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许星 刘强 陈萍 李鑫
【摘要】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和高校的扩招以及收费制度的改革,使得高校贫困生迫于经济压力较易引起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心理上所承受的压力也要比其他学生大得多,心理问题也普遍增多。因此,而采取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解决好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校 贫困生 心理问题 对策
据调查统计,目前普通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15-30%,其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所占的比例为8-15%,高校贫困生数量逐年攀升。贫困生迫于经济压力较易引起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心理上所承受的压力也要比其他学生大得多,若不及时的关注和帮助其解决,最终易导致他们自我意识、人际关系和人格特征等多方面的缺陷或歪曲发展,因而对贫困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导显得刻不容缓。
1 部分高校贫困生面临的心理问题
1.1 自尊心强、压力大而自信心不足
高校贫困生往往在独有的生活环境下,经受着各种各样的磨砺,能走进心中憧憬的象牙塔,觉得很有成就感,他们希望通过发奋学习而努力成才,使自己和家庭改变贫困的命运,所以在求学过程中承载着比非贫困生更大的期望和更大的心理压力,而且他们好胜、好强、不甘落后,注重他人的看法,非常在乎外人对自己的评价。wWw.133229.cOm但是碍于情面,又不敢正视自己的贫困现状,所以往往易形成自尊心过强、自信心不足的消极心理。
1.2 自卑、抑郁和自我封闭
贫困生大都是来自贫困地区和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使得他们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他们很想与人交往,但又怕被人瞧不起,结果不敢与人来往,不愿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离群索居,缺少朋友。他们不敢向他人敞开心扉,担心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因此而产生一种与世隔离,孤单寂寞的情绪,莫名其妙地封闭内心或顾影自怜,而对家人生活的担忧等等各种心理冲突或挫折引起的复杂的情绪反应,使精神往往处于一种焦虑状态。原有的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在强烈的心理失衡状态下消失殆尽,然而长时间的焦虑容易使人的心理慢慢转向抑郁。长此以往,就造成性格上的严重缺陷和心理畸形,导致自卑和自我封闭,甚至人格发生变化,出现精神病症状。
1.3 偏激、嫉妒和虚荣
社会贫富的差距,使得很多贫困生产生不公平感,长期的不公平感会产生偏激反应,或走向自我攻击以寻求心理平衡,即受挫后将不满情绪向造成其挫折的人或物,甚至向自己发泄。少数贫困生不能正确对待自己所面临的困难,总是采用种种手法伪装、掩饰自己。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在生活中、学习中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们的真实情况极不相符,甚至完全相反。这种极不健康的心理行为,促使他们去达到一种暂时的心理平衡状态,实际上内心却在忍受着更大的心理痛苦和压力。还有些贫困生喜欢拿自己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荣誉、地位和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时,易因不满、不服气或者羡慕对他人产生嫉妒情绪。
1.4 敏感和孤僻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极其敏感,容易把同学交往中的一些正常现象加以误解,或者把一些小误会放大。同时由于激烈的竞争、繁重的学习任务以及不同价值观念的冲击,一些贫困生变得敏感、多疑。他们感到自己不被他人接纳,因而在学习和生活中和他人的交流较少,也尽量不参加同学们的聚会活动,独来独往,结果日益孤独。他们经常给人以难以接近、不合群的感觉,长此以往,就造成性格上的严重缺陷和心理畸形,敏感孤僻,逃避现实,沉默寡言,甚至产生自怜、自残或自毁等心理问题。
2 解决高校贫困生面临心理问题的对策
地区的差异、家庭经济程度的差异、成长的社会环境的差异以及自身认识和个体的差异等等。这些都是影响贫困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做好贫困生面临问题的教育和辅导的工作,我们必须正确把握好现状,因地而异,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只有这样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他们的问题大部分来自于学习生活的压力、家庭的困难、社会环境等方面。针对以上情况,可以从一下几方面着手帮助贫困生:
2.1 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