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心理学教育论文

论学科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渗透

2016-02-22 14:0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心理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和重点工程,不只是一个学科的任务,而应融合在所有的学科教学中。但在教育实践中,不少教师认为,心理教育是心理学科的事,或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部分,与自己的课堂教学没有什么关系。也有教师觉得,心理教育固然重要,不过,所教学科很难渗透。其实,各科教学渗透心理教育十分必要,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心理教育是切实可行的。

 

  学科教学渗透心理教育的必要性是由学科教学的基本目标决定的。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其基本目标都是教书育人,育人的重要一项内容就是育心。按照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学科教学的目标分为三类: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领域。其中情感领域是个广义的概念,不仅是情绪、情感,也包括兴趣、态度、习惯、价值观等。这一分类目标,兼顾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和健康个性的形成,即心理教育。显然,心理教育是学科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

 

  学科教学渗透心理教育的必要性也在于它使心理教育真正地落到实处。无须否认,开设专门的心理教育课程,进行心理咨询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途径,但就目前而言,中小学很难得以普及。这些途径毕竟受人力、物力和时空等因素的限制,影响心理教育的广泛性。而学科教学渗透心理教育可以弥补这一不足。第一,从教育时空层面来说,各科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和教师占据时空最多的场所。学生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掌握,智能的培养,心理的发展绝大部分是在这一特定的时空来完成的。第二,从教师队伍层面来讲,学科教学渗透心理教育可以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心理教育,有利于在学校中营造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学校心理教育工作如果单靠心理教育工作者或德育工作者开展工作,则未免孤掌难鸣,势单力薄。学科渗透心理教育可以在更多的时空进行,调动更多的力量参与,以便心理教育真正地落到实处。

 

  领悟了学科渗透心理教育的必要性,那么在学科教学中如何进行渗透教育呢?

 

  一、科学地设定学科心理教育的目标。

 

  1.总体目标。一方面开发学生心理潜能,优化心理品质,提高心理素质;另一方面调节学生心理机能,疏导心理障碍,维护心理健康.

 

  2.具体目标。是在总体目标的统领下,根据各章节具体内容和学生特点制定每节课的细化的心理教育目标。例如,小学语文《小木船》、《一个苹果》等课文可进行交往、合作方面的人际关系指导;初一思想政治第一册第一单元《正确地看待自己》,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自我意识的教育;初三物理蒸发一节可给学生以学法指导:通过实验和观察再归纳出物理结构。概括起来,学科心理教育的目标主要有:智能训练、学习心理指导、情意教育、人格培养、自我意识调节和人际关系指导。其中侧重于学习心理品质和人格心理品质教育如兴趣、方法、乐观、自信、自制、坚韧、积极进取等。

 

  设定心理教育的学科目标应体现科学性。第一,目标的内在规定性。心理教育的内容应是教材本身所蕴含的(直接的或间接的),而不是脱离教材外在强加的。第二,目标的濡染整合性。学科心理教育的目标不是径直的、外露的,而是与知识的传授融为一体的,是潜移默化的。第三,目标的学科差异性。文科类可较多地直接引用相关题材进行人格品质培养,而理科类则更多地侧重教学过程克服困难的意志、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二、潜心挖掘学科教学中蕴含的心理教育资源。

 

  无论是社会科学类课程、自然科学类课程,还是体育艺术类课程,尽管它们自身都有特定的、不可互相转换的认知内容,但都蕴含着各具特点的心理教育资源。譬如政治课,就可以比较直接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象初一的《思想政治》教材,实际上是一本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正如作者在前言中所写:初中一年级思想政治课,主要是进行良好的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语文教学通过所选篇目反映的自然、社会、科学艺术之美,众多的群体人物画廊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敬业、坚贞不渝、开拓进取、无私奉献、诚实守信等优良品格教育,可以说许多作品中的人物或作者本人就是学生人格之楷模;史地教学可以通过历史人物、自然国情等激发学生高级的社会情感;数学教学可以训练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学习习惯及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理化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灵活性、严密性与科学态度,形成认真、细致、耐心、踏实等良好性格特征;音美教学则对陶冶学生情感,丰富想象力,养育审美心理有积极作用;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习的协作精神、意志品质和竞争意识。

 

  三、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

 

  课堂心理气氛是指班集体在课堂上的情绪、情感状态。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能激发和维持学生良好的情绪在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消除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单调感、厌烦感和压力感;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更多的好心境。这不仅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也是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动机、愉快的学习情绪和高度的注意力的重要途径。因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学科渗透心理教育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论学科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渗透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创设问题情境。一位语文教师在讲完《穷人》一课时,提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展开想象:同学们思考一下,课文结尾桑娜拉开帐子以后,渔夫会说些什么?桑娜会说些什么f将学生们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向纵深延伸,课堂教学令人回味。

 

  (2)创设活动情境.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经验表明,当儿童有机会从事各种调动他们自然冲动的身体活动时,上学便是一种乐事,儿童管理不再是一种负担,而学习也比较容易了。111小学数学特级教师魏书莲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精心设计的打开数学伞”“浇开数学花”“数学家来信我回答”“打电话等数学活动,学生总是热情很高,跃跃欲试。还有外语教学,有的教师通过唱外语歌、组织情境对话、排练短剧小品等活动形式来进行教学,学生往往乐学不疲,事半功倍。

 

  (3)创设语言情境。一位历史教师在讲解《岳飞抗金》一段内容时,佐以风波亭遇害的悲壮气概,使学生很快进入情境。此时再感情充沛地吟咏《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带学生跨越历史的长河,敞开情感之门,不知不觉中愉快地接受了知识信息。同时,也被民族英雄岳飞那大无畏的气概所折服。

 

  ()师生互动,重视合作交流.

 

  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让学生拿出预先准备好的两个大小相等的梯形,启发学生动手拼一拼,能不能转化成以前学过的一种平面图形?学生人人动脑,个个动手,很快有学生发现可以用这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发现拼成的平形四边形的底是原来梯形的高,于是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这时有同学表示不同意见:我用一个梯形也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此刻,其他同学用充满好奇、疑问的眼光看着他,教师鼓励地说:你很聪明,我相信你能做到,说说看。这个同学自信地回答到,我沿过梯形一腰中点与另一腰平行的线剪开,这样就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边说边演示,其他同学一看果真如此,报以热烈的掌握。同学们兴致更高了,纷纷动手剪拼,想出了多种剪拼方法,都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

 

  ()鼓励成功,引发美好体验。

 

  每个人都有成功完成某种事情的渴望和需要,反映在人们头脑中,便体现为成功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满足学生成功的需要,使学生产生快乐情绪,具有自信心和胜任感,促使他们朝着成功的方面继续努力。一位教师教学《赵州桥》一课时,让一位学生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他不是添字就是漏字,不是读错字就是把句子读断了。他的朗读,招来学生忍俊不禁的笑声,但他仍竭尽全力去捕捉每一个字,直到读完。老师没有批评他,而是真诚地说老师被你感动了,你明知自己读不好,还全力以赴读完课文,你真是好样的。有了这种顽强的精神,何愁超不过别人。那节课,这位同学特别认真。下课后,还用食指点着课文,吃力地读。第二节语文课,教师又给了他一次朗读机会,此时他竟较流畅地读完了课文。有了这次经历,这个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从此克服了以前读书时容易紧张的心理障碍,朗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各科教学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是培养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心理潜能的重要途径。

 

  在这一问题上,教师所采取的措施关键在于:一方面尽可能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获取成功的机会;另一方面,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抱有合理的成功期望值。否则,学生会因达不到教师的期望而充满失败感。如果累遭失败,长期沉沦在失败带来的消极体验中,他们就会或者自我否定,失去信心,甚至把自己推到自暴自弃的深渊;或者把失败归罪于他人,导致人际关系不融洽,甚至形成攻击性性格。这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危害极大,不可掉以轻心。

 

  四、增强任课教师心理健康医生的角色意识。

 

  心理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成败的关键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学科任课教师的心理教育意识和实施此种教育的修养和技能。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古伦指出:当一名心理卫生工作者不一定是教师的主要角色,而如果一名教师对他工作中的诊疗方面一无所知,那么他做的比他应当做的,其成效要小得多。121这就是说,作为现代教师,他应懂得现代教学是以整体育人为目的的,而要育人,首先必须育心'为此,各科教师必须有强烈的心理保健医生的角色意识,对教学中学生出现的各种现象,不要只习惯于做思想、道德、能力方面的评价,而应更多地从学生心理发展的角度考察,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让他们自觉、主动、积极、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

 

  这就要求各科教师懂得心理教育的意义,具有心理教育的意识,掌握心理教育的知识技能,真正成为心理指导者.二是学科任课教师本身具有健康的心理。因为,教师的劳动具有很大的示范性,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认知风格、情感、意志、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以及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作用;因为学生有近乎本能的向师性,自觉不自觉地将任课教师作为主要的模仿对象,其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塑造作用。所以,心理教育应以教师的心理健康为基础。在学生面前,尤其是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表现出愉快乐观、积极进取、自信、自尊、自爱、自强、民主平等、公正宽容等良好的心理品质。着力提高自身的人格品位当是我们现代教师努力的目标之一。综上所述,各科教学渗透心理教育不仅必要,而且可行。作为一项全新的创造性工作,需要我们广大教师付出艰苦的劳动,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探索。只要我们有自觉实施心理教育的意识,掌握科学地实施心理教育的方法,并选择契机渗透到教学各个环节中去,那么各科教学一定能成功地实施心理教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