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体育教育论文

安徽省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现状研究

2015-11-06 09:1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为了解安徽省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情况,采用问卷法、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进行调查。论述了安徽省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的现状。管理模式单一、管理观念落后、缺乏专业经营管理人员是主要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对建议,旨在提高高校体育场馆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校;体育场馆;管理

  体育场馆是指为了满足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及大众体育消费需要而专门修建的各类运动场所的总称。目前我国体育场馆大部分存在于教育系统的各个高校。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的推算, 截止到 2008 年年底, 全国共有各类体育场馆 104 万座, 其中, 教育系统约占65. 6%1。体育场馆是群众开展健身的基本物质保障,场馆的管理质量影响着群众的健身的效果。因此对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社会体育场馆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群众健身开展起着巨大作用。本文针对安徽省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现状进行调查,进而希望对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安徽省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现状。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以地域作为抽样框按照分层抽样抽取安徽省24所高校作为调查对象。以研究内容几个主要指标(管理机制、管理人员情况、管理理念等)设定问卷。采用社会调查中经验评价方法对问卷内容效度进行检验,经修改内容效度是可以接受的。向调查学校发放问卷24份,回收有效问卷22份,有效率91.67%。
1.2.2  实地考察法
  对抽取的部分高校进行实地考察,对其场馆管理情况、开放情况等内容进行实地调查,并与所调查学校场馆管理人员、教师、专家交流,获取研究所需相关资料。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机制现状
  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毕竟不是纯粹的公益事业,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体育场馆经营的产业化与其社会公益性质并不矛盾。如果处理得好,两者是可以相得益彰的2。在我国体育场馆的管理机制主要分为四种模式:1、传统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由财政全额拨款,这种管理机制有利于体育主管部门指挥、调度体育场馆,承接、协调各种赛事等。存在的弊端是对场馆管理经营的积极性较差,缺乏竞争、创新意识。2、以事业单位为管理组织,以内部经济指标为主管理体制。较之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机制,在保持事业单位性质不变的前提下能够激发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管理素养,服务质量。利于提升体育场馆资源的开发力度。3、产业化、企业化管理机制。摆脱了政府财政拨款,从传统计划经济管理模式走向市场化竞争模式,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能够最大限度开发体育场馆资源。但同时也存在自负盈亏的风险。4、社会委托管理机制。一种创新的管理机制,,以出租管理经营权 ,在较短的时间内谋求较大的经济效益为特点。这种既省心又省事 ,有较高经济回报的管理模式3。
表1 安徽省高校体育场馆对外经营模式情况统计(N=24)

管理模式          

学校  

百分比   

排序  

传统事业单位管理机制  

11

45.83%

1

事业单位管理结合内部经济指标机制

6

25.00%

2

产业化、企业化管理机制

5

20.84%

3

社会委托管理机制

2

8.33%

4


  根据调查,安徽省高校体育场馆对外经营的主要方式是采用本部门直接经营和对外租赁的模式,本部门直接经营的占45.83%。选择与社会联营的只有两所占8.33%,可以看出对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还处于初级、单一阶段。学校自主经营虽然有优点,但是存在的缺陷也很大。
2.2  管理人员情况分析
  体育场馆对外经营程度的好坏,取决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管理人员要有相关的管理学知识、市场学知识、沟通能力及良好的思想素质、服务素质和心理素质。如:室内室外体育场馆开放价格的制定、经营与教学时间的协调、免费的内容、收费标准、收费项目、使用人员遵循的规定、必要的指导等等,都对体育场馆经营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4。如想把高校体育场馆经营好,雇佣、培养具备先进管理理念和专业素养的管理人员是十分必要的。
表2    年龄结构情况(N=213)

年龄段

20-30

30-40

40-50

50-60

人数

31

65

92

25

百分比

14.55%

30.51%

43.19%

11.73%

表3    学历情况(N=213)

学历

初中

高中

中专

大专

本科

研究生

人数

31

72

41

58

11

0

百分比

14.55%

33.80%

19.25%

27.23%

5.16%

0

  
  调查的24所高校共有体育场馆管理人员213人,管理人员整体情况如表2和表3所示。年龄分布上来看主要集中在40-50的年龄段,通过实地访谈得知体育场馆管理人员大部分是从其他部门调过来的。大部分学校从来没有专门招聘专业的体育场馆管理人员。从学历情况来看,高中以下学历管理人员占较大比例,很多管理人员没有体育知识和管理知识,缺乏器材维护、场地保养缺乏等专业知识;在对外运营的过程中缺乏良好的服务素质和经营理念。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将高校体育场馆资源效益最大化。
2.3  管理活动内容分析
  体育场馆的管理活动是指把人、财、物等资源有效配合,按照一定顺序来实现管理目标的过程。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安徽省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活动内容比较单一。主要管理内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场地器材维护与保养、场馆卫生保洁、安全保卫、后勤保障。而场馆资源开发、场馆资源宣传、市场化运作、人员管理等方面知识很匮乏。辨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能够对实践起到指导推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来讲管理理念是意识的一种形态。良好的管理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经营的质量和效果。高校体育场馆在硬件、政策、人才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高校是一个知识分子密集场所,大学内有很多具备管理知识、经济知识、体育知识等领域内的专家,这是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的一大优势。在这样一个良好的环境下,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应该能够得到充分的开发。事实却并非如此,相当规模的高校体育场馆资源都处于闲置状态。管理活动内容的单一化只能说明体育场馆专业管理人员太少,现有的场馆管理人员缺乏先进的管理意识。
3  结论
3.1  管理机制单一
  单一的体育场馆管理模式是限制高校体育场馆对外经营的重要原因。所调查的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大多数为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模式。而面向社会的市场化、商业化管理模式比例较低。很难把体育场馆资源的经营和发展走上社会化。
3.3 管理人员结构不合理
管理人员年龄偏大,且大部分是缺乏专业知识。学历层次较低,没有专业
的体育场馆管理人才。社会上普遍存在体育场馆管理工作不需要系统专 业知识的工作这一误区。培养、引入专业性较强的体育场馆管理人员是很必要的。要优化管理人员的年龄机构,引入更多的具备专业管理知识的年轻化人员是正确的发展方向。
3.1  管理内容的单一
  场馆管理人员多为学校体育部门、后勤或是体育教师及个体承包者,专业的管理知识,服务意识淡薄,缺乏基本的市场经济经营管理理念,使学校体育场馆的管理相对处于混乱无序状态。管理内容主要集中在器材维护、保洁、安保等方面,而对市场开发运作、宣传、赛事组织等管理知识相对缺乏。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 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库[ Z].2005.
[2]陈宪.市场化:大型国有企业改制的必经之路[N ].人民日报 ,2004 - 03 - 17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