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心理学教育论文

从女性期刊现状反观女性阅读心理

2015-07-04 09:0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我国女性期刊内容多局限于爱情婚姻、时尚风潮、家庭育儿等领域,女性期刊的传统社会性别意识与女性读者阅读倾向的非良性互动,有使女性期刊日益走入狭窄胡同的危险。为了使女性期刊能够良性发展,充分发挥鼓励广大女性读者增强“四自”意识的积极作用,当务之急是拓展女性期刊的内容并开展多样化的刊外教育引导活动,改变女性读者的阅读兴趣指向。
  关键词:女性;期刊;阅读心理;教育引导
  
  女性读者为什么要读女性期刊?女性期刊有何特殊之处?女性读者的阅读心理对女性期刊特殊性的形成影响到底有多大?
  首先我们对女性期刊的量与质作一个粗略的统计。邮发期刊目录基本上体现了期刊的分布情况,不少邮发期刊同时也列入非邮发期刊征订目录中,所以笔者以根据2007年全国邮发期刊目录库所作的粗略统计说明其分布情况。
  笔者将期刊名称中包含“妇女”二字的期刊和服饰化妆品、美容类期刊归类为“女性期刊”,将家庭生活类期刊和儿童期刊作为“准女性期刊”进行统计。2007年全国邮发期刊7827种,女性期刊130种,约占1.7%;儿童期刊286种,约占3.7%,家庭生活类期刊16种,约占0.2%。当然,女性期刊的数量倒不一定与其占有的市场份额相一致,例如家庭类期刊虽然不多,但广东的《家庭》和湖北的《知音》却是故事化报道为主的类新闻纪实期刊的代表,二刊发行量都超过百万份。
  女性期刊内容的这种特点,至少反映了三个问题:第一,反映了仍然拥有社会主流话语权的男性对女性的定型化观照;第二,反映了具有传统社会性别意识的男性编辑人员对女性阅读倾向的定型化预期心理;第三,反映了女性读者自身阅读兴趣也存在着自我定型倾向。wwW.133229.cOm
  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曾经尖锐指出:“全球的通讯网络被用于广泛传播陈规定型而且贬损的妇女形象,以谋求狭隘的商业和消费主义利益。除非妇女能在通讯和大众传媒包括艺术方面的技术和决策领域,平等参与,否则对她们的报道将继续失真,对妇女实际生活的认识也将继续付之阙如。大众传媒有很大的潜力来促进妇女的地位和男女平等,它们可以打破陈规的多样且均衡的方式构画妇女与男子的形象,尊重个人的尊严和价值。”大量女性期刊并没有真正全面地反映广大普通女性的实际生存状态、没有很好引导女性群体的阅读倾向。女性期刊更多地照顾和考虑了女性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层面需求和婚恋情感需求,涉及女性问题、女性成才、科技文化知识学习的内容明显偏少。
  女性期刊不可能离开传媒整体形貌而孤立存在,而大量传媒资源掌握在男性手中,这些传媒对女性的定型化看法肯定会对女性期刊产生强大的影响。从与女性对应的男性世界来说,女性期刊内容的狭窄,与男性受到传统性别意识的深刻影响有关。
  波伏娃曾经深刻地指出:“女性气质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塑造出来的……女性气质是社会的产物”[4]对于中国女性而言,男性怎样认识女性、女性怎样认识自己,都受到儒家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孔子对女性的歧视,主要通过对人类性别的等级划分表现出来。在孔子的思想中,他在“女子”与“小人”相提并论:“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5]这句话一般成为孔子蔑视女性的铁证。在为《易经》作传时,孔子为女性划定了从属于男性的地位,他在《文言传》中这样说明坤卦:“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天成,而代有终也。”他将女性的最大作用定位在辅助君王的从属地位上,并强调女性的作用类似于载物的大地、类似于承上的臣子,女人之道属于“地道”,这种“天地君臣男女阴阳”的划分,为华夏女性制造了一个几千年的桎锢。

  传统观念的革故鼎新是一场旷日持久的事情,儒家女性观仍然残存在不少人的内心深处,在许多方面顽强地表现出来。女性期刊内容的大量雷同,反映了人们“希望”女性阅读这些内容,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女性读者喜欢这些内容。而女性本身由于受了几千年社会性别意识的规定性约束,在阅读方面也形成了许多心理定势:
  (1)“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爱情至上”意识导致女性从涉及时政、竞争的领域退出,退守“以情感生活为主、辅助男人”的第二线。不仅是期刊,今日传媒中频繁出现的女性形象,大都与“情”密不可分,可说是“无情不女、无女不情”。许多人也认为:爱情只是男人生活的一部分,但却是女人生活的全部,女性更多地研究如何获得男性的依恋、关爱,就是天职。时下一些女性期刊以叙述煽情故事为主旨,就是缘于此。
  (2)“男主女从”的观念再加上女性天生具有的“母性驱力”,使大多数女性读者将自己对社会的贡献定位于相夫教子的位置上,有优秀的丈夫和子女成为女性的全部理想。在中国,孩子是不是人才,能否考上重点大学是个重要的标准。许多事实确实也表明:孩子能否成才关键不在父亲而在母亲,即使父亲是博士、教授,母亲如果只顾自己成天打麻
  将、打工挣钱,不管孩子的教育,孩子往往连大学都考不上。就连深刻影响中国现代史的伟人们,都曾深情地回顾少年儿童时期母亲对自己人格和学习的巨大影响。由此,大部分中国女性婚后都高度重视对孩子的研究与管教,这既是中国女性的优点,也是中国女性的弱点,它使中国女性伟大而荣光,同样也使中国女性牺牲了许多亲自成才的机遇。
  (3)“为美而生、为美所累”也是女性读者的阅读心理的一大特点。女性的天生丽质需要呵护、需要培养、需要观赏交流,大多数女性对美丽、性感都十分敏感。我国女性已经不再是无限制生育的机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再加上西方女性一些先进观念观念的影响、我国女性已经有了追求和保持终生美丽的客观和主观条件,美丽成为当代中国女性的一大人生主题,也是女性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和财力的一个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制了女性的成才。但女性对美丽的狂热追逐,对女性期刊显然是一个强有力的刺激和鼓励。
  (4)“同性交往”的人际交往需求,使大多数女性十分关注同性姐妹的生活、婚恋和家庭,这为女性期刊集中篇幅描述女性故事、单纯以女性读者为对象奠定了基础。女性从少儿时期就在家长(特别是母亲)那儿知道男女有别,女孩子有许多生理秘密,男孩可以给女孩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安全意识与防范意识使大多数女孩在异性和复杂社会面前变得十分敏感和细心,因此大多数女孩子从小就有只与同性交往的倾向。女性期刊顺应了这种倾向,让众多女性人物和女性故事在刊物上扎堆,从而培养了女性读者群体对女性期刊的忠诚度。
  (5)“媒介崇拜与明星(名人)崇拜”也是女性读者的显著心理倾向,因为太注重安全和防范,很多女性接触外界和复杂社会偏少,为了弥补这种不足,她们需要大量阅读女性故事和社会人生故事,寻找自己心中的楷模、人生导师和知音,这就很容易地倾向于崇拜传媒和崇拜名人、明星。为虚构情节的影视剧落泪的大多数是女性(成年女性也不例外),何况女性期刊中的故事都是真人真事呢?犹如男孩子从小易崇拜英雄、武将、武侠一样,女孩子也很容易崇拜影星、歌星、名模、名媛,这种崇拜实际上也是女性读者实现其潜在愿望的一种渠道,在对明星的崇拜中,女性读者可以暂时忘却现实生活中的自己,提升自己的内心世界。
  
  参考文献
  [1]王金礼.女性意识缺失是女性期刊的致命伤[j].编辑之友,2003,(6).
  [2]西蒙·德·波伏娃.第二性[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