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高三,我发现班里的大部分学生突然开始“钟情”于议论文写作,但如果按照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这些同学的议论文大多只能排在三类中档或以下,也就是说,在不走题的情况下,分值只能在42分至50分之间,这可真是一个相当“平庸”的分数。
笔者分析,大多学生选择议论文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求稳,因为不少教师包括笔者自己都曾经和学生说过,考场作文需要旗帜鲜明地点题,而有些含蓄的记叙文可能会被教师误以为走题,但是议论文只要在开头结尾明确地阐释观点,至少可以保证不走题。于是写作能力不太强的学生生怕在高考考场“一失手成千古恨”,故而倾向于写议论文;二是求快,语文考试时间是150分钟,对于很多同学来说,高一高二时的作文训练绞尽脑汁也要耗费100分钟左右,考场写记叙文,因为生活经验和写作素材的缺乏,很难构思出一篇立意清晰明确的记叙文,而写议论文就成了“终南捷径”,审题之后,构思好开头结尾,然后在文中填充上甚至只是勉强可以证明观点的材料,一篇文章就能在40分钟之内完成。
可想而知,如此文章怎能不被打上平庸的标签?这样的议论文往往问题多多,比如立意肤浅,论证简单,论据不够充实充分等。我们常说,事实胜于雄辩,学生在写议论文时最常用的论证方法就是例证,故而仅从事例论据使用的角度分析学生议论文的弊病,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堆砌事例,文体不明。多数学生的议论文事例运用常常是详尽地叙述;更有甚者,有的所谓议论文就是一个议论式的开头结尾,中间就是完整的一件或者几件事。所谓“字数不够事例凑”,一篇文章去掉论据之后,剩下的字数屈指可数,更不用说体现学生独到深刻的见解了。
二是材料雷同,鲜有新意。学生文章中的论据主要有两大类,出自历史和出自新闻。网上有人嘲讽道,每到高考,屈原就要跳江,苏轼就要被贬,最惨的是司马迁,无论什么题目他都要出现,这样的调侃绝对不夸张;而如果让学生了解了“感动中国”的事迹之后,教师就很难在学生以后的议论文中看到其他人物了。
三是缺少分析,论证乏力。考场作文往往是主题先行,审题之后学生就开始思考观点的表述,以此来扣题,然后分解论点,最后寻找材料去支撑自己的论点。观点和材料的联系在学生的笔下常常是无条件的,如果有题目与苦难有关,司马迁忍辱负重终成大器,学生就会顺理成章地去证明苦难会助人成功,甚至美化苦难对人生的意义。对论据缺乏必要的解剖分析,论证浮于表面,议论文变成了材料和观点的简单叠加。
一篇议论文,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者紧密联系,在考场作文主题先行的前提下,论点确定了,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其实就是学会正确使用论据,因为对论据使用的过程本身也就是论证的过程,而对喜欢也习惯于通过例证法写作的学生来说,学会收集并理性运用事实论据就显得尤其重要。
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建议学生们写作议论文时应注意以下三点,力图提升议论文的思维品质。
首先要收集大量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平时没有素材的积累,考试临场很难快速地选择最适合的材料。笔者想特别指出的是,针对学生作文论据材料雷同的缺点,学生要学会跳出课本。从书本中寻找事例要学会避开故人结识新友,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闪光的不只有屈原、苏轼、司马迁,学生平时可以多看看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从现实中寻找事例要学会关注热点回避焦点,关注热点就是关注现实,可以体现出一位写作者关注现实的责任感,但当热点变成焦点之后,这个素材在试卷中出现就很容易造成阅卷老师的“审美疲劳”。
其次要学会辩证分析。收集材料之后不思考没感悟,材料仍然是死的,而整理之后这些材料才能变成为我们所用的鲜活材料。整理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积累,而是思考分析的过程。议论文本身是富于理性色彩的,理性从哪里来?当然最好能借助学生学过的辩证法。要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矛盾的观点去分析你所看到的现象,透过现象抓住你最需要的本质。怎样分析,笔者毋庸赘言,只略举一例为佐证:一次笔者要求学生谈谈对“凤姐”成名的看法时,一学生跳出了人们“审丑”批判的窠臼,找到凤姐曾经求职的经历,表达了对草根阶层生活艰辛的同情,这样的立意让我眼前一亮。
如前文所说,我们不能因司马迁忍辱成功就美化苦难,对一个实例的分析最忌讳的就是直接的、平面的。“横看成岭侧成峰”,平时的积累思考中,学生甚至可以尝试自己和自己辩论,以寻求最佳立意点,使立论尽可能地无懈可击。
最后,学会反思自我。这是一个浮躁的冷漠的功利的社会,请大家注意,这不是我的观点,而是学生在议论文中经常发出的感叹,在文章中批判这个社会和他人的冷漠,但是很少有人思考,“我”在哪里。这个世界混乱复杂,他们都要承担责任,但是与“我”无关。仍以“凤姐”为例,太多的学生批评凤姐的炒作,斥责幕后推手的无聊,抨击社会的浮躁虚荣,但有一个学生独出机杼,在批判“审丑”风行的不正常之后,开始自我剖析,“我”在这样的社会里是怎样一个角色?“凤姐”等人在网上点击率的暴涨也有“我”的功劳,我对网络事件的关注是娱乐还是严肃的思考?在这个娱乐至上的年代,这样的自我反省精神是很可贵的。
一篇有思想有深度的文章一定是个性鲜明的文章,学生要学会大胆个性且鲜明理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其实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中,都应该有个性鲜明的“我”存在,任何文章都忌讳人云亦云拾人牙慧。
当然,写好议论文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只要学生会观察、善思考、勤动笔,相信他们一定能写出精彩有亮点的文章来。
作者:周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