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只想从一个小的角度,探讨提高课堂效益问题,阐释了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底气、灵气、活气。
【关键词】高课堂效益;底气;灵气;活气
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千方百计提高课堂效益,这是每一位教师都在不断探索不懈追求的问题。这里,我只想谈谈“上课的底气、灵气、活气”问题。随着教师知识增加、阅历丰富、能力的提升,我们会拥有越来越强的自信力。当我们的认识与才干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成为一个驾驭课堂的高手,也就会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优秀教师。
1上课首先要有底气
教师的教学底气源于教师的专业素养。专业素养是教师在正确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策略以及相应的专业知识、能力的结合体。底气是指教师必须具备现代专业素养,即备好课,通读教材,熟悉大纲考纲,了解班情学情,熟知当节课的内容与其他章节间的联系,在教学中善用教材,用活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能根据班级实际,把教材内容灵活融入教学中。有了教学底气,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因势而变,收放自如,快慢有度;有了教学底气,教师能合理处置“预设”,灵活运用“生成”,协调“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在预设和生成之间寻找转化的奇迹,使之成为再生性的课程资源,让课堂充满勃勃生机;底气来源于对工作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追求。一个十分热爱教育的老师,他总是千方百计的想办法备好课,研究他的学生知识水平,在这种不断研究中,他讲的课,就逐步达到新的高度。没有底气的老师,给学生是一种软弱无能的印象,是不自信的一种外在表现。上课时的循序渐进是建立在老师坚实的课前准备上的,只要你课前有充分准备,你就能信心百倍地给学生以准确而非模糊的回答。容不得学生的半点质疑和非议。所以,要有底气就得自信,要有自信就得扎实的备课。
现在的学生只相信实力,相信他遇着的是有水平有实力的老师。要让他看得见你的高明之处,即使你觉得在某一方面做得不怎么好,但你也不能说自己不行,行不行不是你说了算,你说不行学生不会原谅你,你说行学生就会相信你。学生是向老师学艺的,你自己都说不行,他还来向你学什么呢?当然,老师课堂下来一定要对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学习的状态、学生思维的闪光点等作深刻反思,从而不断鞭策提高自己。
2上课老师要有灵气
灵气是一种存于内心,现于无形的一种教师素养,只能体会不可言传的精神或风采,有灵气的老师上课声音洪亮、信心十足、精神抖擞、斗志昂扬、激情四射、才情横溢、充满吸引力,用无声的语言鼓励和引领学生树立学习知识的信心和勇气。老师只有充满激情上课,才能感染学生,打动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精力放在与老师的教学互动上,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这就是教师的一种良好精神状态,是一种阳刚之气,也就是灵气。但许多老师那种上课精神萎靡不振,死气沉沉,沒有吸引力的课堂,是无法做到上课高效的,结果只能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有灵气的老师是把以情动人作为他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他的激情及他对事业的热爱是融为一体的,他总是相信自己这节课的效果很好,对课堂上的某个环节处理非常独到,他对自己的上课水平和能力总是赞赏有加,自我鼓励,自我满足。激情总是促使他花更多的功夫备好课,也常常为备教材、备好教学大纲和考纲、备好学情而深思熟虑,绞尽脑汁。
3上课老师要有活气
有活气的老师上课总是让课堂十分活跃,语言丰富而有幽默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欲望。呆板枯燥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想要昏昏欲睡;师生有对立情绪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噤若寒蝉,一言不发;而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当老师提问时,学生总是争先恐后参与教学活动,学生间相互讨论,对问题提出不同的假设,进行争辩,学生受到老师激情熏陶感染也显得十分有表现欲。老师的幽默风趣,发散思维,更让学生思维的火花一次又一次的碰撞,老师成了一个导演,学生成了演员,有的演主角,有的演配角,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得到了充分展现。课堂不会像以前那样满堂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也不再枯燥乏味,那充满活力朝气的课堂,能够让学生从心里自觉自愿走进知识,那样的课堂肯定是高效的。老师也因此信心十足,逐渐成为课堂驾驭高手。
上课有活气可以鼓舞学生的士气、提高学生对老师的可信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课堂中去课堂有活气,教师必须要具备基本的讲授、解题、处理突发情况、严密管理和组织课堂的能力,使自己的教学效果不断攀上新台阶。
活气来源于教师对教学的热情,来源对工作的无限倾注,失去这个条件,活气也就失去了主观基础。就算知识能力水平再高,但热情不够,准备不充分,投入不到位,对活气的形成也会有很大影响。
4结束语
总之,教师的教学效果好坏是与教师课堂的“底气、灵气、活气”密切相关的,有了教学底气,教师显得更加自信,教态变得更加从容,教学更有智慧和灵活多变,课堂更趋活跃。教师则审时度势,因势利导,精于点拨,巧于引导,把学生的学习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生动活泼,把学生带进知识的海洋。
作者:孙亚刚,重庆市北碚区兼善中学重庆市北碚区40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