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物理实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成功的物理实验有助于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形成概念,习得物理知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本文对实验的三个重要阶段应注意的问题及应培养的学生能力进行简要探讨。
一、实验前的准备阶段
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是比较浓厚的,但多为实验现象和结果所吸引,注意力往往集中于实验过程,而忽视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强调实验前的准备。
具体来说,准备阶段应明确四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和原理、测量仪器的量程和准确度的选择及实验的注意点和可能产生的误差。同时,还要做到实验时心中有数,力求避免意外。这是实验前准备最基本的要求,解决这些问题为实验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为此,教师应出好预习提纲,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去预习;同时,还要针对学生实际,逐步提出恰当的要求。例如,做电学实验时,首先要教会学生正确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采用分步法引导学生,使学生正确而又熟练地使用电表。
二、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的教学可分为学生动手操作和實验观察与量度两个环节。
1.学生动手操作
动手操作直接关系到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和实验习惯的养成。物理实验用到的仪器千差万别,各种仪器的操作要求不尽相同。但是,使用这些仪器总有一些共同的规律,认识这些共同点,对于规范使用各种具体仪器,提高驾驭实验的能力是有益的。因此,在教学时必须突出两个问题:
(1)实验操作的程序规范化。实验程序一般是:①先根据“简单、清楚、便于控制和观测”的原则安装好器材。例如在“伏安法”的实验中,应尽可能使开关和滑动变阻器位于靠近右手的地方,电流表、电压表的刻度盘应正对操作者。②做好仪器的预备性调节。例如多种测量仪表的零点调节。③应根据实验的要求和仪器使用规则进行操作,不得违反。例如不能用手拿砝码等。④实验结束,应按一定的顺序拆除和整理仪器,一定要使学生养成整理仪器的良好习惯。
(2)实验操作的动作规范化。要求学生按步骤操作整个实验,在实验中规范操作仪器,切忌随意性的动作。例如手拿烧杯往量筒里倾倒液体时,应让液体沿量筒壁慢慢流下,尽量避免产生气泡,减小误差;用手调节游码、滑片、螺母、启动开关等,应尽量以另一只手扶持器件,等等。
2.实验观察与量度
实验教学的核心要素是观察。在物理学实验中,观察与量度密不可分。量度是观察的具体化,是提出观察结果的重要步骤。只有依据具体的量度结果来比较有关因素之间的联系和现象变化的因果关系,才能从个别现象出发,通过思维加工,获得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1)在教学中要抓住以下几点:①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的观察,使学生明确观察对象和要求。②注重传授观察的程序和方法,使学生懂得怎样观察,从哪些方面深入观察。③指导学生整理和分析观察结果。④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使他们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观察,不受原有经验和书本结论的影响。⑤要训练学生设计实验记录表格,让他们学会取有效值的读数,整理数据,并能根据数据图像进行分析。
(2)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实验。允许学生犯错误并改正错误;倡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制作仪器,做小实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在课外自行完成课本上指定的小实验。
三、实验后的总结阶段
总结是对实验操作过程的一个反思,是为了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最后完成实验目标。因此,教师在实验结束后要组织学生对整个实验进行归纳、推理、比较和分析,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重要知识点,论证教材中的物理原理。这是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最高级的阶段,要求学生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反映出来。通过对实验记录的分析、归纳和推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激发其实验兴趣和科学精神。
总之,物理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基础能力的重要形式。教师应根据实验目的、培养能力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方法组织好每一节实验课,从而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
作者:杨永敏
第2篇: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的研究与思考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是研究物质和能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科学;物理学亦是探索自然,驱动技术发展的科学;同时又是所有工科专业的理论基础。因此,物理学的学习是培养理工科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培养适应21世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备综合的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是现在实验教学培养的目标。
一、实验教学的现状
当今的大学,为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工科各个专业开设课程的门数不断增加,导致学生从早到晚忙于上课;而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如果没有复习、消化理解的时间,就难以转化为学生能够掌握的专业知识;那么,我们要问,四年的大学,学生最终能够从学校带走什么?因此,现在的大学生未来所最需要的应该是“读懂文字的能力”,而实验课,正是培养这种能力的最好的一门课程。可是我们现在的实验课又是怎样上的呢?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主要分为四个基本环节:(1)学生课前预习并撰写预习报告;(2)实验教师讲解本实验的注意事项、实验所依赖的物理学原理和实验的具体内容;(3)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以及对数据进行处理;(4)撰写实验报告。这四个环节看似严谨且符合学习规律,但却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先来看第一个环节,由于工科物理实验与物理理论课程同步进行,而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是十几个实验同时开启,这样必然导致有学生所选的实验内容理论课还没有讲到,预习时实验原理看不懂;即使所选实验内容理论课已经讲过,预习时原理能看懂了,但由于没有实验仪器,许多实验内容还是看不懂;结果大多数学生还是抄了一份预习报告,没有达到预期的预习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来到实验室后进入第二个环节,实验教师的讲解内容又不能把重点放在物理原理上,学生只听了个一知半解。因此通常情况下第三个环节,学生只是照葫芦画瓢地得到了一堆实验数据,甚至不知道测得的是些什么。这样带来的后果是,学生没有体验到预习的作用,几个实验做过以后,预习就只剩下抄一份预习报告了。再看第四个环节,因为学生是网上自主选择实验的顺序,因而每个学生所做的实验先后顺序自然不同。因担心学生互相抄袭实验报告,学生的实验报告到实验课结束后统一发放,这就导致实验教师不能及时纠正学生实验报告中的错误,一学期下来学生们都在犯同样的错误,而期末发下去的实验报告,学生们因各科都在备考,很少有时间去看实验报告,故所犯的错误得不到纠正,达不到学生学习的目的,同时也影响了教师批改实验报告的积极性。综上所述,工科物理实验有必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要使实验课真正起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读懂文字的能力”的作用;让学生受益,从而达到培养综合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二、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实验课程也要适应新的形势。作为高校教师,应积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更应参与到本专业的科研与教学研究当中,在课程教学改革方面开展多种手段与方法的研究,以适应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从而达到重新唤醒应试教育下学生们基本消磨殆尽、已经沉睡了的好奇心,重新激发他们与生俱来的探索未知的欲望和征服自然的本能,这些都是现今工科物理实验教学的任务和目标。
1.实验教学的观念与模式的思考。工科物理实验课与物理学理论课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既要紧密配合,又是相互独立的。对于工科院校,大学物理实验是一门独立的学位课程,应根据实验课程本身的需求来选择实验项目,而不要过分强调相关的实验原理、理论课上是否已经讲过,实验本就是先于理论;况且从实验资源利用来说,工科院校学生的实验循环不可能步调一致,因此,实验方法的传承以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才是更重要的。先于理论课的实验内容,强调的是自学与探索;后于理论课的实验活动,则重在验证与巩固。理论与实验的关系,充分体现了科学研究中的辩证法与方法论,实验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教学效果提高。总之,物理实验课程的改革应重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强调基础训练与能力培养并重;实现传统与现代、知识与能力和技能与创新的有机结合。
为使实验教学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国家大力倡导的培养创新型人才要求出发,深化实验教学改革,这种改革不仅包含教学内容的改革,更应包含教学模式的改革并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从传统的教师先讲、学生后做变为学生自主做实验,要建立新的教学体系,激发学生做实验的兴趣;适当开设多种类的实验教学内容以拓展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使学生独立地完成所选实验,以达到实验教学的要求和目的,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实验内容与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物理实验是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门实验课程,是后继专业实验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实验基本素质的养成阶段。物理学的发展史,究其本质实际上就是实验物理的发展史,其间成就了丰富的实验内容、实验方法与技术以及精妙的实验仪器设备;保留具有典型意义的传统基础实验,弘扬经典实验的精华,是十分必要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必须从培养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创新人才的高度来重新审视,一些古老的基础知识、方法和技能已陆续退出历史舞台,一些原属于近代物理实验的内容现在已成为普通物理实验;因此,需要在原有实验题目和内容的基础上,精选基本内容,淘汰与中学重复的实验教学内容,而适当开设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些新实验内容以及在物理学发展史上的经典实验,增加与科学研究前沿成果相关的实验,形成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实验教学体系,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教育的精髓,同时也是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科学的实验整体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包括智力的、非智力的素质的开发,才是所要的教学效果,这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工作和学习生活。开放式实验教学,不仅是时间和空间上的开放,也是思想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开放。在物理实验课程内容改革中,教学内容应富有弹性,以满足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实验室除规定各学科学生要完成的必做实验外,还应开出一定数量的选做实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做。一定比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思考探索的能力,同时体会实验和科研的方法和过程。实验教学是目的和结果较明确的实践活动,而科研是更具探索性、开创性的科学实践。实验教学在履行教学方案、完成教学计划的同时,应鼓励倡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
综上所述的思考,我们必须紧跟时代变革的步伐,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在实验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积极开展改革的探索工作,紧紧围绕高等学校“育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实验教学中,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促进物理实验教学的现代化,培养适应21世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备综合的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王金玉等
第3篇:如何培养高中生物理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新课改理念下,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应努力探究实验教学新模式,使实验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实验、设计实验的实践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具有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人才是社会急需的人才,物理教学担负着责无旁贷的责任。但实际上传统的物理教学使学生已经习惯于简化了的物理对象及物理模型,习惯于抽象的逻辑推理及数学运算,而遇到实际问题却束手无策,针对这种现象,就需要在教学方法和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上加强物理图象情景的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
一、高中生实际操作能力差的原因分析
在大多数情况下,传统物理教学及有关问题的训练,往往直接给出简化后的物理对象或物理图景,因而在问题的处理上,学生缺乏对物理对象和物理场景做理想化处理的方法和能力。例如:学生习惯于解决细线悬挂小球的摆动问题,而对小孩荡千秋却一筹莫展。学生习惯于解决小球过顶的圆周运动问题,而对汽车过拱桥的问题却束手无策,困难在于:①学生缺乏准确的物理模型。在实际问题的众多对象中,思维容易受到问题表象的干扰,很难抓住对象本质特征,因而难以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物理图景和物理模型,形成认识上的思维障碍。②学生缺乏程序化的思维训练。由于现行教材、教科书中应用性的生活事例很少,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缺少该环节的思维训练,在问题的应用上,学生仍然习惯于传统的认识经验和思维习惯,久而久之,就认为物理就是数学公式的替代运算而已,因而淡化了物理思维的训练,形成方法上的思维障碍。因此在今后的物理教学中必须重视图象图景的教学,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要重视图象图景教学
加强抽象的物理规律与形象的實际情景的紧密联系,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1)充分展示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准确的物理模型。传统的物理教材安排的教学内容都是已经选择、压缩、改造而具典型化和简约化,更具高度的抽象性。若是照本宣科,学生很难理解所学内容,而若能充分利用图形图片、电视录像、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再现知识发生发展的变化过程,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提供信息,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并将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物理思想寓于情景的建立和分析过程中,促进学生开展分析问题的思维活动,自然地“悟”出其中的道理和规律,从而潜移默化,使学生掌握分析物理过程、建立正确物理情景和模型的方法,建立准确的物理模型。例如,在讲解单摆模型时,展示伽利略观察油灯等时摆动的图片或动画,再现模型建立的思维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感知分析物理过程的方法,建立准确的单摆模型。这样,学生理解了模型的本质,就不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程序训练和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遇到问题时的困难,还表现为思绪的混乱,缺乏思维的程序化。因此在教学中更要重视思维程序的建立和训练,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程序大体可分六步,即审题→文字信息(排除干扰因素)→抽象出物理对象和物理情景→寻找问题所满足的定量和定性的规律→建立模型→求解。第一步,从实际问题中提取与问题有关的文字信息,并用相应的图形或符号表示,使复杂的变化过程代码化。第二步,确定物理对象,建立物理情景,运用示意图帮助理解题意,寻找变化规律,建立各物理量的联系。边审题、边画图,并一一把条件和问题用字母符号注在图上,使问题能在脑中形成完整的表象,不至于因忘记条件或问题而中断解题过程的思维去重新审题,同时,示意图能使解答问题所必须的条件同时呈现在视野内,图象成为思维的载体,视图凝思实际上是视觉思维参与了解题的过程。再者,建立模型关系,立式求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会学生把应用题‘画’出来,其用意就在于保证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实际上在第二步,由文字到示意图的思维跨度非常大,有时学生问问题时,教师可能会无意中画出示意图,而此时学生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关键就在于学生不会画图。因此,在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上,应加强图象图景的教学。
三、要重视探究性物理实验的设计
实验设计要具有探究性。考察我们当前实验教学的现状发现,不少课堂上,学生们也在忙于收集数据,解释并求证结果,但是如何根据有限的线索确定证据收集的方向,如何在不止一个可能合理的解释面前做出决策呢?这对于学生至关重要,但这个环节常常被教师替代,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因此,实验设计要具有探究性是指:所设计的实验包含的物理规律往往隐藏在较深的层次,需要学生去挖掘;实验的条件和结果之间往往存在较大的距离,需要学生去跨越;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往往不太明确,需要学生通过尝试错误,得出假设并验证假设来寻找。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要在内容上把握主干,形式上注重质量。长期以来,我们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能力培养。注重知识的结果,往往淡化甚至不管知识获得的过程。教育太急于看到知识传授的结果,太讲究“效率”了。
作者:姚希晖
第4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探析
初中物理新课改所提出的三维目标,可以说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新的目标。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强化自身物理技能的提高,狠下功夫去研读初中物理新课标。在指导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发现学生的各类问题。打开学生好奇的思想大门,激发了他们探索物理实验奥妙的信心。
一、设计趣味小实验,引疑激趣
用趣味性的物理小实验来引入新课,不但可以让学生将上课前分散的注意力快速集中起来,更重要的是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把学生迅速带到学习物理的环境中去,能很好地帮助我们导入新课。比如,在进行“电磁感应”新课导入中,我取出一台微型电风扇,选了一位物理成绩较差的同学用手指捏紧插头的两个铜片,然后旋转电风扇的叶片,结果该学生跳了起来:“手上太麻了!”全班学生都笑成一团。我抓住时机,乘机发问:为什么手会麻?实验器材中没有电源,电流是怎样产生的?能量是怎样转化的?这样就把新授知识通过小实验融入问题中,创设了和谐的问题情景,更加贴近学情,保证课堂教学有个良好的开端。而后我在微型电风扇的插头处接一只发光二极,用手旋转叶片,让全班同学观察实验现象。最后,我把微型电风扇拆开,让同学们观察微型电风扇的主要部件是磁体和线圈。这样既点燃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又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可见,小实验的实验现象确实是引疑激趣的“灵丹妙方”。因此,充分发挥小实验的魅力是我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常用手段之一。
二、鼓励自主探究,探究创新
鼓励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展开自主探究同样是新时期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很值得采用的一种模式。教师可以引导大家针对相关的实验主题自己进行实验过程的验证,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来共同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如讲《蒸发》一节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实验设计,有的学生就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三个小实验:
(1)在手背上滴两滴相等的水滴,把一滴涂开,看哪个干得快?
(2)在桌子上和手背上涂上大小面积相同的水渍,看哪个干得快?
(3)在桌面上涂上大小面积相同的水渍,对其中一片吹风,看哪片干得快?虽然教材中未出现该实验,但实验的设计完全能够体现这个实验的基本理念。透过这个有效的自主探究实验的展开不仅使学生很好的认识到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在学生独立探究的过程中大家也很好的掌握了初中物理研究的基本方法,这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实践探究能力的掌握都有极大的促进意义。
比如,在学习电路知识的时候,可以直接向學生分发电池组、开关、导线、小灯泡等等的器材,然后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请你用课桌上的器材,使小灯泡亮起来,又有多少种办法让小灯泡不亮?让小灯泡亮起来是比较容易的事,也没有多少种不一样的办法,但让亮着的小灯泡熄灭,却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想出了很多办法,投入实验的积极性是空前的。有的学生断开了开关;有的学生拔出了电池;有的学生拆除了导线;有的学生弄松了灯泡等等,此时,老师可以再抛出一个小小的要求:不做上面任何一件“破坏性”的事,能不能再增加一根导线,使电灯熄灭?学生是没有什么电学知识的,但对于这样感兴趣的问题是有积极性研究的,它们在摸索着如何增加一根导线使小灯泡不亮的办法。不少学生终于找到一个办法——电学上称为的短路。当然,初中学生毕竟无法探究出惊世之举,只要能将他们的科学作风以及创新的思维能力培养起来就已经很好了。
三、借助“班班通”,与实验的整合
在初中物理课程进行实验的过程当中,有很多实验一直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比如实验器材过小、现象不够明显、可视距离过短等等,都使课堂上物理实验效果打了折扣。但是通过“班班通”就可以将实验现象与文字图片等材料通过先进的设备投影到大屏幕上,使同学们都能够详细清晰的看清实验现象,从而大幅度提高实验效果.在进行光的折射演示过程中,如果是按照传统的实验方法,就是将一束光倾斜射入水中,由于光折射的可见度是很低的,学生坐的远一些的话就根本看不清折射的效果,从而使实验效果达不到事前的预期,而通过信息技术设备,我们就可以通过对设备的投影进行放大,使全班的同学都能够第一时间看到。
在现今校园的物理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对教学的辅助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其生动、直观、形象的特点,不仅能使课堂的学习效果、氛围得到提高,还能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对提高课堂效果、深化教学改革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物理实验要处理好传授理论与实验的关系,将实验和理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只有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教学的认识,才能发挥学生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体验等方式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陈群晖
第5篇: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
一、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1.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科技后备人才的重要环节。当今世界,随着地缘政治冲突的不断加剧,大国之间的角力日益激烈。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重要推动力量,已成为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所在。国家科技发展的关键在于科技人才,为此,我国将科技人才的培养放在了科技发展的突出位置来抓。物理是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与人们日常生产与生活紧密结合的一门学科。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常识之间联系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对推动学生日后投身科学研究事业,加强我国科技后备人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物理成绩的必然选择。近年来,为促进中学重视物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北京市通过中考这根“指挥棒”,提高了学校对学生物理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要求。北京市中考物理试卷中,实验探究题分值逐年提高,2016年已高达48分,较2014年提高了37%。从中考物理试卷总体得分情况来看,实验探究题也是失分率较高的题型之一。可见,物理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之重要,它已成为中考物理考题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向。究其原因,一方面,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从熟知的生活现象入手,来逐步接触、了解并最终深刻地掌握所学的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从而使物理教学达到“化难为简”的效果;另一方面,学生通过物理实验,可明显提高科学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浓厚的物理学习兴趣,这为学生学好物理学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建议
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存在较多弊端,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新课标,改革与创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切实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在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物理知识、提高科学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是今后物理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笔者结合多年来的一线物理教学经验,对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设计情景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大多数学生具有强烈的表现欲,而物理实验能够让学生展现自我,这一特征为教师引导学生热爱物理实验、培养学习兴趣提供了可能。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讲解完物理知识之后、学生动手实验之前,鼓励学生自己动脑设计实验,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课堂上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动手操作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重力这一节,提前让学生带一个玩具小球,在引入重力和讲重力的方向时,让学生平抛、竖直、下落小球,从而体会重力的存在,感知重力的方向。在光的直线传播这一节,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同学在桌子的正中央放置一个稍高的不透光易拉罐(可用两个易拉罐叠加在一起),再以易拉罐为圆心,在其周围依次摆放点燃的蜡烛,观察易拉罐影子的变化情况,以启示学生光的传播为直线传播。
初中学生普遍认为物理较为难学,殊不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物理教师能够成功让学生“爱物理”,“学好物理”便不是问题了。
2.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生活、社会生产实际联系起来,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受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令其觉得学有所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将日常生活用品作为实验用具,让生活成为物理教学的大课堂。例如,讲物态变化时,拿出一块预先准备好的冰,提问学生它有几种状态,分别怎样实现,如果是夏天讲授该内容,还可承诺学生,回答正确的课后奖励冰淇淋一根,以活跃课堂气氛;讲质量的单位时,让学生用塑料袋到室外去装自己认为是100克的沙子(或泥土),然后回到教室用天平一一称量,看看谁装的沙子(或泥土)更接近100克;讲光的直线传播时,将适量豆奶粉加入矿泉水瓶中,拧紧瓶盖后充分摇匀,再用激光笔沿瓶底照射,可明显看到沿直线传播的光柱;讲大气压强时,现场在塑料矿泉瓶中倒入热水,摇晃几下后,倒出热水,再迅速拧紧瓶盖,让矿泉水瓶自然冷却几分钟,可看到矿泉水瓶变瘪,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生活当中处处都可以发现物理,教师要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教具,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真正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和理念。
3.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在当前的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很少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殊不知实践活动对于搞好物理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物理教学而言,科技高度发展的当前社会是极好的课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或倡导家长带领)走进科技馆、高科技园区和工厂,让学生了解到,以物理为基础的高科技正在改变着他们的生活,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
社会生活中有很多实践活动的有利条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开展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还可以巩固物理科技知识。组织学生去工厂的配电室参观学习电力知识,让工作人员为学生讲解一些配电知识,让学生对基本知识能够得到直观的理解。还可以带领学生到工厂的车间进行参观,观察机器如何运转,有哪些杠杆、斜面的物理知识,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联想和学习。结合课堂知识参与这样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实践来真正的理解物理知识,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感受物理知识无处不在,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实践创新的热情,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实现物理教学的真正目的。对于北京地区的学生,则可以充分利用首都的优质社会资源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航天科技城参观,让学生了解飞船知识,交流航天员训练与生活情况,培养学生对探索宇宙奥秘、探求未知真理的创新和求知精神;组织学生到中国科技馆开展实践活动,在主题展厅、特效影院、科普报告厅等教育区,通过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展览内容和让学生参与互动的形式,反映科学原理及技术应用,鼓励学生动手探索实践,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物理及科学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还可联系中国科学技术馆组织相关的科普实践和培训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和感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科学素质。
4.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實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科技实践活动是学生将所学物理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重要表现形式。教师应鼓励并积极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三小活动”,即科技小制作、科学小实验和科技小发明,为确有特长的学生参加各种科技活动节创造条件。通过科技实践活动,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性和聪明才智,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组织学生开展物理课外小调查、小参观,在活动中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组织学生对家乡的生产、生活、经济状况、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做初步调查,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写一些简单的调查分折报告,为日后参与当地经济建设打下基础,为当地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三、总结语
总之,物理实验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引导学生学好物理的“钥匙”。教师应高度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创新实验教学思维与方法,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现象、生活用品入手,要求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引导他们勤于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与科学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成功的物理教学,可为学生今后深入学习科学知识、积极投身科研事业奠定扎实的基础,为培养未来的科技人才贡献力量。
作者:张雪云
第6篇:浅谈初中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
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让学生认识物理现象、学习物理知识、把握物理规律,提高发现物理问题、分析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培养初中生的物理实验能力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和目标。教师应明确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
一、初中物理教学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教材中的各种原理、规律都是在经过了长期的观察和实验,通过认真归纳总结、深入思考和探索得出来的。物理实验具体形象地展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强化学生的感知并纠正在感知中形成的错觉,达到丰富学生头脑中感性材料及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同时教学质量也会得到质的飞跃。因此,物理教学要充分加强实验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从而为学生掌握物理知识、规律,运用物理知识和规律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物理问题打好基础。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现行考试对物理实验能力考核方式不健全等多方面的限制,实验能力的培养长期得不到重视,学生动手实验操作能力严重不足,既限制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也严重影响着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成为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
二、初中物理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哪些实验能力
1.观察能力
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对于学习物理来说,观察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没有良好的观察力就不能很好地感知物理现象、形成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更谈不上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要让学生认识到观察对于学习物理的重要性,激励学生重视观察的作用和观察的兴趣。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抓住观察的重点,学会将观察和思考相结合,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发现隐藏的物理规律。
2.操作能力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曾多次说过,我们国内的学生考试考得好,但一做实验就不行了。而物理规律的得出大都是通过实验得来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势在必行。
3.数据处理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秉持实事求是、尊重事实的严谨的实验态度,还要培养学生养成多组数据得出一个结论的习惯,不能仅凭几组数据就仓促得出结论,要归纳科学规律,就要寻找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比多次实验数据,从而发现和归纳出规律。实验报告是学生对科学实验得出结论的完整表达,反映了学生对实验的理解掌握程度,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独立地写好实验报告,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进行深入分析,培养学生发现物理问题、分析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三、初中物理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1.把握新课改中实验教学精神
物理实验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用以获得知识、领悟科学思想、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规律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学习活动。教师要深钻教材,根据实验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确定学生的培养方向。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用新课改理念指导物理实验教学。要彻底摒弃以往物理实验教学“纸上谈兵”的教学方法,把实验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学生实验能力培养的轨道上来。改变以往“包办代替”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要让学生大胆动手参与到实验的设计、操作和分析的实践中,实验过程全部由学生自己完成。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仪器安装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按照实验要求认真查找、分析问题根源,并提出解决办法,千万不能替学生包办,从而培养学生思考和探索的勇气,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3.优化实验教学方法
一是改进演示实验。教师在演示实验时,要给学生示范规范的实验方式,通過一边做一边讲,让学生感知动作的要领、方式、方法、步骤,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大胆提出自己对实验的意见和建议,使之在以后的实验中动作准确,操作熟练。
二是改进教学组织形式。可采用优势互补的教学方式,即将对实验感兴趣的和不感兴趣的、理论知识掌握好的和差的、实验技能强的和弱的以及男女生交叉搭配分组,明确分工,先让优生操作,后进生记录,并且要求优生边操作边讲解,然后互换,从而达到在实验中让学生合作互助、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是进行课外小实验和小制作。课堂上的实验由于受课时限制,有些问题得不到巩固和延伸。因此进行一些课外实验是非常有必要的。它不但为学生创造了动手做实验的机会,还使课堂内容得到强化和记忆。课外实验内容可以安排结合实验册中的小制作(如发电机,电动机)、小实验(如自制潜水艇),也可结合生活中的物理活动(如测量自己家到校的速度、自己登楼的功率、测量家庭用电器的电功率等)进行。这些小实验、小制作简单易行,学生自己便可准备器材自行实验,因此应鼓励学生多开展实践活动。
实验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初中学生学习物理水平的标准之一。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实验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作者:李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