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体育教育论文

非遗体育资源开发路径的相关综述:以河南省为例

2015-07-28 18:0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中国7大古都河南有3个,即殷商古都安阳、九朝古都洛阳和七朝古都开封,深厚的文化底蕴给河南留下了内容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既包括以农耕经济为中心形成的物质文明,也包括由此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习俗、宗教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当然丰富的文化遗产中也蕴含大量的体育资源[1]。河南号称中国功夫的故乡,少林武术和陈氏太极拳均发源于此。目前,河南省体育文化资源在抢救保护中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采录—整理—归档”,使一些体育文化遗产变成了“静态”的物品,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体现不出应有的价值;因此,要让它“活”起来,最好办法是展示其“活文化”的特征,根据项目发源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实施科学开发,在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通过媒体宣传建立主题文化公园和体育文化产业园区等有效的开发路径,充分开发其文化古韵和河南人的传承意识,顺势而为,使其潜在内涵和现实文化价值得以充分发挥,推动河南建设文化强省的进程。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主要研究河南省2012年以前的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体育项目。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河南省图书馆中的中国古代体育文化资料,发掘、搜集、整理、辨识和研究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体育历史材料,包括文字、文物、考古、图片、声像材料。
  1.2.2田野作业法
  运用文字、录音和摄影等技术手段直接深入河南省具有代表性的乡村、社区、宗族、氏族、寺庙及体育社团,了解由古代传承下来的体育活动和方式,及变异的体育思想,获取第一手的调查材料和数据。
  1.3专家访谈法
  根据研究需要,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人进行访谈,就研究过程中的某些问题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方面的专家和社会知名人士,以及体育社会学方面的专家进行访谈,以期能为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撑奠定坚实的基础。
1.4系统分析法
  运用系统理论知识与方法,对研究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
  1.5逻辑分析法
  从逻辑学的角度对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
  2分析与讨论
  2.1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由来和界定
  文化遗产,主要是以现代社会生活作为参照物确定的概念,更多的是指工业文明前的文明创造物,它随着现代文明的深入发展而逐渐消亡。而如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界定也是随着对其认识程度不断加深而凝练出来的,其历史可以从1972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下缔结的《世界遗产公约》说起。在1972年《世界遗产公约》中首次提出了“世界遗产”的概念。世界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为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奠定了基础,并于1978年确定了全球首批12处世界遗产。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发起设立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同时,为了积极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系列倡议和决议,中国也相应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和文件,并加大对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保护和开发的力度。例如,2004年,中国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实施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通知》。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并出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中报评定暂行办法》。2006年,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公布第1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并公布了“第1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 2008年,国务院公布“第2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那么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呢?它的概念应该如何去界定呢?从研究现状看,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研究较早,例如日本和韩国是首先提出和使用“无形文化财”(intangible culture heritage)一词的国家,这个名称十分接近于现代比较通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在我国对这一概念认识比较晚。向云驹[4]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的综合性、集体性、传承性和传播性、民族性和地域性、模式化与类型化、变异性、象征性7个方面的基本特征。肖曾燕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传承性、社会性、无形性、活态性、多元性、民族性、大众性和脆弱性几个特性。由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认识的差异性,一些学术界、文化界人士根据自己的认识,从不同角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界定也作了阐释。2005年3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由此给定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包括:1)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2)传统表演艺术。3)民俗活动、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问传统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技能。6)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2.2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分类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的处理上,研究主要依据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颁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分类标准为各国制定本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提供了借鉴。2006年6月,我国第1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诞生,该名录共518项,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细分为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美术、手工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共10大类。这种分类方法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的参照标准。综合以上2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标准,根据研究需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5个大类和10个亚类,而研究 的重点就是表演艺术类中的具有体育特征的竞技游艺类项目,见表1。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价值等级,与地区分类相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可以分为5个级别,即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这种分类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濒危程度,这种分类标准提高了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也间接提高了一个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研究主要针对河南省境内的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体育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分析。
  
  表 1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表
  
  
  
  序号12345
  
  类型民间文学类表演艺术类传统技艺类民俗节庆类自然实践类
  
  具体分类民间传说民间故事传统舞蹈传统音乐曲艺杂技竞技游艺传统美术传统手工艺服饰
  婚嫁节庆生活习俗传统医药
  
  
  
  2.3河南省非遗体育资源的分类及开发重要性分析
  体育源于生活,来之于实践,民间的许多传统竞技类游艺类项目都分属于现代体育的概念之中,而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并以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教育过程[5]。从现代体育的概念来讲,研究把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国家级和省级体育资源整理归纳为表2和表3,可以发现,河南省拥有丰富的非遗体育资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河南省文化遗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以地域而言,依黄河为界,南有少林功夫,北有太极拳,是中国武术外家和内家的代表。如今,少林功夫和太极拳都已闻名海内,享誉世界;但是,中国品牌研究院调研结果显示:除中国香港外,其他国家和地区都在抢注“少林”或“少林寺”商标,共发现117项164个商标品牌,平均每个国家和地区10余项。在欧洲,奥地利、匈牙利都有“少林寺”,仅美国西海岸就有3所,而这些“少林寺”跟嵩山少林寺无任何“血缘”关系;因此,少林武僧在国外表演“少林功夫”被认为是侵权的尴尬已经不可避免。对此,郑州市政协委员钱振良痛心疾首地说:“对少林寺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系统保护与管理,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尴尬并不止于此,少林寺武僧团赴日本演出时,日本友人呈上意外的“礼物”:一份日本国内注册少林寺、少林寺拳法、世界少林寺拳法联盟等272项相关商标的报告,以及在全球发展28个加盟会员国的查询报告。日本人善意地提醒:“你们再不行动,这个世界都快搞不明白正宗少林寺、少林拳究竟是中国的还是日本的了!”[6]面对这种现实,少林寺再也无法在晨钟暮鼓中静心礼佛了,随后成立了河南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目前已拥有29个类别43项注册商标。作为太极拳发源地温县和焦作,在这方面却与少林寺相差甚远。虽然没有商标和知识产权事件所困扰,但也很难闯出自己的一片产业天地。太极拳为其带来的综合影响力却远在少林之下。在对当代陈式太极拳代表人物“四大金刚”之一的王西安访谈时,他坦承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政府对陈家沟和太极拳的支持力度不够,太极拳的宣传和推广,仅仅是民间自发形式,所以才有今天和少林寺的巨大差距。张保盈博士也指出,由于种种原因,太极拳错过了几次绝好的发展机遇。比如:当“四大金刚”向国际上推广太极拳时,那是发展陈家沟最好的机会,但陈家沟没有任何举动;当少林寺附近的武术学校到处林立时,陈家沟并没有意识到授拳也能成为产业;最近的机会就是奥运会,奥运会上展现的太极,把太极从中国真正推向了世界,但奥运会后,陈家沟依然没有任何行动[7]。温县王西安拳法研究会会长阎素杰认为,现在太极拳的问题是不能把太极大师和发源地两者结合起来,只有大师们回来,陈家沟才能真正成为太极的“圣地”;但遗憾的是,除了王西安外,这些大师都已远离陈家沟!
与少林功夫和太极拳相比,河南省其他非遗体育资源的发展显得缓慢,苌家拳、八极拳、撂石锁、两仪拳、心意六合拳、黄派查拳、梅花拳、圣门莲花拳等,虽与少林功夫、太极拳同属中国武术,也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地方特色;但碍于种种原因,这些拳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却与人们的生活渐行渐远。除了一些真正热爱这些拳术的练家子外,其他人都是在商业社会中忙忙碌碌无人问津。还有一些人们喜闻乐见的、满含泥土气息非遗体育项目,虽然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消烦解闷、带来了欢愉,但由于其从来没有登上大雅之堂而被本地之外的人慢慢的遗忘;因此,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开发在建设文化强省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这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是对国家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发展好文化遗产号召的积极响应。
  
  表 2河南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体育项目
    序号代表性传承人性别所属地区单位项目名称
  
  1释永信男河南省登封市少林功夫
  
  2陈小旺男河南省焦作市太极拳(陈氏太极拳)
  陈正雷男
  3马德行男河南省博爱县八极拳(月山八极拳)
  4买西山男河南省周口市心意六合拳
  李洳波男河南省漯河市
  吕延芝女河南省体育局
  5苌红军男河南省荥阳市苌家拳
  6于金升男河南省濮阳市东北庄杂技
  7郭宝光、沈少三男河南省开封市撂石锁
     表 3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体育项目
    序号代表性传承人性别所属地区单位项目名称
  
  1李大明、李伯安男开封市黄派查拳
  
  2李新平男偃师市、焦作市解放区、中站区通背拳(通臂拳)
  3雷怀玉男内黄县、清丰县梅花拳
  4张西方、杨彦明男焦作市中站区小尚炮捶(炮拳)
  5陈忠德男商水县圣门莲花拳
  6刘振峰男周口市川汇区、沈丘县六道大方地棋
  7张振岭男沈丘县两仪拳
  8余帅男项城市余家杂技
  9和有禄男温县太极拳(和式太极拳)
  
  
  2.4河南省非遗体育资源的开发路径
  2.4.1建立原生地、原生态和原真性的三原文化主题公园,借助旅游突出文 化特色
  河南省境内非遗体育资源丰富多彩,是少林拳、陈氏太极拳、苌家拳、形意拳四大拳派的发源地。从对河南省非遗体育资源的调查情况来看,除表2和表3统计的国家级和省级非遗体育资源外,还有形意拳、八卦拳、梅花拳、关东拳、岳家拳、罗汉拳、燕青拳、翻子拳、杨氏太极拳、孙氏太极拳、吴氏太极拳等传统体育项目,当然市级非遗体育资源更多。这么多的非遗体育项目,同在河南,风格却不尽相同,表现出了明显的地域性。目前,在河南省非遗体育资源中,开展较好的当属少林功夫和太极拳2个项目。这2个项目的发源地登封市和焦作市都属于全国旅游城市,且两地在借助旅游平台推广项目开展上做的很好,将本土文化与项目的开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这2个城市中游走,能让人随时随地感受到项目开展的气息和氛围。例如登封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它是对禅宗文化的开发和创意,成功的将武术、音乐和禅宗文化融为一体,能给人们带来从耳目到心灵的享受。在禅宗和少林武术的发源地,怀抱溪流,坐于蒲团,迎风看水听禅赏武,可以休息,可以感悟,一切都从容淡定,如同人生仙界。此外,登封市充分利用少林武术的影响,将少林文化资源开发为产业优势,实现了从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的跨越。再如在太极拳发源地河南焦作,城市定位为“太极故里,山水焦作”,同时将太极拳的开展和城市旅游结合起来,相互映衬,整个焦作就像是一个大的旅游公园。它以太极拳为切入点,举办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架起太极拳对外交流的桥梁。大赛的举办,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参加交流大赛的国内外朋友越来越多,规模越办越大。最终在2009年第5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上,升格为由国家体育总局、河南省政府主办,单项赛事由国家体育总局主办的全国盛会。
  众所周知,文化是旅游的灵魂,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其内容的多样性是旅游资源的基础,地域性是其独具魅力不可替代的前提。如何开发这些丰富的非遗体育资源呢?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中,要重点突出河南省非遗体育文化特色。充分利用河南省天然的旅游资源,借助旅游平台,使当地的旅游文化资源与静态的非遗体育资源相结合,确定有别于周边其他省份且能突显河南特色的文化主题。在此基础上对河南省旅游进行重新规划,建立主题公园,真实地将原生态的非遗体育活动项目在当地的主题公园中展示给游客,就像登封的少林音乐大典和焦作的太极拳文化节一样;因此,建立少林武术文化、太极拳文化等拳种的主题公园,把能代表中原武术文化的拳种合理的保护起来,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使之成为“活文化”,是河南特色旅游的长远之计。在少林武术文化、太极拳文化等拳种的主题公园成熟之后,再建立月山八极拳、心意六合拳、苌家拳、黄派查拳、通背拳、梅花拳、小尚炮捶、圣门莲花、两仪拳等武术文化主题公园,加强河南传统文化影响力。
  2.4.2建立体育文化产业园区,集中开发河南省特色体育项目
  河南省地处中原,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河南省体育文化作为中华体育文化的“底色”,无论在文化遗产保护还是在体育文化产业的开发上,都应该走在我国的前列。目前,就河南而言,依黄河两岸为界,南有少林功夫,北有太极拳,是中国武术外家和内家的代表。此外,河南省还有许多具有区域性的民间体育活动,有些已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少林功夫和太极拳都已闻名海内,享誉世界;但是,如何将少林武术、太极拳和河南省内的传统体育项目更好的发扬和传承成为目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搭建以政府扶持、政策引导的市场经济平台—河南省体育文化产业园区。组建以郑州市为核心,开封和洛阳为两翼的核心园区,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同时促进各城市非遗体育资源自身的发展。构建以少林武术和太极拳为品牌,同时带动其他区域体育文化发展的模式,进而辐射河南省其他地市,进一步宣传河南省先进的体育文化。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河南省区域体育文化资源的整合程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形成“区域文化品牌”效应,改善区域体育文化产业结构,也为我国其他城市或地区的体育文化产业及体育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提供借鉴。
  2.4.3建立政府主导、学界介入、社会力量参与的三位一体开发模式
  面对河南省丰富的非遗体育资源,采用什么样的开发模式是目前面临的主要课题。少林功夫的发源地少林寺,在少林功夫的带领下旅游、经济、名誉等各个方面蒸蒸日上,而温县作为太极拳的发源地,在这方面却与少林寺相差甚远。太极拳被人们称为“哲拳”, 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就其文化意义而言,在某种程度上远超少林拳,但作为太极拳发源地温县和焦作,它为其带来的综合影响力却远在少林之下,而其他非遗体育资源影响知名度更低。究其主要原因是太极拳和其他非遗体育资源的宣传和推广仅是民间自发形式,没有形成团体规模,政府扶持力度也不太够。针对这种现状,政府要通过有效的法律、经济、行政等综合手段,充分发挥调控、协调、引导、监督和服务等功能,加快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学界介入、社会力量参与的三位一体开发模式。组织政府相关部门、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及社会知名企业,针对非遗体育资源开发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一是更新开发理念,对其进行科学定位,确定发展方向;二是创新体制机制,探索河南省非遗体育资源发展新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实现以政府引导到社会资本投入为主的转变;三是政府招商,在招商问题上,政府要选对、选准开发商,重点选择具有文化底蕴、对非遗体育资源具有浓厚兴趣的的名商、大商,为外来资本的进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也要加强对开发商的管理和监督,不是经营权一转了之,而是在市场主体的选拔和培育上花大力气,下工夫。
 2.4.4建立媒体宣传平台,开发群众关注度和参与度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媒体方便、快捷的宣传功能凸显无疑,它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掌握着强大的话语权,而且还主导着人们的视野。就目前河南省而言,现代媒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报道力度不够,特别是对非遗体育资 源报道的缺失,增加了体育非遗资源项目失传的风险。在现代传媒逐步改变我们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的同时,河南省非遗体育资源需要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将其文化内涵和意义更好的表现出来,以便更好的传承非遗体育文化。例如,一部电影《少林寺》使少林功夫家喻户晓,人人谈少林,少年习少林武术之气蔚然成风,大大促进了少林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区域经济,更使得少林文化得到较大程度的传播;再如,发源于河南焦作的太极拳,经过2部电影《太极拳》的放映,使国人对太极拳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刻。
  在河南省境内,像少林武术和太极拳这样的非遗体育资源还很多,可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体育资源如何进行合理合法开发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一是要全力保护,建立媒体宣传平台,搭建报道窗口,通过媒体的报道,增加群众对项目的了解和认识,进而在意识上使人们关注非遗体育资源的发展;二是顺势而为,在项目发源地开发群众的参与度,通过本地群众的广泛参与,增加项目向外影响的辐射源;三是把河南省特色非遗体育项目的文化古韵开发出来,使文化内容和历史不要从人们的记忆中流失,增加非遗体育资源文化传播宣传的力度,使河南省非遗体育资源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在非遗体育文化主题公园中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来,让项目植根于文化的肥沃土壤中,增强其文化性,以利于项目本身的传承。
  3结论
  综上所述,河南省非遗体育项目开发水平参差不齐。要想真正做好河南省非遗体育资源的开发,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资金保障,同时媒体广泛深入的参与和良好的市场运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体育非遗资源开发过程中,应根据项目多样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实施分类开发,将河南省体育非遗资源分为易开发和不易开发,将容易开发的非遗体育资源运用市场手段尽快开发成品牌资源,而不易开发的非遗体育资源要在地方政府的扶持下通过建立主题文化公园和市场运作等措施尽快推广。但这些建议多流于空泛,具体到项目的开发上时这些手段是否都适用,还需从实际出发。对于河南省非遗体育资源的开发,就像不同的花对土壤、阳光、水分要求不尽相同,也应做到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只有真正把握项目特点,才能让非遗体育之花在中原大地广泛盛放。
  参考文献:
  [1]高松山,云林森.洛阳市不同人群民间民俗体育参与动机的调查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2):102104.
  [2]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手册[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253.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作的意见.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手册[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233234.
  [4]向云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M].银川:宁夏出版社,2004:6784.
  [5]鲍冠文.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34.
  [6]21世纪网.少林寺商标海外被抢注 中国商标有多少不姓中[EB/OL].[2013825].http://news.m4.cn/1155316_2.shtml.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