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体育教育论文

新课改下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改革初

2015-11-13 09:2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新一轮的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对基础教育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能力培养相对忽视新课标课程理念的培养及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学科结构单一等。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其目的是使我们培养的师资教学水平更加适应新时期学校体育教学的需求。

关键词:新课改; 体育教育; 教学能力; 培养; 改革
  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一定的条件下,有效地把知识、技术、技能传授给学生的本领[1]。体育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新课程标准的贯彻与落实,直接关系体育教学质量。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改革将直接影响到《课标》能否顺利地得到推行和体育课程改革的可持续性发展。
  1、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现状的分析
  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体育教育专业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弊端。1)观念落后 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新课标理念的培养是进行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2)教学方法传统。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示范动作、技术讲解都非常出色,但新课标的理念及新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则成为了他们的弱势。3)学科结构单一,知识面较窄。但长期以来高师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内容陈旧、单一,忽视了体育与健康知识的联系,缺乏对项目的趣味性、娱乐性的挖掘。
  2、《课标》对中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新要求
  1)由体育课堂的主宰者、主讲者转向学生自主的促进者、引导者。新课程要求教师不要再做高高在上的权威者,而是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和学生情感的体验,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 2)由技能学习的专职者、控制者转向全面发展的研究者、指导者。新课程标准是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主旋律,将健康课程纳入了学校体育的范畴,构建了五个学习领域的课程目标;形成了三维健康观[4]。3)由体育教学大纲的实施者、执行者转向有关体育课程的开发者、设计者。新课程赋予中小学体育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权利,进行课程开发已经成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课程实践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体育教师具有课程开发的知识与技能也成为了转变的重要环节。
  3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改革措施
  3.1更新体育教学观念,从技术观念、竞技体育观念走向健康观念。
  新课标明确提出,中小学体育课程和教学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是面向所有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发展学生“健康理念”为主,指导和教育学生进行科学的身体锻炼的方法。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也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并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锻炼价值和锻炼方法。
  3.2 更新体育教学方法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力度之大和速度之快前所未有,体育教师要跟上当今改革的步伐,就必须不断地学习。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应当加强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学方法设计的重心应由教法向学法转变、由教授向指导转变。积极运用自主型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性学习,在实践中相互学习,在自主练习中掌握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兴趣和快乐。
  3.3知识结构系统化、教学方法现代化
  厚基础、高素质、富于创新是提高教学能力的基础。所以,优化课程结构、拓宽课程设置、调整知识结构是进行改革的必要条件之一。夯实的专业知识和渊博的相关知识是新课改下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所以我们要加强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知识的教学,讲解他们之间的联系,提供直观的信息资料以启发学生将相关知识融合到体育课程中来。只有这样,才能使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以后教学的深入浅出做准备。
参考文献:
[1]陈振兵,汪伟.论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J].体育成人学刊, 2004,20(4):63—64.
[2]马国英,潘永生,张继忠.山东省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强化培养学生教学能力的研究[J].山东省体育学院学报,2003,1(57):92—94.
[3]杜江静,徐明等.高师体育教育专业与中小学教学实际结合的探讨[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4(2):105—108.
[4]谢芳,王健民. 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养新课程体育师资[J].体育师友,2005,(1):36—37.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