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程大力
摘要:中国传统艺术体系中舞蹈是最为不发达的,但是这种表达思想情感最原始与最本能的身体方式没有消失,而是潜入其它文化形态中,以一种综合的方式存在,武术套路就是这样的形式之一。这是传统武术具有套路形式和现代竞技套路出现的最重要的文化历史原因。套路给武术带来了新内容,但也造成了相当的不适。要避免这种不适,并谋求新发展,套路武术应该更大程度脱离武术而靠拢艺术,并明确以“武术舞蹈”的名称代替“武术套路”。武术舞蹈,是我们民族特殊的舞蹈种类,是我们民族对世界的又一大文化贡献。
关 键 词:武术套路;艺术;中国舞蹈
中图分类号:g852;j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3)01-0006-08
1 中国传统舞蹈的奇怪缺失
歌唱和舞蹈,可能是人类最早产生的,也是最本能的两项艺术形式。库尔特·萨克斯[1]甚至认为“舞蹈是一切艺术之母”。中国民族主体的汉民族,却仿佛是个例外,除了一点点山歌、秧歌外,基本没有唱歌、跳舞的传统和习惯。像中国人口大省的四川,出去参加舞蹈大赛,总是用藏族和彝族舞蹈,当然也总是得奖。这与世界其它民族以及中国少数民族,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近代刚到中国的外国人,不少都非常惊异中国人的既不唱歌也不跳舞。这应该和中国文化的早熟有关,和儒家伦理较早对人实行礼仪规范有关,动不动张开嘴巴就吼,来不来扭动屁股就舞,那不合彬彬有礼高冠博带的道德君子的范式。这两项艺术形式,在中国文化中最不发达。WwW.133229.cOm在我们传统的艺术排序中,作为文字艺术之一的诗文是最高的,“不学诗,无以言”,“文章千古事”,因为科举就是以诗文取士,对这两项艺术形式的掌握,有此才情天赋又下过苦功者,在仕途上可以说是前途无量,翻翻唐诗三百首,看看大多数作者前的介绍就可以得知,那些天才的诗人,同时也都是朝廷的显宦;书法等而次之,因为诗文必须书写,文人离不开书写,所以书法随之尊贵。一个人擅长书法,和他擅长其它艺术,那不是一个意思。这种情况在中国甚至一直延续到文革以后,直到改革开放开始电脑普及。擅长书法,“字写得好”,在中国曾经仿佛是一种身份的象征。绘画在传统艺术中地位也不低,但它纯粹是因为特殊的原因方才如此,那就是“书画同源”。中国绘画极其忽略色彩而极其讲究线条,讲究线条,则与书法原则相一致。绘画赖书法而尊荣,颇有点“夫荣妻贵”的味道。但一个人书画艺术的最终成就,也要仰仗他的要么政治成就要么诗文成就,“灵飞经”写得那么好,可我们今天连作者是谁都无从确切知晓,或许在当时也就是个抄书匠也未可知。而颜、柳、欧、褚,苏、黄、米、蔡,要么是大官僚,要么是大文豪,就是到了翁同龢,我们都能从他书法中感受到那种宰辅的雍容。四王四僧,王孙贵胄,大多笔下还是有着那种曾经的豪华大度。只有八大艺术,因今昔扭曲,成了一种乖戾。扬州八怪之类,被压在社会底层,难免胸中不平,流出到笔下,就成了酸怪,作为职业画家,在中国古代终究是另类与偶然;小说和戏剧,那是元代蒙古人不开科举,读书人没有出路才被迫为之,地位当然可想而知;至于建筑,虽然开出了园林的美妙,但作者身份却是匠人;歌唱舞蹈地位更低,近于全仗娼优手中保持;歌唱音乐稍好点,功用本来就与诗歌一体后来就转到诗歌身上去了,古琴琴歌文人多少也玩一点,诗歌文章读着也算吟唱。舞蹈比音乐还惨,宋元明清,因为表现力终究不如综合艺术——戏曲,在娼优那里也在渐次消失,最近的娼优已经没什么人还表演舞蹈了。舞蹈在中国艺术中应该是地位最低的。中国美学史基本无法讨论舞蹈问题。
既然“舞蹈是一切艺术之母”,既然舞蹈是人类最本能的艺术,我们文化中怎么可能缺失这个东西呢?
2 中国传统舞蹈的奇特存在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雕刻、绘画、音乐、舞蹈、戏剧、诗歌7大艺术,是并列而并重的。这和中国传统艺术的等差序列,有着很大的不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应该是西方艺术与中国艺术的各自独立与否。
西方艺术的独立首先表现在它的艺术价值和自身身份的独立,对艺术的本质——“美”的追寻,从古希腊就开始了。从柏拉图说“美是难的”,到现在美的本质定义更多却也似乎更加难以确立,这种孜孜不倦不仅造成了美学这一学科,它的更大意义,是宣示着艺术和审美精神的独立。中国文论讲究“文以载道”、“画助人伦”,艺术精神与伦理精神合而为一,艺术从来也没有获得独立,于是艺术类别的地位,便从来与纲常伦理的承载体、宣示者、典范人的士大夫关系远近密切相关。春秋战国,武士变为文士,重文而轻武,孔子说自己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智力智谋活动,渐次形而上,体力身体活动,渐次形而下。于是作为身体活动和身体艺术之一的舞蹈,自然开始渐次离开文人,也离开了主流社会。宋代周敦颐说:“呜呼!乐者,古以平心,今以助欲;古以宣化,今以长怨。古今之异,淡与不淡、和与不和而已。不复古礼,不变今乐,而欲至治者远矣。”①理学的调子定下了,宋代舞蹈开始了大衰落,汉民族不再亲自参与舞蹈。除非节庆日个别人有些许舞蹈活动,舞蹈已经与官僚贵族、文化贵族脱离,更渐次与大众无缘。[论文网]
传统舞蹈的地位在下降,但传统舞蹈的形式却不会消失,因为毕竟身体形式是我们表达思想与情感的重要渠道和手段之一。闻一多[2]194以为:“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生命的机能是动,而舞便是节奏的动,或更准确点,有节奏的移易地点的动,所以它直是生命机能的表演。但只有在原始舞里才看得出舞的真面目,因为它是真正全体生命机能的总动员,它是一切艺术中最具综合性的艺术。”李泽厚[3]142亦以为:“无论就人类发展或个体教育说,审美心理结构最初都是从活动中获得而后才逐渐转化,变形为静观的。就人类说,原始人的图腾歌舞是审美心理的最早的建构形态;就个人说,儿童的美育也应该从幼儿的游戏性劳作、歌舞动作活动开始,尔后才进入对美术、音乐等等静观欣赏。”从中国人对歌舞的过早离开,似乎亦可看出中国文化的早熟。但歌舞这种渠道和手段,可能更接近动物的表达方式从而更原始和自然,因此也就显得更本能与更基本。于是中国人的类似舞蹈形式的身体表达,从而也不会根本消失,而是以一种稍隐蔽和多附丽的方式继续存在。
西方艺术形式明确区分。建筑、雕刻、绘画、音乐、舞蹈、戏剧、诗歌7大艺术,分门别类;唱是歌剧,说是话剧,跳是舞剧,也分门别类。但中国艺术类别却不那么清晰。园林艺术,分明是建筑、园艺、绘画、书法、诗词、家具、瓷器等艺术的合一;中国的戏剧,则是唱、念、做、打统一的形式;吴昌硕、齐白石的绘画,哪里仅仅是绘画,他们自己也称自己的作品是“诗、书、画、印”一体的艺术。
就在这种艺术合一的形式中,舞蹈顽强生存了下来。举其荦荦大端,悄悄藏在戏剧中,是其一,做和打都有舞蹈的成分;悄悄藏在舞龙舞狮等中,是其二,舞龙舞狮也可称为狮舞龙舞;悄悄藏在武术中,是其三,那就是武术套路。当然,后二者的
合一就超出艺术合一范畴了,那是与体育、游戏、武术的合一。
高棪、李维[5]曾说到:“舞蹈与文化的关系,可分为以下诸段:舞蹈为文化全部的阶段——舞蹈统领其他文化的阶段——舞蹈与其他文化并行的阶段——舞蹈被轻视的阶段——舞蹈消失的阶段——舞蹈复兴的阶段。”坦率说,舞蹈与性和欲、与人的自由生命意志,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叔本华就把舞蹈视为低层次的感觉,他认为节奏化的运动造成的最直接的快感,并不是精神的快感,而只是肉体的快感。也正因为这样的原因,舞蹈不管在西方还是中国的中古时代,都因为人的文化道德的发展,对人的自然欲望的抑制,而遭到了强烈的压制。而人的发展又回到了起点,宣泄人的自然本能,崇尚人性的自由和生命力,已经越来越成为现代的追求甚至权利。于是,与性和欲有密切关系的舞蹈艺术和竞技运动,在现代终于再次大行其道。在综合大学里,你不难发现,最牛的已经不是中文系、外文系的才子和淑女了,而是篮球打得好的帅哥和舞蹈专业女生。所以有人说:“舞蹈处在艺术的开端,而且我们发现它也处在艺术的结尾。”[6]421
在近代中国,舞蹈的复兴也开始了。在武术那里,这个躁动不安之魂在继续膨胀,终于在竞技套路那里还魂,踢开了实战从而实际上也踢开了武术,虽借武术的名义但实际独立地舞蹈般在舞台光彩亮相。
坦率讲,不得不承认,要论漂亮,没有哪个民间武术拳种门派比得上竞技套路;要论漂亮,没有哪个民间武术家比得上李连杰、赵长军、王萍、彭英,他们的武术舞
蹈——竞技套路表演登峰造极,我估计是没有人能超过他们了。这也就是竞技套路运动员可以走向影视甚至成为影视巨星的原因。
6 搏击武术和舞蹈武术应划清界限
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是搏击武术和舞蹈武术坚决划清界限。
对民间武术而言,对自由传授的民间武术家而言,他那一门派的武术,搏击与套路如何结合,以及以什么方式结合,各自所占比例,传授的先后次第等,完全是他与它自己的事情。一种文化样态的形成自有它的原因,从保护文化原生态的角度,从维护文化多样性的角度,我们不仅没有理由强制地改变它,甚至相反更应该努力予以保护。
但在国家力量进入以行政主导的方式进行改革的文化领域,在试图对武术进行竞技运动化和学校教育化改造的时候,因为环境和目的的不同,我们不能照搬传统武术原有的结构模式,搏击武术和套路舞蹈浑然一体,搏击的原则与艺术的原则模糊不清,什么都是或许就成了什么都不是,实际上给传授、学习和开展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而这中间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改变传统武术那种先套路后搏击的训练方式。为什么要先套路后搏击?其间到底有多少是技术考虑多少是艺术考虑,有多少是人际关系考虑多少是经济利益考虑,有多少是实际需要多少是故弄玄虚,这里不必讨论。但先套路后搏击与竞技运动和学校教育的明确、明白地实现目的的方式是绝对不吻合的。一阵眼花缭乱,永远是眼花缭乱,小学长拳、中学长拳、大学长拳,学生没有办法明白它是什么东西。一时的神妙莫测可以引起人的好奇,永远的神妙莫测则会使人失去兴趣。学生对我们学校武术教育没有兴趣,实际上是学校武术教育的失败,年轻人只对读武侠小说有兴趣对练武术没有兴趣,与之有很大的关系。搏击武术与套路舞蹈分开,明确讲清楚它们的原则差异,二者先自划清界限,先搏击,后套路,一个人可以只练一种,也可以二者都练。先练武术搏击,之后还想练套路舞蹈,时间没有白费;先练武术搏击,之后不想练套路舞蹈,时间更没有白费;先练武术搏击,之后只想练套路舞蹈,时间也没有白费。但先练套路舞蹈,后练武术搏击,只对武术搏击感兴趣的,时间就白费太多。一阵眼花缭乱也罢,却还永远云山雾罩,大批只对武术竞技感兴趣的人,于是终于离武术而去。很多只对艺术感兴趣的人也跑掉了,因为套路没有明确挂上舞蹈艺术的牌子,没有将之往舞蹈艺术发展到极致,只对艺术有兴趣对竞技没有兴趣的人于是对武术套路也没有了兴趣。
而对套路武术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亮出旗帜,脱掉镣铐,让出舞台。不要叫“竞技套路”了,这个名称含义不明而且名声已经不是太好,而孔夫子说“正名”是最重要的。亮出旗帜,就叫“艺术武术”或“武术舞蹈”,一同于“艺术体
操”、“花样游泳”、“花样滑冰”或“冰舞”,亦同于唐代的“武舞”。这样,也算摆正了独立的武术套路的位置,理顺了它和武术和舞蹈的关系,而我们很多年以来一直没有摆正这个位置理顺这个关系。同时,中国武术和中国舞蹈将有一个新的内容、形式、门类形成并涣然推出。中国国家舞蹈大赛,除了现有的民族舞、芭蕾舞、国标舞、现代舞之外,还应该加上一个项目——“武术舞”或“武舞”。或许,它将如武侠小说和功夫片那样又向世界范围拓展。武术舞蹈,是我们民族的一种特殊的舞蹈种类,是我们民族对世界的又一大文化贡献。
明说自己就是“艺术武术”或“武术舞蹈”,也免得别人总骂什么“花拳绣腿”。分则共荣,合则两伤;分则实合,合则实分。不要挤占一个舞台,为搏击武术让出舞台,艺术武术另外搭建一个舞台,一个拳拳到肉满足于赢得胜利,一个宣泄情感追求审美满足,各自完全独占,却共同在武术这个空间之中。
8 武术舞蹈要彻底抛弃套路的程式化
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和体育多为程式化的。我们秋千的玩法,耐人寻味。秋千只是一种游戏而不是竞技,永远只是无终止地在圆的弧线上摇摇荡荡、去去又来。实际上,传统戏剧的唱腔、山歌的老调、科举八股文、诗歌格律词牌曲牌、书法的某某体;传统体育中的舞龙、舞狮、踢毽、射礼、投壶等,实际上统统都是程式化的。循规蹈矩,照猫画虎,千人一面,千年一调,都没有逃脱空间和时间的程式之圆。
中国武术的套路,拳打卧牛之地,左右周旋,前后折返,花打四门,龙蛇鹤虎豹五拳之类,起势收势,循环往复,持之以恒,以至无穷。武术套路是典型的程式化的东西。
否定新文化运动以来的白话自由诗的人,总爱批评说这些诗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批评者的潜意识,或许就是嫌这些诗没有使用如唐诗宋词一样的文言文,没有形成如唐诗宋词一样的固定格式。其实,白话文这东西早就有,但作为文学、学术或文化官僚贵族文字的正式,却长期坚守着文言文。文言文是圈起语言的一堵华美的形式,不管内容是否娇媚雄美,形式本身就娇媚雄美。形式的娇媚雄美甚至掩匿了内容的丑陋低俗。“洁尔阴”这样的品名可以上央视,从文雅漂亮的广告女星口里说出,但你若拆了这形式,翻成白话文试试。格律、词牌、曲牌一样,它们是镣铐,但古人的匠心已使这镣铐本身也成了充溢着精美的艺术。不是文言文和古诗词更难,玩它们,有着现成的华美形式和艺术镣铐,玩的好不好都有几分辉煌。但形式和镣铐要圈住人的思想情感,至少圈住思想情感的手脚,终于现代前卫者们不愿意,因为自由乃他们的更爱最爱。谁说自由诗没有风格,自由诗的风格就是自由。自由诗其实更难,踏出了圆就是荆棘洪荒,没有路就得自己开路。自由诗方兴未艾。当然唐诗宋词仍然喜欢,但真正仍要自己戴上格律平仄镣铐,在其形式圆圈中跳舞的,还有几人?都市的时装时尚天天不同,歌星换得比鞋子还快,现代人的现代生活是紧张、多变的,同时也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彩。那种日日、月月、年年重复一成不变的动作,“五年小成十年大成”的武术练习,肯定为这个说好听点叫快节奏时代、说难听点叫浮躁时代的多数人,特别是年轻人所不情愿。都市的少男少女,无限垂青于足球篮球,却几乎完全不认同武术,很大程度上就是拒绝武术的程式化。这和他们拒绝程式化的戏曲,却醉心于自由的流行歌曲一般无二。程式化的艺术也不能轻易否定它们特殊美丽和特殊魅力,但确实很多现代人不再爱它玩它了。原因很简单,改革已使中国开始告别旧时代,中国人愈益生活于开放的现代社会之中。
李泽厚[3]101以为:“原始陶器的抽象几何纹饰,正是当时人们在精神上对农业生产所依赖的自然稳定秩序的反映,它实际表现的是一种稳定性、程序性、规范性的要求、实现和成果。这个所谓‘封闭’、‘永恒’、‘宁静’、‘超越具体时空和现实世界’等等,恰恰意味着一个豕突狼奔的狩猎时代的彻底结束,一个稳定生存、安居乐业的农业社
会的成熟、巩固和提高。因此,这种抽象恰好表现了农业社会生产劳动与自然相协同的秩序性、规范性、节奏性和韵律性。”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和体育的程式化,显然都是这样形成的。但李泽厚[3]114-115又指出:“时空和因果这些最重要的人类感性结构和知性范畴,都历史地由社会实践所产生、支配和发展,劳动的社会性所产生的公共的时空尺度和因果观念,如农业社会的节候,工业社会的钟表;如农业社会的循环观念和线形观念,现代社会的反馈观念和开放观念,等等,不但对前面讲的技术美、形式美(形式结构和理性秩序)以作用和影响,而且也对自然美以同样的作用和影响。这作用和影响不止对形式美和自然美的观赏、把握,而且还包括对形式美与自然美的形成。”显然,与农业社会一致,审美观念是保守的,其美的形式是程式的;与现代社会一致,审美观念是开放的,其美的形式是自由的。而中国正处在由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因此,传统的审美观念和形式结构,相应也在发生变化,而且变化会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而越来越大。坦率说,竞技套路之所以失去观众和市场,主要并不是因为它本身背离传统武术造成的,而恰恰是它仍然没有突破传统农业文明限阈,依然遵循传统审美程式化形式的结果。竞技套路和传统武术面临的基本是同样的挑战。
9 “青春作伴好还乡”
白先勇的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思路是这样的:“为什么要制作‘青春版’《牡丹亭》?这是我这两年来在两岸三地常被问到的问题。因为昆曲演员老了,昆曲观众老化了,昆曲本身也是愈演愈老,渐渐脱离了现代观众的审美观,制作青春版《牡丹亭》的目的就是想做一次尝试,借着制作一出昆曲经典大戏,举用一群青年演员,而以这些青春焕发、形貌俊丽的演员来吸引年轻观众,激起他们对美的向往与热情;最后,将昆曲的古典美学与现代剧场接轨,制作出一出既古典又现代,合乎21世纪审美观的戏曲。换句话说,就是希望能将有500年历史的昆曲剧种振衰起疲,赋予新的青春生命。”[9]164青春版《牡丹亭》在台北、香港、苏州上演时,年轻观众特别是大学生们的反应几近疯狂。“靓丽的少男少女青春逼人,让观众耳目一新。二八少年剪不断理还乱的春愁,加上唯美的舞台,令人目眩的服装,唤起了观众心灵深处对爱和美的向往。尽管表演还显稚嫩,唱法不够成熟,但已足以赢得很多青年观众的认同和共鸣:原来传统艺术可以如此美丽动人,原来昆曲可以如此韵致悠扬”[6]158。
老头老太的名演员霸占舞台,可能本来就不是原本戏剧应有的状况,更何况它置身于现代社会,那将与现代人的审美观念产生多大的差距。不兴盛的戏剧改革可以从这里着手,同样不兴盛的武术改革也可以从这里着手。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应该是一个启示,配上最美的音乐,使用最美的演员,站在最美的舞台,穿上最美的服装,舞出最美的舞蹈,武术舞蹈走上改革之路,就是要让人有惊艳的感觉和效果。
10 长拳乃万紫千红中一朵
当然长拳不可以再独占武术舞蹈的舞台,因为这有欠公平公正,但“艺术武术”中依然可以有长拳的位置。说实话,如果我们是从纯粹艺术的角度而不是纯粹武术的角度看,套路中没有比“高、飘、脆、响”的长拳更漂亮的。元代的蒙古人用落后文化统治中国的先进文化,不开科举,由吏而官,读书人没有出路,只好去写小说剧本,于是歪打正着地导致了中国小说戏剧的繁盛。元末农民起义赶走了蒙古统治者,但我们没道理说要将小说戏剧统统埋葬。照搬苏联体育形式与体制,彻底否定民族自己传统文化,在武术就是压迫否定民间武术,今天看来都是错误的,但长拳套路这一武术形式已经形成,不少的武术人也为之倾注了心血。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它已经成为我们的文化。长拳已经有了50年的历史,何况我们武术有套路的历史更长,它的形成有偶然和个人的因素,但更是历史惯性和文化延伸,它也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或文化传统。成为了一种文化存在就宣示了一种文化合理,这种存在的丢失也是文化损失,我们也要为这种文化存在找到适合的安置。
长拳及其风格,乃万紫千红中的一朵。
注释:
① 周敦颐《周元公集》卷一“乐上第十七章”见《四库全书》文渊阁本“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
② 吴自牧《东京梦梁录》卷二十“角觝”见《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杂记之属”。
③ 何良臣《阵纪》卷二“技用篇”见《四库全书》“子部·兵家类”。
参考文献:
[1] 库尔特·萨克斯. 世界舞蹈史[m]. 郭明达,译.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2:序言.
[2] 闻一多. 说舞[g]//闻一多全集:第1册. 上海:三联书店:1982.
[3] 李泽厚. 美学四讲[m]. 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4] 戚继光. 纪效新书:18卷本总序[m]. 北京:中华书局:2001:19.
[5] 高棪,李维. 中西舞蹈比较研究[m]. 台北:裕台公司中华印刷厂,198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