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心理学教育论文

举重运动员的心理障碍与训练

2015-07-04 09:0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本文从理论分析出发,运用体育运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简要分析了在体育运动竞赛中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提出了克服心理障碍的心理训练方法和手段,对提高竞赛水平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心理障碍心理训练竞赛
  
  运动竞赛是在特定环境下的比赛,有其特点、任务、对手、环境和方法。心理训练尽管与体育锻炼有相关之处和相联系的一面,但其性质决定了它的特殊性。就心理角度而言,由于外界刺激的增强,而导致较强的心理压力,并通过运动员的比赛行为表现出来,如畏惧心理、过分紧张心理、竞赛动机不端正、目的不明确、信心不足,甚至还有性格孤僻或情绪暴躁等现象。因此,调节和控制心理活动,克服心理障碍,实施心理训练成为广大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必须关注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1运动竞赛中的心理障碍
  
  1.1动机障碍。动机障碍是指最适宜动机水平以外的其它动机状态。过高的动机水平会引起机体兴奋性过高,使运动员注意力分散情绪不稳定,造成动作质量下降等不良反应。而动机水平过低,又表现为不能充分调动主动性、积极性,导致机能潜力发挥不足,心理能量得不到充分动员,造成运动水平降低。“适宜的动机”水平与运动项目和运动员的个性特点等许多可变因素有关,一般认为,以速度和力量为主,而动作又简单的运动项目,需要较强的动机水平;较为复杂、精细动作为主的运动项目,则需要较低的动机水平。
  1.2情绪障碍。分析引起学生或运动员竞赛成绩下降的心理原因,最常见和最重要的是过分紧张和焦虑情绪。WWW.133229.COm一般来讲,适度的紧张有助于激发运动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由紧张和焦虑情绪引起的情绪障碍,一般在赛前由于等待应激刺激来临而产生的情绪反应程度较高,赛中因心理能量的释放,会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不良情绪会有所缓解。赛后的情绪状态与比赛结果有关,如果结果不良,接下来的比赛中,紧张和焦虑的情绪将会上升。
  1.3心理饱和障碍。运动员的心理饱和是影响竞技能力发挥的重要因素。在竞赛中,运动员有时要进行长时间的持续努力,付出极大的心理能量,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灵活的思维反应、精细的感知、敏锐的观察,但当运动竞赛的时间持续时,疲劳状态得不到缓解,便会产生心理饱和状态,逃避参加比赛和厌倦体育运动。这种心理状态对竞技能力的发挥有很大影响,形成巨大的反作用力来阻抗竞技能力的发挥,破坏运动训练和比赛的动机。
  1.4激活障碍。在临赛前使运动员处于斗志高昂,信心十足,头脑清醒,注意力集中的良性心理激活状态,是竞赛中充分调动生理机能潜力、适应比赛环境、发挥技能水平、排除各种干扰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但赛前的过度训练、生理疲劳、心理准备不足、动机过高或过低、环境压力过大等因素,会引起激活障碍。当激活不足时,运动员往往表现出冷漠、抑郁、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厌恶等情绪特点;激活过度时则表现为紧张、焦虑、慌乱、亢奋等情绪特点。激活不足或激活过度都会干扰竞技水平的发挥。
  
  2克服心理障碍的心理训练
  
  2.1恢复体力和脑力的心理训练。
  2.1.1转移注意力训练。竞赛前后的体力、脑力恢复措施有所不同,前者须用运动心理学的方法,后者只需保证休息、睡眠和营养就可以了。为了使运动员的体力和脑力得到休息,可在竞赛前让运动员参加一些轻松愉快的活动,消除因临近竞赛而提早出现的不良情绪;领队和教练员可有意识地与运动员进行愉快的交谈或安排他们短暂的休假、会见亲人和朋友,转移紧张注意中心。

  2.1.2肌肉神经放松训练。肌肉和神经放松训练的最佳方法是使运动员很快进入“小睡”状态。这种特殊心理训练方法是让运动员静坐下来调息理气,依次从头、肩、臂、手到胸、腹、背、腰,最后到臀、腿、脚做放松动作,同时放慢呼吸,逐步进入“小睡”状态。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机体的能量消耗,而且可以通过肌肉的放松,意念的调节,减少心理能量消耗,并从各种杂念中摆脱出来。
  2.1.3提高睡眠质量。提高睡眠质量对恢复体力和脑力十分重要。可采用心理恢复的手段进行,即采取卧姿来放松和调节呼吸,结合个人睡卧习惯,适当变更个别动作,使运动员由被动的自然睡眠改为自我控制下的主动睡眠,提高睡眠质量,缩短入睡时间。
  2.2回忆技术动作的心理训练。运动技能的掌握过程,不仅是对肌肉骨骼动作的训练过程,而且也是智力的训练过程。为了提高运动员的智力水平,加强运动知觉、表象和思维在运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可采用回忆技术动作的心理训练方法,即念动训练或表象训练。主要特点是:回忆学过的技术动作,形成清晰的运动表象和概念,加深对关键技术动作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提高运动技能的目的。这种训练方法一般在技术训练前后进行,也可以在技术训练间隙进行。具体做法是:静坐下来,闭上双眼,进行肌肉和神经放松的心理训练后,再系统地回忆所学的技术动作,目的是掌握动作要领,形成正确的肌肉感知,促进动力定型的形成。在回忆中还需唤起相应的肌肉、关节系统的兴奋活动以强化动力定型。
  2.3消除紧张情绪的心理训练。
  2.3.1参加竞赛。由于不断参加竞赛而获得实战经验,紧张情绪可因不断适应而逐渐降低,最后达到正常状态。但是,比赛要有计划和针对性地进行,重在帮助运动员通过比赛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达到消除紧张情绪的心理训练目的。
  2.3.2利用模拟比赛消除紧张情绪。模拟比赛就是练习性比赛,是教练员有意识地控制某些运动条件引起运动员的情绪变化,并在此过程中使他们增加经验提高适应比赛的能力和尝试调节情绪,掌握自我调节手段,在正式竞赛中运用。
  2.3.3竞赛中紧张情绪的转移训练。紧张情绪的转移是让运动员的注意力暂时离开过分紧张的竞赛环境,诱导他们想一些轻松愉快的事情,待情绪趋于稳定后,再使注意力回到现场的竞赛中去。具体手段要根据运动员情绪紧张的特点和原因来确定。如教练员和队员谈话、替换队员下场休息、转告一些现场信息、降低竞赛成绩的要求、听听音乐等等。总之,要因人而异,采取具体的灵活手段转移紧张情绪。这种心理训练方法和手段,必须贯彻在平时的心理训练之中,使运动员既有紧张情绪的体验又有自我控制紧张情绪的能力。
  2.4增强竞赛信心的心理训练。
  2.4.1赛前动员。通过具体分析,使运动员认识竞赛的意义和有利条件,从而确立信心。要求谈话者具有权威性,谈话内容具有针对性,论据充足,符合实际,才能起到激励作用。这种心理训练手段进行起来比较方便,可以采用集体或个别的方式进行。
  2.4.2结合赛前测验进行信心训练。通过赛前测验的分析,可以改变期望过高或信心不足的非良性心理状态。这种方法可使运动员准确地了解自己的实际技术水平和优势所在,对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建立坚定的信心提供可靠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某些方面的补充训练,在心理上做好调整,使自己对比赛的估计切合实际,把比赛计划方案建立在可靠的实力基础上。运用这种方法时,测验的项目要有针对性,对不同对象要进行具体分析,测验形式应有一定的规格。
  2.4.3增强信心的自我训练。这是一种借助于自身内部力量激励信心的方法,可在训练中修正或重建自己形象。具体做法是:运动员处于自然放松状态,在恢复身心力量的基础上诱导他们回忆最佳比赛情景,回忆自己的运动成长史,使他们在回忆中重新认识有利的各方面因素,找出自己潜在的优势,使暂时被失利而压抑的内心力量焕发出来,达到提高竞赛欲望,增强竞赛信心的目的。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