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从少儿体育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少儿体育训练的有效策略分析和培养少儿的终身体育意识三方面探讨了目标论题。
关键词:少儿体育;训练;问题
体育训练对人的身体健康具有有益的影响,应该从少儿开始抓起,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水平的提高,加上计划生育的影响,独生子女受到父母的溺爱现象比较严重,父母以为孩子创造安逸的生活为己任,少儿饮食方面存在着营养过剩的问题,少儿肥胖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加上父母不希望孩子吃苦受累,因此忽视了体育训练,少儿体质弱,抵抗力差的现象层出不穷,因此,对少儿的体育锻炼加强认识和进一步落实,对少儿的身体健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少儿体育训练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落实,但是出现了不少的问题阻碍了训练质量和效果,需要改进方法,寻求适当的策略使少儿体育锻炼真正发挥作用。
一、 少儿体育训练中出现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的中小学阶段学习中,老师和学生都受到升学率的压力,在教学和学习中过分重视了文化课,而没有对少儿的体育训练投入精力,导致了少儿体育训练质量不高、没有发挥有效作用的局面。我国目前已经普及素质教育,但是许多学校并没有认清素质教育的本质,只停留在表面上,对国家的教育制度处于一种应付的境地。而且,义务教育阶段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还是以应试为主,老师和学生都在为分数而奔波,学生的课业负担繁重,学习时间紧迫,教师为提高升学率,也重点抓学生的文化科目的学习,而对体育训练置若罔闻。家长也是如此,只关心学生的文化科目学习,对少儿的体育锻炼也没有重视,这些原因使少儿的身体机能没有得到有效的训练,因而体质较差,在疾病面前缺乏应有的抵抗力,健康问题频出。另一方面,学校虽然开设了体育课对少儿进行体育训练,但是体育课堂教学比较松散,学生的训练态度并不端正,认为体育课就是“放松课”,对于体育训练的各个项目并不能认真对待,更不必说落实到行动上了,因此,学生也是以一种应付的心理对待体育训练;实际上,少年儿童的自控力是很有限的,心理方面很不成熟,缺乏主见,因此,体育训练是否能够有效进行,很大一部分是由体育老师决定的,如果体育老师能够科学适量地安排教学内容,以有趣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加强训练,那么学生必会热衷于体育训练,并积极地配合老师的教学,通过有效的训练来使自己的体能体质得到有效增强。
二、 少儿体育训练的有效策略分析
少儿体育训练的有效策略应该针对体能训练的不同方面分类进行,比如,耐力训练要有耐力训练的策略,力量训练要有一套科学化的方法等。
(一) 耐力训练
耐力训练主要通过田径运动的方式进行,首先应该选择有氧运动的项目进行,比如跑步、游泳等,其中跑步的种类很多,变速跑、越野跑、公路跑、场地跑等都可以选择,当然运动方式的选定还要考虑少儿训练主体的运动基础和体质状况,进行定时定量的练习。耐力训练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少儿的心肺系统的技能,使呼吸的深度更深,耗氧量不断提高,扩大肺活量,进而提高耐力水平。
(二) 力量训练
所谓力量训练就是指肌肉的承受力和爆发力。我们都知道,人体运动的动力来源于肌肉的收缩,在田径运动中,这种力量主要体现在速度上;在举重练习中,力量则体现在人的臂膀的上举力;适合于少儿的力量训练方式很多,主要是强度的设定。不同的运动对人体器官的力量训练是不同的,比如,俯卧撑依靠的是臂力和腰腹力,跳绳重视手脚的协调能力,双杠依靠臂力,杠铃也是依靠臂力等;力量训练强调两个基本点,即力量和速度,因此要求少儿做力量训练时要讲求快速和动作到位,不能忽视任何一方;训练时,少儿的起步速度要快,然后进行多次的练习,才能逐渐出现成效;另一方面,运动的主动肌群和被动肌群是有分别的,两者要协调配合,适度用力,尽量降低能量消耗以便可以使肌肉延长工作时间而不至于过早进入疲劳状态。
(三) 柔韧性和协调性训练
柔韧性训练的第一步是要选对运动项目,其中,体操、健美操和跨栏跑都能起到伸展肌肉的作用,提高身体的柔韧度;协调性训练则要求在复杂的情况下进行身体的练习,学会变换动作,用不同的方法完成一个动作,要在训练中逐渐找到平衡感,发挥小脑的调节作用,使身体更具有协调性。
(四) 采用多样化的训练项目激发学生的兴趣
少儿的大脑发育还不完全,注意力保持长期集中的状态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如果只进行一项练习,采用一种运动项目,少儿很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情绪,体育课堂效率不高;因此建议采用不同的训练项目,并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训练,这样学生的训练兴趣才能有效地被调动起来;老师要认真辅导,使少儿的动作都能到位,对于他们训练取得的一些成果,老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学生保持持久的训练动力。
在训练项目的选择上,田径运动、球类运动都要有所涉猎,另外,考虑到少儿爱玩的天性,可以运用体育游戏的项目形式,体育游戏既能激发少儿兴趣,安全性高,同时少儿不会觉得这是一种负担,在游戏的玩乐中训练了各项体能,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三、 培养少儿的终身体育意识
哲学上讲,意识能够指导人类的各项活动。少儿的终身体育意识得到有效培养并加强后,才能够自觉将体育训练落实到实处。少年儿童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是培养体育兴趣的黄金时期,在培养少儿的终身体育意识中,要学会保护少儿已经建立的体育兴趣爱好,然后培养新的体育兴趣,毕竟,对体育训练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把体育锻炼当做一种真正的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另外,在体育训练过程中,能够培养少儿正确对待挫折的意识、团结合作的意识以及对于意志力的磨砺,对于少儿以后的发展都是非常有用的。
少儿体育意识的培养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其中,家庭和学校是主要的两方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和父母的教育观念对少儿的影响是直接的,因此,要想培养少儿的终身体育意识,家长必须对体育训练的重要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样才能付诸于对少儿训练的行动支持。目前,家长对孩子的成绩分数极其重视,甚至到了一种极端的境地,这也容易理解,毕竟各种升学考试是根据分数的高低进行取舍的,考试的分数与“成才”直接挂钩,体育课程处于“副科”
地位,考试中不做具体要求,家长并不重视;实际上,家长并没有将眼光放长远,学生学习的保障前提是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应对各种强度的用脑和学习;另一方面,体育对文化科目的学习具有调节作用,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仅不会加重劳累,还能使少儿疲惫的身心获得休息,从而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下阶段的学习中,提高学习的效率;家长必须看到体育训练与学习文化课不是冲突的,相反还有辅助作用,以此认同体育训练,并给少儿制定体育训练的计划,保证少儿每天保持一定的运动量,促进少儿的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少儿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学校的体育课,离不开体育老师的教学。学校开设的体育课能够使学生受到规范的体育训练,而体育老师掌控着体育课堂,安排什么样的训练项目,应该如何把握训练的时间和强度,是由体育老师决定的,因此少儿体育训练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体育老师的影响。由于学校对体育课的不重视,体育老师也对少儿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缺乏认识和研究,在体育课上没有严格要求,也没有有计划地进行训练,得过且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爱好和体育训练中体现的个性以及心理状况,体育老师也没有进行科学分析,很多的体育课堂就是学生“随便运动”、“随便玩玩”,体育训练缺乏规范性和计划性,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用。针对这些问题,体育老师应该对少儿体育意识的培养提高认识,在体育训练的方法上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合理选择训练方式,有计划地展开训练,使少儿的体能和体育素质都有实质性提高,促进少儿健康发展。
总结:
以上分析了体育训练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希望对体育教育工作者和其他社会群体有一定的启发,重视少儿体育训练,并培养少儿的终身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庞毓恩,屈红林.试论运动选材的遗传因素与方法[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4)
[2]秦卫斌.对学校田径业余训练中常见运动损伤的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8(04)
[3]满仕彪,袁季风.拳击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分析与训练[J].安徽体育科技,2009(05)
[4]官立勇.对提高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的思考[J].安徽体育科技,2007(07)
[5]洪卫星,张兆才.从生理生化角度对间歇训练方法的探讨[J].安徽体育科技,2008(03)
作者简介:伍建峰(1980-),男,江西吉安区,职称:中教一级; 学历学位:大学本科;研究方向:青少年运动训练。