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心理学教育论文

应用心理学改革发展的实践论文(共3篇)

2023-12-09 16:1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1篇: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心理学在社会生活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对应用心理学人才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这为应用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因此,新世纪大学本科应该怎样培养应用心理学人才,是当前心理学专业所面临的必须明确解答的重要课题。在我国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不断变化与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下,社会对心理学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设置心理学专业或应用心理学专业的高校也越来越多,因此尽快提高心理学专业水平,确定符合目前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科内在发展方向,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保质保量地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心理学专业人才,是新增心理学专业建设和完善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指出: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教育、工程设计部门、工商企业、医疗、司法、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教学、管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开发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但是,心理学100多个学科,除了十几个是基础学科以外,其余的全部是应用学科。因此,应用心理学本科短短的四年的时间,不可能把学生培养成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心理学的全才和通才。例如,作为师范类院校开设应用心理学专业,不太可能培养出在工商企业、医疗卫生等领域从事相应工作的心理学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但目前多数学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过于笼统、过于宽泛、不够具体,没有结合院校类型进行分类指导,培养目标存在不足,并且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设置、发展的时间多晚于师范院校,所以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多存在不足。


  同时,我国高校的心理学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心理学教学和科研的研究型人才,社会需求量不大,但随着硕士、博士教育的发展,本科生如果再定位于这一方向则就业范围极窄。发达国家与地区的心理学专家都把心理咨询放在21世纪心理学应用领域的首位,我国的有关用人单位也提出在教育部门的工作者应加强心理咨询与心理卫生方面的训练,例如,对重大事故地震、海啸等灾后人群进行心理干预,针对压力造成的自杀、暴力等社会问题的心理辅导,心理疾病的咨询与治疗等,这既反映了我国社会对心理学人才需求开始逐渐与国际接轨,同时也表明社会对异常心理的关注在逐渐增强。因此,对具有一定医学背景的应用心理学专门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增多。


  一、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目标


  近年来,随着应用心理学专业办学时间的延长和办学经验的丰富,各类型院校都在根据的办学特色,不断调整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目标。为充分了解医学院校与师范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差异,本次研究对多所医学院校和非医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非医高校的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多为:(1)心理咨询方向;(2)人力资源管理方向;(3)市场营销方向;(4)学校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医学院校的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方向主要为:(1)心理咨询与治疗;(2)心理卫生保健;(3)心理健康教育。


  比较医学院校和师范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目标差异可以看出,非医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范围更为广泛,而医学院校则更为集中,多为身心健康相关的方向。但在培养目标设置中,医学院校的办学特色在培养方案中的体现并不明显。


  二、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1.“医学”与“心理学”知识两不足。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培养时间是4年,主干课程是医学和心理学。4年的时间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要完成临床医学专业5年和心理学专业4年的课程,既要学医学课程又要学心理学课程,由于时间限制,导致学生对医学知识体系掌握不完整,对心理学知识体系掌握不扎实。医学和心理学是两个完整、成熟的专业体系,在4年的时间里系统完成两个专业的全部课程显然是不现实的,现行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大多是截取医学专业的相关课程和心理学专业的相关课程,平行开课。这种做法既破坏了医学专业的完整性也破坏了心理学专业的完整性,导致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既不能像医学院校的毕业生那样拥有完整的医学专业的知识,也不能像师范类院校的毕业生那样拥有坚实的心理学专业的知识,最终影响了学生的培养质量。


  由于医学院校的应用心理学多为新上专业,发展时间短,多缺少专业师资,各高校普遍存在着因人设课的情况;在课程体系方面,缺少研究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导致学生专业知识面较狭窄,动手能力差,无法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拓展到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去;在课程衔接方面,初级课程和高级课程问缺少衔接,课程的总体设置难以体现学科的内在联系。此外,“由于我们多年来对心理学应用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重视不够,又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因此在教学上只能零碎地引进一些西方国家的现有成果叫”,这也直接导致了课程内容的陈旧和脱离现实。当然,上述现状也和我国心理学界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长期割裂开来的现状是分不开的。长期以来,我国心理学界普遍存在注重基础理论研究,轻视应用研究的倾向,两者问缺乏相互联系,更无法相互促进,同时,本土化应用研究较少也间接导致了教学中只能引进西方的研究成果。


  2.不能很好地体现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应用”理念。目前,在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心理学专业课的开设过程中,虽然有较多的实验与实践学时的设置,但因为受到授课教师、实验实践场所及教学经费的限制,实践教学课时间不足,实践时间少,实践技能不足,不能体现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应用”特色。


  三、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现有的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师资绝大多数出自传统心理学人才培养模式之下,其本身的教育背景即与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一定差距,对人才培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并且很多新增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师资存在师资队伍数量、职称结构、年龄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年龄较长、职称较高的教师大多非心理学专业出身,教学经验丰富、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但专业技能薄弱;新人职的青年教师学历较高,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但教学经验欠缺,实践能力并不强。虽然新、老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形成互补,但这种整体较弱的状况仍然限制了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四、改进措施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医学院院校应及时总结既往工作经验,开阔视野,进一步完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力保障。加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应用到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突出“应用性”这一明确目标,着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并体现医学院的办学特色,实现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在方案设计中着重培养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几种基本能力,即量化地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的研究能力、心理测量能力、心理咨询能力、设计与实施心理健康活动能力。同时注重学生医学素质的培养,适当调配医学课程在教学环节中的比重。


  2.课程体系改革。医学院校应以应用型心理学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分析实现矩阵为基础,充分发挥医学院校的办学特色与办学基础,充分考虑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构建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体系。在多方调研与考察的基础上,慎重选择医学课程与心理学课程,做到课程的合理配置与调整。可以通过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带动课程群建设;整合两大类课程的相关内容,精品课程群建设,从而促进课程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3.加强应用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一支教育理念先进,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较强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是实施应用型人才核心能力培养的关键。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应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教学、科研建设为中心,坚持“提高学历层次”和“充实双师型人才”的培养原则,实行“培养、引进、交流、聘请”的弹性培养策略,立足现有师资队伍,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加强师资进修培训,强化师资队伍管理,以建设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为基础,以培育学科带头人为龙头,以提高教学水平为主导,分期分批投入经费,不断优化师资结构,全面提升师资力量,建设一支年富力强的教育教学质量过硬、科学研究成果突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师资队伍。


  作者:王丽萍等

  第2篇:我国应用心理学发展的实践路径与策略


  应用心理学是二十一世纪心理学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希望所在,它为人类社会所做的贡献将不亚于当前基因工程带给人类的福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心理学列为二十一世纪重点发展建设的学科之一;主要原因是心理学日益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学科;能够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由于应用心理学广泛作用于我们的社会生活当中,密切关系到应用心理学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心理学的科学地位。因而,我国应用心理学发展的路径与策略问题备受应用心理学界广泛关注。


  一、服务社会和谐


  应用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广泛涉及人类活动各个领域的心理问题,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是我国应用心理学发展的理性反思与必由之路。如何科学促进应用心理学的社会服务,一直是研究者共同讨论的一个经久不衰的全球性话题。


  (一)社会服务应用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是一门与现代前沿科学发展结合最紧密的学科之一。一般认为,它以实践应用为主要目的:研究如何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以及方法应用到个人和社会的各个方面。近几年来,我国大陆心理学呈蓬勃发展趋势,许多高校相继增设心理学系所,相关院系不断加开心理学课程,有关媒体也纷纷开设与心理学相关的栏目,充分显示出社会对心理学的需要。心理学的知识广受重视,心理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目前,心理学正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实践对此的需求和运用方兴未艾。


  (二)促进社会心理和谐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的问题。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并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心理和谐。温家宝总理在解释党中央倡导的和谐概念时,也将人内心和谐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指出: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心理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将产生积极影响的基本要素。关注心理和谐,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必将产生积极影响,心理学的研究与应用,一方面可以主动保持与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优良心理特征,提升人口素质,促进社会进步;在另外一方面,可以针对国内因社会急遽变迁所产生的人与环境、人与人、人与事以及人与已等关系适应的困难问题,提供解决与预防之道,尽可能减少社会心理危机的发生,促进社会和谐。


  二、和谐创新之路


  我们能够预见多种多样的未来,我们必须选择和需要某一种未来。这种说法比较清楚地表明了,那些致力于发展应用心理学事业的人们需要对未来有一个广阔的见地,要把这个见地当作一个确切的目标而不是模糊不清、依靠命运的未来。人们需要在他们可能遇到的一切十字路口和可能发现的许多途径中,找出一条导致这个目标的途径。二十一世纪初,理性把握应用心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显得特别重要,因为只有顺应国际应用心理学发展的时代潮流,才能推动我国应用心理学的健康和谐发展。


  (一)事业化融合


  从历史发展和现实状况看,应用心理学似乎有一种效仿自然科学主义的情结,力图走一条真正科学化的研究与发展道路。但我们看到,现在人们对应用心理学具有的科学性还认识得不够深刻,把握不到位。应用心理学要追求科学性,但不能唯自然科学是从,走向唯实证科学主义的误区。心理学具有科学性,但心理学更有浓厚的人文性。在强调心理学科学性的同时,我们更不能忽视它的人文性。未来应用心理学将从科学本位、问题中心的状况走向生活本位、以人为本的范式。可以预见,应用心理学将会更加关注主体的人性提升、个性发展和人格现代化,人文科学性日益凸现。为了共同的心理学事业,未来的应用心理学必定走向选择科学与人文相融合,坚持人文关怀与科学精神的有机统一,即选择科学人文主义的发展路径。


  (二)实现产业化拓展


  应用心理学是第四产业领域。从国外的发展情况来看,西方在上个世纪中心理学的应用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心理学的应用应该说已经发展成为一项产业,心理学的应用已渗透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据数据统计,美国心理学的应用仅在人才测评方面产值已有十亿美元,再加上一些其他的服务,有一百亿美元。由此我们可以预见,应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将在第四产业的各个领域得到最直接的运用,直接推动第四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规范行业化服务


  面向社会公众,广泛设立心理学应用机构。这些机构集心理学应用研究、应用开发、应用实践于一体,成为面向社会、组织和个人的综合性心理学应用实体。这些实体可以扩大应用心理学的社会影响,使之更广泛地为社会生活、生产和发展服务。应用心理学工作者要强化为社会发展进步服务的意识,要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凸现应用心理学的实践性与服务性,在社会实践中求得更大更好地发展,在社会服务中求得更快更优地发展。


  (四)提升专业化水准


  国家教育部在高校专业调整时,将心理学专业调整为三个,其中一个就是应用心理学。如何在更大范围内保证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又能够充分体现中国特色和各个学校的优势,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强化应用课程,通过科学的课程设置以及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实习、专业实习和严格的考试,使学生获得应用技能,成为应用心理学的专业人才。目前,我国心理学应用专业技能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量化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的技能、心理诊断技能、心理咨询与治疗基本技能、心理测量技能以及设计与实施心理健康活动课程技能。


  结束语


  通过以上对应用心理学的发展道路以及一些基本路径分析,我们知道我国应用心理学真正走向规范化、正规化以及科学化还有着很大的差距。应当承认,我们对应用心理学的无知比对它们的有知要广得多。然而,正是这种坦诚和勇气,我们才能有信心和动力去寻找实现应用心理学发展和超越的路径。我们应当理性分析应用心理学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科学把握应用心理学的发展趋向,积极引导应用心理学全方位的根本变革,只有这样,我国应用心理学才能真正走向规范,走向成熟,走向科学。希望本文对我国应用心理学领域研究有所帮助。


  作者简介:高郡唯

  第3篇:探析应用心理学发展的实践路径


  一、前言


  心理学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它关系到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程度。由于应用心理学的涉及范围较广,自然公众对其关注程度也较高。现阶段我国心理学的应用还存在多方面的不足,体系还不够规范和完善,发展阶段不成熟等。在心理学理论研究和应用当中,由于不成熟的技术手段和不良学术研究氛围,使得心理学应用趋于形式化、简单化,研究团队不稳定和实力不足,造成了心理学应用环节薄弱。由于社会对应用心理学了解的不够全面以及支持力度的不足,使得在研究时出现经费不足、重理论轻实效的状况,这也是阻碍我国应用心理学发展的一大因素。针对这种应用心理学所面临的困境,我们要真正地让应用心理学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大众,应该更加科学地结合社会现实,寻求能够适应我国发展需要的新型发展道路,要科学理性的认识应用心理学对社会和谐、社会进步的作用,要使应用心理学真正应用到社会服务当中并积极健康的发展壮大。


  二、应用心理学积极发展的路径


  (一)走向社会服务。作为与人类工作生活应用最为密切和广泛的学科,它应该以实践应用为主要目标,是一门为社会服务的科学。在众多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应用心理学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比其他方面的心理学(如基础心理学)受到大众青睐。目前,应用心理学的首要研究方向就是如何将应用心理学理论更好地应用到现实社会生活中去,比如教育、农业、商业、军事、消费等不同领域。近几年,心理学在我国大陆蓬勃发展,许多高校都设有心理学教育专业或院系,有心理学咨询中心,相关老师也不断进行培训和深造,通过开展心里课程,对学生的心理学只是进行普及教育,让广大师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知识并在对社会各行各业服务奉献的同时进行心理学知识传播。这样应用心理学便在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有了长足发展。


  (二)促进社会心理和谐。“和谐社会讲的是不仅人与人、人与自然要和谐,人的内心也要和谐”,这是温家宝总理对和谐概念的解释。心理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必要条件,对心理和谐的关注,也会对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产生良好的影响:社会上人与自然、人与人等都时刻在变化中,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困惑或阻力,只有应用心理学才能更好地化解各种矛盾和心理纠葛,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也只有应用心理学更好地端正公民处世态度,提升个人素质,才能形成高素质的社会团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应用心理学的发展策略


  (一)事业化融合。由于心理学最初被大众接受是比较困难的,甚至刚开始会有一定程度上的排斥,这些发展困境都是由于人们对心理学认识上的一些误区,后来加大了心理学的宣传力度,并在坚持强调科学性的同时,还应注重人文性的提升和发展,将应用心理学从科学核心出发,在探索中发展,在前进中走向生活本位。可见,应用心理学的健康发展,不仅能为政府等公共服务事业发展起到有效指导和推进作用,还能形成人文气息浓郁的社会和谐氛围,为社会和商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规范行业服务。心理学咨询应用机构的普遍设立,应该是面向广大社会公众,针对不同社会组织和个人,集心理学应用开发、研究、实践一体的综合心理学应用机构。它可以扩大在社会上应用心理学的影响和范围,也能够广泛地为社会生产生活服务。应用心理学的工作者在工作中,应该强化自身能力,提升自身服务意识,突出应用心理学特点,增加人们对心理学研究应用的吸引力,使其在研究过程中国能够与社会服务更加融合,相辅相成,在为社会服务的同时更快、更好的发展自身。


  (三)拓展产业。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应用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速度相当缓慢,渗透到人们方方面面生活中的条件还不具备。作为第四产业,国外的心理学发展迅速,并很快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人才测评和心理咨询方面,据不完全统计,美国心理学的应用单在人才测评方面已有13亿美元的产值,与其他服务综合起来,已经有超出100亿美元的产值效果。可见,应用心理学应采取新兴产业化发展模式,不断形成新结构,拓展新领域,并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充分发挥优越性,实现新发展。


  (四)提高专业水平。应用心理学作为国家教育部在高校中三个调整专业的其中之一,体现着中国的社会主义特色和各个高校的办学优势,但如何突破局限,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心理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并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是一个不可逃避且必须解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教学实践、专业实习,通过调整课程设计,改进教学方法以及严格考试考核等方法,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心理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成为心理学应用方面的专业人才。同时,加强对应用心理学资质的认可与考核,提升心理学资质的含金量,提高心理学工作者的专业地位,政府部门也应该更好的把握此专业人才培养和需求计划,从而使人才培养能够更加专业化、规范化、持久化。


  (五)实现市场化运作。近年来,心理学在我国已朝着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在日常的心理咨询、测评以及心理辅导教参等服务和产品的交易中,已经被广大社会公众所认知并接受。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中心、健康心理咨询网站等多样化的心理服务媒介的产生,使心理学的应用开始进入商业化的市场运作中开始经营。这种商业化的运作方式已经打破了最初的义务奉献、无偿服务等境界,使心理学应用在一个自负盈亏、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大潮中进行成长。但同时人们对心理服务质量和心理服务态度更加注重,好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能够使心理服务市场空间更加宽阔,生命力更加旺盛,市场发展潜能会更加巨大。因此,实现市场化运作的规范化、专业化,能够促使应用心理学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四、总结


  根据上述分析和探讨,应用心理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重要,根据我国当前心理学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现状,以及在未来的社会生产生活中,应用心理学发展方向和趋势的分析,社会各界要进一步加深对心理学的理解和认识,积极促使心理学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加大心理学在社会上的宣传传播力度,使应用心理学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更加规范化、专业化的向前发展,实现应用心理学的市场化运作,形成产业化、事业化的心理学应用新模式。


  作者:郭瑞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