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体育文化作为农村体育的灵魂,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内容博大精深,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具有不可忽视的德育功能。一方面农村体育文化可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拼搏观,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人们的团结合作意识。另一方面农村体育文化还能培养人们的健康意识,引导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因此将农村体育文化发扬光大尤为重要,然而当前农民的体育意识较为淡薄,大部分农民对体育运动缺乏正确认识。同时农村地区体育条件较落后,公共体育基础设施不健全。加之上级部门不够重视农村体育文化,较少开展体育活动,且出现管理不到位、责任意识淡薄、岗位职权不明确等问题,这严重制约着农村体育文化的发展。
新时期背景下,如何将农村体育文化发扬光大,进一步推动农村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增强农民的幸福指数是政府有关部门探究的一个重要方向。“百年大业,教育为本”,校园体育教育是发展农村体育文化的重要渠道和突破口。基于此,本文在2018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科研课题立项(2018LSZ030)的支持下,探究如何在校园体育教育中有机融入农村体育文化,目的在于促进农村体育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发展农村体育文化要求政府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对新时期的农村体育有所了解,具备一定的知识理论。因此广泛涉猎农村体育方面的相关书籍,为发展农村体育事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十分必要。朱家新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发行的《新时期农村体育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分为理论研究篇和实证研究篇两部分,以新时期背景下的农村体育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其发展理论,并进行实证研究。理论研究篇包括前五章的内容,主要介绍农村、农民与农村体育,分析新时期环境下的农村体育发展,研究我国农村基层体育管理体制,探讨其运行机制。同时就基于城市化进程背景下的农村体育建设进行深层次探析,并围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农村体育展开探讨,系统分析影响农村和谐发展的因素。实证研究篇以福建沿海地区的农村为例,对农村体育现状展开细致深入的调查,涉及农民体育参与现状、农村基层体育管理体制现状、农村体育消费现状等多方面内容。该书既有理论讲解,又有实证分析,理论部分内容丰富、条理分明,实证部分分条理性、细致深入,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现实指导性较强。其对从事农村体育文化相关工作者了解新时期农村体育的相关知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教育具有传播和更新文化的作用,发展农村体育文化事业离不开校园体育教育。如何实现农村体育文化与校园体育教育无缝衔接,充分发挥校园体育教育的作用,推动农村体育文化发展;同时开发农村体育文化的德育潜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当代体育教育的重要教学研究方向。为此,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体育教育中融入农村体育文化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素质,一方面要求教师具备农村体育文化方面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课堂把控能力,能及时抓住机遇将农村体育文化适时融入课堂教学中。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势在必行,学校可采取长期培训结合短期培训、公费结合自费多种方式切实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组建一支高水平的体育教师队伍。此外也可以一些优惠政策吸纳优秀人才,不断壮大教师队伍。第二,重视农村体育文化理论教学。农村体育文化内容丰富,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师应认识到新时期的校园体育教育并非简单的运动技能培训,其在促进学生的智育方面也具有一定作用。在体育教学中穿插一些有关农村体育文化的内容,如农村体育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心态文化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农村体育文化有一定认知,从而促进农村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第三,重视隐性文化的作用。隐性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应充分发挥隐性文化的作用,营造农村体育文化传承环境,使其与体育教学有机结合。第四,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丰富教学模式。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造就了各具特色的农村体育文化。在体育课中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进行文化渗透,如开展民族体育竞技赛或在一些特殊节日中开展各类体育文化活动等。
在校园体育教育中渗透农村体育文化,不仅能促进农村体育文化的发展,还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眼界,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体育知识内容,推动其体育、智育同步发展。教师应意识到农村体育文化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找到二者之间的契合点,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农村体育文化,弘扬优秀的农村体育文化精神。要找到二者之间的契合点,进行教学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学研究以过硬的专业素养为前提,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可见,学习相关知识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一条必经之路,《新时期农村体育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兼顾理论与实证,内容详实,是一部优秀的参考著作。
作者简介:黄茜,女,壮,广西河池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舞蹈。吴国天,男,侗,广西柳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