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心理学教育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研究综述

2015-07-04 09:0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经过20多年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框架和理论体系逐步走向完善,学科特点日趋鲜明,学术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这一主题,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学科属性与学科定位、思想政治教育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今后的发展思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发展;学科定位;学科建设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立及发展现状

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系统研究始于该学科创建之时。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创立,学术界观点普遍一致:为了落实中共中央批转的《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的通知,教育部召开学科专业论证会,根据思想政治教育是完成一切政治任务的中心环节这一精神,确定学科名称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专业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初步拟定了专业的课程设置,并决定从1984年开始招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设立,并纳入学科专业目录,使学科建设有了基本的保证和依托,从此,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建设走上了系统建设和规范化发展的阶段,[1](p24)同时这也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形成。[2](p5)
思想政治教育学自创建以来,纵观学科发展及研究的整体状况,有学者对此给予了形象的概括:“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从经验形态走向科学形态,从一家一本论著走向百花齐放、争奇斗妍的繁荣局面,从单一学科走向学科群,从没有项目资助走向获得不少国家级科研资助项目,取得了累累硕果。wwW.133229.cOm”[3]也有学者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整体发展状况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一是学科体系从创立到比较完善,一大批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专著已经问世,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体系、范式、论纲等。二是研究方法多样化,从宏观论证到微观证明,从规范研究到实证分析,从人文科学的描述法、元理论分析、经济分析到自然科学的数学方法、建模方法等都有运用。三是学科分支日益明显,出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经济学、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等分支。四是呈现多学科综合研究态势,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已经借鉴了跨哲学、教育学、政治学、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中共党史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有关理论与方法,一些专家与学者已开始在研究中借鉴协同学、统计学、运筹学、系统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等自然科学类和工程技术类学科的有关理论与方法。五是学术界与企业界联系进一步加强,学者们把学术下移到企业、市场、经济运行中,为企业策划、参谋。此外,对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继承和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也进一步加强。[4]
还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一是科学研究论著的出版。这些论著主要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经典著作研究、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及“两课”教学的理论与方法等方面;二是其他方面的建设,如一些研究会的成立、科研基地的建设、刊物的创办等。[5](p233-237)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研究队伍。同样,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也离不开自己的研究队伍,有学者认为这支队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高校以外的社会研究力量,主要分为党政部门系统、企业系统、军队系统三部分。党政系统主要是宣传部门,它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部门,又是理论研究的组织和指导部门;企业系统已成立“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其研究工作也相当活跃;军队系统相对独立,各大单位都设立有政治工作研究会或研究委员会。二是高校系列,经过20多年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本上形成了一支以学科学术带头人为核心,老中青结合,具有较强实力的学科队伍。[6]有学者则重点强调了高校系统学科队伍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认为,“高校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和科研队伍是一支重要的力量,还成立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全国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学教学和研究的专兼职教师达数千人,他们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建设的主要力量。”[2](p5-6)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阶段划分

思想政治教育学自创建至今取得了丰硕成果,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历程,学术界的主要观点有:
“两个阶段”说。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发展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至1984年)是全面探索阶段。在这一阶段,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如何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这一重大课题开展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创立奠定了思想基础。第二阶段(1984年至今)是系统建设阶段。这一阶段又可分为三个小的阶段:1984年至1989年为学科初创时期,1990年至1994年为学科全面建设时期,1995年至今为寻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科建设新突破的时期。在这三个小阶段中,学科建设各有重点,互相衔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不断向高水平发展。[1](p22-24)也有学者同样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分为两个阶段,但时间的划分有所不同:第一阶段(1978年到1986年)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阶段,第二阶段(1986年至今)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阶段。[2](p1-4)
“三个阶段”说。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84年至1988年)是抓重点带一般的阶段;第二阶段(1989年至1993年)是全面开展学科建设,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群的阶段;第三阶段(1993年至今)是酝酿新进展、寻求新突破的阶段,学科建设进入协同攻关的艰难时期。[3]也有学者将思想政治教育学发展划分为:第一阶段是学科主体确立阶段。探索学科主体理论框架与学科基本理论,确立了学科理论体系与专业主干课程。第二阶段是分支学科发展阶段。主干课程从不同层面得到延伸,形成了理论观念、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等方面不同类型的分支学科。第三阶段是综合深入发展阶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点建立以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人才培养、培训和教育者自身学习、研究等途径,向理论教育与各种不同类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扩展、渗透,推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普及与深化。[4]
“四个阶段”说。有学者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80年至1984年)是萌芽阶段,理论界明确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的论断,并在报刊和学术会议上进行研究和讨论。第二阶段(1984年至1987年)是初创阶段,经过教育主管部门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为这一学科理论体系的建设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以这一学科建设为依托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也得到迅速发展。第三阶段(1987年至1992年)是曲折发展阶段,面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谷的局面,学科建设陷入低谷。第四阶段(1992年至今)是加强改进、探索前进阶段,我国广大专职和兼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将个人研究与集体攻关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和应用成果,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现代化进程。[7]
“五个阶段”说。有学者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分为五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1984年至1988年)是学科理论体系初步确立和专业建设的初始阶段。第二阶段(1989年至1993年)是巩固提高已有成果、全面开展专业建设、形成学科群阶段。第三阶段(1993年至1996年)是蕴涵新发展机会阶段。第四阶段(1997年至2003年)是高速发展与不平衡状态相间杂的阶段。第五阶段(2003年至今)是新机遇与新挑战并存的理性发展阶段。[8]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属性与学科定位

作为一门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学有何特有的学科属性?它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其他二级学科的关系如何?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如何?这些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发展中不容回避的问题,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给予了解答。
与其他学科相比,作为独立的学科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学有自身的学科特点。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应用性的统一,综合性与创造性的统一。[9](p45-47)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体现了党性和群众性的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真实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战斗性和策略性的统一。[10](p19-27)有学者则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体现了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统一,综合性和创新性的统一,客观现实性和前瞻性的统一。[11]还有学者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特点概括为时代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民族性与开放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综合性与交叉性的统一。[12](p24-28)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有自身的学科特点,但它不是孤立发展的,而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辩证地借鉴与吸收其他学科中合理、有益的理论成果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的。广大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教育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行为科学等相关学科的联系与区别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教育学的关系。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当然应当遵循教育学的一般原理和规律,包括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但教育学不专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它全面地研究德育、智育、体育等整个教育。作为与教育学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则专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不只研究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还要研究全社会、全人类的思想政治教育。它所借鉴的只是教育学的一般原理和基本规律,以丰富和发展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不是教育学的分支,也不是教育学学科的重复,而是一门具有自身特定研究对象的相对独立的学科。”[13]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教育学中德育的关系。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教育学中的德育学科尽管有密切联系,甚至有某些对象和内容上的重合,但是二者毕竟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别。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尽管也带有教育学的特点,但更多地是带有政治理论学科的特点,而德育学科则更多地体现的是教育学自身的特点,运用的是教育学的理论与方法。另一方面,尽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也研究道德教育的规律,但它同时还研究政治教育、法制教育、思想教育、心理教育等的规律,研究这些不同类型的教育活动的共同特征和共同规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具有政治性、科学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的特点。”[14]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政治学的关系。有学者认为,“政治学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确定任务和内容的重要依据之一。政治学为思想政治教育学提供确定的政治理论观点或政治意识形态,而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把这种政治意识形态转变为个人意识,形成个人政治信仰的机制和规律。换句话说与政治学相比,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实践性更强的科学,它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研究怎样把一般的政治理论转变为特殊的个人政治信仰,把理论形态的政治思想变为实践形态的公民的政治思想。”[13]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社会学的关系。有学者认为,“社会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都把人的社会性这一观点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社会学是研究整个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学则只注重于研究政治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社会政治教育现象;虽然社会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都研究人,社会学是把人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来研究的,人的文化社会化过程或规律是社会学研究的重点,思想政治教育学是把人作为一个政治人来研究的,人的政治社会化过程或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重点。社会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都注重人的价值观研究,所不同的是,社会学注重于人的社会价值观研究,而思想政治教育学则注重人的政治价值观研究。”[15](p69-70)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关系。有学者认为,“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学必须研究人的思想形成、发展的一般规律,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而心理学正好为这种研究提供了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学可以借鉴心理学的有关原理,通过心理学的有关手段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13]除此之外,还有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学与伦理学、美学、行为学等学科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随着200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将思想政治教育学调整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的二级学科,从思想政治教育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其他学科关系的角度分析该学科的定位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有学者认为,要正确判定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一学科定位,就必须把它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全局中。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之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这几个二级学科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马克思主义的其他四个二级学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学科,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应用学科。由于除思想政治教育外马克思主义的其他4个二级学科在着重开展各自的理论研究的同时,又都义不容辞地开展理论教育、政治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所以,它们的交叉、渗透性是很强的,只是各自研究、实践的侧重点不同而已。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理论)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称,因而,对理论教育及其规律的关注,是5个二级学科共同的使命。[16]

也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它的这种学科定位,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该学科的特定内涵与特点。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共同具有的学科内涵和特点,即它是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之内的,是一门马克思主义的学科。尽管它在名称上没有直接出现“马克思主义”字样,但实际上具有马克思主义的性质,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在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中具有自身的特点,不同于其他四个二级学科。这个特点主要是它的应用性或教育性。[14]

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0多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取得丰硕的成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也有清醒的认识。有学者概括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许多重要概念如政治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政治思想教育、德育等,没有作出明确的区分,也没有做出科学的界定。二是科际整合环节薄弱,研究方法尚不够丰富。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基本上是囿于借鉴其他学科的常用方法,主要表现为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经验问题研究多理性分析研究少,静态描述多动态分析少,宏观研究多中微观研究少等现象。三是个体分散研究多,集体协同研究少,这可能会影响到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进一步发展的速度和后劲。四是学术研究的应然色彩较浓,实证程度还不够高。五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对外借鉴未能与实际有机契合。对传统的继承只停留在一种范式的挖掘与保存,未能有效地把传统与实践问题相结合进行分析,缺乏在现实意义上的创新。对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大多只是介绍、评述式的,不能很好契合于我国的实际,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发展服务。[4]
有学者指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学在基本理论研究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学科的实践基础不够一致,主要表现为三个不够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本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不够适应,与企事业单位的运行机制不够适应,与个人争取事业成功、人生幸福的人生实践不够适应。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本理论与学科的理论基础有一定程度的脱节。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大量论著,特别是专业教材大量出版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因而,它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毛泽东思想比较充分,而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其他最新成果则不够充分,特别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等理论,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本理论所依据的理论基础相对滞后。三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本理
论与学科理论研究的规范性要求存在距离。如概念范畴各说一套、理论阐述缺乏论据、理论的内在逻辑性不足(甚至混乱)、将学科基本理论与学科的理论基础相混淆等。同时,由于大量引用相关学科的知识,没有经过本学科理论和范畴的严格整合,存在着消化不良、理解有误、运用不当、含糊不清等一些违背学术规范的现象,妨碍学科基本理论体系的建构和学术品位的提升,学科形态不够成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本理论面临着严格的学术规范和学术自律问题。[17]
也有学者从问题研究与话语体系的角度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学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一是问题把握存在不足。审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相当多的“研究”只是停留于话题层面,并没有真正进入到论题层面,一些“研究”多为经验总结。二是话语体系创新仍显薄弱。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学话语体系的独特性不足,话语体系的发展性不够等方面。[18]还有学者认为,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逐渐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却日益体现着鲜明的自闭性,即相对缺少自觉、积极地在对相关学科有益成果吸纳的基础上思考、推进本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而是在一种有意无意相对封闭的思路中,思考、推进本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主要表现为: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本科生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越来越细、越来越专;在硕士生培养层面,近些年来,思想政治教育虽然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个整体的硕士点专业存在,但多有“划壑而治”者,多有“要耕好自己的田”的主张。这种情况,在博士生培养层面也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获得了极大发展,但在吸纳相关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基础上的高水平学术研究,或者说在真正的学科交叉、渗透的层面上开展同时又以“我”为主的高水平学术研究却少之又少,更多的研究尚且处于继续、反复垦植本学科创建之初所提出、确立的基本概念、范畴和学术领地的层面(当然,对这种继续、反复垦植,我们不应当完全否定),学术研究的视野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回应生动的社会实践提出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能力也因而相对不足。[19]

五、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路径选择

针对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在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不足,不少学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与主张,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按照学科发展规律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因为任何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都必须遵循学科发展的一般规律。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上,要遵循学科发展的规律,既探讨学科体系的科学分类,又要根据实际需要区分轻重缓急,逐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一方面要按主干学科划分,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建设。另一方面要按所运用的学科及其方法划分,建设分支学科。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进行分类的基础上,还要根据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之急需,首先抓好人员、队伍、力量的调整、分工,修订和制定本科、硕士、博士生不同层次既拉开档次又相互衔接的培养方案,紧扣专业性质确定研究方向,防止泛化、边缘化现象的出现。[16]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本理论的再系统化,要做到科学界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概念——“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揭示和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内容体系、研究对象、原则和方法,科学揭示和阐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结构、基本矛盾、基本机制和基本规律,科学揭示和阐述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人及其特点、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理念。[17]在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主体性的同时,确立鲜明的学科依托意识,在正确的学科依托中谋求科学的学科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在坚持以学科开放的心态积极吸纳相关学科的营养的同时,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主体学科的主体意识与主体能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广纳博取的能力。此外还要积极拓展本学科的学术研究视野。一方面注重积极借鉴相关学科的从研究内容到研究方法、研究思维的新发展、新成果,根据本学科学术发展的需要,及时转化和消化到本学科领域,为本学科的学术发展提供新的知识积累、新的方法论借鉴和新的思维启发,另一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面对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可以考虑吸纳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力量参与,在多学科的共同参与中,增强学术研究回应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能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究的新发展。[19]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过程应坚持以下原则:坚持面向世界与立足民族发展相统一的原则,发展主旋律教育。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的原则,发展理想信念教育。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的原则,发展和强化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坚持自主性与社会化相统一的原则,发展道德法制教育。[20]
还有学者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学建设要从适应学生需要向适应社会全员需要、从适应教育需要向适应教育与管理相结合需要、从适应教育需要向适应教育与交往相结合需要的转变中实现创新。[21]针对近年来一些学者主张用“思想道德教育学”或“思想教育学”等代替“思想政治教育学”这一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发展前途与命运的问题,有学者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发展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体系,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学术逻辑尤为重要。[22]此外还有学者建议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理论创新;[23]将传播学导入思想政治教育学中;[24]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学术委员会的作用,统筹安排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的相关问题;制定相对统一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编写第三轮全国统编本科教材,有条件地编写部分研究生教材;建立本科生、研究生毕业论文上网归档、抽查、检查制度,规范学位论文选题等。[6]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廷,刘书林,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罗洪铁,董娅.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张耀灿.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现状与发展展望[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5).
[4]卢少求.近2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研究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11).
[5]吴潜涛,刘建军.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史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
[6]王树荫,卢少求.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论[j].教学与研究,2006,(3).
[7]刘晓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若干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8]邱柏生.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阶段特征[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
[9]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0]苏振芳.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11]卢岚,吴尘,陈国忠.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的时代特色[j].江汉论坛,2006,(8).
[12]王勤.思想政治教育学新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13]刘新庚,文银花.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界定的理论思考[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14]刘建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内涵及建设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3).
[15]王瑞荪,竹立家.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89.
[16]张耀灿.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定位与建设[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7).
[17]陈秉公.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本理论的再系统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8).
[18]李丽华.问题研究与学科发展——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发展[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1).
[19]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依托与发展[j].江汉论坛,2006,(8).
[20]郑永廷,张国启.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j].思想教育研究,2006,(2).
[21]余仰涛,王志军.论思想政治教育学建设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思路[j].湖北社会科学,2007,(10).
[22]黄瑗华.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名称的一些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7,(1).
[23]徐志远.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体系化[j].探索,2006,(6).
[24]刘绍庭.传播学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础价值[j].求实,2005,(7).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