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文教资料

论社会科学国家形态

2023-12-06 10:4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社会科学以人类社会现象及其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社会环境不同,社会科学揭示的那些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和结果也不同,社会科学也就存在不同形态,社会科学原理的普遍性与某个国家社会运行环境的特殊性结合,产生系统因素差异所致的社会科学国家形态,表现的是社会科学具有适用性的特点。迄今为止,人类社会一般以国家这样的统一体作为存在形式,这就决定了超越以国家为载体的社会形态,社会科学的研究便没有意叉也没有出路。笔者在本文中讨论:什么是科学形态;社会科学具有国家形态;社会科学国家形态的科学性与世界意义。


  关键词:社会科学;国家形态:科学性


  中图分类号:C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544(2012)01-62-03


  创造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文化成果,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个重要的逻辑前提是社会科学在不同国家是不是具有相应的特色。我们可以把具有国家特色的社会科学称为社会科学的国家形态。中国特色社会科学就是中国形态社会科学。社会科学为什么有形态?有怎样的形态?如何保持这些形态的科学性?这是社会科学发展必须回答的问题。


  一、科学形态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对人类社会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原因在于为人类揭示了可以运用的客观规律。


  1.科学的本质在于揭示客观存在的规律


  人们对科学一词的定义有多种,立足点也有两种理解:其一。科学是一种逼近真理的知识体系。英国著名的教育家赫・斯宾赛说:科学是系统化了的知识。据此,并不能区分科学与伪科学。“科学是一种最逼近真理的尽可能不自相矛盾的知识体系。科学是崇尚真理和真实的人们永无止境地探索、实践,阶段性地趋于逼近真理,阶段性地解释和揭示真理的阶段性、发展性、历史性、辩证性、普遍性、特殊性、信息性等特点,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的知识体系。”这一定义涵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辞海》中,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这一定义更能反映社会科学的特点。其二,科学是探索真理的事业。百度上的词条“科学”还包括“一项成果绝大部分有利于造福人类社会的高尚事业”。“是认识自然规律并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的体系(显然,这里指的是自然科学。)”。这个定义中,科学包含了知识体系及其产出系统和机制,科学不仅是知识体系还是生产这些知识体系的事业。


  人们理解科学一词较多落脚在知识体系上,科学就是科学知识或科学知识体系。不论如何界定,科学的本质任务是揭示客观规律。基于此,笔者定义科学是揭示事物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自然科学揭示自然事物运动规律,社会科学揭示各种人类社会现象的运动规律。必须注意的是科学并非客观规律本身,科学是已被揭示的规律形成的知识体系。


  最近的百年,科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显现出无比的力量。显性地。推动人类物质生产方面发展的是可以转化为技术的硬科学――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所转化的技术一旦被人类普遍运用,技术在全球各国普及时,国家在其中的意义似乎主要是基于它们的自然环境等差异使科技的生产力增量不一。其实,人们越来越不难发现,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对硬科学的技术转化率有硬约束。社会科学探讨社会规律,求真求实求是形成的知识体系与硬科学一样,有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社会科学探索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经济、政治、法律、情感等关系的运行规律,其研究成就不直接转化为技术,但对人类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有巨大的反作用,这些反作用在一定条件下甚至主导社会整体的运行方向和方式。比如,经过研究一国的社会发展需要和支撑力,会形成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及由此决定的科技政策,或促进或阻碍硬科学的探索、应用、发展;又如,科学史上社会科学对解除神学排斥科学有重大作用。现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既在整体上相互促进开拓运用,局部环节上二者又存在摩擦,这说明科学系统内不同的科学体系,显性或隐性地对社会发展和科学本身的进步起客观作用。


  2.科学具有不同形态


  百度百科解“形态”一词,有形状神态、形状姿态之意,也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形态有时候被称为程式,指一种结构性要素,体现着对形态所流行的那个时代的重要观念的关注;不同的元素的排列组合或者编码方式构成不同的形态。不难推断,任何事物都有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态,科学是揭示事物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的形态至少可以反映为:其一,揭示不同领域规律的知识体系,形成不同表现形态的科学,这通常俗称为学科。在这里还包括以不同的逻辑组织方式表述规律,也形成不同形态意义的科学知识。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在哲学中称为人类社会运动的总规律,在政治经济学中称为一般经济规律,反映了知识的起点不同,智慧的落点也不同。科学形态的这种差异与学科形态的差异是有联系的,各个学科表述知识体系的方式、知识体系逻辑组织习惯等不同,科学知识在形式上有差异,致使科学的形态也有差异。


  其二,从姿态上理解,一个学科的知识集成了不同环境下相关规律的不同作用趋势。规律发生作用的系统要素及其结构的诸多差异,决定了揭示规律的科学知识体系在内容上会有差异,形成科学的各种形态,反映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的对立统一关系。其三,从生成与应用形式看,科学有原生或原创形态、继发形态(应用性)、原生与继发混合形态。科学形态包括科学知识体系的具体学科形态(哪类哪科知识)、表述形态(用什么样的组织逻辑、语言、数学模型表述等),知识姿态(规律在什么条件下产生什么过程与结果)。学科形态体现科学知识的类差异;知识姿态,反映科学知识的种差异。科学还有如语言表述形态、从不同角度或用不同方法解析事物真相的流派形态等。阐释科学形态,从一定意义上又是对知识体系进行分类,从不同角度可以观察和揭示科学的各种形态。


  李春泰在《科学形态论》一书中“借助于科学史与科学论两个方面的研究,发现客观上存在着科学形态。”指出“科学形态是人们无意识创造的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思想体系。”这可以佐证科学有形态这样一个命题非笔者一家臆断。


  3.自然科学形态的例证


  物理学是典型的基础类自然科学,物理学中把某个物理量在空间的一个区域内的分布称为场,场的实质是事物运动变化的环境,如温度场、密度场、引力场、电场、磁场等,表征温度、气压、磁状态等环境情况。在不同环境中,物体变化的状态和形式不同。“场”亦或环境,影响乃至决定规律发生作用的过程与结果。


  自然物所处的环境不同,对应的知识体系也会不同:牛顿力学知识基于地心引力和物体低速运动环境;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基于物体运动能否接近光速。常规理论主要表述常态情形下的结果,如“开水”这一概念是1个大气压下,水温到1000C便沸腾的知识,接受和运用这些知识时,人们自然地基于低气压环境里水温到1000C就沸腾这种环境前提。


  二、社会科学的国家形态


  社会科学以人类社会现象及其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迄今为止,人类社会一般以国家这样的统一体作为存在形式,这就决定了超越以国家为载体的社会形态,社会科学的研究便没有意义也没有出路。


  1.社会科学具有国家形态


  社会环境不同,社会科学揭示的那些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和结果也不同,社会科学也就存在不同形态,这在本质上同理于自然科学有不同形态。巴甫洛夫的名言:“科学没有国界”对于自然科学知识多数情形下成立。比如不论哪种社会形态、哪个国家,1个大气压下水温到1000C都沸腾;对于科学事业,这也成立,任何社会形态、国家都因为其科学事业的发达而相对发达。但是,对于研究对象是社会运行规律的社会科学来说,国家是社会的一般载体,国家的性质、状态等是社会运行规律作用的“场”,一国的社会环境因素不同,决定了社会科学需要回应的问题不绝对相同,回应该国相应社会问题的社会科学知识也会大相径庭,社会规律在一个社会一定时期一定环境下作用的过程、形式、结果都会以不同形态表现。可见,国家形态是社会科学的重要形态。“科学家却有祖国”也至少在爱国语境下表明不同国家的社会差异。


  列宁说“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每一种情况都适合于它的一个特殊。”社会科学的国家形态是指运用社会科学的普遍原理,回应、解释、解决一个国家社会现象、问题,从而可能形成一个国家处理社会问题模式的知识体系。一般地说,社会科学已经揭示的规律及其相关原理可以被运用于多个国家解决社会问题,社会科学原理的普遍性与某个国家社会运行环境的特殊性结合,产生系统因素差异所致的社会科学国家形态,表现的是社会科学具有适用性的特点,这是较低层次的一种社会科学国家形态;但是当一种社会问题最先发生于一个国家时,探讨和揭示前所未得的规律成为社会科学的新课题,突破这些新课题意味着揭示出新的规律,形成原创性意义的社会科学新知识,这种较高层次的社会科学国家形态会丰富和发展社会科学。所以,社会科学国家形态,可以是反映适用性特点的那些,但价值更大的是反映原创性特点的社会科学体系新知识,这些新知识增大和提升了社会科学知识体系。


  法国著名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布尔迪厄(1930-2002)一直关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自主性的问题。为了研究科学知识的社会状况和组织情况,布尔迪厄提出了“科学场(场域field)”的观念。对于科学,场域把参与者、制度、机构和环境条件放在一个敞开的空间里分析,布尔迪厄分析科学活动在复杂的社会结构中的运作情况,推动了对科学进行历史学和社会学的分析。这从侧面说明,社会科学工作者已经意识到社会因素及其对科学系统和科学形态的影响。


  社会科学的国家形态与国家形态的社会科学,前者强调形态即特殊性:后者强调科学即所包含的知识。如不涉及严格的对比,二者可以混称。


  2.黑格尔“让哲学说德语”浅证社会科学具有国家形态


  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说过:“环境决定着人们的语言、宗教、修养、习惯、意识形态和行为性质”。与欧文同时期的黑格尔。在写给把荷马译成德语的J・H・沃斯的一封信里说:“路德让圣经说德语,您让荷马说德语,这是对一个民族所作的最大贡献,因为,一个民族除非用自己的语言来习知那最优秀的东西,那么这东西就不会真正成为它的财富,它还将是野蛮的。”“现在我想说,我也在力求教给哲学说德语。如果哲学一旦学会了说德语,那么那些平庸的思想就永远也难于在语言上貌似深奥了。”


  这个例子表面上反映的是人类共享世界优秀文化的科学知识需要解决语言表述形态的转换,而在本质上看,一方面,把外来哲学思想介绍给德意志民族是有意义的,另一方面,哲学在德意志的文化土壤上诞生,哲学思想先用德语表述再推介给世界,其经由民族意义达到的世界意义更具有价值。


  三、社会科学国家形态的科学性与世界意义


  科学是人类认知客观与主观世界的产物,具有意识形态性,牡会科学国家形态突出国家的社会特色。人们自然会更加质疑其科学性。


  1.社会科学国家形态的科学性


  似乎一涉及意识形态性,人们就害怕其主观色彩与科学相悖。其实,社会科学的意识形态性并不必然降低其科学性,问题的关键在于是不是具备和坚持保证科学性的条件和基本原则:第一,必须以基本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为出发点和归宿。科学有客观性、验证性、系统性三个特征。国家形态的社会科学,必须遵从科学研究和论述客观实际、科学研究的结论可验证、科学研究和科学理论系统完整。这既是避免社会科学走向伪科学的基本要求和原则,也是社会科学成果的矫正器和过滤器,脱离实际和主观主义的都将被滤出。第二,必须反映客观规律与本国社会环境的结合。社会科学的国家形态是运用社会科学的普遍原理。回应、解释、解决一个国家社会现象、问题,揭示客观规律与国家“场”的结合,从而可能形成一个国家处理社会问题模式的知识体系,体现规律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结合,建构和发展一国社会科学国家形态,只讨论普遍性很难回应该国的具体问题,也容易走向“本本主义”,只强调特殊性,忽视规律普遍性的内在要求,容易偏离规律亦偏离科学性。所以,社会科学国家形态必须实现客观规律与本国社会环境的结合。第三,以科学方法论指导研究,以科学方法分析、解释、解决一国的问题。如果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或者说指导社会科学研究的哲学本身不科学,那就决定了对社会问题的研究从一开始就不可能科学;没有科学的方法论和研究方法,社会科学的研究不但到达不了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还会强化意识形态性异变的伪科学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构建和发展一国社会科学国家形态的方法论之根本,而具体的研究与分析方法则应该据此展开。


  2.社会科学国家形态的世界意义


  社会科学的国家形态是普遍规律在一定时空环境下的产物,特殊性蕴含着普遍性,因此社会科学国家形态必定具有世界意义,即在各个国家或社会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社会科学国家形态的世界意义至少整体上包括:第一。社会科学国家形态寓含的社会运行规律可为人类社会共用。科学的本质在于揭示客观规律,由于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决定了社会科学国家形态虽凸显差异性,但首先是反映规律内在必然趋势的,这些必然趋势无论在哪个国家,只要具备条件都必然发生。人类社会共通的社会运行规律决定了揭示这些规律的知识体系具有世界意义。第二,社会科学国家形态所新增的科学成就可以推广到类似环境下的国家或相应的发展阶段。长期和宽泛地看,各个国家虽然发展的进程和阶段有异,跨越某些过程或阶段也是可行的,但是都会经历社会发展必经的大部分阶段。这些阶段的普遍规律,在各国具备相应条件时,一定会发生作用,而先以一国社会科学国家形态存在的那些揭示规律的新知识体系,自然可以被推广、学习、借鉴、运用。第三,社会科学国家形态在国家间具有双向交互性,可以裂变和生成新知识。交通、通讯、信息交互的极速发展。成为社会科学国家形态在国家间具有双向交互加速的基础条件,那些不动摇社会基石的社会科学国家形态交互最及时,在交互中还会裂变和生成新知识,就象种子,落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个过程,既继承本质属性的基因,也会带上土壤、气候等环境烙印。裂变和新生的知识同样具有世界意义,所以交互是双向的,可出可进,推进社会科学系统的发展。


  学界尚未展开对社会科学国家形态这一问题的讨论,口’但这一问题是繁荣中国社会科学,回答社会科学是不是存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必须面对的重要基础性逻辑前提,笔者望以拙见引真知。作者:常荆莎,胡志萍。本文来自《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