提出了认知同化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应是有意义的学习(meaningfullearning),有意义的学习就是认知学习。它有两个先决条件:一是新内容与已有知识之间须建立联系,二是学习内容能与已有知识结构联系起来。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同化。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相互作用,导致新旧知识意义的同化,从而不仅使新知识获得了意义,而且使旧知识得到了修饰而获得新的意义。


  2.3启示与应用


  直接法主张最大限度地依靠和运用已学过的语言材料,提倡用外语教外语,直接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和其他言语动觉器官。现代认知学派认为人类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其图式理论被广泛应用于英语阅读,认为文章的主题句、文章体裁的特点和结构规则是影响阅读理解的重要外部条件,阅读者原有知识和认知结构则是影响阅读理解和分析技能实现的内部条件。现代认知论的建构主义强调以“学”为中心,认为英语学习不仅是获得语言习惯,更是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结构。无论课题的选择、活动的开展,还是问题的解答,都经常需要教师的参与。但是这种参与并不是要求教师单纯地充当知识传授者,而是要充当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盖拉格和史帝芬指出,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中,教师要扮演新的角色,应充当元认知性的辅导者,帮助学生在问题的界定、信息的收集、分析和综合过程中,理解要提出的问题,对问题进行分类,并找出可能的解释或解决办法。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中,解决问题的步骤并不是一个预设的线性过程,而是一个问题界定、假设检验、评价、问题再界定、再次假设检验的过程。教师首先通过示范和辅导,然后要求学生使用自己的技能来解决问题。通过这种认知的辅导过程,学生能够变成一个真正的自我定向的、独立的学习者,掌握解决某些复杂的问题的办法。


  3.人本主义学派(humanism)


  该学派认为认识是主体内部预先形成的结构的展开。学习是个性、潜能和价值自我表现和实现的过程。教学是一个行为制约过程,其实质关键在于创设一个能产生预期结果的情境。这个情境对学生有“操作性制约”作用和控制引导作用,即教学就是为学生的自我实现创造一个安全的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教育过程。


  3.1理论发展回顾


  以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罗杰斯等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这一学派主要研究和关心的是人的本性、人的内在情感、智能、潜能、目的、爱好、兴趣和价值等人类经验的一切方面。其思想渊源和哲学基础是西方人道主义传统和现代存在主义思潮。Maslow的动机理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人类动机的发展和需要的满足有密切的关系,其需要的层次有高低的不同,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physicalneeds),向上依次是安全(safety)、爱与归属(loveandbelongings)、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的需要。自我实现指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追求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动机。高层次的自我实现具有超越自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Rogers认为每个人都生而有之地具有自我实现的趋向。人本主义学习心理学认为学习也就是发挥潜能和实现自我的过程,认为人的潜能和价值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是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潜能是主导因素,是价值的基础,环境是限制或促进潜能发展的条件,其作用归根到底在于容许人或帮助人实现他自己的潜能。人的潜能及其社会价值并无矛盾,创造潜能的发挥具有最高的社会价值。罗杰斯认为,学习是学生自我表现、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位咨询者,教学的实质和根本任务在于创建一个让学生感到安全、轻松、消除心理压力和负担的情境,让学生敢于和勇于自动发表见解、自由想象和创造。


  3.2启示与应用


  以Maslow和Rogers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派肯定人的本性,重视人的内在需要,强调人的创造潜能的实现。这些是对传统教育的挑战,特别在重视发展学生个性、发挥学生潜能方面,对我国教育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基础英语教学中的“愉快教育”、“轻松学习”理念,以及近年来较为流行的“疯狂英语”等都从情感教育入手,强调教师创设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参与教育过程,从而使英语教学的过程成为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地发掘潜能、发展个性和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人本主义学派”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提倡创造“真实”、易于“接受”和“理解”的人际关系,在亲密、融洽的师生人际关系中,使学生对英语学习有安全感,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这点我认为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往往这一点做得好,就可以改变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态度,[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外语学习价值观,[2]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从谈论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出发,寻找共同的话题,真正去关心他们。这一点对于学习英语有困难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奏效的,他的态度会转变得很快;[3]善于诱导,教法得当,气氛轻松,坚持长期反复的思想工作;[4]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同时,争取社会及其他的校外教育机构的教育合力,以形成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


  三、结语


  教育心理学与英语教学的关系远远超出了心理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所涉及的范围。教育心理学理论对英语教学的作用与应用可以拓展到研究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学习经验与成绩的关系等,以及所有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的外在因素等方面。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是十分有意义的课题。


  作者:都鸣辉

  第6篇:教育心理学与英语教学的契合


  在英语教学中,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原理设计课堂教学程序,让学生紧跟教师的思路,则能优化课堂效率。同时,课下在和学生的交往中,老师也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特征,找准谈话的切入点,与学生做有效的沟通。本人在15年的英语教学中,把教育心理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效果极佳。


  一、掌握学习语言的一般心理机制,指导英语教学实践


  以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为代表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Grammar)和著名心理学家卡鲁尔提出的“认知教学法”(CognitiveApproach)基本原理,在英语教学中,要重视人的思维能力,重视发挥学生的智力因素,重视对语言规则的理解,着眼于培养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具体来说,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尽可能创造英语环境,让学生在情景中进行学习。英语情景教学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学生共同参与,而并非教师唱独角戏,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情景教学符合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符合乐学的原则。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室里现有的人、实物设置情景,例如上GoforitBookOne(上)Unit7Howmucharethesepants?时,我把教室布置成服装商店,课前要求学生多带服装鞋帽,并标上价格。上课时用英语进行较真实的服装买卖。学生在用英语交流时自然而然地学会了用英语购物,并有了成功感。我们也可以用简笔画表达英语情景。简笔画简单、易学,而且概括性强,能更为准确地表达意思。


  2.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步使学生实现自主地学习。老师应为学生提供有启发性的、引人入胜的、幽默的、时尚的素材,经常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学习竞赛活动,如一分钟演讲或辩论赛,也可穿插一些游戏,如猜谜、填词游戏、情景对话、自编自导小品等,例如:有一个人家住15层楼上,可他每次只能坐12层电梯,其余三层得步行上楼。老师可提问“Whydoesn’theusetheliftforthelastthreefloors?”因为这个问题有争议,所以会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并踊跃发言:(1)Hewantstotakeexercise.(2)Maybehe’stooshorttoreachthebuttonforthefifteenthfloor.无论答案是哪一个,这些回答都很有道理。这样学生积极思维、想象的热情就会更加高涨。心理学研究表明,表扬与鼓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增强教学实效


  心理语言学理论认为,英语教学的好坏取决于教师和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多种因素,而学生是内在因素,起决定性作用。所以英语学习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要解除学生心理障碍。在英语课堂上,学生大都有心理障碍,如:怕出错、怕别人笑话而不敢开口,由此产生胆怯心理,在课堂上感到拘束与沉重。如何让学生感到课堂温馨呢?我认为,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透过学生的言行表情分析他们的心理动态,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其次,应打破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要促进学生自己主动开口、人人参与,把英语学习的沉重负担变为乐趣。最后,既然课堂上学生是尝试言语操练,出错的可能性很大,教师应慎重对待改错。对于英语知识、技能的准确性,可以先求近似,然后逐渐准确。教师要理解、关心、帮助以及公平对待学生,应尽量做到耐心、幽默、热情和友好,降低学生上课时的紧张情绪和防御心理。


  2.创造英语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作为交流的媒体,语言是在一定的语境下产生的,离开语境,语言就失去意义。只有把语言知识融入到形象、真实的环境里,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掌握它。因此,可以“创造”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知英语,使英语学习变得轻松、有趣、愉快。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创情景——展想象——促思维”的情景教学模式,遵循听说为主的原则,创设情景,指导学生会话。


  3.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体现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体验参与语言习得的全过程。为此,教师必须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通过精心设计和变换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以便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和同伴、老师合作的形式进行学和练,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三、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增进师生情感互动


  学习是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位咨询者,教学的实质和根本任务在于创建一个让学生感到安全、轻松的情境。


  1.实施情感课堂教学,营造宽松教学氛围。首先,深挖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在备情感性因素方面的课时,应牢记一个要点:自己必须首先被这种情感打动。其次,用言语来表达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心理学家的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那么他会在不自觉的状态中给予学生肯定、赞扬和鼓励。学生在得到鼓励后,会激起对老师更真诚的信赖和尊敬,产生上进的信心和决心。最后,用表情来传递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例如在说:“Whocananswerthequestion?Putupyourhandsplease.”时,可举起自己的手予以示范。当说:“Sayittogether”时,可以双臂前伸,掌心向上,抬起双手,作鼓励状。“非语言”因素在表情达意上有时比语言因素更加淋漓尽致,更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2.注重师生情感交流,形成和谐友爱关系。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当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听和看,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还应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


  英语教学作为师生之间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上好一堂课犹如写一篇好文章,精心安排的教学环节,巧妙设计的教学内容,恰当使用的教学手段,灵活运用的教学方法,合理分配的教学时间,都需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学的研究,只有科学合理地利用心理学知识,注重对学生心理的研究,才能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和谐融洽。


  作者:熊川菊

  第7篇: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之我见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教育事业认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乃至教师已经对“填鸭式”说教式教育方法持否定态度,而更倾向于要求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注重师生的互动等教学心理技巧,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对于教师来说,单纯的“教好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发展,时代赋予了教师更艰巨的历史任务和使命。以教育心理学为基础,改进课堂教学,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教师应从创新教学方法方面入手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自身良好的心理学知识是教育好学生的根本保证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多少年来,人们思想中根深蒂固的思想是,教师是教学生读书的,教师的职责就是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就长远的教育发展方向和趋势来看,任何一个学生、家长都希望教师是一个有感情的人,而不仅是一架教书的机器。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意思是教师并不单单在于传道和授业,更为重要的是解惑。这不仅需要教师了解学生不懂的知识,为学生解决他们所不明白的学习疑问,更需要教师理解学生的心理。郭沫若说:“书是死的,人是活的,死读书把活人读死,活读书把死书读活。”为了教学生读好书,教师仅仅有课本的知识远远不够,还应该懂得心理学。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抓住学生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对教育的长期效果非常关键。


  2教师对学生情况有全局的把握是教育好学生的先决条件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者想从各方面去教育一个人,那么,这就应当从各方面了解这个人……教育者应当努力了解一个人,看他在实际上究竟是怎样的人,了解他的一切优点和缺点,他平素的一切琐细的需要以及他的一切崇高的精神要求等。”教学的中心与重心是人,教师首先要了解教育对象,才能有效地实施教育、教学。教师应多渠道地接触学生,全面掌握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经济状况、家庭教育、社会影响、思想动态、知识层次,以及个人性格、特长、交往、爱好,等等,做到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心中有数。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求教师要有热爱教育事业、寓教于乐的敬业精神,更要求教师要从学生心理的角度认识学生,全面、全局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通过各种渠道认识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之处,不能笼统地把所有的教育对象都认为是相同的“学生”,而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心理反应,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3教学过程中完美的心理教学方法的演绎和运用是教育好学生的有效途径


  新的教育教学活动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教师的知识水平达到某一关键值时,教学水平的提高将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的理性认识———教育教学思维能力。教师教学思维能力的高低和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只有在正确的教学思维指导下,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才能真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心理学教学方法在教育过程中的有效运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有效的心理沟通是教师成功教学的前提和保证,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想什么,这对抓住学生的心理、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非常必要。与此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在想什么,这样更有利于和学生增进了解、互相沟通,这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告诉学生自己下一步的安排,自己的教学目的和想法,同时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对自己教学安排的看法和意见,及时和他们保持交流、交换意见。这样调动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使教师的教学计划能够顺利完成,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心理沟通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要关心爱护学生,教师首先要有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任何一个远离父母、家庭,来校读书的学生,他们在生活上、学习上、精神上都特别渴望得到关怀与爱护,尤其是当他们碰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这种要求和渴望就更加强烈。所以教师对学生实行必要的“情感投资”,用爱心温暖学生、感化学生、实现情感交融是增进师生感情的最佳途径。正确、耐心引导学生也是关心爱护学生的良好方法。心理学家认为,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了解、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耐心倾听学生的诉说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情感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注意改进教学方法,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克服消极的情感,从而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推进学习效果。著名教育家赞科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自由的“呼吸空间”,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兴趣,给学生提供学习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对学习、对教师充满感情,变得想学、爱学、会学,从而以“课堂”推动“课下”,以“兴趣”带动“效果”,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3.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互动式的教学氛围。互动,是教师和学生双向沟通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这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同。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但这并不是否定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教师仍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规划者、控制者、主导者。“教学”本来就是教和学共同活动的,教是手段,我们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在达到这一目的的过程中怎样解决出现的问题,这就需要主导者适时调整整体目标,使其向着正确的方向进行;而学是结果,任何一个结果都要有一个主体来承载,学生即是教学过程的终极目标,所以学生永远应该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在明确了各自的位置后,形成良好的互动才会极大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收到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我认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三维的,内容是丰富的,我们不能用其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坚持到底。教学方法不是孤立隔开的,因材施教,灵活多变,运用心理学知识攻其心,效果明显。很多时候一节课上教师会选择多种教学方法,采取多种方法配合,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弥补缺点。


  总之,在现代教育教学体系中,教师自身的心理学知识是开展良好教育的基础,有效的心理学教学思维是成功教学的关键所在。


  作者:鲁曾军

  第8篇: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在一线教学中,特别是在农村职业中学,英语教师往往会体会到学生这样的学习过程:好奇-感兴趣-失去兴趣-失去信心-厌烦-反感。这种变化,实际上是学生从一开始对学习英语的好奇心转化为逆反心理。如何防止英语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作为教师,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努力运用教育心理的原理,研究学习外语的心理过程,即有的放矢的对学生的心行为精心矫正,消除学生学习外语的心理障碍,才能搞好外语教学,提高外语教学质量。


  在学习外语过程中,学生存在着哪些引起心理障碍的原因呢?


  1.存在矛盾心理:部分学生有学好的愿望,也下过决心要努力学习,由于他们缺乏毅力,一旦短期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便丧失继续进取的信心,形成了想学好但怕吃苦的矛盾心理。


  2.存在怕羞心理:有的同学怕读错,怕讲错,因而不愿意开口;有的学生学习上有问题,羞于向老师提问,久而久之,造成知识脱节,学习上困难重重。


  3.存在畏惧心理:在学习外语过程中,学生会碰到许多困难,如果缺乏刻苦攻读,认真钻研的精神,全凭一时的热情学习,一旦遇到困难,后考试受挫,就会退阵下来,灰心丧气,便萌发放弃学习外语的念头。


  4.存在自卑心理:由于学习基础差,个人的智力和非智力等各方面的原因,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即使努力了,也收效甚微,成绩不能提高,有时甚至还遭到同学的嘲笑,老师的批评,形成自卑心理。


  5.存在逆反心理:由于教师的自身素质,对学生缺乏了解和关心,不尊重学生自尊心或者由于教师不能公正的处理某些事情造成学生心理创伤,使他们对老师有恐惧,厌恶感,并在心理和行为上形成反抗态度,由此转而对外语产生“反感”。


  6.存在着骄傲的心理:比较简单,兴趣又高,故而成绩比较好,容易得到老师的表扬产生骄傲轻视的心理。当难度不断加大,成绩不大理想,得不到老师的表扬时有“失宠”之感,失去了学习兴趣。


  下面着重谈谈根据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点来设计,组织和进行教学的体会。


  一.尊爱学生,创设情感氛围


  尊重热爱学生是消除学生情感障碍的前提。心理学认为,爱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要。如果一个学生能经常受到老师对他的爱,对他人格的尊重,便会激发出健康的情感,容易使他们产生积极动力,从而对学习英语的能力充满自信。研究证明,在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基本相当的前提下,学生总是喜欢“亲切”的老师上课。而老师对学生的热爱与尊重在学生身上会起到“皮革马利翁”的效应,反过来也激发了教师教好英语的动力。因此,教师要努力使师生的情感交流畅通无阻。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尊重老师,师生间彼此获得一种无形的情感动力。


  二.消除学生心理障碍,培养学生自信心


  要消除学生心理障碍,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设深处地的为学生着想。


  首先,教师要肯定学生的智力。人的智力水平是存在差异的,但这种差异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很小的。绝大多数的人属于中等智力水平,智力水平不是主要原因,要想学好英语必须依靠自身的努力程度。要相信自己通过努力,一定能取得好的成绩。


  其次,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微妙的心理变化,注意协调师生情感,把自己的积极情感转化成学生自身的情感,产生强大的情感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厌学为乐学勤学。


  最后,教师要善于正确评价学生,捕捉学生学习英语的闪光点,多运用激励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信自强是学习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教师不但要正确评价学生,还要教学生学会客观的评价自己,能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能看到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树立“别人能做到我也能做到”的观念,逐步培养自信心。


  三.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在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教好的同时,还必须承认每个具体学生的差异性。切记简单的用强迫手段去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进度。


  目前,职业中学的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按学科教学大纲,教材的统一要求进行的。学生进入职业中学后,因社会,家庭,学校的环境不同,学生的个性不同,他们的学习差异性较大,英语学习差异性更大。学习困难的学生增多,“两极分化”的现象日益加剧,导致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学习英语失去兴趣。对于教师来说,在一个有四十多人的班级里,对这些不同水平,不同个性的学生用统一的内容,进度,方法授课,因材施教将无法实现,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从而使得英语教学陷入被动的状态。要扭转这种教学被动的局面,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必须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做到既不压制基础好的学生也不放弃基础差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打破班级,专业的界限,实施“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教学”的思想,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是指按学生实际学习程度,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班级,并在班级授课之下实施的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


  英语的“分层次教学”有其心理学依据。教育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学习内容主体应在学习者的经验范围之内,新知识只能从“最近发展区”,即原有知识的边沿上逐渐扩大外延。因此,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学习内容主体应该是不同的。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无法适应学生的学习要求的。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分层次教学”是适合学生的一种教学组是形式。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基本原理,教师必须是教学双方,师生双方在心理上和谐一致。教学必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活的个体,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用最优化的途径和方法进行英语教学,花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消除学生英语学习中的情感障碍,鼓励学生积极进取。行动上积极帮助他们,是他们树立对英语学习的信心,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学有进步,从而使我们的英语教学走出困境。


  作者:刘广侠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