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心理学教育论文

1036名大专新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2015-07-04 09:0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本文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smhs)》对2007级1036名大专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水平和适应状况的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大专新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有待提高,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深入持久有针对性地开展。女生和少数民族学生在适应过程中出现了更多更明显的躯体化症状,非独生子女和农村学生在社交主动性、性与自我要求方面需要更多关注。
  【关键词】大专 新生 心理健康
  
  一、问题提出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成为社会和媒体关注与追踪的热点问题,这个群体涵盖了高职院校的大专生、普通高校的大学生、研究生和博士生,面对大学生中屡见不鲜的自伤或伤人等事件,社会各界表示不解和震惊,声声诘问“现在的大学生到底怎么了?”
  为此国家和院校纷纷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举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普查成为各高校素质健康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2005年教育部组织了大批专家编制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并在全国范围内抽样测查建立量表的信效度和常模,不难看出国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与投入。
  有学者指出,大专生是高等教育中低于本科生的一个群体,既有高等教育中青年人的共同心理特点,又有其独特和复杂之处。他们的人格和自我意识不断成熟,思想以及情绪情感体验逐渐丰富,社交更加开放活跃。当然由于时代、社会和个人的因素,他们也有一些缺点,譬如自卑失落、悲观消极、依赖从众的心理和行为。不过遗憾的是,针对大专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专业调查还是比较少见的。
  本研究即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并掌握新生的心理健康和适应状态,以便于跟进并加强专门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辅导和生活辅导工作,这不仅对该校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指导意义,更对大专新生的心理教育与辅导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持和理论借鉴。WWw.133229.Com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某大专院校2007级全体新生,共计1036人。其中男生696名,汉族915名,独生子女629人。理工专业有585人、文史类334人、文体艺术类94人;生源地为大城市的411人、中小城市301人、城镇163人、农村142人。
  2.调查工具
  2005年教育部组织编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smhs)》,检测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适应过程中所出现的心理障碍,更侧重于症状的评定和筛选,共包含躯体化、焦虑、抑郁、偏执型人格倾向、强迫型人格倾向、依赖型人格倾向、冲动型人格倾向、性心理障碍、社交攻击、社交退缩、自我意识偏差和精神病倾向12个分量表。采用5点记分(1=没有,2=偶尔,3=有时,4=经常,5=总是),分量表独立计分。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3.施测程序
  2007年11月上旬,分班由经过培训的班主任施测,采用标准指导语,当场收回全部问卷。
  4.分析工具
  利用spss11.5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的数据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1.不同群体在12个分量表上的得分比较
  性别、民族和是否独生子之间的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男女生不存在显著差异;少数民族学生有更多更明显的躯体化症状(t=3.006,p<.01);非独生子女的社交退缩、性心理障碍和强迫症状更多(t值依次为3.822,3.183及3.273,p值均<.01)。而独生子的冲动性更强(t=-2.481,p<.05)。
  专业和生源地之间的oneway分析发现:不同专业仅有社交攻击性的差异,f(2,1010)=3.817,p<.05,理工类显著强于文史类,文体艺术类居中,与两者无显著差异。不同生源地社交退缩性显著不同,f(3,1013)=4.153,p<.01,大城市显著低于其他。性心理障碍、强迫和冲动也不同,依次为:f(3,1013)=2.613,p<.05,大城市显著好于中小城市和农村;f(3,1013)=2.612,p<.05,大城市显著低于农村;f(3,1013)=3.487,p<.05,农村显著低于其他。
  2.新生心理问题检出率
  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的计分方式和检出标准,用t分数的高低检出严重程度不同的三类学生(彼此互不包含或重叠),第一类为具备以下4个条件之一者:抑郁因子t≥69分,焦虑因子t≥68分,精神病倾向因子t≥70分,偏执、攻击、冲动三项因子t分之和≥205分;第二类学生在第26、30、82、84、103题任一项≥4分(主要是精神病倾向的测查);第三类学生为具备以下4个条件之一者:抑郁因子t≥63分,焦虑因子t≥63分,精神病倾向因子t≥64分,偏执、攻击、冲动三项因子t分之和≥191分。检出的学生中,第一类有113人,第二类有35人,第三类有50人,共计198人,占新生总体的19.11%。

  四、讨论
  
  从结果分析我们得到利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smhs)》测查大专新生的心理问题,其检出率为19.11%。樊富珉等人(2001年)使用scl-90对北京大学生广泛抽样调查发现,大学生中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比例为16.51%,本研究检出率较之略高。外地同等学历院校的scl-90测查结果参差不齐(27.8%~13.40%),这无疑都敲响了大专生心理健康的警钟。
  男女生在各维度上的得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仅有女生的躯体化和焦虑症状略高于男生,这可能与女生对环境变化更为敏感、对环境适应更为迫切有关。新生适应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仍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并相应开展群体针对性的教育活动。
  少数民族学生在学校内所占比例不大,但是他们有特殊的民族信仰和生活习惯,他们也可能是从某地区的主导民族变成为综合院校的“弱势派”,学习与广大的他族人群相处成了他们的又一项适应任务。相比汉族学生,他们出现的更多更明显的躯体化症状或许就是压力大的表现。
  本研究中发现独生子社交更积极主动、面对性问题更坦然、对待自己亦不是特别严苛,一定程度上印证了社会评价。
  社会角色的刻板印象和招生取向等原因导致了理工类多男生,文史类多女生,使得社交攻击性显示出专业差异,这提示专业的素质培养有待平衡。
  农村生源的心理健康和适应较差,可能限于一时的视野狭窄、经济弱势,但他们有极强的自尊心和进取精神,更多刻意的努力和隐忍。因此既要给予保护和理解,又要鼓励其积极的自我表达和减压。农村和中小城市生源比大城市生源的性心理问题更突出,因此有必要针对性加强性教育。
  
  五、结论
  
  1.大专新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有待提高,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深入持久有针对性地开展;
  2.女生和少数民族学生在适应过程中出现了更多更明显的躯体化症状,这需要我们予以关注;
  3.非独生子女需要在社交主动性、性和自我要求上有更积极平和的心态;
  4.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更多关注,尤其是在社交主动性、性心理、自我要求方面。
  
  
  参考文献:
  [1]樊富珉,王建中.北京大学生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4):26-32.
  [2]郑日昌,邓丽芳,张忠华,郭召良.《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3(2):102-108.
  [3]陈其芝,陈晓光.843名高职大专新生心理卫生状况调研.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4(3):38-41.
  [4]许艳.镇江市大专生scl-90调查结果分析.卫生职业教育,2005.
  [5]许凯莉,许云娥,陈玉兰.高职医学大专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4(3):219-221.
  [6]王英.大专生心理健康教育刍议.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3,5(4):41-4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