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心理学教育论文

住院医师心理学论文最新推荐(共3篇)

2023-12-07 12:5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1篇:管理心理学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院毕业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我国卫生系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不断推进,在当前医患矛盾突出、医生工作环境不佳的社会大环境下,不论基层医院还是大医院的一些住院医师都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因此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心理问题。目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因其与培训医院之间形成的新型培训关系,而使其成为各培训医院中的特殊群体。“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面对已有政策的调整和新政策的推出能否具有积极态度,直接关系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这项医改措施的成败,也直接关系到所在医院的现实效益和长远发展。本文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现状及解决对策。


  一、管理心理学的定义


  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综合人文、社科、心理等多种学科理论为基础,通过研究与团队有关的个体的心理活动及行为反应模式、团队整个群体的群体结构与特征以及整个团队的行为规律,探讨运用这些规律进行预测和控制一些不利于团队整体目标的行为,以提高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在一定可控成本的范围内,最大程度地调动团队内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学科。是研究团队系统内个体与群体、团队结构、团队内个体行为对于团队整体的影响,从而预测和管理团队内个体行为,提高整个团队绩效的学科。


  二、管理中的重点


  古往今来,个体作为团队最基础的组成成分一直是管理心理学的研究重点。中国古代的先哲亦充分认识到个体对于整个团队的重要性,例如:先秦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荀子认为“兵事以民为本”;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韩非所著《韩非子》中“凡治天下必因人情”……由此可见,个体是团队的基本成分也是最重要的组成成分,而以人为本的管理策略将有助于调动个体的工作积极性、改善团队的工作软环境、消除懈怠的思想和行为,从而提升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维护团队稳定发展,实现团队共同目标。


  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目标和职责


  目标:培养临床医学人才、提高我国临床医疗工作水平[1]。1992年卫生部发文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一批医院试点建立有规模的临床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并且与国际接轨引入竞争和分流机制,让毕业医学生以住院医师的身份在认定的培训基地接受以提高临床实际能力为主的系统性、规范化培训,完成由医学生向临床医生的转变,从而向全国各级医院培养、输送优秀的临床住院医师,促使住院医师由“医院人”向“社会人”的身份转变,造就高水平临床医生。


  职责:各试点医院在专家委员会指导下,制定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政策,组织住院医师的招聘工作,负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日常管理及培训工作,组织对二级学科住院医师培训的质量评估,办理住院医师培训合格证书。


  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现状


  经过近二十年的摸索,我们发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还存在一些问题,尚待解决与完善。


  1.在负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院及部门乃至带教老师对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视程度方面。带教师资参与意识不强、水平和责任心参差不齐、教学意识不高,导致培训流于形式,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更有甚者任其在临床实践中自行摸索,从而严重影响了培训质量[2]。


  2.在学员个人方面。由于医学生的学制长达5-8年,导致学员到而立之年却没有立的资本。成家、养家成为时刻悬在学员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目前住院医师的收入,是单位给点,培训基地给点,一个毕业五年的医学生,奖金只有几百块,严重影响了积极性[3]。丁香园的一份调查亦显示:93.4%受访者认为“规培医生待遇不高”。这就导致了规培医师队伍的不稳定。


  五、从管理的层面去面对亟待解决的问题


  西方现代管理学之父、管理大师德鲁克提出管理的三大任务:实现团队的特定目的和使命;使工作富有成效,员工具有成就感;处理对社会的影响与承担社会责任。围绕这三大任务,我们可以看到对于管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这一终极目标,从国家到个人我们有三个层面的工作可以做。


  在国家层面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圆满落实与国家政策的支持指导是密不可分的,需要国家在政策上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予以认定、支持和倾斜。除了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提供国家政策性指导、建立国家认证的培训基地、为培训基地提供物质上必备的培训条件和技术、方法上的指导以外,解决规培医师的执业注册、职称评审、社会保障、岗位聘用等问题,以解住院医师的后顾之忧;对结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建立人才的流动机制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财政上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对作为培训基地的医院在设备及人员薪资方面的资金投入。国家各级政府如能提供相应的经费给培训基地,做到专款专用,解决医院的后顾之忧[4]。


  在医院层面上,作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在硬件方面落实教学场地、完善教学场所的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提供有力的支撑;在软件方面保障规培医师的福利待遇包括在培训过程中的工资、夜班费、节假日的值班费以及工会的福利等。只有将规培医师的收入和福利待遇等同于医院在职职工,才能相对减轻规培医师的经济负担,同时增加规培医师的归属感和被认同感。


  在个人层面上,我们还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如何使带教老师和规培医师具有神圣的使命感、促使带教老师和规培医师觉得自己的工作富有成效并具有成就感[5]。


  由于个体的生长环境、成长过程各不相同,致使个体的修养与品性不同。不同的个体对于各自的要求也是千差万别的:出人头地,衣锦还乡,让看不起自己的人佩服自己等等都可以成为个体的终极目标。而这些目标既可以是崇高伟大的,也可以是世俗简单的,但其共同点都是积极向上的,是想要做点事情的欲望。先贤孔子云:“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6]。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由此可见,作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管理者如何去发现带教老师的需求,如何去挖掘规培医师的个人目标,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管理内容。春秋末年军事家孙武在《孙子兵法》一书中就写道:“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可见一个非常重要的管理原则,即个体的终极目标与团队的终极目标的协调一致。那么,如何将带教老师以及规培医师的个体目标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终极目标——培养临床医学人才、提高我国临床医疗工作水平有效地整合起来,这将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管理者的重大课题。


  六、结束语


  归根结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管理所需面对的还是一个对于个体的管理问题,一个如何激发个体工作欲望的问题,一个有效整合个体目标与团体目标的问题。只有通过从国家到个人三方面的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临床医学人才、提高我国临床医疗工作水平这一最终目标。


  作者:陈海冰

  第2篇: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际上医学教育中的一个较为特殊的阶段,其根本上是学生在毕业之后再次接受的医学教育,是其提高临床技能和专业诊疗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医院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儿科而言,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和病症种类的复杂性,对于相应的卫生需求也较为强烈,对于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要意识到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促使其向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1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行模式


  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最直接目标就是使得医师达到二级学科的低年资主治医师的水平,并对医学专业理论知识能够实现灵活的运用以及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对儿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能够实现独立的准确诊断。我国现行的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为"3+X"模式,指的是在前三年当中接受普通专业培训,在此过程中完成各个科室的轮转;而"X"则代表亚专科的培训,持续时间在1~3年,在这个阶段中需要掌握亚专科的基本医学知识,同时进行大量的临床实践,提高医师的组织和危机处置能力等;另外,现阶段的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也增加了不同形式的学术交流会和科研讨论会等,对国外先进的技术进行学习[1~3]。


  2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问题


  我国已经相继出台了多项关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管理办法,对培训开展的模式、制度和方法等方面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但是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现行的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也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培训基地医患关系的制约现阶段医患关系的紧张化,使得住院医师没有实践的操作机会,对培训工作开展的效果产生了较大程度的制约。


  2.2培训实施方法不规范进行规范化培训的儿科医师被分配到临床科室之后,一般情况下都是在进行临床工作,将主要的精力放在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医疗质量等方面之上,往往忽略了对医师的规范化培训,使得科室中缺少积极进取的学术氛围;同时,由于大部分的住院医师还没有执业医师的资格,无法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极易引起医疗纠纷[4~7]。


  2.3考核与管理制度不完善现行的儿科住院医师的考核制度还没有建立起统一的考核和管理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了基础理论知识、临床操作技能、国家职业医师资格考试以及自行制定的相关管理办法等内容,通常都是按照评分、学分和笔试等分为主要形式的考核方法,这种不完善的考核制度无法对住院医师的学习成绩做出客观和真实的评价。


  3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化对策


  经过多年的不断研究和探索,我国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已经初步积累了一定程度的经验,为了切实的解决其在实践当中存在的以上问题,推动我国医疗事业水平的提高,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予以努力:


  3.1构建合理的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法构建科学合理的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法,可以对国外的相关内容进行参考和借鉴,要求医师在掌握医学科学基本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的同时,还需要参加到住院医师些列讲座、循证医学研讨会等必修活动当中去;同时采取具有"一师带多徒"或者是"集体带集体"的新型带教方法,有效的解决师资力量紧缺的实际问题;并在培训当中应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将计算机辅助系统纳入到儿科示教活动当中去,使得医师在模拟课件中实现身临其境,从而强化学习效果。


  3.2形成统一的儿科住院医师培训考核评价体系在医疗体制改革进程不断深入的现阶段,要想实现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高效开展,需要对现有的考核管理办法进行修正,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来形成统一且灵活的儿科住院医师培训考核评价体系,一切实提高学习成果考核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一方面,要形成科室每月考核、季度轮转考核和年底考核三个层面相结合的体系,对医学理论知识进行闭卷考试,对临床操作技能进行实验考查,同时采取科室和医院分散于集中的两种模式,将考核管理引入到培训的全过程当中。


  3.3注重对医师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能力的培养医患沟通技巧已经成为住院医师应该具备的必要基本能力之一,特别是对于儿科而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必须要注重对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首先,应该开设儿童心理学等可以了解儿童心理变化规律的课程,选择与儿童相适应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去进行有效的沟通;其次,还应该开设沟通技巧有关的课程,有计划和目的的去提高医师的医患沟通能力,能够耐心的与患儿之间建立起友好的关系,取得患儿的信任[8]。


  综上,毕业之后的医学教育是促进临床医学人才成长的重要环节,对其临床节能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严格实施规范化的儿科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对于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力和医疗质量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要对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全面的把握,并通过完善人事配套制度、提高教职人员工作责任心、加强考核管理制度等多项对策来对问题予以有效的解决,保证培训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从而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健康和长远发展。


  作者:聂磊,李丽等

  第3篇: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教学与实践


  上海市自2010年起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医学院校毕业生须接受为期三年的以临床技能训练为主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本市各临床岗位就业。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麻醉科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被列入上海市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担负着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医学理论、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能独立承担麻醉科工作的临床医师的重任。基地运转4年来,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一手资料,取得了很好可喜的效果。


  一、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期间常见的问题


  1.基础参差不齐,归属感不强。麻醉基地目前每年约20个规培医生加入,有的毕业于根正苗红的麻醉专业,如徐州医学院麻醉系、皖南医学院麻醉系,有的则是临床专业中转而来。大部分是本科毕业,小部分是硕士毕业。学校之间、专业之间和学历层次之间差异比较大。非麻醉专业毕业的规培医师在开始阶段普遍信心不足,进步相对缓慢。起点较高的麻醉硕士到了培训的后期,容易出现懈怠,部分医师只满足于日常的临床麻醉,缺乏科研思路和创新能力。


  规培医师来到医院参加培训后,医院虽然为其提供了充足的病例资源平台,但是,其人事关系、薪酬福利体系仍在市卫生局。因此,很多规培生对医院认同感不强,潜意识认为干得好不好都是拿同样的待遇,工作中容易发牢骚、撂挑子,特别是科室临床工作非常繁忙的时候,容易出现抵触情绪,消极怠工,主动加班的意识很薄弱。


  2.应对临床工作和专业考试,身心压力大。我院麻醉科日均手术量100台左右,急诊之外仅日间手术都经常忙碌到凌晨3点左右,劳动强度可见一斑。规培医生承担了1/3以上的工作量,不完全统计,在基地运转的前两年(2010-2012年),规培生日均工作时间在10小时左右,体力消耗非常大。


  3年规范化培训期间需要通过国家的医师执业考试和上海市内其他各种考试,心理压力巨大,很多规培生无法协调好临床麻醉与专业考试的关系,首批和第二批规培医师均有未能通过医师执业考。当然,也有部分规培生习惯于每天带着考试用书在手术间忙里偷闲复习,这种学习精神固然值得钦佩,但是一心二用容易给临床麻醉带来了诸多不安全因素,绝对不值得提倡。


  3.带教教师工作各方面压力大,带教职责履行差。在规培基地,所有带教教师均为高年资主治以上级别的本院医生担任,理论上来讲个体综合素质都非常高,医教研实力比较强,师资力量有保障。但是,由于科室日常手术量比较大,每一位带教教师日均手术都在10台以上,加之本院医师科研、教学、值班和外派军事任务非常繁重,临床带教的质量与个人晋升关系不大,所以很多带教教师并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临床带教,很多时候规培生只能当作“看台”助手,这一点在规培基地的前两年尤为突出。


  二、麻醉住院医师培训基地的具体实践措施


  1.遴选高素质带教教师,不断改进带教模式。教学育人是一种荣誉、一种责任,精心挑选一批临床基本功扎实、操作规范、责任心强的带教教师是规培带教成功的前提。基地从第3年起有意识地将综合素质较高的高年资住院医师和低年资主治纳入到带教老师的队伍,这些临床骨干麻醉业务熟练,主观能动性强,主动教学的意识很容易取得规培医师信任。


  思想上重视,行动上支持。科室层面会适当减轻带教老师的临床工作量,每天1~2个房间,手术6~8台以内,使之能够有较多的时间投入到临床带教。同时,对带教老师奖惩分明,定期考核,有上有下,达标上岗。培训考核结果,纳入个人晋升评分体系,基地内部会评选优秀带教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荣誉称号,同时会择优推荐至医院或上海市参与评选。


  规培医师经历了实习期,具备一定的临床操作及麻醉管理的能力,但同时也容易形成某些不良的习惯及错误的理念。进入基地后,我们采用“先固定再流动”的模式,即培训的最初半年采用一对一带教,剩下的时间不固定带教教师,随机分配。一对一带教有利于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而后期随机分配又可借鉴其他带教的麻醉专长和经验,进一步提高麻醉实施的质量。规范化培训2年,具备一定的麻醉能力后,我们会安排进入专科麻醉,如胸外科、心脏外科和血管外科等,个别表现特别优秀的规培医师培训出站前可以在副教授以上人员的带教下进行一些危重病人的临床麻醉。


  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住院医师可安排进入科室24小时值班的序列,辅助本院高年资主治医生和住院医师进行值班工作,提高夜间急诊手术麻醉和病房抢救的处置能力。临床麻醉之外,鼓励带教教师带规培生从事临床科研,锻炼临床思维,提高临床能力。


  2.多方面关爱规培医生,促进医师身心健康。规陪医师来自五湖四海,80%以上属于外省市学校毕业。一个优秀的规培基地应建立良好的氛围,给规培医师一种“家”的感觉,从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给予关心和帮助。为此,我基地通常会定期召开住院医师座谈会,认真听取反馈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福利待遇上,除了上海市给予的固定工资外,其他加班待遇上和本院同年资医师完全一致,真正做到同工同酬。科室基地资源共享,参加学术会议,各种学术支持一视同仁,始终以团队的形式荣辱与共,增强住院医师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结合科室人员手术情况,科学合理安排住院医师的作息时间。成为规培基地第2年起,科室在日常排班时增设了晚班(下午4点到0点),由本院医师和规培医师轮流执行,如此以来大部分规培医生能够在下午5点之前下班休息。据统计,我基地最近一年规培医师每周人均加班1.7天,总计4.8小时,大大低于同行业水平。在执业医师和其他考试之前,科室领导通常会给每位规培医生2至4周的时间休息,集中精力复习应考,效果也比较明显,2013年和2014年我基地执业医师考试均是一次性全部通过,显著好于前两年。


  3.临床与科研、人文并重,全方面提高规培医师素质。基地从2013年起坚持每周一早上7:00由本院医师定期开展业务学习或病例讨论,要求全体规培医师必须参加听课,并进行实名登记,旨在强化住院医师的理论基础,提高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避免出站考核前“临时抱佛脚”,恶补理论知识,陷入应试的泥潭。实践表明,临床病例讨论是最受规培医师喜爱的学习方式,所遴选的病例可以是成功的,也可以是失败的,更可以是所谓的低级失误,用自己的经验教训给受听者以启迪。


  临床麻醉之外,鼓励规培生提出临床问题,查找文献,进行相关的临床研究。鼓励带教老师指导规培医师从事论文写作,培养基本的医学论文写作能力,部分表现优异的学员可以结合临床实践进行专利申请,对此基地都给与了大力支持。部分规培生在3年基地培训之后,取得了临床硕士学位。21世纪的医学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同时还必须具备丰富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崇高的职业道德。为此,我们每季度都会邀请医学心理学专家、法律学专家和医疗纠纷专业人士来基地进行讲座,全方位提高规培医师的素质。


  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的成果


  住院医师培训是医学教育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我国临床医师的整体水平及发展后劲,是保证临床一线医师医疗质量的关键环节可以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本院麻醉科作为上海市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自2010年以来连续招录规范化培训医师70余名,基地在临床麻醉教学实践中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总结经验和改进带教模式,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每年的出站考核通过率均为100%,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尽管规范化培训的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但目前取得的成效已初步证实了它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希望可以和更多的医院进行分享交流,以更好地推动我国麻醉规范化培训事业的发展。


  作者:李永华等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