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文教资料

论“价值理性”文化理念的确立

2016-04-10 17:5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工业文明以来的人类实践是在一种文化理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下进行的但那是一种工具主义文化理念和“人类征服主义”的价值取向,它日益凸显、膨胀,以至排斥价值理性,并广泛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逐渐使人类用控制自然的方式来控制社会和人自身把技术的物化模式渗透到社会文化的生活层面这必然使得文化世界、生活世界被技术化、“物化”、非人性化导致‘全球性问题’的爆发和人类的精神危机。因此,在全球化时代人类的实践要健康地发展并克服其异化效应必须确立“价值理性”的合法地位.使“价值理性”引导“工具理性”。


  一、文化批判和文化建构


  “生存世界是’意义世界’的现实基础哲学对意义’的追问应研宄现实生存世界中的困境与矛盾问题意识是哲学的本性它引导人类有望找到超越生存困境的’合理性’”“哲学的方式’就是反思的方式,“哲学的立场”乃是批判和超越的立场作为当代新的哲学范式的文化哲学就应当承担起反思和批判的使命关注现实对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给以解答文化哲学的兴起与人类生存境遇有关。工业文明及其结果将人类带进一个全新的生存环境之中,使人的生存和生存基地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人类愈来愈生活在一种非自然的文化世界之中。随着技术理性、工具理性的膨胀,物质财富的增长发生了人的异化和反主体性后果这使得人类对文化进行深刻的反思,并以哲学的方式对文化和文化世界进行整体性地把握成为必要。文化哲学的兴起源于人类的生存境遇,对生存困境的关注导致文化哲学的兴起文化哲学必然要对人类生存困境问题和危机作出回应。


  文化哲学的兴起与文化批判的自觉分不开。哲学要真正关怀人关怀人的生存境遇必然诉诸文化批判。文化哲学的兴起是文化批判的转向,另一方面文化哲学的建构又必须以自觉的文化批判为前提。面对工业文明以来的人类生存困境和危机西方一些著名的文化哲学家、思想家以强烈的使命感和社会批判意识来关注人类社会和人的存在,他们的理论焦点集中在社会现实批判和文化批判上。如斯宾格勒对‘西方的没落”的检讨反思海德格尔对“技术异化”的批判,霍克海默对‘文化工业”的批判马尔库塞对“单面人”的揭示等。只有基于对现实社会的思考对人的存在、人的价值的思考,对人类命运、人类切身利益的关法才会创造出真正体现人的生命本质的文化。文化批判以自觉的理性反思为根基,它标志着人类精神的觉醒。文化批判的根本目的正如美国学者詹姆逊所说:“只要我们对现在的社会矛盾、文化状况有深刻的认识就能对将来产生比较强的影响。


  文化哲学是从文化的视野出发来关注、探讨人的存在、人的本质、人的价值的对人的关注与重视是贯穿文化哲学的一根主线。人是文化的存在人最真实的生命就是作为一种文化而存在的文化就是人的生命。人作为文化的存在,唯有通过文化才能体现其本质特性人与动物界的区别,人的需求、能力和发展程度,都在文化世界中反映出来。文化哲学把关于人和世界的形而上的理性思考同实证的文化批判结合起来。它的根本任务就是真正使哲学理性直面人的文化世界和生存世界把文化批判与当今世界人类普遍关注的深层问题结合起來


  文化哲学的兴起源于人的存在危机,它与人的生存境遇直接相关。批判和反思是文化哲学的内在规定和生命力所在,文化哲学是站在批判的立场上,植根于对人类存在的现实关怀基础上的一种终极关怀。文化哲学对人的关怀的理性思考将有助于人的发展与完善。文化哲学的兴起标志着哲学人学化的转换,这是对实践层面暴露出来的人类生存困境的文化危机的反思与批判。当今的全球性问题、人类的“异化’、“物化’处境是人类实践的结果,文化哲学正是要揭示工具理性的极端膨胀是造成人类生存危机的根源,并提出价值理性的深刻意义。价值理性才是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以价值理性引导工具理性,实现科学与价值、知识与意义、真与善的协调统一才是文化哲学的基本精神。


  文化哲学告诉我们要以理想的、合乎人性的文化理念来引导人类实践。文化哲学作为一种指向人文世界的哲学活动在于对生活意义的追寻,而意义的追寻必然指向未来,指向理想。文化哲学之“思”通过对生存世界理想目标的设计,在生存世界之上建立一个‘意义的世界”,藉此意义世界把人类生活引向更高的境界。通过文化哲学对人类文化和人的生存状况的反思、批 判和引导人类实践必将朝着合乎人性的方向发展,人的生存也将会更合理、更完善。


  文化批判是文化哲学的实践层面是文化哲学与现实直接接壤的部分。文化批判以文化整合和最终统一即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为理想,旨在推进现实的实践。文化批判是一种总体性的深层批判即关于文化理念的批判是确立“价值理性”的前提,其目标是建构符合人性的价值观。就当代的实践状况而言,文化批判的首要任务是“工具理性”文化理念批判,意在强化“价值理性”信念,把“价值理性”推进到实践中去。工业文明以来“工具理性”的膨胀和“价值理性’的弱化及两者之间的冲突导致了理性主义的文化危机,科学技术发展导致了工具理性对人的统治以及人的片面化即人的异化的生存状态。文化批判就是要真正唤醒人内在的批判意识和超越性,从而通过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结合重建合理的理性观真正确立人的主体性和自由自觉的生存方式。文化批判所依据的最高尺度就是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以及人的幸福和人类解放为核心的价值尺度。


  文化批判是文化建构的前提,文化建构是文化批判的目的要确立“价值理性”的应有地位离不开文化建构,使当代文化建设走向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汇、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人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又塑造着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都是人类文化创造所必须的,人与自然是实践的两大主题科学技术和工具理性显示了人类理性思维和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人文文化和价值理性展示了人性的尊严和价值,它引导科学文化和工具理性指向人、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手段。因此人类应自觉地建构和谐发展的文化这种文化的主导性理念就是价值理性引导工具理性、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内在统一。


  二、女化教育和‘价值理性”女化理念的普及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与人类实践的最终目的相一致的。教育是培养人的伟大工程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使教育更合乎人性是教育永恒的理想。


  反思当前的教育现状我们发现我们的教育偏离了生命优化这一目的,它并没有把受教育者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来看待科学教育的技术导向和人文教育的淡化强化了教育的工具主义倾向,从而使其“生产”的人片面地发展人本身不再是目的而是手段和工具了。教育本应以培养和谐的人为目标,但现实的教育却以现实功利为目标“教育就像一部机器,按照工厂化模式对受教育者进行不同层次的加工。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益紧密相连升学和就业是教育发展的两大指挥棒。从人的发展的角度看这是对人性的压和r[3J(P125)这种教育只是塑造了一批枇‘工具人”和‘专业人”,却忽略了人的心灵教育和生命教育;学生学习只是获得升学的知识和谋生的手段学习就是为了将来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为谋生而学习”就会使受教育者本人也不注重生命个体的完善。当前的教育已远远偏离了这种理想教育,它忘记了教育应该是一种探索,使人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冲突与失衡是当前教育最突出的问题教育模式的最大缺陷乃是知识与能力、为学与为人、理性与价值的割裂。教育的功利目标导向是这一冲突的原因之一。在高科技主导的社会中技术能带来巨大的财富,科学教育中技术教育由此兴起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在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是社会大环境影响所致。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带来了物质的丰富,提高了人的生活水平。世界各国以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因此科学教育备受重视人文教育则相对冷清。科学教育的发展又进一步带来了科技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环境恶化与生态失衡等。人的生命优化离不开外部环境的优化即人性化,因此科学教育的“一枝独秀”并不能造就和谐、完整的人。科学教育中的技术主义倾向导致了教育中的重理工科轻文史的功利主义教育观。“在现代技术文明的社会中,不能不令人感到教育已成了实利的下贱侍女,成了追逐欲望的工具以技术为导向的教育居于主导地位只限于工具性的知识介绍,只关心有用的知识,而人文教育弱化这样造就的人必然心灵干枯。北京某高校学生‘用硫酸泼熊事件”从表面上看是不爱护动物的表现实质上反映出这一学生心灵的成长没有与智商的开发相一致没有宽厚温柔的心灵,他的精神世界是荒芜的。我们的教育缺乏一种人文关怀,其本质就是把人的人格价值降到工具价值,这种教育是一种具有严重缺失的教育,它所造就的人必然缺乏文化意义上的人道情怀。


  面对这一教育现状我们必须有意识地高扬人文教育。同时,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全球性问题与危机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其主要根源也在于人文价值的遗忘和被否定,结果必然带来非人化和反人性的蔓延因此,我们的教育必须重视对人文精神的培育。


  人文教育历史悠久无论西方还是东方19世纪末以前,人文教育在教育的发展中都居主导地位。人文教育是通过人文知识的传授来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活动其实质是一种人性化教育。以生命优化为目的的教育,是教育家们自觉追求的理想目标。中国古代富有人文关怀的教育传统以作为中国传统人文教育之主流的儒家教化为主它以伦理道德的教育为核心竭力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丰富完善人的精神生命重在关注人的价值和意义,它体现了内圣外王、积极入世的人文精神;而道家人文教育则体现了以追求个性自由解放为特征的人文精神。在西方,人文精神教育也是教育的重要课题。人文教育以人性的完整、丰富和全面为目的,反对单纯片面的理性实证教育。德国“人文教育学’的基本主张就是:人的生命是完整的所以教育应该培养完整的人格,教育应该致力于生命与文化的和谐统一。


  人文教育在当代有着更为特殊的使命,即唤醒人的自觉,优化人的外部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的内在生态环境这就需要加强危机意识教育。危机意识教育就是让学生认识到全球性问题的存在及其严重性向他们敲响警钟,促进他们对这些人类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探索从而树立全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忧患意识,自觉关怀人性、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因此提倡可持续发展教育、生态环保与地球永续发展教育、世界伦理教育与公民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人文教育也应加强生命教育,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人的尊严。


  当今世界以人为本人是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关怀对象面对全球性危机和生物科技对人的尊严的挑战,人文教育应重在培养一种全新的人文意识: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敬畏包括一切生物物种的生命意识、关注人类的身心和谐及人性的充实完满即普及“价值理性”文化理念,优化人的内在生态环境,使‘价值理性”文化理念植根于人类意识由此人类在自觉的实践活动中也必能优化人类的外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


  三、人女学者的使命


  “价值理性”文化理念的强化、确立和普及以及使“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真正统一起来离不开人文学者和科技学者的共同努力,特别是离不开人文学者的努力。面对全球性危机,发出最强烈的批判声和关怀声音的可能要数人文学者了。全球性问题和人类存在危机的解决有赖于全球人类的共同努力,当然也离不开世界上有历史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的思想家、学者的自觉思考和积极行动,他们往往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对问题的敏感性。他们对工具理性的批判和对人类命运的殷忧决不可以斥责为‘文化保守主义'人文学者倡导的人文精神恰恰可以弥补和校正科学主义以工具理性取代价值理性的偏颇。而且合理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取向的建构更离不开人文学者的努力。人文学者在精神生命意义和价值的寻求与守护以及对现实的批判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人文学者的人文精神、批判精神就是他们关注现实、批判社会、解答全球性问题的精神武器。他们基于全球现实进行的人文反思和基本理念的建构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人文学者的职责是扩大人文主义,倡导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人文学者一般指人文知识分子,即“知识分子中从事思想文化、价值观念探索的那部分人他们承担着对社会道德规范、意义模式、生活方式等进行建构与阐释的使命。他们阐释着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社会理想以及人际交往的规则并常对过去的或现存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道德规范等进行反思与批判传播一种新的价值观念与人文理想’丨6j(P2l人文关怀就是‘以道德力量来对抗本能和理性万能对人类文明的破坏和颠覆;如借用哈贝马斯的表述方法就是哲学人文学者为了在科学理性的冲击下保有自身存在的合法性,而逐渐转向主体的内在意识去寻找外在世界的最终意义’m(PI38))人文精神是指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和理想是指向人的主体生命层面的终极关怀,是人的现实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人文精神是人文知识分子应有的一种情怀,也是这一群体的精神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讲,真正的人文知识分子必然具有人文精神。人文知识分子着眼于促进人类全面发展的人文主义目的从事社会批判与反思,影响社会和大众的心灵维护人文精神的崇高与庄严,是他们的使命所在。


  在世界范围内“技术至上’观念盛行的大环境下和世俗功利价值成为社会主流价值的时代人文学者安身立命的基础仍是人文精神作为对社会困境的思考者和对社会发展的关怀者,他们始终有一种忧患意识、主体精神和道德关怀,不仅要忧国忧民还要忧天(自然界)忧文(文化),即关怀人性、社会、自然和文化批判性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特征人文精神作为文化理想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批判和超越。人文学者基于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来批判当代物欲化、粗俗化的现实,意在使社会处于一种合理状态。人类的实践最终离不开人文精神的支撑人文精神是文化价值最集中的表现,它作为文化的内在灵魂对实践和文化建设起着导向作甩有利于文化优化和生命优化。具体来说现代科技的控制、物欲的无限膨胀,带来的文明分裂和人类精神危机有赖于人文精神的提倡,以唤起人类的文化自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才是文化和人类的希望。


  面临全球性问题和文化生态环境恶化的事实,当代人文学者应守护着人文精神批判现实中背离人的生命优化的倾向,自觉地承担起建构合理的人文世界、生态世界的责任。基于文化哲学的思考而建构的文化理念和文化价值是有理想性的因为文化哲学要涉及和考虑人的主体目的、愿望、要求、理想、意义、价值等主体性尺度要求将人的应然性要求考虑进去,文化哲学对文化的考察和把握具有理想性特点。理想性的东西在现实中实现的程度取决于社会生活对它的需要取决于多少人对它的认可、接受和奉为行为理念。任何一个具有人文关怀情怀的学者的职责不仅在于建构一种理想的理论或价值体系来指导未来的人类实践,更在于担当起传播和普及这种理念的使命,因为相对于众多的普通大众而言,人文学者有更高的自觉性普通大众在世俗化的社会生活中对物质财富的追求还是第一位的,毕竟他们是靠实际的具体物质实践来创造物质财富的,而人文学者的使命就是创造精神财富。人文学者传播人文关怀理念和文化优化、生命优化等理念要通过具体的方式而教育是最佳的文化选择。人类的希望寄托在年轻一代身上教育成就未来培育出具有新理念的年轻一代将是人类的希望。在全球化时代,面临全球性问题和人类生存困境而建构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取向也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够向人类的生活渗透、传播。但是作为人类实践活动教育也必然会受到全球性危机的影响和制约。它自身的问题在当代也很突出,科学与人文的分裂科技主义至上,人文关怀和人文教育的弱化,也是教育最根本的问题。可以说世界范围内的技术主义工具倾向是影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分裂的原因也是教育的这种分裂进一步恶化的后果要真正通过教育来传播文化理念和文化价值必须从纠正教育的偏狭做起建构一种人文关怀视野中的现代教育并实施它,最根本的是做到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发展。科技创造新生活,人文培育新人类,全面的教育必将培育出全面的人、完整的人、和谐的人。而且全球化时代树立全球意识、人类整体意识、共同危机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等也是新人类必须具备的,这种新人作为人类实践的主体必将有高度的自觉性。以价值理性引导工具理性,人类实践将朝着合乎人性的方向发展,将使人类的生存更完善、更合理。因此,确立人文学者、人文精神在教育中的应有地位,对于纠正教育中的偏颇、充分发挥人文学者的作用以及在社会生活中普及“价值理性”信念,都具有重要意义。


  真正实现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也离不开科技学者的努力。科学界优良传统中的道德观念既是一种宝贵的科学精神,也是一种宝贵的人文精神。一些科技学者意识到自己从事的科学工作对社会、人类的责任积极参加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人类和平与人道、保护生态和环境的种种斗争,本质上也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在真正的科技学者那里,“科学技术是和人的生命存在形式无法分离的东西,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尊重自己的生命、热爱自己的生命的表现同时又是滋养生命、发展生命的一种文化形式”,大凡对人类命运有深切责任感的科技学者都具有高度人文关怀的科学精神,无时不在忧思何以才能让科学技术最大限度地造福人类。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