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西方在传统文化、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反映在对拳击运动的认识上;西方以改造自然”功能性的身体能力,把“力”与“利”视为价值标准,形成了西方崇力尚争的文化特征;中国传统体育重“养”,视拳击为“ 残忍的野蛮的运动”, 并将它拒之国门外直到20世纪80年代。学习西方人的强烈竞争意识与体育文化观、价值观,大力发展拳击运动,对于塑造人的竞争意识,培养现代中国人的个性特征,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拳击;竞争意识;价值观
1.前言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体育是一种以形体活动为表现形式的文化,有着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在历史发展中逐渐成为一种有形的、外显的民族文化象征。由于地理环境条件、历史发展背景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的不同,造就了中西方的不同文化,形成中西方文化在民族文化、人生观、价值观、发展观及思维方式等各方面的明显差异。这些差异同样在体育文化上体现出来,由西方文化孕育出来的拳击运动,在中西方的文化层面上便存在着认识上的巨大差异。
2.拳击运动与西方文化
拳击活动国外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是一项古老的运动。有记载表明,大约在公元前17 世纪,拳击运动经过地中海的克里克岛传播到古希腊。当时的竞技活动,没有固定成文的规则,主要由双方约定俗成或靠惯例进行比赛,参加者没有体重级别的划分,没有时间的限制,比赛一直要进行到对手丧失比赛能力或表示认输为止。在体现竞赛者城邦实力的单人决斗中,迫使对手真正丧失比赛能力或迫使对手认输,就是胜利的标准。
到了中世纪,拳击被骑士运动摈弃,农村与早期城市更多的是沿袭他们传统的民俗活动,正式的拳击比赛几乎中断。直到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赌博业的兴起,使拳击运动在西方重新发展起来并制定了相关的比赛规则,从而奠定了现代拳击运动的基础。
拳击的文化来源于西方文化发展进程中,它以古希腊的迅速兴起为标志。西方文化的核心是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而它的内涵是科学精神,追求其客观性和创新性。古希腊人的不断追求,使得科技成果的大量涌现,逐渐强化了人们那种“对抗自然,改造自然”功能性的身体能力。同时,它也包括了以提高生理功能为目标的体育运动。这种意识在古希腊文明发展中的不断积累和深化,使西方体育的思想进程与科学进步在文化层面上延伸,从而确定了西方拳击的文化基础。
以个体的商业活动为经济基础的西方文化,始终把“力”与“利”看作是健康的价值,它鼓励人们积极地追求现实功利,并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竞争,努力获取个人的最大利益。要在竞争中成功,就必须击败对方,这既需要有实力做后盾,还应当有敢拼的冒险精神,由此形成了西方崇力尚争的文化特征。在这一文化背景下孕育的拳击运动主要强调竞击,而且是通过超负荷的训练才能获得竞击能力,它崇尚强者哲学,主动进攻、强者胜、快者赢、以力克敌的表现形式。
拳击运动正是西方人追求机能极限的爆发和运动极限化的挑战,在科学理论与技术手段的指导下,形成了激烈对抗的竞争场面。西方拳击的实质就是追求个人能力的最大挑战,它是超越生命的展示模式。
3. 中国传统文化与体育价值观
中国文化中的中庸之道,从群体价值目标出发,要把协调人际关系放在首位,将实现社会平衡的要求作为调整个人言行的尺度,这便是儒家所说的“修身”,由此生出“中庸”、“中和”的价值原则和人格标准。归结到对个体的要求,则是为人庄重、谨慎、节制的个人情感、欲望,反对固执、偏激、片面。这与西方的文化存在巨大的差异。与中庸思想相应的是道家柔弱、处下、不争、无为中道观。老子提出了“不敢为天下先”,“知足者富”等思想,消极的人生态度更加明显。儒、道两家的思想长期影响和铸造了中国人和平文弱的文化性格,而中庸和平精神渗透到体育中,便形成了中国传统体育特有的中和之美。这显然与更强调个人进取和利益,体现出追求冒险、刺激的激烈拳击运动,在文化上存在巨大的差异。
中、西方两种文化的差异直接导致了体育思想和体育价值观的巨大反差,因而对体育的认识、活动垢方式、手段均有较大的不同。中国传统体育以养生为主, 尤其重“ 养” ,而西方体育强调更高、更快、更强和肌肉健美, 体格健壮, 注重对人体外形的称颂, 强调身体的外部运动。
西方人认为拳击作为一项融速度、力量、攻击性于一体,蕴涵阳刚之美的剧烈攻击型运动项目,对于参与者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而中国人对拳击运动的社会价值知之甚少,拳击运动甚至被认为是助长社会暴力行为的帮凶,因而拳击运动的社会价值被全盘否定。
4.传统文化影响下的我国拳击现状
体育源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实践, 在文化的汲养中发展。不同的民族文化造就了不同的体育观和价值观。站在文化的角度去审视中西方拳击的差异, 才能够更清晰地辨别中国拳击运动的发展状况。
由于长期受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文化注重人生修养, 注重社会伦理与道德,强调人与人, 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垢和谐。这些观念同样影响体育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体育把外部身体活动看作是内在气质、品格、精神修养的手段。通过体育锻炼不但使身体健康, 更重要的是达到身心合一, 精神升华。在体育对人的培养方式上, 中国传统体育重“养”。通过外部的肢体活动来达到内部精神、品质、心志的培养。对人的评价, 不以外在的肌肉健壮,孔武有力为标准, 认为内在修炼的高低才是衡量一个人的标准。
西方拳击的核心和灵魂是竞争,战胜对手是它的直接目标,惊险性、刺激性、功利性是追求的方向。拳击无处不弥漫着对强力的崇敬和对竞争的讴歌。西方的拳击文化显然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格格不入。
由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导致了大部分中国人在拳击认识上视为“ 残忍的野蛮的运动”, 并一度将它拒之国门外直到20世纪80年代。根据奥运会战略的需要, 中国恢复了这项运动, 将拳击运动列为国内正式比赛项目。
拳击运动在我国的群众基础还相对的薄弱,作为一项新兴的竞技项目,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在中国逐步的的发展起来,各省、市、直辖市、港澳地区、武警、解放军,包括个别
行业体协和体育院校都开展这项运动,绝大多数人把它作为一种欣偿,逐渐接纳它、喜欢它。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在拳击项目上虽然拿了2枚金牌,证明了黄种人同样可以达到世界拳击运动的巅峰,“人种说”、“膳食结构说”不攻自破。但是,我们应当清醒的认识到,阻碍该项运动在我国发展的巨大障碍乃是民族传统意识与传统文化在拳击运动认识上的偏差:一是拳击“血腥论”。产生这种认识是由于职业拳击项目的先入为主,电视上经常看到的职业拳击, 使人们感到拳击运动的不安全感, 甚至还有生命危险。另一种是拳击“非正道”。产生这种认识偏差主要是受传统“ 礼教”的束缚,在许多人眼中拳击是一项残酷、野蛮的运动项目,家长们怕自己的孩子被别人打伤, 学会拳击会经常打架斗殴,惹事生非,故不允许孩子学习拳击。
5.体育全球化下中国拳击运动的发展前景展望
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国内各行各业全方位的迈向世界的步伐也越来越快,体育运动也毫不例外。世界各大拳击组织均把目光投向中国,在中国纷纷设立办事机构,他们看好中国拳击市场存在的巨大利润空间,积极参与中国与世界各官方的、民间的拳击组织展开合作,引进高水平的拳王争霸赛,培训中国的拳击教练员和裁判员,致力于推动中国拳击运动的发展。
体育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广泛开展体育运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重视文化对人的塑造,文化是人类创造的又反过来改变着人类。人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滋养与传承, 随着世界传媒的发展与国际文化与体育交流的增多,世界各国文化展现在我国民众面前,我们要在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同时,吸收世界不同文化的精华,为我所用推进中华民族的全面发展。学习西方人的强烈竞争意识与体育文化观、价值观,大力发展拳击运动,对于塑造人的竞争意识,培养现代中国人的个性特征,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拳击运动是一项激烈竞争贯彻始终的运动,在培养人们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方面有着它独特的作用,因而受到社会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欢迎,拳击运动能够有效地满足人们的表现欲望,有利于培养人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拳击训练及比赛活动,为人们参与社会活动提供了了良好的场所。经常参加拳击运动, 能培养人的集体主义精神、协作精神、拚搏精神及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人具有乐观、豁达和坦诚的心理品质。
总之,西方人追求的那种机能极限的爆发和运动极限化的挑战的体育价值观孕育了拳击运动,又反过来丰富了西方文化,这种文化对于培养人的个性特征,鼓励人们参与竞争,勇于创新从而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积极宣传拳击文化与社会价值,给公众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努力构建中国拳击文化,发挥拳击运动对现代人个性特征塑造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西文化比较【M】徐行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版
[2]试析制约我国拳击运动开展的因素[J] 潘典君 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6月第2期
[3]拳击文化内涵探析[J] 刘伟 ,杨庆玲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年8月第8期
[4]论中西体育文化精神内涵的差异 [J] 黄大庆,杨银田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5年5月第3期
[5]中国散打与西方拳击的体育文化比较[J] 张文天,刘明亮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