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独立学院是20世纪90年代末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依托普通高等学校(母体学校)教育资源、采用民办机制运作的本科高等学校。与普通高等学校的大学生相比,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其特球性,已成为各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项艰巨的任务。开展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准确而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态势,洞悉学生不正常心理,对做好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教育;心理健康。
一、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一)学习动机不明确,难以持之以恒
独立学院中的大部分学生家庭经济状况都比较好,诸多家长都不遗余力,不惜花费高额费用,希望子女能够得到高等教育的机会,取得高等教育的文凭。也正是这种来自家庭因素的影响,使得绝大多数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动机仅为“学习为了拿文凭,找工作”。这样的学习动机使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缺乏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精神,缺少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仅仅把通过课程考试、获得学分作为学习目的; 还有部分学生在学习上不求上进,认为及格就行,这种态度造成了学生平时学习马虎,考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大学学习具有自主性、专业性、广泛性和探索性,课程的数量和难度都大了,使得部分学生一时间很难适应这种需要自觉学习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大学学习,从而也导致学生遇到困难常常采用逃避和抱怨的态度,缺乏学习的恒心和毅力,容易产生厌学、弃学的消极情绪,学习难以持之以恒。
(二)思想压力大,自卑感强
独立学院的学生入校之后,思想上的压力一般都比较大,他们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是“二等公民”。wWw.133229.cOm这种仅仅因为没有考上重点大学而弥漫在独立学院大学生心头的所谓“等级”阴影一时间难以消除;同时,他们也因此而表现出强烈的学习动机。一方面肯定自我,相信自己通过独立学院的学习深造,同样可以获得高等教育的文凭,有光明的发展前途;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是独立学院的人学生,上的是三本的学校,处处受人歧视,因而底气不足,思想包袱沉重,影响了学刊与生活。这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使得部分学生入学之初良好的学习动机及行为往往因经受不住一时的挫折和失败而未能长期坚持下去,进而导致其思想迷惘、生活懒散、自暴自弃,甚至以“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推时度日。
(三)人际交往能力欠缺
独立学院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从小受父母的溺爱,养成了任性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及与人交往的经验与技巧。许多学生第一次远离父母,面对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经济条件以及个性各异的新同学,既不善于让别人了解自己,也不善于接近他人,渴望与人交往,又怕被人拒绝,对自己的神态举止特别敏感,生怕在别人面前出丑、失态,在交往中异常紧张,不知如何与宿舍同学相处,感到不安、孤独,产生戒备、多疑心理,常常被内心矛盾所困扰,从而产生人际关系敏感、社交恐怖症、抑郁、焦虑、自闭、偏执等心理问题,
(四)生活情感自控力不足
部分独立学院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生活不讲规律,对学校的日常管理和行为规范存在抵触心理,特别是面对吃喝玩乐、学校周围的网吧等诱惑缺乏自我控制和约束能力。他们日常生活消费水平也高于普通高校学生,高消费也同时助长了虚荣心和攀比风气。这使得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贫困大学生的自尊变得异常的敏感和脆弱,虚荣心太强,不敢正面看待贫困,不愿与人交往,自我封闭,甚至产生防卫、敌对心理。有的学生寻求刺激谈恋爱,当两人因个性、价值观、经济与现实产生矛盾和冲突时,便陷入痛苦、迷惘、消沉,心身造成极大的伤害,甚至做出过激行为,如自暴自弃、伤害恋人、为情自杀等恶性事件。
二、加强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