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心理学教育论文

大学生心理问题与健康教育初探

2016-02-22 10:4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就及优势

 

  1.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后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卫生部、共靑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等一系列的重要文件。对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内容进行了科学的阐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些文件的出台,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标志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教育行为,而是关系到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加速实现国家人才战略和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可持续发展。

 

  2.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迅速、研究成果丰富。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卫生、心理调整方面的专著已出版50多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国家级课题达到10多项,省级课题几十项。绝大多数学校都成立了心理咨询和教育机构,人才物品配备逐步到位,工作条件不断改善,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咨询活动,培养了一支比较有力的骨干队伍。

 

  3.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手段更加科学化、现代化。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向现代化发展,各种心理测试软件不断被开发出来,除电话咨询外,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开辟网上咨询,提供心理测试服务,开展在线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教育已被越来越多的学生所认识、所接受。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认识不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当前,大学教育更多的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规范方面要求,容易忽视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不够重视心理问题的微观分析和研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的心理需求及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而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却跟不上经济社会的发展。

 

  2.心理健康教育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在心理咨询中重障碍咨询轻发展咨询。由于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多是从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入手的,使一些人误以为高校心理咨询的对象只是存在心理障碍、人格缺失的异常学生,而与多数心理健康但面临着成长与成才、情感与事业、日常生活矛盾等诸多问题的学生无关,忽视了对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致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范围受到很大局限,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发挥。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不系统,教学质量不高。一是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普遍存在着照搬西方心理教学模式的问题,还没有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本土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二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不够规范,教科书没有统一的内容和质量要求,教学质量也不高。三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乏主动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往往要求教育者主动出面干涉,而我们现在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完善,不能主动地发挥作用。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提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1.高校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和主要责任单位。要把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落实国家人才战略的重要地位来认识。切实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将其列入学校主体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领导,明确分管部门,明确责任职能,形成完整体系。

 

  2.教师肩负教书育人的重要责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教师要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但是教师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的纽带,而且它本身就起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3.大学生也要正确认识对待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就是大学生,教育能否有成效,关键在大学生自身。要教育大学生正视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并采用正确态度和正确方法解决。主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使更多的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咨询,进而通过心理咨询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要建立起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1.合理的课程设置。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意见》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与体系。高等学校应按《意见》的要求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改革课程设置,使其符合我国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课程设置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照顾大学生特点,变生硬的单向的讲课,为活跃的双向的交流,加强师生心理沟通,使教学更加人性化。

 

  2.科学的教育内容。要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及需要,及时地调整更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逐步形成一套科学的、完整的、符合大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教材要体现五项内容:一是认知教育。要使大学生了解认知的发展规律、特点及自身认知水平,帮助大学生客观而全面地认知自我,辩证地看问题,正确地看发展。二是意志教育。要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意志在成才中的重要作用,帮助他们明确奋斗目标,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三是人格教育。要通过大学生加强自身素质修养,增强自我教育能力,从而矫正不良人格习性,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四是情感教育。要使大学生了解人的情感、情绪发展变化的特点,掌握有效的调适手段,学会情绪的适当宣泄和放松,把自己的情绪调节到最佳状态,保持良好心态,避免心理失衡。五是人际关系教育。要帮助大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特点和方法,提高交往艺术,使其能够在集体生活中得到快乐,增加幸福感。

 

  3.完善的教育规划。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不同层次、不同群体存在的问题也不同,要分类施教,突出重点。新生心理健康教育重点放在适应新环境等内容上,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他们尽快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与适应,二、三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帮助他们了解心理科学基础知识,初步掌握心理调运技能以及处理好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人格发展等方面的困惑为重点。对于毕业生,要配合就业指导,增加择业求职心理问题及调适内容,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职业特点,客观分析自我职业倾向,作好就业心理准备。还要重视作好经济困难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等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特殊群体要注意教育方式,提高教学艺术。

 

大学生心理问题与健康教育初探


  ()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1.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活动。高校要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充分发挥学校广播、电视、校刊、校报、橱窗、板报以及校园网络的作用,认真制定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行动计划。积极组织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日或宣传周、心理剧场、心理沙龙、心理知识竞赛等活动。要注意宣传形式,提高宣传效果。要坚持弘扬主旋律,坚持正面宣传教育,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防止唯心主义、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干扰,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方向。

 

  2.建设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通过举行校园文化节、科技节、运动会和重大节庆日等活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健康、高雅的育人氛围。要在活动中培养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放松个人心情,使其自觉融入集体之中。要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3.开展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首先,大学生走出校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拓展了视野,放松了心情,了解了社会,增长了知识。其次,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到农村、企业感受国家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建设的新变化也是对学生的一次生动的形势教育,使大学生们能够以发展的眼光看改革,正确对待改革中的问题,对国家建设充满信心,对个人发展充满希望。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1.要贯彻落实好教育部、卫生部、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要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要坚持少量、精干的原则,配备一定数量专职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要保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的稳定、并根据形势发展使其不断得到加强。

 

  2.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专兼职教师的培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政治性、专业性都很强的工作,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的教师既要有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又要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入脑入心。为此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学水平。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