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心理学教育论文

浅谈组织心理现象

2015-07-04 09:0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从泰罗的科学管理开始,生产的重点就已经逐渐落在了人的身上,而人的心理现象更是企业领导应该考虑的重中之重,心理的微妙变化必然会影响行为极大程度的改变,如何合理的利用员工的心理来为组织带来高效已然成为了管理学的重要方面。本文主要初探组织心理现象的产生和一些解决之道。
  【关键词】群体 心理 组织 激励 沟通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一个自发的熵增的过程,也即混乱度和复杂度同时增加的过程。从组织的角度来说,如何管理将成为一个重大的议题,管理学发展至今,已然成为各大组织一颗璀璨的明珠。无数企业竞相追逐,寻求最好的管理方案以实现其效益最大化。而未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传统的物生产资料趋同的形势下,人力资源的管理必将成为管理的核心,因此人力心理的研究将成为管理的核心方向。而管理心理现象正是一个比较前沿,但是不算完善的学科,缺乏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事实论据,在此我仅初步探讨其涉及组织心理方面部分内容。
  
  一、组织群体心理产生原因
  
  人的心理有非常明显的特性。从自身的角度来说,有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不确定性是说人的心理变化莫测;不可控性是说有时候自身无法理解和克服自己的心理状态。从对人的角度来说有不可知性和恶意揣测性,不可知性是说明心理状态的隐蔽,让人无法知晓;恶意揣测性是说揣测对方心理的原假设是建立在恶意的角度上的。当然,上述的情况都是建立在一个组织群体之中。先看组织中利己和利人之间的关系,一共有以下几种:自己利己,别人也利己;自己利己,别人利他;自己利他,别人利己;自己利他,别人利他。wwW.133229.COM毫无疑问从自身利益的角度来说,自己利己,别人利他,那么自身效益最大化;而自己利他,别人利己却恰好相反;而从组织的角度来看,每个人都利他的效益最大,其他所有的效益都不会高。假定一个人会以为其他所有人从他们自身的角度来看必然会选择利己,那么自己利他达到的效益的最小的,因此那个人也会选择利己。每个人的想法趋同,于是恶心循环产生了,个人的利益不大,组织的效益却最小化了。然而正是由于人的心理这些特性,造成了组织利益的受损。我们迫切需要一门科学,能克服这样的心理,于是管理心理学应运而生。由于这样对人对己的特性,使得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存在的很多不确定性,一念之差就能产生千差万别的结果。
  人是一个社会化的群体,每个人都有基本的意识行为,包括知觉、归因、学习、能力、人格态度、价值观、伦理道德等。组织中的个体同样有多种心理与行为,包括心理契约、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组织公平感、组织支持感、组织社会化等。个体有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偏好,组织有不同的文化和气氛,所以处于组织中的每个人都面临着组织环境这样一个外部环境,于是,行为就成为自身意识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各种各样的外部环境成为了组织中一个与众不同的竞争因素,其中有一种环境我们称之为群体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组织中的个体将会产生不同意义的群体行为。

  二、组织群体心理现象
  
  群体的行为起于施加于群体的外部条件,经过群体成员资源和群体结构,产生群体行为过程,
  产生绩效和满意度。组织群体心理现象特征有:社会堕化作用、社会助长作用、从众行为和去个性化。
  1.社会堕化作用
  当群体中个人的贡献可以互相累加而增加群体的工作产出时(即人们从事可叠加性工作任务),随着群体规模的扩大,个体的贡献趋向下降的现象成为社会堕化作用。心理学家谢达尔做过这样一个实验,选择特定人数进行拉物体的试验,一个人时平均拉力为63千克,8个人时仅有31千克。当人成为群体一员时,堕化效应立竿见影。因为扩散到群体个人的责任已经相当微不足道,较低的责任产生较低的焦虑感,效益自然就低了。
  2.社会助长作用
  由于别人在场或者同别人一起活动而带来工作效率与绩效提高的现象叫社会助长作用。美国心理学家特里普利特做过一个试验,个人在单独骑行自行车的时速为24英里,一人伴跑时为31英里,与人竞赛时为32.5英里。当群体能够为个人带来紧张和兴奋感时,顿时成为了效益的催化剂。
  3.从众行为
  第二是行为参照,群体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将是正确的。情景的确定性程度、个体公开自从众行为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引导或压力之下,观念或行为向着同多数人保持一致的方向变化。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是为了偏离焦虑,服从一个群体的决策分散责任总强于自己决策;己意见的情况、个性特征和群体结构特征是影响从众行为程度的很重要因素。
  4.去个性化
  去个性化是指个体在群体中失去个性。因为群体中的责任分散和模糊,从众的压力很大。
  在这四个方面的群体心理特征中,社会助长作用要充分利用。其余的力争避免。组织可以从个人贡献的可识别化、分工责任的明确化以及工作任务的重要性和价值性这三个点来加强和控制组织中的群体心理现象。
  控制和利用组织心理的另外几类方式主要有激励和沟通。激励的目的在于满足个人成就感,提升个人价值。美国哈佛大学詹姆斯教授做过这方面研究,如果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发挥只不过是20-30%;如果实行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沟通能够为群体和组织成员提供交流感情、宣泄情绪、缓解工作压力的机制,优化人们的心理状态,改善人际关系,从而切实了解个体的想法和需要,满足个人需要。通过这些有效的调节手段,才能充分发挥个人心理的积极因素,避免组织中个人消极的心理因素,从而提升组织效益。管理在于管人,管人在于管心。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才能获得更加明显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斯蒂芬 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吴晓义,杜今锋.管理心理学.中山大学出版.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