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担任心理教师的两年里,不论是跟学生课堂的互动,还是跟学生私下的接触,我都认识到心理教师的敏感度非常重要。灵敏而准确的判断,在很多时候都能帮助到彼此。
在刚开学不久的一节心理课上,有位学生一开始就出言不逊,而且不论老师说什么,他要么就带领周围的学生重复老师的话,引得哄堂大笑,要么就是跟旁边的同学大声说话,肆无忌惮。更让我奇怪的是这个学生平时上课态度特别好,回答问题很积极,表达能力也特别好。
起初,我虽然不能忍受这种情况的发生,但考虑到课堂需要,我一再克制,善意地提醒那个学生,始终没有批评他。快下课的时候,矛盾已经严重激化。就因为这一个学生的捣乱,整节课的效果都受到了影响。下课铃响后,我把他喊出了教室。在他跟我去办公室的路上,我们一句话都没说。到了办公室,我直入主题:“我想你一定有话对我说吧?”我的态度不好,表情也不愉快,眼神更带着敌意。这孩子一脸不屑地说:“老师我很正常啊,我一直就这样!”最后,通过我的软硬兼施,他终于松口了,第一句话就说:“老师你为什么要说我心理有问题?”我当时第一反应是这孩子绝对冤枉我了。回想上一节课的情况,我十分确定没有说过这样一句话,而且之前甚至都不知道这个孩子坐在哪个位置。但是我保持耐心,问他为什么这样说。原来,他说我在讲到心理状态变化的时候举了一个例子,比如说某些同学在小学的时候活泼外向,但是上了中学他可能会变得沉默内向。在举这个例子的时候我的手势指向了他的方向,下课后别的同学就起哄说他有心理问题,还在后面议论他。所以,他非常讨厌我,才在我的课堂上起哄、捣乱。
认真听完他的讲述,我先是淡然一笑,然后澄清了三个事实。第一,从我的专业角度出发,我是绝对不可能说哪个学生心理有问题,何况还是在课堂上。第二,我问了他一个问题:“你如何断定是老师这样说之后同学才议论你的?”最后,详细问同学是怎样评价他的。第二个问题对他的触动最大,他仔细想了很久,好像明白了些什么。
在我们之间的对抗减弱之后,孩子敞开胸怀跟我聊了很多。聊天过程中,我了解到他成绩很优秀,上课也特别积极,每次发言都像是个人演讲,热衷于表现自己。在提到同学对他的评价时,从他的口中得知同学其实不喜欢他太过于表现自己,所以才起哄说他心理有问题,这孩子就把这种怨气撒到了老师身上,因为想来想去只有在心理课上才提到了心理问题的话题。
我问他:“我是指着你说你有心理问题的吗?”孩子好像也明白了什么,说我只是顺手指了某个方向,没有指向具体的某个人。在一步一步的澄清中,他终于明白其中的误会,认识到是自己曲解了老师的意思,转嫁了自己的怨气。
我们的谈话愉快地结束了。结果,第二天有很多学生来心理咨询室咨询,还是在那个男孩子的带领下。他一进门就说:“老师,我给你带人来了,他们都说有很多问题向你咨询。”笑容很灿烂,我看到了写在脸上的真诚,在他看来,这是表达友好的一种方式,也是支持老师的一种表现。
回过头来反思这件事,如果当时在课堂上我就直接批评那位学生,后果不知道会变成怎样。事实证明我的坚持是正确的。总结起来,这件事能成功解决,除了教师的耐心,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教师的敏感度。一个教师对课堂状况的敏感度以及对学生反应的敏感度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对心理教师来说。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个别谈话中,敏感度都是一个心理教师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它不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找到问题,解决问题,也能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减少阻抗。所以,做一个合格的心理教师,就要有一颗敏感的心。
作者:刘莉萍 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