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社邑文书是指发掘于敦煌莫髙窟,记载了敦煌地区文化发展、社会交往以及民间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状况的一种书体类型;它是当时民间文书的真实再现,向我们展示了唐末五代宋初敦煌地区丰富多彩的民间社邑活动。
敦煌社邑文书面世以来几经辗转,从收集到了四百多件文书来看,纸张残缺不全较多,字迹模糊潦草,给文书整理工作带来了一定阻碍,正因如此,学者宁可、郝春文的《敦煌社邑文书辑校》纵然成果颇丰,仍存在一些疏漏。以此书为参照对象,本论文选择著者在凡例中提到的“字迹清楚但不识者照描,在该字下用)注出;如推测为某字,即在0内注出,并加“?”存疑字形十例,溯源至原卷,力求精准的考释。
(1)S.6537vw《拾伍人结社社条(文样)》:“窃闻敦煌胜境,凭三宝以为基,风化人伦,藉明贤而共佐,居(君?)白(臣?)道合,四海来宾,五谷丰登,坚牢之本,人民安泰,恩义大行。”
按居”、“白”二字原卷作“客”、“点”,单从字形上看,录文作“居白道合”无误,但句义不通,作者补正作“君臣道合”且加问号表存疑。校勘作“君臣”,“1”为君之笔画变异俗写,“白”则为别字,笔者赞同。“君臣道合”一词早在《史记》中已存在,《列传第六〇》广帝劳之曰:‘公伐陈后,人云公反,朕已斩之。君臣道合,非青蝇所间也。’”《史记索隐》注曰君臣道合,旷日已久,是诚着于君也。”义指君臣之间志同道合。后来又有“君臣道隔”、“君臣道乖”、“君臣道否”、“君臣道别”类表示与“君臣道合”相反义。从本例的语境看君臣道合,四海来宾,五谷丰登,坚牢之本,人民安泰,恩义大行。”文义同上,无误。
(2)P.3070V《干宁三年闰二月九日社人李再兴身亡转帖抄》社人名单社长李奴,社官王,安三郎,宋珣镱,安三郎,张坚儿,髙通子,程方夏,罗汉(?)归,彭安三,米和儿,李再集,氾硕。”
按:人名用字汉又于见P.3441V《公元九四七年前后三月十三日社司筵席转帖》中“刘贩汉”一名,“汉”字原卷作“*”,字形基本未改变。汉作“汉”的写法不见于各类字书,也不见于唐五代敦煌卷子,简化构件“又”代替复杂构件的写法的出现在唐宋之后。此例中汉作“庆”,疑为“汲”。《敦煌俗字典》收“及”之俗字“為”、“名”和“或”字形,与本例字近似。“汲归”连用见于《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解氏把瓮涕泣,忽石穴中涌水,清凉乃汲归,以饮姑姑。病遂愈,因号为孝妇泉。”“汲归”义指从井中取水,以此为名符合民间取名的通俗特征,从含义角度来说亦有一定合理性。
(3)S.5139V/1《公元九二五年前后社人张员通妻亡转帖抄》右缘张员通妻亡,准例合有吊酒壹瓮,人各粟一斗。帖至,限今月十五日斋时钟声于玄(?)宝兰若内取齐。’’
按:结合原卷字形看,录作“玄”字无疑,但“玄宝”词义不解。相近用法“玄学”、“玄武”等“玄”字义项在这里都不大通。张衡《东京賦》左瞰阳谷,右睨玄圃。”李善注悬圃在昆蝓阊阖之中,‘玄’与‘悬’古字通。”“玄宝”当为“悬宝悬”表动词“悬挂”义。“悬宝”作动宾结构并加补语表明动作对象的句式在佛经卷子中随处可见,《悲华经》七宝行树其树皆悬宝衣瓔珞。种种真珠妙好宝盖及诸宝器以用庄严。’’《大庄严论经》有“塔枨悬宝铃。"《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又有“台中处处悬宝幡花。间饰庄严甚可爱乐。”显然悬宝兰若”一句应正佛教装饰的渊源,在兰若寺内悬挂“铃”、“幡花”类饰品,句义亦通。
(4)P.28421《甲辰年八月九日郭保员弟身亡转帖》王再(庆)新妇全(?)欠滂用,罚酒一瓮。武社长男德友买算人,人罚酒半瓮。"
按:本例中“王再〔庆〕新妇全欠滂(?)用”一句中录文“全”字存疑,原卷作“is”,似“全”行书字形,“全欠,,表义不甚明确。笔者认为该录作“玄”字。玄,敦煌卷子写作“玄”,于“全”字形相似,而致误录。“玄欠”一词常见于敦煌文书,如S.3788《洪润乡百姓安力子卖地契》其地及价,当日交相分付讫,一无玄欠。”S.1398《百姓吕住盈阿鸾兄弟卖地契》当日脚相分付讫,无升合玄欠。”“玄欠”即表“欠”义,沙知先生作辑录时“玄”均校作“悬”,作“悬欠”,无误。“玄、悬”古字通,《汉语大字典》“玄”条下第十四:通“悬,悬挂,高挂”。又收“悬欠”条,义为“久欠未清”。《古今图书集成.赋役部汇考八》:“开元十三年,放免未纳悬欠地税,并免行幸州县及兖州租赋。”一句中“悬欠”即表此意。全,当录作“悬”。
(5)P.3764V《某年十一月十五日秋座筵设转帖抄》社人名单:“曹员政,杨清儿,齐神(押)衙,曹员处,定(?)都知,鞠长使。”
按:字书不存,原卷字形为洗,似构件“二”和“此”的组合,录作“皮”,非是。此字当为武字,“戈”省写“、”画,笔形变异似“匕”,两横和左下部构件“止”不变,写作“典”。武作姓氏也见于其它社邑文书,如S.6005《敦煌某社补充条约》社人名“武怀俊”,S.6981《癸亥年八月十日张贤者阿婆身故转帖》中“武家亲家翁”,原卷作”,结构与此例相似,可以看出,构件“戈”巳经开始异写了,同样省写了“、”画。“先”当为“武”,无疑。
(6)北图殷字四十一号背《大让渠渠人转帖抄》已上渠人今缘水此(次)逼(近),切要修里(堤),人各锹一张,支(枝)一束,白刺一#丨(?),栓一笙。”
按:从语境来看,“刺”应是表数量的词,《汉语大字典》未收该字,具体意义不明。元刊本《玉篇》刺,补謖切,裁刀也。”指刀一类的工具。《集韵》:“#丨,被也,一日裁刀。”增加了该字的含义“截也”,刺也表截字之含义。即截。《广韵》:“极,或作截。”《石门颂》有“未秋截霜”一句,按曰“截,《说文》作纪’。《说文.戈部》,断也。从戈雀声。”本意为“割断”,由物体被割断后分作几个部份引申出形容每个部份的义项“量词,段”。我们可以判定即表量词“段”及“多段成束”的意思,白剌,方言词,植物五加皮的别名,是灌木科“五加”树可以作中药的树皮,作此字义,句子“白刺一#丨’’义可解,同号渠人文书中亦见“白刺一束”的说法,应无疑。
(7)P.2820《网社祈平善文》伏以道师悲智,广大难穷;非身应逐?(?)之身,无说畅随机之说,展商主百千之价,客获珍作大船,师(帅)五百之纲宾得渡,即跪香英信。”
按:鎵,原录作類,形近致误。左部为“上止下今”,字书不存,当为类。《毛诗传笺》类,善也。勤施无私曰类。’’《诗经?大雅?既醉》篇孝子不匮,永锡尔类。”中“类”即此意。‘‘非身”原为佛教语,又叫“非我、无我”,《弘明集卷》第十三云:“神无常宅迁化靡停,谓之非身。经称处或乐之地,觉必苦之对。”这里有所引申,“非身”与“无说”对应,表示修行浅,於“非身应逐类之身”句中,义通。P.4966《社斋文》“生灵藉之而拯溺,品类资之而拔烦。”一句中“类”亦作此形。
(8)CH.IOL《七七社斋文》施主合家惟愿口□□口□功德时增,法水洗而罪垢除,福力资□□寿命远。然后合家大小,數保休宜,远□之罗,咸蒙吉祥庆。摩诃般若,利乐无边,大众虔诚,一切普诵。”
按:氣字疑为作“集聚”义。《说文部》軍,积也。”段玉裁注曰:“取,与聚音义皆同,与部之最音义皆别……取之为言聚。”又说“?,积也。积以物言,聚以人言。”似乎两者还有指“物和人”的细微差别。《汉语大字典》“展”条下第一个义项即”同“聚聚集,积累。”即軍、聚为异体字,都表示‘‘集聚、积累”。最、軍二字音义完全不同,却因形近而常致误,<史记.乐毅传》夫齐,霸国之余业而最胜之遗事也。,,“最胜”,王念孙《读书杂志》释作“骤胜”,案曰:“最,当为軍字之误也,取与骤同。軍,古聚字。”王氏也持“取、聚同源”观点。“S保休宜”目卩“集聚保有安逸和舒适”之义,P.2820《网社祈平善文》有“伏愿休宜日积,所为也,如愿如心,禧贰时臻。”一句,“休宜日集”义可证此。取如何写作I形,构件“””与“?,,形近常混用,又省写作“1”。“^”形疑受“聚”下两点的影响,主体结构并未改变。
(9)P.3276V《社邑燃灯印沙佛文抄》更乃举步而巡遶佛塔,虔恭而和念斋齐举,捧香花供部之圣贤;振铃梵彻下类之耳界,五音齐奉,八乐扠平,_(?)齐齐动梁上之尘埃;拍拍相(?)回鸾之儕(舞)道。“
按:神,录文照描原卷字形,写作构件“卒”加“车”,非字。疑为辇。辇,《正名要录》收俗体《,将两“夫”形换作表“死士”邑的合文“泠”士、夫二字均表“男子,兵士”义,书换用义符而得新会意字形。同样,因为卒也表“士兵、差役”义,进而可替构件“夫”,写作上卒下车。“卒”、“车”都是成字构件即单独存在都是具有音义的汉字,书写时为了避免误识改变字形结构成神字。辇多指人拉的车,后亦指马车。“辇齐齐动梁上之尘埃”一句义为马车一齐前行带起尘土,义通。
并,字典辞书均不存,原卷作,,字形相近而误录,当为骑,亦指“车马”义,与上文“華”对。
(10)P.4995《社邑修功德记》先看良晨(辰)吉日,然后占卜相当;日常行坐啼哭,毛(?)来勤拭眼光;忽然两手停罢,坐处滴得一潢。壬似正心修善,日日麦斗盈仓。”
按:本件文书是为修窟造佛像而作得功德记一类,是敦煌社邑内常见的文书种类之一。“毛来勤拭眼光”一句中录“毛来”二字义不解,查阅原卷问题在“毛”字上。毛,原卷作t*,字形似“毛”、“飞”一类,录作“毛”,误,疑为“无”字。S.2630/4《唐太宗人冥记》:“皇帝口(闻)此语,无地自容。”无,原卷作4,似“毛”字形,《敦煌变文集》依原卷录作“毛”又校勘作“无”,语义可释无误。“无来”为佛教术语,《大藏经?阿含部下?佛说水沫所漂经》:“空无所有无来无往,空无所有亦不坚固。”《佛学大辞典》“无去无来”下第十五条来即无来之义。无来之来,是真言之来。来是钩召之义,又敬爱之义也。”此义项又见《本缘部上.生经》:“乳母还白王曰:‘儿行终日,无来近者,饥过饼炉,时卖饼者,授饼乃鸣。’”例句中“无来”即表昭示“神衹降临、到来”之意,承上“日常行坐啼哭”,与下文祈福有所得的句义通连,t*当为“无无来”即表“来”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