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对外传播的首要目的和根本任务就是跨越文化差异带来的隔阂与障碍,实现和谐同步的文化交往,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一带一路”政策推动下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传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和不足,使得对南亚东南亚传播工作的质量和传播效果大打折扣。如何在全球化及“互联网+”的背景下,帮助云南媒体建构完备高效的对外传播平台和渠道,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传播,是本文研究和探索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南亚东南亚;云南;对外传播
一、选题背景
自古以来,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地区山水相依,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就十分密切。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南亚东南亚已经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区。
而云南因其突出的地理区位优势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等国家开放交流的主要窗口。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云南时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云南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努力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这为云南未来发展确定了新坐标、明确了新定位、赋予了新使命。近年来,在对南亚东南亚传播的过程中,《云南日报》等云南大众媒体担任了主要的角色,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云报集团通过成立专业的报道机构、开辟专版等加大对南亚东南亚的宣传报道力度。云报集团以中文、英文、印尼文、柬埔寨文、缅文出版的12份《中国・云南》新闻专刊,承办了老、泰、柬、缅4种语言的国际传播期刊和一个多语种网站――云桥网。云南人民广播电台则开播了对外广播频率“香格里拉之声”是中国现有的三个独立发射覆盖的对外广播电台之一,多角度推介中国特别是云南的经济优势和资源优势。云南电视台则通过《新视野》等多档节目为南亚东南亚的民众提供及时、权威、鲜活的新闻和娱乐资讯。
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和不足,使得对南亚东南亚传播工作的质量和传播效果大打折扣。如何在全球化及“互联网+”的背景下,帮助云南媒体建构完备高效的对外传播平台和渠道,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传播,是本文研究和探索的主要问题。
二、对东南亚、南亚国家的传播环境分析
(一)云南对东南亚、南亚政治环境
国际传播工作的政治环境是指受众国的政治体制、对重大国际问题的政治立场、传播国与受众国外交关系等因素。政治环境对国际传播工作的影响是直接而深远的。
东南亚、南亚国家的政治体制是多种多样的,细致划分,则主要有如下5种类型:实行人民代表制的越南、老挝,近年来,越南在逐步推进政治体制的改革;实行议会共和制的新加坡、印度、巴基斯坦;实行君主制的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由军政府执政的缅甸。在国家独立和社会发展进程中,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沿袭了西方殖民地宗主国的发展模式,而东南亚国家则自主的寻求适合自身实际的发展类型和方式。不同的政治体制,对国际传播而言,往往意味着不同的价值观。南亚国家推崇西方的价值观,讲究个人自由、个人奋斗、社会平等、民主和人权。而东南亚国家,逐步发展了“亚洲价值观”。其核心是集体先于个人、好政府、讲秩序、重家庭、崇尚和谐,其实质是儒家伦理。
(二)云南对东南亚、南亚传播的经济环境
国际传播的经济环境是指影响和制约国际传播的经济条件,包括受众国的对外经济开放程度,经济资源对国际传播的约束度,经济发展对信息的需求度等内容。
经济已经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南亚扯不断的“红线”。20世纪90年代以来云南周边地区各种层次、范围的国际区域合作组织不断涌现。随着东盟实施“大东盟战略”,相继吸收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入盟,东南亚一体化进程大大加快。另一方面,随着“10+3”和“10+1”合作的不断推进,东南亚的区域经济合作向整个东亚扩展。此外,涉及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六国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也不断深入发展。在南亚方向,南亚联盟、恒河――湄公河等国际合作组织相互渗透,孟中印缅次区域合作成为这一地区区域合作中的一个新亮点。经济一体化与区域化程度的增强,必然促进文化信息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三)云南对东南亚、南亚传播的社会文化环境
东南亚、南亚是一个极为复杂,富于多样性的社会。在这个广阔的地区,民族和语言的多样性带来了东南亚、南亚社会文化的丰富多彩,并各具特色,可以互相吸收与融合,而不单调。但易于产生种族纠纷与民族矛盾。复杂多样的宗教信仰也是东南亚、南亚社会多样性的突出表现。
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文化交流情况。在政治和经济合作的基础上,中国与东南亚所具有的类似的文化背景和文化认同,以及各国对发展文化产业的日益重视,都正在为双方开启一扇崭新的文化产业交流与合作的大门。
三、云南媒体对南亚东南亚传播的现状不足及应对策略
(一)单兵突击明显,走出去需搭建联合体平台
当下,云南传媒业“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但具体到路径的选择,却更多停留在“单兵突击”的层面,传媒机构泾渭分明,正因如此存在着海外重复设站、传播对象定位不清、传播范围有限、市场认可度不高等现实问题。即便国家在政策大力扶持,在经费上大力投入,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布局,加之意识的落后,包括新闻传播、广电、网络、出版四个板块在内的文化产业“走出去”难以将宝贵的传播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导致“走出去”的�C合成本居高不下,最终的传播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二)主流媒体依旧唱主角,新媒体的功能亟待凸显
首先,传统媒体的信息生产周期较长,信息生产的时效性无法得到保障。很可能最后生产出来的文化信息内容已不能满足南亚东南亚国家受众的需要,降低了文化与信息传播的效率,甚至造成无效传播。而新媒体碎片化的信息生产模式和即时性的传播方式恰恰能够弥补传统媒体时效性相对滞后的短板。
其次,传统媒体对中国影视剧的传播已无法满足南亚东南亚国家受众的消费习惯。当下,我国热播的电视剧很多是通过东盟国家的视频网站传播的,而非东盟国家的传统媒体。例如我国电视剧《武媚娘传奇》在越南最大视频网站ZingTv的点播量高达5547万次。南亚东南亚国家视频网站上的中国电视剧资源多是由当地网友从中国网站下载、译制并上传到这些网站,而非官方渠道输出。可见,我国应尽快搭建对外视频网站,这有利于我国电视剧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推广,如能同时结合广西的地域优势和文化特色,生产或译制南亚东南亚国家受众喜爱的影视剧,则能更有效地提升我国的文化传播力。
(三)缺乏“双技能型”国际传播专业人才
和国内发达地区相比,云南在国际传播能力、传播手段及传播产业发展等方面有明显差距,具体表现为传播意识不强,传播平台和方法落后,传播产品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还有待加强等方面。而以上种种的关键问题在于“人”。既精通东盟各国小语种又熟知东盟各国新闻体制和国际传播规律的“双技能型”国际传播人才很是稀缺。云南应在服从国家层面整体布局的同时,从自身实际出发,加强人才培养建设。本文来自《东南亚南亚研究》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