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关爱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关爱是以情感做媒介达到施于影响的目的。小学生的自卑、戒备、逆反、厌学、惰性等不良心理障碍生成后,教师的“关爱”则是解除心理障碍的法宝。
关键词:心理障碍;关爱;解除;法宝
小学班级中的优生、差生是相对比较而存在的,但确也有少数学生难以跟班,成为所谓的后进生。究其形成的原因,在诸多的因素中,心理障碍是重要因素之一。如:自卑心理,戒备心理,厌学心理,逆反心理,惰性心理等,因此,要促使后进生的转化,千方百计解除各种心理障碍,是非常重要的。
一、用关爱剪除小学生萌生的自卑心理
后进生常因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埋怨,家长的训斥,感到在班级上抬不起头来,老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进取向上的心理失去了平衡,消极地对待学习,信心不足,自甘落后,形成自卑心理。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其长,亦有其短,后进生也不例外。因此,教师要关爱他们,要善于发扬其闪光点,引发求知欲,促使其上进。例如,一位同学,自律守纪差,学习成绩差,经常受到冷遇,产生“生来不如人,学好不可能”的自卑心理。一次文娱课上老师发现他讲故事的音色特别好,讲得有声有色,家访中了解到他还经常给邻居的孩子讲故事。班上组织讲故事比赛时,他在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同学们和老师的称赞,使他大受鼓舞。在学校举行“少年金口杯”讲故事比赛时,经过认真指导,使他又获得了成功。从此,他做事情少了一些自卑,多了几份自信。他很感激老师给他提供了成功的机会,他对老师深有感触地说“只要努力,成功还是有可能属于我的”。WWw.133229.cOm以后他经常做完作业主动拿给老师看,请老师指导,向优秀同学看齐。因此他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可见抓住了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便能扬起后进生自信的风帆。一点小小的突破,让后进生体会到了做人的尊严,于是后进生的转化便从教师的一份爱里悄然开始了。
二、用关爱剪除小学生萌生的戒备心理
后进生受到的批评特别多,有时即使做了一些好事,客观上也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他感到不管怎样,老师和同学总是不会相信的,好像自己怎么努力也没用。对周围的人总抱有猜疑、不信任的态度,产生“你好你的,我不好与你无关”、“破罐子破摔”的戒备心理。为此我们应该给后进生多一点信任,多几份理解,少一些责难,少一点怨恨,多几份关爱。有人说,教师对学生的爱,甚至可以影响学生对整个人生的态度,而对后进生来说,更需要得到老师“雪中送炭”式的爱。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那就是个人的自尊心。”自尊心理是一种由自我评价所引起的自爱、自我尊重并希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若教师冷落或随意伤害后进生,他们就会从教师的言行态度中意识到教师的偏心和歧视,感受不到集体的温暖,在心理上就会与周围的人之间形成一堵无形的“墙”,有意躲避教师,对教师的谈话帮助,实行心理封闭,听不进受不了。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如果教育家要从多方面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在多方面了解学生。”教师只有全面了解了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只要他们有了进步,那怕是一点点也要加以肯定,及时提出表扬,对他们存在的问题要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并诚恳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努力的方向,而不应当有了问题就无情讽刺,造成师生关系的冷淡,隔阂。因此我们教师要用真诚的爱心去拆除学生戒备心理的障碍物,让他们能与老师情感上融洽起来,“亲其师,信其道。”把两个积极性拧成一股绳,后进生的转化就有了可能。
三、用关爱剪除小学生萌生的逆反心理
后进生因成绩差,经常受到人格污辱,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使他们的心理常受畏惧、敌对情绪的支配而产生“你说你的,我做我的”的逆反心理。为此,我们教师首先要改变自身形象,“把微笑带给他们”,以形成和谐、融洽、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多给他们安慰和关怀,鼓励他们扬起学习的风帆,还要为他们创造一个友爱、互助的学习环境,并认真细致地做好班级学生的思想工作和家长的思想工作,共同携起手来,帮助他们从痛苦中挣脱出来,使他们感到集体和老师真诚的关怀,从而努力去学习。如:某同学每次考试总是拉班级总分的后腿,得到的是同学们的白眼,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训斥。久而久之,他对同学、老师便采取敌对的态度,因此成绩越来越差。老师找他谈心,晚上到他家给他辅导功课,刚开始他还采取强硬的态度,不久就被老师的“真情关爱”所感化,向老师吐露了真情。他说“别人要我学,我偏不学”。真情语中透露了该生自尊心伤害后产生了逆反心理。同学和老师加倍地关心、爱护使他感到了集体的温暖,爱是力量,爱是支柱,终于使他金石为开。耐心地教育、指点、体察、谅解,甚至加以策略性的“包庇”,逐渐使他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而幡然悔悟,进而把精力用在了学习上,最后成了优秀生。
可见,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建立在尊重学生基础之上的。唯有用教师火一般的热情,去化解他们心理上的坚冰,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即使批评教育,也要注意“艺术”性,要“爱”字当头,如同在药片的表面涂上一层糖膜,做到良药不苦口。使他们及时排除逆反心理,与大家融洽相处,实现向前齐步走。
四、用关爱剪除小学生萌生的厌学心理
后进生的成绩差,有的是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客观对他们的期望值过高,他们努力了,可总是不尽人意,总是换来批评,从而产生厌学心理,表现为“对上学毫无兴趣,提起学习就头疼,厌恶逃避学习”。要排除这种心理障碍,首先,教师要更新教育思想,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其次,要想方设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主要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兴趣是一种学习的需要,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热爱学习,产生强烈求知欲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多让后进生在学习中有成功的机会。给他们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诱导他们“跳一跳,能摘桃”,只要他们获得了一点成功都要鼓励,使他们能尝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学习中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同学的赞扬。促使他们去争取新的成功,使“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而且学中有乐,乐在学中。
五、用关爱剪除除小学生萌生的惰性心理
实践表明,学生就是因学习上的惰性而渐渐成为后进生的。所以,用关爱解除小学生的惰性心理是转化后进生的最好方法。有的老师面对后进生社会发展的美好前景及对人的时代要求,从思想上不断消除“读书无用论”给他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引起要学的动机。接着需要教师对他加强督促,“扶他上路”。一位老师带了事先准备好的试卷到他家去给他补课,让他在没有复习的情况下先做,结果连最基本的知识也不会。然后老师帮他复习,让他去写去记,再用相同的试卷做一遍,进步了不少,他尝到了一点成功的甜头。这时,老师又给他讲勤奋学习就有好成绩,勤奋出天才的道理。经过老师的“陪学”到放手让他自学,终于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学校要举行写字比赛,在班上选拔赛前,每天晚上老师都去指导他练习写字,结果在班上得了第二名,被选入参加校级比赛。而后老师抓住这个有力机会及时对他进行教育、鼓励,使他懂得了只要勤奋一点,成绩就一定会进步的道理。在参赛前的几天晚上,他都能自觉、认真地练习,结果在学校的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最后老师送给他一段名人名言:“成功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据说后来这位学生真的变得勤奋了,期末考试他竟然进入了前五名。
实践表明:在具体学习、生活中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多种多样,教师的关爱确是解除心理问题的法宝。因为关爱是情感教育的核心,他能唤起学生的强动力。因此,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认真地研究学生心理障碍的因果。不断用“关爱”之心解除学生心理障碍,促进学生内因转化,解除心理障碍,提高育人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